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对汤沐黎十分厚爱。除了为他的创作和画展提供便利外,他的导师还为他筹集一笔旅游经费,动员他去世界各地考察。要当世界级画家,必须了解世界。 西班牙 早在中学读世界地理的时候,沐黎就知道西班牙地处欧、非两大洲的中介位置,形成自己交融发展的文化。所以他对西班牙之行,特别感兴趣。在首都马德里、工业城巴塞罗那、古都塞维利亚……都花时间作了比较细心的考察。 他去西班牙南方古城柯德巴考察时,看见那里有座很有名的教堂,非常特别。沐黎在教堂里,仔细观察了各个角落,他发现历史的进程在教堂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原来,西班牙最早是罗马帝国的一个外部省。在建筑那座教堂时,就受当时罗马帝国文化的影响。教堂宏伟,是一座由巨大的长方形石柱、石梁建成的三角形宫殿。 罗马帝国是多神论的,所以教堂里还有许多神的雕塑:海神、天神、美神…… 在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兴起。因此,那座教堂神殿里巨大的长方形石柱便改成“长短一样,交叉的方十字形”。但是,石柱底座依然留着,至今还看得出。 罗马帝国垮台,异教徒入侵,那座大教堂又采用异教徒的标志,重建了某些部分。不久,基督教势力重返,再把异教徒重建部分削去。 后来,阿拉伯人跨过直布罗陀海峡,成立了辉煌一时的摩尔帝国,又把教堂里长方形的柱子改成马蹄形、半圆形。 不管怎么改,都残留着遗迹。沐黎仔细观察、研究,但印象最深、最惊奇的是在罗马建筑风格的石柱上装有阿拉伯人的头像,而且,墙壁上镶嵌的也全是穆斯林的经文,没有人物形象。 最后,西班牙人摧毁了摩尔帝国,赶走了阿拉伯人,于是大教堂又被改回原样。教堂顶被截,造了基督教塔。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建筑形状。 细心的汤沐黎,熟悉世界历史的汤沐黎,居然从大教堂的变化遗迹,清清楚楚地看出它的变革经过。沐黎说,那座教堂,外形上有点不伦不类。其实,它是历史演变的见证人,不同历史阶段艺术的汇总。 参观那座大教堂的人不少。西班牙导游面对一批一批参观者用英语讲解。沐黎自己研究完了大教堂演变过程后,也去听导游介绍。导游说得津津有味,越说越有劲。当他讲完大教堂被几番折腾的经历后,风趣地说: “说不定哪天,中国人也会来这里,在这座大教堂内加上一座中国城楼……” 听众哄然大笑。 导游强调说: “你们别以为不可能,现在中国人正在开展乒乓外交。” 导游信口开河,根本想不到中国的汤沐黎就站在他的身后。但是,沐黎认为:“世界是属于世界人民的。中国人有责任、有能力走向世界,认识世界,为世界创造财富,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出力。中国城楼不需要加在大教堂之上,我画的天安门、长城、敦煌、丝绸之路、苏州园林……就挂在外国朋友的客厅里,他们天天都能对着中国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露出友好的微笑。” 大儿子一心为中国和世界的美好生活而努力,作为母亲,我感到无比自豪。 去年4月,加拿大为一年一度的慈善募捐活动举行盛大晚宴。汤沐黎作为特邀贵宾,捐了一幅油画。油画拍卖很成功,影响很大。这就是在为世界作贡献。据我所知,过去,海外华人以来自港台的或当地华裔为主。现在,中国大陆去的中国人已经成为西方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这股力量中,我的两个儿子汤沐黎、汤沐海属佼佼者。沐黎说: “现在,加拿大人买房子,常常喜欢找大陆华人经纪人,因为他们最可靠。” 挪威 挪威位于北欧,已越过北极圈,那里冬长夏短,所以工作时间也作了特殊调整:冬天是10—12小时;夏天最多4小时,有的单位甚至不安排工作,让大家能到外地游玩,尽情享受阳光。人们生活得特别开心。 这正是吸引沐黎去的原因。 挪威的第二大城市卑尔根景色迷人,还有许多造型奇特的木头房子,沐黎说“很有点苏联建筑的味道”,在细雨霏霏中更富诗意。 