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李敖 > 要把金针度与人 >  上一页    下一页


  2.哲学类

  ◇李耳:《老子》

  春秋时候(前五七○左右),一位“名耳,字聃,姓李氏”的哲人,被称为老子。

  英国哲学家罗素到中国来的时候,有人向他介绍“老子”,并翻译了几段给他听,他听了大为惊叹,几乎不相信中国古代思想家竟有这样的奇妙言论!

  《老子》言论的奇妙,有思想史常识的人,都一致同意。但是《老子》一书,行文大古奥,造句大离奇。其中许多高深的哲理,都蕴藏在这种古奥与离奇之内,想要对哲理登堂人室,必得先通过这一关不可,这下子就难倒许多人,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不得其门而入。

  历来想打破这一关的人很多,有的从文字学入手、有的从训诂学入手、有的从校勘学入手、有的从文法学入手、有的从笺注入手、有的从义理入手。……各类解老、喻老、说老之书,历朝各代都有。但真能适合现代人读,且用新方法加以阐述者,倒不多见。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到一九七四年初,中国大陆出土了帛书《老子》两种,提供了极好的帮助。它们证明了过去的许多校勘学、训诂学,都错了,这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孔丘:《论语》

  孔丘(前五五一~前四七九),字仲尼,山东曲阜人。他被尊为孔子。

  《论语》主要是记录孔丘言行的一部书,也附带记录他的弟子的言行。它的成书,不在一时,也不成于一人。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是“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而来的;赵翼《陔余丛考》说:“语者,圣人之遗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先秦古书中引孔丘的话,引就引了,但不提《论语》。《论语》两字的出现,是以后的事。崔述《洙泗考信录》列举《论语》累积成书的证据,是可信的。

  《论语》传到西汉时候,已经有三种本子,就是“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后来前两种失传了,“鲁论语”也残缺了。最早的《论语》本子,已经如此,后代本子的失出失入,当然更不消说了。

  《论语》既然不过是孔丘的语录、孔门师徒的谈话录,所以它的形诸文字,就不可只就字面上拘泥,而该想到谈话当时的情况。当然那种情况我们不能深知,记录也容易有错误,所以我们读《论语》、研究《论语》,应该带着闲适的心情去看它的真与伪、它的一致与矛盾,而不该抱着严重的读经态度,去想“道贯”它。

  ◇列御寇:《列子》

  列御寇,被称为列子,是春秋后期人,比孔子晚七八十年。比庄子早一百年。他住在郑国,郑国宰相子阳曾送他吃的,他不要,后来子阳为人所杀。他好像是跟当道不合作的。

  《汉书》艺文志中有《列子》八篇,但是现在传下来的《列子》八卷,却不是《汉书》艺文志着录的,而是魏晋的人伪造的。当然伪造的时候,也会根据一些流传下来的古代材料,所以它的内容,就是一部“大锅炒”。在它里面,有先秦各家的思想、有秦汉时代的名物,甚至还有一点佛书故事,很是驳杂,但它的主调还是老庄思路。它在《杨朱篇》中所表现出来的杨朱思想,甚至比《孟子》中的“为我”、比《吕氏春秋》中的“贵己”、比《淮南子》中的“全生保真”还激烈,已经超出《庄子》盗跖篇之上,所以《列子》在了解中国思想,尤其是魏晋思想上,有它重要的地位。

  《列子》被归入道家,道教把它统战成自己的经典。唐朝时候,尊称为《冲虚真经》;宋朝时候,又加尊称为《冲虚至德真经》,其实《列子》只是《列子》,它不该是道教的宣传品。

  ◇庄周:《庄子》

  庄周(约前三六九~?)被称为庄子。

  《庄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说有五十二篇,如今所存,只有三十三篇。中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庄子》哲学的特色是它的“出世主义”。这种出世,虽与世俗处,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一派超然物外的状态。

  在人生哲学方面,《庄子》中的意见是“达观主义”。对人生一切寿夭、生死、祸福、是非、善恶、得失、贫富,一概达观、一概归到命定。而这种达观的获得,则倚靠超出“形骸乏外”的“出世主义”。这种主义,使人虽在人世,却如同不在人世一样,这样放大眼光,可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效果。所谓·,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未,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这种物我一致的极致,就是《庄子》思想的极致。就文体而言,《庄子》的文字极为优美波谲,是古文中的珍品。

  ◇荀况:《荀子》

  荀况(约前三一五~约前二三六)被称为荀卿、荀子。

  荀况是战国晚期的大思想家,他生在赵国,住在齐国与楚国,做的是祭酒和兰陵县(山东库县)的县太爷,后来终老在那地方,活了八九十岁。

  荀况有两个有名的学生——韩非和李斯;一部有名的书——《荀子》。这书共有三十二篇,它最早是汉朝刘向整理出来的,取名《孙卿书);再由唐朝杨倞重新整理,定名《荀子》。书虽然体大思精,可是一直很倒楣,在孟轲做为孔丘接班人的标准下,和荀况自己的两位不讨人喜欢的接班人的影晌下,它一直被冷落。结果只看到思想粗糙的《孟子》一路风光,思想精湛的《荀子》却没取得应有的重视。这对荀况是非常不公平的。

  两千年后,我们重新检定荀况的地位,发现他真不愧是给先秦百家齐放思想集大成的人。他写《非十二子篇》,从社会贤达陈仲、史鳅,到墨家的墨翟、宋鈃,到法家的慎到、田骈,到名家的惠施、邓析,到儒家的子思、孟轲,他都一个个点名批判。此公的气魄,于此可见。至于他在《天论》中的进步见解,那种戡天、参天的气魄,更是空前绝后的。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