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报纸么,总是要复刊的。”王公临行对赵超构说,“我先去昆明打个前站,你和慧剑他们愿不愿来,悉听尊便。” 8月初,赵超构曾回浙江瑞安,安置妻子和一双儿女。1928年结婚后,长女静男,长子东戡先后出世。这年静男五岁,东戡三岁;次子东戬已在母腹,尚未出生。刘化丁娘家所在的珊溪,是他们考虑的第一个疏散避难之地。必要时也可以退往西坑梧溪,因为屿头离城很近,敌机经常前来轰炸,如果温州一旦沦陷敌手,瑞安也就失去了屏障。国难当头,一家人谁都没有作儿女态,赵超构匆匆拜托亲友,安排家务之后,又赶回南京。 江浙京沪一带,到处战云密布,形势十分紧张。赵超构回到报馆时,水陆两途交通都断了。从此,家人已天各一方,直到八年抗战胜利,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各机关随即内迁,办公厅所属各单位分配到一艘内河货轮,满装军委会档案和一部分官佐家属,沿长江而西,先到武汉。赵标生和作为家属的赵超构和继母裘德华,也是坐这条船离开南京的。 同行的熟人中,有一位名许铮的文职人员,是办公厅总务处会计科出纳,常州人,带着他年轻的太太安丽云和一个四五岁的儿子福官。两家人在途中成了患难之交,都希望到那边之后能住在一处,有个照应。尤其是福官,认识了赵超构这位“大哥哥”,天天来找他玩,要他讲故事,他们成了好朋友。许太太是苏州人,圆圆的脸,大眼睛,肌肤白皙,一口吴侬软语。她自己介绍说,读过几年书,还能唱几句京戏。看上去爽快、热情,像北方人。赵超构后来才知道,她是无锡人,祖上在苏州经商,寄寓苏州。她跟许铮结婚多年,没有生育,领了哥哥的孩子福官作为养子。赵标生的继室裘德华嫁过来之后,成了官太太,一改往昔的脾气变得有些内向,既排斥赵超构这个前妻之子,又不喜欢与人交往。共同生活在一条逃难的船上,一个卖唱出身的女人反而与会唱戏的许家少奶奶谈不拢了。一路上赵超构只能与安丽云母子讲讲闲话,消遣旅途寂寞。 赵超构离开南京时,本来还有转赴昆明,再去《朝报》的打算。不久,在武汉邂逅张慧剑,才知《朝报》出报无期,只得在武汉暂住。这一期间武汉的兴旺气象,也使他高兴。他从南京逃亡出来,还没有见过这样轰轰烈烈的政治局面,他不能离开。此外,可能他还遇到一些南京、上海的亲友,为他解决了食宿问题,他才得以在赵标生去重庆之后,又逗留了几个月。一面参加文化界的救亡宣传工作,给报纸杂志写稿,一面还编写了他的第一本专著《战时各国宣传方策》。 从6月到10月下旬,大武汉保卫战进行了四个月,日本人是志在必得,国民党当局是要保住实力,撤守已成定局。9月尾田家镇失守,长江门户洞开,武汉三镇动摇,工商界、机关团体开始大撤退。向南撤往沙市、长沙、衡山,最后由桂林西去重庆。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