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 > |
惠州起义 |
|
争取李鸿章合作的努力已经失败。1900年7月18日,孙中山在香港海面的“佐渡丸”轮上召开会议,继续讨论武装起义之事。 惠州起义是一个月前孙中山与陈少白、杨衢云等人开会决定的。孙中山当时对局势的分析是:八国联军不久可能就会攻陷北京,中国人有亡国之危,不要对李鸿章抱任何幻想,要不失时机地举兵进行第二次武装起义。 之前一直支持孙中山革命的日本方面此时有所变化。一些人认为孙中山起事,“乃无谋之举”,不论对东亚还是对日本都不利,公开在报纸上大唱反调。缺乏日本力量的支持,尤其是饷械和军事骨干的支援,对于力量单薄的孙中山来说是不可能的。 9月25日,孙中山化名“吴仲”乘船赴台,希望能争取新任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的支持。儿玉源太郎派人向孙中山表示,如果在国内举兵起义,他一定设法援助。 正当孙中山在台湾进行准备工作时,惠州形势却骤然有变。 郑士良经营的根据地,在惠州归善县三洲田。这里海拔1000多尺,群山环绕,地势险要,可守可攻。1900年初,郑士良就集合了600多义军,洋枪300支,指挥部设在马栏头村的一间油房里。为了保密,邻乡的农民进了山塞之后,一律不许出山。 因起义等待时间太长,粮食告缺,郑士良留下80人驻守,遣散其余民众等待时机。此时已有风声逐渐外泄,说三洲田有乱党数万人,准备揭竿而起,引起清政府广东当局的注意。 10月初,两广总督德寿开始了对三洲田起义军的围剿,郑士良急电孙中山速予接济。此时,孙中山并未筹备好,复电暂时解散;但这边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于是又电孙中山,准备起兵沿海东上,直逼广州,再一次敦促孙中山接应。 10月8日,郑士良先发制人,派统将黄福带领敢死队80人夜里突袭清军的先头部队,打死了40多人,俘虏30多人。受到突然袭击的清军不知起义军兵力底细,仓皇溃逃。 第二次革命武装起义由此打响,早已跃跃欲试的革命党和反清会党深受鼓舞,郑士良几次率军大败清军,所向披靡,沿海有两万多农民参加起义军,郑士良在白沙整编队伍,准备攻入厦门,接受由台湾运来的人员和武装。 现在看来,惠州起义的突然爆发实在出乎孙中山意料之外。孙中山一面与台湾总督儿玉接洽,请他协助;一面立即电饬宫崎寅藏与菲律宾独立军领袖彭西商谈借军火一事。一年前,孙中山曾帮助彭西在日本购买军火,但第一批武器在驶往菲律宾途中遭遇大风,在宁波附近触礁沉没;此后,彭西又筹资请日本人中村弥六代购军火,孙中山希望在此紧急关头能借用这批武器以支援惠州起义。不料,宫崎来电告知:这批武器全是废铁,不能武装起义军。 10月19日,伊藤博文组成新内阁,新政府令台湾不许支援中国革命。如此一来,不但借武器的希望落空,回内地领导革命的计划也被破坏。孙中山立即通知香港同志:“情势突生变化,外援难期,即至厦门,亦恐徒劳。军中之事,由司令官自决行止。” 孙中山派的山田良政10月22日到达起义军营地传达了命令。郑士良立即召集各将领会议,大部分义军解散,郑士良率领千余人撤回三洲田山寨据守。这1000多人分水陆两路撤退,郑士良带领的陆路一部和清军主力何长清遭遇,革命士气已低落,加之途中粮饷不继,被清军打败,起义军被迫解散。郑士良和黄福等人先后避往香港。而山田良政在送信返回时,由于路不熟,被清军逮捕后遇害。1912年,孙中山在日本为山田良政立了一座纪念碑,称其为“外国义士为中国共和牺牲者第一人”。 孙中山对惠州起兵的准备,时间虽较长,一直寻找合作力量,饷械准备并不充分,导致惠州方向筹备的义军长时间的等待,最终被迫自动起义,造成孙中山的计划与惠州义军在衔接上的“失误”,惠州起义仅存17天。 |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