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37、首赴北京热泪淌


  对于家乡,何贤是很难忘怀的,或许是何澄溪老先生带出的家风吧,他愈在外发达富裕,愈怀念家乡。何贤缅怀昔日的家园,却难以认同眼前的一切———家乡太落后了。他想着如何帮助故乡改变落后面貌,以尽自己的孝心……
  抗战胜利初期,何贤和家人回乡去看过,他看到岳溪小学课室太少,孩子们上课挤在一起,何贤便和爸爸、哥哥捐建了两间课室;看见贲南中学的校舍不够宽敞,何贤即刻又捐了5万元给他们扩建校舍,还到香港买了一套《二十四史》赠给学校;看见从大龙到岳溪的道路坑坑洼洼,很难走,何贤便拿了2万港元给乡人修筑公路……
  新中国成立后,何贤很快在澳门脱颖而出,他力排众议,主动靠拢新中国,并通过柯麟的关系,很快便和新中国中央领导人有了交往。家乡的人们,解放后忙的不是搞建设、搞生产,发家致富奔小康———和全中国所有的人们一样,当时忙于搞阶级斗争,清匪反霸,退租退押,分田分地,还得呈报等级成份。最不幸的是岳溪这个穷乡,竟找不出一户地主,要说生活最好最富有的就数何贤家了。于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土改一开始,乡里就把他家定为“工商业兼地主”,没收了何贤家的田地,没收了果园,最后连祖屋也没收了……
  如此一来,何贤家族就被列为乡里的专政对象,被视为敌人。经历过这等遭遇,换了许多人都想不通,难免会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仇恨心理,不是吗?何贤到底是不一般,他没有想得太复杂,只是认为农民的生活确实太苦了,耕者没田也确实不合理,分田分地很应该。所以土改开始不久,何贤就写信回石楼区公所和岳溪乡农会,表示拥护人民政府的决定。
  那时,有地主的乡村,农民们都分到了退租退押的“经济果实”。而岳溪乡没地主,无租可退,无果实可分,村里土改工作组为了提高贫农的斗争积极性,同农会商量致信何贤,要何家退租。
  何贤接到信后即刻汇回相当于10万斤谷子的巨款,分给乡里农民。土改结束后,何贤知道复查时乡里已将他家的成份改正为“华侨工商业”,不是“地主”,不算成敌对阶级了,他更心怀释然,毫无芥蒂。有人告诉他,说一个从前受过何贤周济的农民,土改时竟跳出来怂恿贫农到何氏家院抄家搬浮财……言下之意,是说这人忘恩负义,叫何贤往后千万不要再理睬他。
  何贤听了却哈哈大笑,对告状的人说:“我知我知,随他怎样好了。在那种情势下,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什么奇怪呢?还计较这些做什么,都是乡里人。”
  的确,何贤根本不计较土改时乡人的所作所为。待风暴过后,他一样热爱家乡,关心桑梓。1955年冬天,何贤在澳门应政府之邀回内地观光。那该是12月23日,何贤欣喜骄傲地离开澳门,途经广州赶赴北京……
  在北京,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接见了他。在一次宴会上,何贤被安排和毛泽东主席以及归国不久的科学家钱学森同桌。
  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十分关心港澳同胞,并亲切地鼓励他多回内地参观,多了解一些国内的情况。
  何贤和其他共和国的宾客们,在北京愉快地度过1956年元旦之后,又被安排去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参观,这次行程长达一个多月。这是何贤第一次赴首都北京,第一次见到新中国的领袖人物,也是他第一次受到最高规格和最热情的接待。并且,何贤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新中国的崭新面貌,他高兴得如同徜徉母亲怀抱中的“孩子”……
  在1956年3月11日由澳门中华总商会、澳门工联、镜湖慈善会和同善堂等四社团举行的大会上,何贤向澳门同胞们报告了他回国观光的全部经过。
  何贤盛赞祖国进步很快,告诉人们到处都是日新月异、快马加鞭的新景象,到处是一派生气勃勃的繁荣景象。
  何贤希望港澳同胞也关心祖国的建设,鼓励大家一有机会就应为自己的国家报效出力。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