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那里并不遥远 / 郑德鸿 >
一三六


  “那明年我们都到你家去,你家圆子可得多做点。”柳咏章半真半假地说。

  “行。”侯成宝的眼里再一次闪烁着光芒。如果大家愿意到他家里,那实在是对他的一种信任,一种鼓舞。他突然感到自己并不孤独。

  “那再以后到莲英家。一家去一次,以后我就不愁没圆子吃了。”柳咏章显得非常的惬意。

  “一家去一次?我看你是去不成的。全大队这么多的知青,除非你活二百岁。”吴莲英打趣地说。

  大家不由都笑了起来。是呀,谁能活那么长时间呢?

  “我是活不了那么长。不过,为了吃圆子,我会尽量多活几年,但那就要看身体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吃圆子的本钱。所以说。身体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东西。”柳咏章略略幽默地说。他看了看所有的人,最后把目光停在侯成宝的脸上,语重心长地说:“成宝,我今天跟你说一句心里话,在座的就你身体最不行。而要想养好身体,环境也是很主要的。你现在在这里,很多东西是无法办到的。所以,今天我还是像以前跟你说过的那样,还是那句话,丢掉幻想,正视现实。”

  侯成宝默默地听着, 柳咏章突然把话题转到他的身体上, 他马上猜到接下去将再对他说什么了。他完全清楚自己目前的处境,唯一的出路就是办理‘病退’回城,可是……

  “我也不是没想过。当初聪明就叫我也一起办‘病退’。但回去以后,我能干什么呢?难道就让家里养我一辈子?与其这样,还不如留在这里,就是死了也不拖累别人。要是病医得好,就还有一线希望。就是招工回去扫垃圾,也算是今后有个安身之处。如果办了‘病退’,就什么也没有了。”侯成宝一口气把话说了出来,说到末了,眼睛不由湿润了。

  听完侯成宝的话,柳咏章也不由的皱起了眉头。侯成宝的想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这道理是建立在病情及大环境均朝好的方向进展的前提上的。而这些,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一厢情愿,成功的可能性是极其微弱的。如果一旦情况恶化,其后果不堪设想。可这一切,应该用什么样的言语来表达,并且能让侯成宝接受呢?他想了一下,说:“你说的话是对,但只对了一部分。任何事物均有正反两面,我们不但寄希望于正面,更要充分认识到它的反面。你想想,如果一年两年,也许克服能过去。但如果时间长了呢?从长远看,我相信所有的知青都会离开这里的,即使户口留在这里,人也会走开的。到那时候你走不走呢?如果你又像今天一样,又有谁来照顾你呢?与其晚走,不如早走。而且,现在的形势又很难捉摸,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样。万一又来个什么运动,想走也走不了,那岂不是白白耽误了自己?”

  侯成宝听着听着,慢慢地垂下了头,沉默不语。吴莲英见他这样,心里不由也沉重起来,便接着说:“老柳说的话很对,凡事要作两手打算。如果现在把机会丢掉,那以后怎么样谁也预料不到。以我的看法,你还是先办‘病退’回去。车到山前必有路。”

  “我看你还是先走吧。像你今天……”白晓梅说着,不由倒吸一口气,说不下去。

  侯成宝抬起头,眼眶里噙满了泪水:“我知道你们都是为了我好,我也很想回去,可是回去后怎么办呢?”

  柳咏章站起来,走到侯成宝身边,紧挨着在竹床上坐下来,按着侯成宝那只微微颤抖的手,深情地说:“你放心,回去以后,我再给你想些办法,不会丢下你不管的。最近街道办了一些工厂,有个纸盒厂,我去给说一下,让你先进去。这样起码目前能养活自己。那下一步再考虑。好吗?”

