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七 新起点 改学净行



  我入科一年多了。一天早饭后,演出的学生们排大队去广和楼。肖先生利用演出前的时间,在佛殿给叶盛章、仲盛珍、肖盛瑞、刘盛莲、孙威武等说《秦淮河》(《贪欢报》)。我们没有演出的几个师兄弟在罩棚打把子。我打了一套“快枪”,接耍“枪下场”。最后的亮相,正巧对着佛殿门口,被肖老一眼瞥见了。
  “嘿!这孩子大眼睛、宽脑门,有点象郝寿臣的样,亮相虎头虎脑,有花脸的架子。”肖老向他们夸奖我。这倒不奇怪。我打把子开蒙是武二花许德义老师,亮相自然是会带些花脸相喽。
  “去把他叫进来!”肖先生对肖盛瑞师兄说。这位盛瑞师兄,虽是姓肖,和肖先生并不沾亲。他专工架子花脸,在科里有“活张飞”的称号,与侯喜瑞、陈富瑞号称富连成花脸“三瑞”。肖先生很注重对他的培养,他倒了仓,特地教他《秦淮河》的张顺,这出戏是小说《水浒传》中一折。宋江背上长恶疮,非神医安道全不能治,遂命梁山好汉浪里白条张顺去请安道全。张顺由架子花脸应工,勾白花三块瓦、嘴叉子、做、念的表演重,唱不多,在“仓门”上也能适应。肖老为盛瑞师兄费了不少苦心。可惜,他出科后,自己不争气,禁不住社会的影响、坏人的引诱,嫖、赌、抽白面,仅二十几岁上就倒卧街头,被旧社会吞掉了。
  我随盛瑞师兄进了佛殿,肖先生问了我的名姓,学哪一行等,我一一回答了。
  “你的扮相学老生不合适,愿意学花脸吗?”
  “愿意!”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那你就改学花脸,跟他们一起学张顺吧。”
  于是,我留下来与盛瑞师兄一起学念张顺的台词。
  念到张顺酒醉时,要摇晃头部,嘴里发出带有颤音的呕吐之声“(呕欠)……”,我被难住了。我只能摇头干“(呕欠)(呕欠)”,而出不来颤音。
  “你的嘴不要僵劲,把腮帮放松,这样:(呕欠)(呕欠)……”肖先生讲要领示范数次,我的腮帮依旧放松不下来。
  “呕吐声是很常用的。喝醉时真醉要用,假醉也要用。花脸要用,老生、小生、小花脸都要用,不会不行。戏词好背,你先到一旁练吐吧。”
  得!第一次上肖先生的课,我就下了小操。
  “呕欠……。
  “呕欠……”
  “呕欠……”
  我在一旁摇着脑袋,一声接一声地练习“呕吐”。
  佛殿外,那几位同我一起打把子的师兄弟们,不时地探头冲我挤眉弄眼地笑,我赌气地转脸冲里对着墙去“吐”……
  直到肖先生和盛瑞等师兄们要去广和楼演出,我没再念一句词。临走前,肖先生又嘱咐我:“你告诉盛禄,我给你改花脸了。以后,跟盛文去学吧!”那时,我们经常穿插着学二、三出戏。
  我改花脸的消息,成了科班的头条新闻。晚饭桌上,师兄们为此议论纷纷,跟我关系近些的,都凑过来七嘴八舌地询问,谈他们的看法:
  “你现在学老生演了戏,刚入门。先来点‘硬二路’,以后慢慢能带出来。改什么呀?肖先生问你‘愿不愿改花脸’,也不是非要你改,你不想想就说愿意?去跟肖先生说别改吧!”
  “你若没有花脸嗓子,只有花脸的相儿,难道将来老在台上摆着吗(指演一些次要角色)?”
  “花脸能有你的饭吃吗?现在花脸有连荣师兄,盛文师兄,小些的有肖盛瑞、裘盛戎,他们都正红着,还有马盛雄、林盛竹等人,都是武二花兼架子。哪里就轮上你呀!”
  听了这些反面意见,我没有和他们争辩。我之所以能痛快地向肖先生表示愿意改花脸。是有我的想法的。
  我从小就喜欢花脸这一行当。为了听花脸戏还学会了“赶包”(过去演员都没有固定班社,可以任意结合,为了挣钱糊口,可以同时在几个班社中参加演出,俗称赶包)。我八、九岁时,在戏报上看到徐碧云班社中老生王又宸与裘桂仙、侯喜瑞、慈瑞泉等老先生合演新戏《塔法奇闻》,就跑去看。半路上经广和楼门口,见戏牌子上写着裘桂仙、侯喜瑞、筱翠花正在演《穆柯寨》,这是我必看的戏。但又担心误了《塔法奇闻》,心中犹豫不决。再一想反正裘先生他们没有分身法,必须这边演完,再去那边赶包,我何不看完《穆柯寨》再去那边看他们的《塔洼奇闻》,来个赶包听戏。由此可见我看花脸戏的兴趣之大。《塔洼奇闻》就是《奇冤报》,不过是旧内容换个新戏名罢了。我不仅爱看花脸戏,还专爱看其勾脸扮戏。钱老、郝老们化装时,只要我在后台就盯着看。还记得我看郝老演《审李七》时在后台打裹腿,回到家中我便用母亲的腿带练习打,不想绕好了又松开脱落,就是紧紧地缠上,站立起来走几步还是又掉了。我找机会再去看此戏时,才知道每绕一圈必须打一个折才行。后来跟吴彦衡老师学老生,才渐渐对老生有兴趣,但对花脸行还是有一定的感情。
  再者,我对肖先生是非常敬重的。岂止是我呢,富社的全体学生都是如此。肖先生自富连成成立以来,一直是师傅同心的好高参。他不仅在舞台上是名丑角,教学上更是生、旦、净、丑,文、武、昆、乱,样样精通。各科学生凡经肖先生给说戏后,水平都会有明显提高。所以在科内,肖先生与师傅同样德高望重。只是师傅掌管富社的全面事务,是公正、威严可敬。肖先生做教学、排戏、派戏等具体事务,是渊博、慈祥可敬。尤其是肖先生积累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善辨人才,因材施教,实实令人折服。很多学生经他给改行培养,后来都成了有成就的人材。如叶盛章原学武花脸,他给改学武丑,叶盛兰原学青衣花旦,他给改学小生。刘盛莲原学老生,他给改学玩笑旦,排演了《海慧寺》、《双钉记》等戏,红极一时。还有马连良先生,在科班中曾一度是三路老生,被肖先生发现是人才,经过培养,成为独树一帜的表演艺术家。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现在肖老说我适合唱花脸,又长得象我所崇拜的郝老师,我岂有不愿改学花脸之理呢?
  但是,师兄们的分析也不无道理,事实上客观情况确是这样,连荣师兄从武二花脸改架子花脸后,可说是独挡架子花。他演《临江会》中关羽,在场上念。

