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吕正操回忆录 > |
七十四 |
|
第四章 圣地 一、陕北风光 一九四四年冬,晋绥边区到延安参加“七大”的代表,陆续出发了。我和林枫同行。还有分局秘书长刘惠农,细心精干,他把一行人马组织得很好,真像是旅游式的行军,别有一番风趣。 我们于十一月上旬离开兴县,经黑峪口渡过黄河。那天可巧天气晴朗,展现在眼前的奔腾咆哮的黄河,辽阔的西北高原,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因为抗战爆发后,我一直转战在冀中和晋绥,早就多次要求到延安学习,迄未能如愿。这次有机会去延安,感到很高兴。 过黄河后,沿河南下,行进在起伏弯曲的山路上。左侧是激流滚滚的黄河,右侧是断壁悬崖。路上满布碎石,马蹄踏上去发出有节奏的“得得”的响声。在狭窄的路上,我和林枫即一先一后,大家也就排成一溜走。有时走过一片黄色沙滩,这是河流的故道,我和林枫则并辔而行,大家也就纵马疾驰。而后又进入群山之中,于是便放慢了前进的速度。山中隐蔽着我们的野战医院、军需仓库、被服厂、兵工厂等。 陕甘宁边区是我们的后方,环境气氛不仅不像在冀中时那么紧张,比起晋绥来也要平静得多。敌人在晋绥“扫荡”时,也曾打到黄河东岸,隔着黄河向西岸进行炮轰,但是要想渡过天险黄河,确实很难。敌人渡河的计划没有实现,只好背对黄河撤退了。 进入陕北后经过的第一个县城是佳县,这是黄河西岸的一个要点。佳县建在一座宝塔形的山上,远远望去,像是一个城堡。进城要攀登凿有石阶的山路。这是一个风光很好的小城,就是吃水有些困难,需要到山下黄河里去提取。 从佳县我们到了米脂。王尚荣率领的部队驻在这里。早在一九三九年,一二〇师主力部队转战冀中,我就和王尚荣认识了,这次见面非常亲热。他的这支部队,一大部分是由冀中军区独立第四支队,也即高士一那支部队改编而成。王尚荣的司令部设在城里,他接我们进城休息。 米脂在陕北是富庶的地方。县城在黄土高原上,建筑得相当漂亮整齐,城墙坚固,还有红漆门楼,城门上还有望台。我们骑马进城,随行人员见到这样高大的门楼,感到新奇振奋,连我的刚满两周岁的儿子都惊喜地欢呼:“好大门楼!毛主席住里头吧?”想不到这里竟是这样一派宁静的景象。在冀中,为了开展游击战争,所有县城的城墙我们都拆除了,房屋街道,也遭战争破坏。而在米脂的街上,一个个小店都摆满了货物,小店的门面也都好像刚刚油漆过一样,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石板路也扫得干干净净。 离开米脂来到绥德,这里完全是和平的景象。绥德地委书记是习仲勋,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绥德是延安北面第二个大县城,商家存货很多,人民生活大多不错。 通向延安的最后一个县城是清涧,这里建筑特别,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里的山,是由一层层青色的平滑光洁的板石构成的。人们就地取材,把这些天然的板石,充分用于各种建筑之上。这里家家户户的房顶、墙壁,都是用这种青石建筑。这里的大街小巷,每家的院内屋里,都是用这种青石漫地平铺,甚至门窗、锅灶、炕台,也都巧妙地发挥了这种青石板的作用。县城建在山顶上,高原的冬日阳光普照,格外宜人,也就更加使人感到陕北的风光是何等地绮丽了。 过了清涧,到延安还有很远的路,中间经过青石砭。从兴县到延安,大约走了七天左右。因为心情畅快,走起来感到很轻松。 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人接待,吃住均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舒适。记得有两次住在村镇,我们自己起火,虽系粗茶淡饭,但是吃起来香甜可口。在大地方,遇上老同志,结识新同志,相见言欢。在小地方,我和林枫则秉烛畅谈,对“六大”以来的党内斗争谈得很多。过去战斗、工作匆忙,没有这样空闲从容的时间。 我们一路安闲自在。走在陕北高原上,尽情领略这里的风光,谈笑风生,心旷神怡。尤其看到陕北人民安居乐业,和平生活,军民一家,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对我们所进行的抗日战争,所从事的革命事业,更加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到了,延安! 这就是日夜盼望来拜见的革命圣地,我带着冀中、晋绥根据地抗日军民的嘱托和胜利的消息,来到了这个国内外瞩目的山城。 到延安那天,刚刚下过一场小雪,山川,宝塔,延河,窑洞,在蓝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明净。这里的一切,都使我感到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亲切,好像是重新回到了自己久别的家乡。 |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