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我眼中的祝春亭}} {{方原}} 初识祝春亭,是见其刊于《花城》的中篇小说《靖平寺》,文笔老辣,手法圆融,意境清丽,寓旨邃远。阅之,如清风盈胸,心淡如水。 我妄臆之,如此禅味小说,非释家弟子莫属。 听人道,身为大学教师的祝春亭,浸淫佛经而不能自拔,大凡市面上有的佛籍,皆尽觅藏之。他的家族有做和尚的传统,他乃佛性之人。 出差南昌,辗转造访,皆曰:云游去了。心道:名刹皆旅游胜地,好潇洒一个!后得知,他去的是深山不知名的孤庙,跟一老僧习禅。 踪影渺渺,音信全无,我窃想:莫非看破红尘,落发为僧了。 消息千真万确:祝春亭下海了,去了广东。我心一惊,错愕万分:“和尚”下海,千奇百怪。其实,又不足为怪,如今世风,个个言商,人人下海。和尚下海,尽在世理之中。 台湾有个星云法师,家财亿贯,俗称商业和尚。祝春亭莫非欲步其后尘,做星云第二? 我与祝春亭,因缘在广州聚会。他在某编辑部供职,一日枯坐八小时,看稿改稿。下班回到洗村的出租屋,伴着孤灯,趴床上写稿。我问他:“来广东还做这?”他惊诧道:“不做这做啥?”在他心中,这世界除了“操笔”,不再有其他职业。 如此下海,中国人岂不人人皆淹在海中? 我和祝春亭渐渐稔熟起来,愈稔熟,感慨愈多。 1979年高考,他荣登南昌市第一,江西省第二,他却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要知道,那一年是先出分,后填志愿,且他父亲的学生在省招办,上北大,自不在话下。我问他是否后悔,他道:我总算读了大学。 他大学期间就有中篇发表,那年头是文学热,青年作家的桂冠,世人瞩目。他一米八零的个头,相貌堂堂,气质儒雅,颇得女生的好感。他上大学前结的婚,总以为在他身上会发生80年代的时髦故事,结果什么也没发生。 他沉默寡言,嗜好孤独,是个不善交际、不喜言谈之人。然而,他上课,却又能侃侃而谈,妙趣横生。他能全然左右课堂的气氛,时而笑声一阵叠一阵,时而寂静得若旷野幽林。同事说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百万字的文学作品,足以使他破格提为副教授,他却苦熬了近十年才评上讲师。为此事,众人忿忿不平,他淡淡一笑,道:职称能说明什么? 他的小说,远比一些曾经轰动一时、红极一时的作家写得好,他却无声无息。从未听过他有什么怨艾,总是在默默地看书,默默地沉思,默默地笔耕。他不懂得如何炒自己。他说:小说怎样,自有公道人说公道话。 有朋友说该要炒炒祝春亭,他一笑置之。 文坛上,有人一分热,放十分光;也有人有十分热,只放了一分光。祝春亭属于后者。 在广州极少听到祝春亭言禅说法,朋友说他来到物欲横流的广州,已把佛忘到九霄云外,可谓“和尚下海,六根不净”。 其实,祝春亭在江西时也极少言禅,更奇的是入庙从不拜佛。他道:佛是一种境。又道:佛无所不在,所在俱无。 为僧者,不一定有佛性;入世者,未必不可入境。境为何物?意在一个“空”字。 祝春亭的《靖平寺》有一偈子:还俗亦非俗/为僧亦非僧/求道亦非道/成佛亦非佛。我曾问祝春亭:你出家的前辈人中,最敬佩的是谁?他说:要数我真章舅舅,他看破红尘,大学毕业后即落发为僧;数十年后,他悟透佛机,娶尼为妻,生下一女,后又复为住持。他是个不守清规,而又极有佛性的怪憎。 我不知祝春亭是否入境,我只知他是个把凡事都看得极淡的人。古人云:大隐仕于朝,中隐居闹市,小隐遁幽林。那么,有佛性之人,并不在于他身处何地、为何职业。 近读祝春亭新作《功夫影帝——李小龙传》,我觉得,祝春亭还就是祝春亭,他能将李小龙的武道,与道家佛家之说揉合起来写,颇见功力,且颇具深度。 这部书,是大陆第一部为李小龙立传的书。我曾见过几种港台版的关于李小龙的书,那些书,与祝春亭这本比起来,都大为逊色。祝春亭真是写活了李小龙:目前,大陆及港台有十几家报刊竞相连载这本书,反响热烈。 最近,祝春亭与几位志同道合者组成了蓝潮创作室,这个创作室的总策划是辛磊和关剑麟,祝春亭则是创作室主任。创作室的目光盯着海外市场。他们成功地策划了《一代赌王——何鸿燊传》、《文坛侠圣——金庸传》和《世界船王——包玉刚传》的出版和创作及在大陆、香港、台湾的版权贸易,版权价格之高,在中国大陆出版界是少见的。创作室还重金聘请香港出版界人士合作。创作室即将推出的第二批人物传记,将又是一批极具冲击力的“重型炸弹”。为了“炮制”这批“重型炸弹”,祝春亭和创作室的其他成员将前往香港采访和体验生活,此举在大陆文化人中可谓开风气之先。 1995年初于广州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