    “幼习春秋义通天,
    昔年结拜在桃园。(掌声)
    青龙斩将人惊怕,
    盖世无双(掌声)汉室关。”(掌声)

  四句定场诗,便能获得三个满堂掌声,盛况空前。盛文师旯,是句老三块瓦脸的角色,如《普球山》的蔡庆、《四杰村》的鲍自安等人物全由他包。盛戎就要加个“更”字,由于他的天赋条件好,嗓子高亢,童年时能叹二黄乙字调,韵味醇厚,出身于梨园世家,裘桂仙老先生对他有着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他入科后,很快演出《探阴山》,开口一句导板,唱得满弓满调,字正味浓。霎时前后台静场而听,获得满堂采声,一鸣惊人。
  过去的科班跟现在的艺校是截然不同的。现在,国家为了培养艺术接班人,不惜投资,一切开支由国家供给,艺校完全立足于普遍培养人材的角度,条件好些和差些的都要轮流上台实践,促使条件差的能尽快提高。科班由东家投资而办,每天都要演出赚钱,一部分维持自己开支,一部分交与东家,还要拿出相当的钱来在社会上维持,所以不能不考虑营业,故条件好些的才能唱正工戏。条件差的会有跑不完的龙套,正工戏的实践机会就太难得了。我刚改花脸又无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哪年哪月才能轮得上呢?
  师兄们为我想得很周到,可我自己并不曾多想过这些。我的脑子很简单,只有一个概念:我能成!我一定能学成!我长大了,决不让母亲再受穷。我们家一定要过上好日子。尚先生说我喝花脸合适,我就改花脸。
  第二天,我离开盛禄师兄转到盛文师哥那里,由学《取荥阳》的纪信改学项羽。走入了花脸的行列。
  回首这段往事,心中不胜感激肖先生,感激他果断地为我拨正艺术上的航向,感激他为我找到艺术追求的新起点,感激他对我的因材施教。世人常说: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我能得到这样一位“伯乐”先生的鉴识,真是一个幸运儿呀!
  隔行如隔山。说改学花脸很容易,真正学起花脸来就不容易了。对我来讲,第一道难关是嗓音太细。自从吴彦衡老师启蒙教我《南阳关》以来,到改学花脸的几年中,先后又学了《大赐福》、《龙虎斗》、《百寿图》、《马鞍山》、《天水关》、《进蛮诗》、《金马门》等戏,老生行当的发音已很适应,再扯起嗓子唱花脸,调门高、声音细,没有花脸的味儿。
  “你长得虎头虎脑,象只老虎,嗓子却‘咪噢、咪噢’地象只猫。你这老虎怎么不会咬人哪?!”肖先生听我唱后很着急,但还是慢声细语地笑着问我,接着又说:
  “快去找你师大爷,让他给你好好说说!”
  师大爷叶福海,是师傅的亲叔伯哥哥,深得师爷爷名净叶中定老先生的真传,功夫极为扎实,昆曲戏犹甚。
  于是,每天演出的大队出发后,师大爷睡上两个小时觉。一点左右,喝着茶,到佛殿来给我说戏。

