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 >
让位


  1912年1月16日,四川革命党人杨禹昌、黄之萌、张元培3人在北京的丁家街向袁世凯投掷炸弹,炸死卫队长及卫士十多人,三位勇士当场被捕,英勇就义。袁世凯利用这次遇刺事件,令人四处散布“革命党人已遍布北京”的谣言,希望给清廷的遗老遗少造成心理恐慌。

  唐绍仪让伍廷芳转告南京政府,要求清政府退位后的两天内,解散南京政府。孙中山命令伍廷芳给袁世凯去电,明确四条:一、清廷退位,放弃一切主权;二、清廷不得干预临时政府组织之事;三、临时政府地点须在南京;四、孙总统须俟列国承认临时政府,国内改革成就,和平确立,方行解职;袁世凯在孙总统解职以前,不得干预临时政府一切之事。但由于受到党内和谈主张的困扰,孙中山不得已又作了修正,其中有袁世凯必须宣布绝对赞成共和,然后由参议院推为总统。

  孙中山将秘密和议的内容公诸于世,袁世凯立即遭到皇亲贵族中的极右势力、为维持君主立宪而成立的宗社党的激烈反对,威胁要和袁世凯同归于尽。袁世凯无力逼迫清帝退位,就假称生病,不再入朝。他的另一个意图是让革命党和良弼的宗社党决战,自己可伺机从中渔利。并借此称病不入朝、不理事。

  1月19日,袁世凯会见朱尔典,设计由清廷授权他组织临时政府的方案,让朱尔典出面斡旋;另一方面,袁世凯收买隆裕太后身边的亲信不断散播“倘能退位,则有优待”,“否则性命难保”的信息。但由于皇亲贵族的反对,隆裕太后一时难以下定退位的决心。

  1月22日,袁世凯又接到孙中山最后提出议和办法五条,其中第三条提到,“(孙)文接到外交团或领事团通知清帝退位布告后,即行辞职”,并郑重申明“此为最后解决办法”,如果袁不能实行,则无议和可言。

  袁世凯于是运用他的力量开始要挟清帝退位。1月26日,革命志士彭家珍在良弼的住宅炸死了良弼,宗社党人吓得四处逃亡,于是袁世凯又指使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前线将领,以联名通电的形式,向清廷提出语带威胁的警告,充满杀气。

  这时的清政府气数已尽——再召集会议时,也无人上朝。2月12日,隆裕太后终于不得不以宣统皇帝的名义下诏退位,公布天下。据称,当天晚上,袁世凯在外交部大楼里把拖在脑后的辫子剪掉,一边剪,一边不断哈哈大笑,“这种开心的狂欢在其一生中极其罕见”。

  2月13日,袁世凯拍电报向南京临时政府表示:“共和为最良政体,清帝既明昭辞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孙中山接到电报后即履行诺言,向参议院送交了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咨文,并向参议院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因为满清政府终于退让出统治200余年的中原大地,1912后2月15日上午11点,孙中山率领各部及右都尉以上将校,赴明孝陵举行祭告礼,孙中山统率军民谒陵,并宣读谒陵文。下午2点,总统府举行庆贺南北统一共和成立礼。孙中山发表演说:

  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公慰廷为民国之友,盖于民国成立事业功绩极大。今日参议院选举总统,若袁公当选,余深信必能巩固民国。至临时政府地点,仍设南京。余于解任后,亦仍愿尽力于新政府也。

  按孙中山的想法,他希望将国都继续保留在革命党势力之内的南京,以对袁世凯有所约束。岂料,在用记名投票法表决时,28票中有20票主北京,而南京只有5票,与孙中山的初衷相悖。

  据吴玉章回忆,本来在参议院中,革命党人占据多数,是完全可以根据孙中山的意见通过建都南京、反对迁都北京的。但2月14日一开会时,一位叫李肇甫的革命党人,却跑到台上大放厥词,说了一通迁都北京的必要,而后,“赞成迁都北京的人便成了多数。”

  孙中山和黄兴知道此事后,非常生气,当天晚上便把李肇甫叫来大骂一顿,并限次日中午12时以前必须复议改正过来。

  15日晨,秘书处把提请复议的咨文作好后,需要总统盖印,而这时总统已动身祭明孝陵去了,我急着去找黄兴,他也正在穿军装,准备起身到明孝陵去。我请他延缓时间,他说:“过了12点如果还没有把决议改正过来,我就派兵来!”说完就走了。这怎么办呢?只好找胡汉民去。好容易才把他找到,拿来了钥匙,开了总统的抽屉,取出他的图章盖了印,把咨文发了出去。同时,并通知所有的革命党人,必须按照孙中山的意见投票。经过我们一天紧张的努力,当天召开的参议院会议终于把14日的决议纠正过来了。

  而胡汉民的记述与吴玉章有差异,他说章太炎等人最反对定都南京,他们认为定都南京不足以控制东北,也即意味着放弃满、蒙,参议院诸员也为其言论所动。不管其真正原因为何,参议院总算在第二次重新投票中统一了意见,决定仍定都于南京。

  孙中山多次去电催促袁世凯到南京就职,但袁不愿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去南京受革命党人操控,他复电南京方面称:“与其孙大总统辞职,不如世凯退居,……今日之计,惟有由南京政府将北方各省及各军队妥筹接收以后,世凯立即退归田里,为共和之国民。当未接收以前,仍当竭智尽愚,暂维秩序。”

  屡次敦促袁世凯南下无果,孙中山于是派蔡元培、汪精卫、宋教仁等为“迎袁专使”,去北京迎接袁世凯,2月21日他们到北京时,还受到了袁世凯盛大的欢迎。

  2月29日夜里,迎袁专使团正在议事时,突然枪声大作,东城和前门一带,火光冲天,发生兵变。混乱中,一些士兵竟持抢闯入迎袁专使的驻地,蔡元培等人仓皇逃到六国饭店。当夜枪声未断,第二天哗变的范围迅速扩大,甚至天津保定的北洋军也纷纷出动,放火、抢劫,焚毁衙门,数千家市民惨遭劫掠,一时人心惶惶。

  袁世凯是这出闹剧的幕后主使,似乎已成了历史定论,目的是以此借口,制造一旦南下、北方将大乱的假象,但也有一些学者对此存疑:袁世凯未必知情。不管袁世凯是否真的是这一幕的“总导演”,它客观造成的结果确实对袁世凯有利。蔡元培等人在惊恐之余,连电南方说明袁大总统走不得,必须“改变临时政府地点”,“速建统一政府,为今日最要问题,余尽可迁就,以定大局”。这样,“迎袁专使”反倒成了“留袁专使”。

  于是一切按袁世凯的心意继续发展。3月6日,经参议院议决:允袁世凯在北京受职、宣誓、拟定国务院组成人员名单,电达参议院批准,然后接管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卸职,临时政府迁都北京。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蔡元培代表孙中山致辞祝贺。而在这一天,孙中山与胡汉民、孙科等前往紫金山狩猎,提及希望自己百年后葬于紫金山之意。一面是志得意满的袁世凯,一面是有点黯然神伤的孙中山,这样的历史画面不能不令人感慨万端!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