123456网文网 > 时尚阅读 > 问吧 >
“足下”在古代是下对上或同辈之间的尊称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古人尤为重视礼节,称呼就是一个重要的表现。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是称呼对方的敬辞。

   足下最早用于下称上。史书中有很多臣子敬称君主的例子,《战国策·燕策一》记载苏代对燕昭王说:“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意思是说:“您以为够了,那么我就不必在此侍奉您了。”再如《史记·高祖本纪》:“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意思是说:郦食其见刘邦不予跪拜,拱手行礼,说:“您一定要讨伐无道的秦朝,就不适合傲慢而见长者。”这都是臣子尊称君主的用法。

  随着词语发展,“足下”不仅仅用于臣下对君主的称呼,也可以用于同辈之间。如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开篇即用“少卿足下”作为对朋友任安的称呼。后来这种用法逐渐增多,频繁用于同辈之间。

  无论是下对上,还是同辈相称,“足下”都带有敬意。《称谓录》说:“古称人君,亦以‘足下’称之,则‘足下’之为尊称。”那么,为什么尊称对方用“足下”这个词呢?据说这是源自晋文公。据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十记载:“介子推逃禄隐迹,抱树烧死。文公(晋文公重耳)拊木哀嗟,伐而制屐(以木作底的鞋)。每怀割股之功(介子推在重耳出逃中,曾割自己大腿上的肉为重耳充饥,亦称“剐肉奉君”),俯视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盖起于此。”《异苑》对“足下”的解释虽十分有趣,但也有人并不认同这个看法。裴骃在《史记集解》中引东汉末年蔡邕的话解释说:“群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陛下、足下、侍者、执事,皆谦类。”也就是说,“足下”只是谦虚地尊称对方的称呼。

  膝下、手下等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语,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除了足下之外,我们还会接触到膝下、手下等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语。既然足下之称可能与晋文公足下之屐的故事有关,那么膝下、手下这些词语又与什么有关?表达什么意思呢?

  膝下:子女年幼时常依于父母的膝下,因而“膝下”表示幼年。《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郑玄注:“膝下,谓孩幼之时也。”后来也用膝下借指父母,有亲切之意,表示对父母的敬爱;并在与父母通信时,用为敬辞。宇文护《报母书》:“违离膝下,三十五年。”这是说自己离别母亲已三十五年了。古人重视孝道,提倡对父母承欢膝下,所以会有老莱子娱亲膝下的传说。

  手下:指率领的部下。《三国志》中已有这种用法,后在明清小说中屡屡提及。

  胯下:指韩信的胯下之辱。胯下的典故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是说韩信年少之时,曾有一个市井无赖嘲笑韩信,说他虽然身材雄伟、好带兵刃却性格怯懦,竟侮辱性地让韩信从其胯下穿过。韩信平静地忍受了胯下之辱,最终天下成名。所以后人袭用胯下典故,借此比喻坚忍的品性。如《拍案惊奇·乌将军一饭必酬》中有“胯下曾酬一饭金”的诗句。胯下有时还指所胯坐骑。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