    “狰狞侠烈满空庭,
    阴风吹动殿头铃。
    帛书生死凭查究,
    须知笔下不容情。”

  这几句词是《九莲灯》“火判”一折中,老家人富奴救主,火判来指点上场时的念白。师大爷讲这几句念白,别看字数不多,但唇、齿、鼻、舌、喉音都具备,能练出嘴劲的功夫。而且,包括的辙口多,还能练出各辙的发音,以利演唱。于是,我翻来覆去地念,念得我唇焦口燥、嘴唇发木、舌头发硬,直到吃晚饭才能结束。后来,师大爷见我学戏挺用心,有长进,就加班给我说戏,让我中午一吃过饭就到他屋里练。记得,有一次中午,我念得又困又累,见他在炕上鼾声不断,就想停下歇一歇。刚一停,师大爷眼也不睁地厉声说“念!”我只好振作精神接着念。提起老师睡中教戏,我还记得肖先生也有此功。有一天,我们跟他学《取南郡》,肖先生睡着了,我们几个刚停下来不念台词,小声说几句题外话,肖先生立刻就会说:“别嘀咕!”更奇怪的是我们若忘了词,他在熟睡中,还能给提词。就这样,我跟着师大爷天天又唱又急,嗓子念哑了,有时甚至发不出音,不待恢复正常又接着念,如此反复无数次。终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初步练出了宽音,比较能适应花脸音量的需要,并为以后的念自、吐字、发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九六三年,原中国戏曲学校实验剧团许德福同志(已故)排演《火判》这场戏,我在报上看到后,特意和爱人赶到老北京车站铁路局礼堂观摩,可说是对此剧别有一番深厚情感。

  在花脸行中,可分为铜锤、架子、武二花、摔打花脸四种类型。
  铜锤花脸以唱为主,做、念为辅。
  架子花脸以做、念为主,唱为辅。”
  武二花脸以靠背武打为主,做、念为辅,唱更次之。
  摔打花脸专工武打、翻扑。
  实际上,开始我演的只是些次要的花脸角色。但因缺乏舞台经验,演来也不是一帆风顺,不时碰到难题。
  《独占花魁》上演了,我学的是要抢花魁的公子武霸强。排戏和响排,武霸强出场的锣鼓点,用的是“四击头”。演出时,鼓师用了“一锤锣”打上。我在上场门候场,一听锣鼓点不对,就不会随机应变,该上场不上场,扒开台帘,冲着鼓师示意,喊着“四击头!”“四击头!”再若等会儿就要晾场了,台下会毫不留情地叫起倒好,肖连芳师兄见事情急迫,连忙过来将我一推。“什么‘四击头’、‘八击头’的,上去吧!”我被推了个趔趄,一步就跨出场,才慌忙地端起架式往台口走。这次有师兄在旁还算没闹出大笑话来。
  更糟的一次是盛章改武丑后演《三岔口》,高盛虹演焦赞。然后是李世霖演的《珠痕记》,我的中军李仁。前边提过,我平日不管演什么角色,都爱挑略整洁的服装。这天,看见高盛虹演焦赞带的黑扎(胡子)很整齐。他完戏后,我接用这口黑扎,时间紧些也还来得及,就私下和他订好。他也是一片好意,认为我比他脸胖,为了我戴着合适,他下场后,特意将胡子的口面弯大,谁想我挂在耳上手一离开它就掉下来,条又很硬,我弯不动,立时浑身冒出汗珠。“有请二爷!”台上的二差役念词了,我马上就得上场,心中暗暗叫苦、只好哭笑不得地硬着头皮用手揪着嘴边的二络胡子出场了。我在台上念词,给朱春登拿香,撩褶子,总有一只手在揪着那绺胡子,可谓狼狈之至。直等朱春登“二黄倒板”接唱回龙转反二簧时才能赶紧下场到后台重整“容装”。可巧,师傅在台下看戏,应我这个样子很生气,追到后台,劈头就说:“你这个孩子什么毛病,为什么用手揪着髯口不放?”最后,又回头补充一句:“唉!没多大出息!”我是哑巴吃黄连,师傅哪里知道我的苦衷啊!
  “吃一堑,长一智。”舞台经验就是在这些小挫折中逐渐积累的。
  没多久,杨盛春等人排演《四杰村》,派我饰廖须冲。我的个子小,箭衣太长,挑选几次都不合适,只好将就。在和鲍自安、花振芳对打时,花振芳踢我一脚,“双过河”,“接鼻子”,鲍自安一个“抓头”,花振芳也一个“抓头”,我要两个转身,两个低头,然后一退,不料这一个退步踩在了过长的箭衣上,身子一歪,就坐到台上,师兄和先生们为之一惊,准备着听倒好。意外的是,我一点也没慌乱,随着“啊”的一声,煞有介事地站起来将胡子一甩,“通条”亮相跑下,观众丝毫未看出破绽,以为我的戏就是这么编排的,刘喜义师兄称赞我能化险为夷,安然弥补被箭衣绊倒的大漏洞。给我又长了一小枚小份。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