  “好,好的。我听你们的。”侯成宝终于从困苦中挺了过来。他的另一只手慢慢地移动着,叠盖在柳咏章的手上,紧紧地,紧紧地不放松,也不再颤抖了。

  “那明年,我们一定到你家吃圆子。”柳咏章意味深长地说。他的另一只手也重重地落下来,四只手紧紧地叠在一起。

  第二十四章——黎明之前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周恩来总理逝世。正当人们还沉浸在痛苦与悲哀的时候,以江青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一伙,却加紧了夺取最高权力的活动,掀起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借批判邓小平为名,把矛头直接对准已故的周恩来总理。这一违背民意的行为,理所当然地遭到全国人民的抵制与反抗。于是,在清明节到来的时候,人们自发地起来悼念周总理。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到处摆满了花圈。人民大众用诗词追记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同时无情地鞭笞了江青等人的丑恶嘴脸,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五”天安门事件。

  但是,这从北京迅速传播到全国的爱国主义群众运动,很快就被镇压下去,并被定为“反革命事件”,大批参与运动的群众被逮捕,侥幸逃脱的则受到严厉的追查。一时,人心浮动,到处充满了恐怖。七月六日,朱德委员长逝世。而七月二十六日在唐山发生的大地震,损失更为惨重。这一系列的天灾人祸,使得人们议论纷纷,莫非世道将要改变?不然,何以有此不祥的先兆?其实,这种预感也正好说明,人们对现状是极端不满的,人们是希望朝好的方向改变的,只是一时还不能如愿罢。

  就在这纷纷扬扬的日子里,李卫东与所有的人一样,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为共和国的前途担忧着,但另一方面,则更为自己的前途而拼搏着。终于,在这一年的夏天,一张林业学校录取通知书奇迹般地到了他的手里。

  夜,静溢而安祥。一弯上弦月斜斜地挂在天上,发出柔和的光芒,清辉落到缓缓流淌的江面,泛起一片磷磷的荧光。河滩上那一丛丛茂密的蒿草,像一道屏障,不但挡住了外面的视线,也挡住了尘世的喧嚣,使得这里成为一片幽静的小天地。

  白天的燥热已经褪尽,轻轻的江风一阵又一阵地拂过,月光下,白晓梅挨着李卫东,踏着地上那柔软的小草,缓缓地走着。河滩上的草地此起彼伏,那蒿草不时挡住去路,可一绕过去,前面又是一片开阔地。如若稍稍一转,则又有一丛蒿草挡在眼前。整个河滩有如一座大迷宫,可以让你穿行千百回。

  白晓梅的肩头在这千回百转的漫步中,时不时地碰在李卫东那粗壮的臂膀上。尽管只是轻轻的一碰,然而在她的心里总是闪耀起一个小小的火花。火花一次一次地闪现,又一次一次地熄灭,像两股无形的绳索,紧紧地牵动着她的心。

  李卫东明天就要远离而去了,到省林业学校当一名大学生去了。其实,他只是读中专,但是,在人们的习惯上,凡是进学校的,一律统称“上大学”。尽管他进学校的事在两个多月以前就可以算是确定下来了,尽管白晓梅几乎是掐着指头等待着这一天,可真的这一天就要来临时,她却变得惶惶不安起来,以至今天做起事情老走神,烧菜时忘了放盐,喂完猪拎着空桶竟也站了好半天。她知道这一切均是由于李卫东的即将离别而造成的。她也想把神绪收拢来,可越是这样越显得乱,肚子里更像是打翻五味瓶,说不出个滋味来。

  按理说,李卫东能上大学,不但是他的愿望,也是白晓梅所祈望的。然而,正是因为李卫东上了大学,与白晓梅现在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就好比一棵树,长得越高大,投下的阴影也越多。在白晓梅的心中,李卫东就是她的希望,她的深爱。她不止一次地想象过有那么一天,能与李卫东共结连理,随着岁月的增长,她的这种愿望与日俱增。但反过来,严酷的现实又使她感到这种愿望离她越来越远,遥遥无终期。现在,李卫东要上大学了,那么,离这愿望究竟是接近了还是拉远了?她默默地走着,满腹的心事不知从何说起。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