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时尚阅读 > 梅朝荣品诸葛亮 > |
三十一 |
|
《隆中对》的策略也不是多么高深莫测,其中所走路线也是挪移前代人所走的路子。 我们细心翻看历史就不难发现,诸葛亮制定的路线与当年刘邦和刘秀夺取天下的战略有相似之处。首先,他伐魏路线和当年刘邦出川的路线如出一辙,几乎就是拷贝刘邦的,但三国时期的中原和楚汉争霸的中原已经完全不同。 楚汉争霸之前,咸阳(也就是三国时期的长安)长期作为秦国的都城,一直是秦国的政治中心,尤其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即使项羽刚刚灭掉秦国时,这种政治中心的转变不可能马上就能行通。加上当时的关中平原土地肥沃,粮草丰富,所以说刘邦出川首当其冲要打下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不但如此,刘邦还收降了关中地区守将章邯的二十万秦军,这也是日后刘邦争天下的根本。 反观三国时期的情形,东汉时一直以洛阳作为都城,而曹操挟天子就以许昌为都城,直到诸葛亮出祁连时已经有近半个世纪了。诸葛亮制定隆中对时,许昌作为曹操的都城已经一段时间了,加上刘备还要夺荆州、益州、汉中三地,到北伐时中原的政治中心早就转移到许昌。这样即使蜀汉出汉中攻下长安,对曹魏不会有致命的影响,等出了汉中的山地后,曹魏的骑兵对蜀汉的步兵有天然的优势,曹魏强大的国力又是蜀汉不能比拟的,这样占领长安的后果只是进不能攻,退不能守,蜀军被钉死在长安,慢慢的消耗殆尽。而放弃长安也不是容易做出决定的,毕竟长安对于蜀汉发展还是有很大帮助的,至少在国土上。 如若集中优势兵力,全军压进步步为营,也许三国历史就要重写。关羽以荆州的地方军就可以围困襄樊、水淹七军,使曹操欲迁都邺城以避其锋芒。若以蜀汉全国的兵力攻襄樊,曹操能选择的只能是亲率大军在襄樊对峙刘备,至于战况如何,那还真就不好下定论了。尽管这样的方针也不是最好的,但是,总比诸葛亮出兵路线要好一些。当然,诸葛亮北伐时,荆州地盘已经不归蜀国统治了,被迫只能从汉中出发。但是这也不能抵消诸葛亮的战略漏洞。 接着再看,走光武帝刘秀的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各地诸侯和农民纷纷起义,刘秀作为刘汉天下后裔(汉高祖九世玄孙),夹杂其中,但他没有立刻打出他是刘氏贵胄旗帜,而是韬光养晦,养精蓄锐。正当大家筋疲力尽时他再各个击破,一统天下,恢复大汉。 真正能够成功的人,并不是必有非凡能力的人,而是能够灵活运用周围环境使自己有限的资源发挥无限的力量。做事张狂,容易引起周围人们的注意,当别人跟你做同样事情时,他就会处处留意你,处处提防你,处处阻碍你。刘秀做得好,他成功了。刘备学的太像,失败了。梅兰芳大师曾经对学他唱戏的人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说跟我学戏,学我的唱功,学我的身,眼,手,法,步。要从精髓上下工夫,要有创新,如果你学习的跟我一模一样了,那你就是失败了,用梅大师的话说你在艺术上就等于是死了。刘备学刘秀在基础上是没有什么错的,可他学的不够技巧,他学死了。当天下群雄并起之时,刘、关、张三兄弟的大名早入诸侯心中,不管现在他怎么掩藏,也挡不住其锋芒。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就已经看出,天下能称上英雄的就只有曹操和刘备。 其实,从军事地理学和外交学的角度来说,诸葛亮的战略思想也不能成功,可能我们现在说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不过,诸葛亮制定吞并荆州之举欠妥,荆州是一个功伐之地,无险可守,况且离吴魏两国都很近,荆州又未经过大战争破坏,相对富庶。那样的话,荆州必定成为另外两个国家的抢夺目标。毕竟一块肥肉放在那,谁见了都想尝两口。 "隆中对"成为蜀国建国的纲领,给正在处于迷茫中的刘备以光亮,可它的指导思想,把本已处于弱势的蜀国无意中分散了势力。因此说,在一开始蜀国就走了一个错误路线。"隆中对"只不过是诸葛亮投机取巧,针对刘备想寻找立足地的急切心理,打了一个心理战,用几句大话蒙蔽了刘备。 欺上媚主 "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一篇《出师表》感动了千万人,据闻唐宋两代,为官者读《出师表》而不落泪,便是不忠!可见《出师表》在人们眼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也是这个《出师表》暴露了诸葛亮"醉翁之意"。《出师表》中诸葛亮到底隐藏了哪些秘密? 中国汉字一词多义,一意多词,极赋魅力。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词则能引出不同的意义。不然也不会引出文字狱这样的冤假错案了,当然它也能带来难言启齿的好处。 清朝的曾国藩曾多次率领湘军同太平军打仗,可总是打一仗败一仗,特别是在鄱阳湖口一役中,连自己的老命也险些送掉。他不得不上疏皇上表示自责之意。在上疏书里,其中有一句是"臣屡战屡败,请求处罚"。他手下有个幕僚正好看见,于是建议他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这一改果然成效显著,皇上不仅没有责备他屡打败仗,反而还表扬了他。"屡战屡败"强调的是每次战斗都失败,成了常败将军,有指挥不利,失职之罪;而"屡败屡战"却强调自己对皇上的忠心和作战的勇气,虽败犹荣。 曾国藩运用文字游戏为自己赢得利益。早在他千年之前的诸葛亮也制造了一次文字骗局。 诸葛亮写过两个《出师表》,习惯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初中课本里曾收录过《前出师表》,是一篇语言比较优美的文言文。也是两篇《出师表》中比较有名的一篇。 建兴五年,诸葛亮欲出岐山,北伐中原,临行前给后主刘禅递上《前出师表》,这是一篇表决书,也可说是一个军令状。文章之中陈述自己此去之决心,大谈自己走后刘禅需要做的事情。言辞恳切,感情真挚,让人读了眼圈发红。 |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