卑尔根的商店和展览馆,都是下午4点就关门。晚上11点天还亮着,中间7个钟头,就是让市民们自由活动的。沐黎坐着出租车,全城兜圈子,饱览市容。车费约合三个英镑,并不太贵。 他下榻的皇家旅馆附近有精心设计的老式楼房和老式船只,供旅客享用。从远处望去,仿佛一幅宁静的风景画。沐黎特别喜欢。他在澳大利亚旅游时,看到黄金海岸布里斯班郊区许多高级别墅都配有现代游艇时就说: “任何别具匠心的设计,不管是古老的,还是现代的,目的只有一个,美化生活。 我想,这就是画家眼中的现实。 画家希望人们生活在美中,画家也尽全力把美呈送给人们。 当晚,沐黎给好朋友秋笛挂电话,告诉秋笛将在首都奥斯陆停留3天,然后往北,进入北极圈,领略没有黑夜的感觉。 第二天清晨,大雨倾盆。沐黎按原定计划上火车,经过8小时行程,准点到达奥斯陆。它是挪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大海港。挪威进口货物50%以上经过奥斯陆。资料介绍,它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一半。所有去挪威的旅游者,必定去那里,看看那座气魄宏伟的大城市。 沐黎把行李放在秋笛开来的车上,先看市容,又去参观皇宫建筑,犹如走马看花。 停留时间最多的是维吉朗雕塑公园。里面有大雕塑家维吉朗的几千件作品,构思新颖,形象生动,技艺超群。沐黎说,维吉朗的雕塑可与法国大雕塑家罗丹的作品媲美。所以,在欧洲,人们自豪地称维吉朗是“北方的罗丹”。 维吉朗雕塑公园兴建于19世纪。园内到处有造型生动的人体雕塑。沐黎特别喜欢公园内耸人云霄的“人生百态石柱”。它由100多个呈睡、坐、站等各种姿势的人体组成,游人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它,由远而近,石柱由小而大。石柱建立在石阶顶上,沿石阶布满一组一组的雕塑群,美不胜收。从这些雕塑作品可以看出维吉朗为之付出的智慧和心血超常惊人。 附近博物馆介绍维吉朗的生平。他年轻时生活贫穷。有一次,在公园的长凳上睡,早上醒来,十分饥饿。身边只有一本书是用皮包的。他像卓别林在电影里一样,吃书皮。他不畏贫困,刻苦奋斗,终于成了流芳百世的大艺术家。 不过沐黎看过记载,裸体雕塑当年不太被人重视,也不被人接受。近年也出现过不应该发生的“涂红”事件。维吉朗的雕塑全为灰色裸体石雕。有些年轻人曾经用红漆把石雕的“乳房”、“阴部”涂成红色,不伦不类,破坏了艺术作品的美感,他们的无知实在让人痛心。 奥斯陆的蒙克美术馆,陈列着蒙克毕生所绘极有代表性的作品。蒙克生于1863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一年才去世。年轻时曾到过巴黎及法国南部地区,还曾到意大利和德国周游……在国外住了差不多20年之久。45岁时不幸神经质病发作。 新病初愈,他决心回祖国安居。这时,他还为奥斯陆大学作了一幅装饰壁画,巨大的太阳放在中心位置,象征光明和力量。 蒙克早期的画着重表现人物心理,并富神秘性和象征性,让人感到蒙克画中的人物都充满悲哀和痛苦。在受到凡高、高更等印象派画家的影响后,所绘作品有了改变,即用色比较单纯,集中表现简单的并且去掉轮廓勾画的形象。他用强烈的色彩铺满画面,传递一种纯粹的艺术魅力。著名代表作品有《红葡萄藤》和《生命之舞》。在欧洲,蒙克和凡高一样对后来的表现主义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奥斯陆市政厅里陈列有极精彩的壁画。最成功的要算亨里克·索伦生在正墙上所绘的那幅“湿壁画”,是在湿的灰泥墙上用画壁画的技法完成的。近看很粗糙,远看却气势恢宏。还有一些装饰画也别具一格。 最有意思的是,沐黎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跑了几个特殊的博物馆,大开眼界,增加了历史知识: 北欧海盗船博物馆 除了实物外,还有海盗所犯罪行的文字记录以及有些海盗可悲下场的描述。 前进号探险船博物馆 记录了挪威航海家南森船长带队两次远征北极和一次赴南极的传奇经历等。 康·提尼依博物馆 展示了北欧人自制的渡大洋的木筏遗物。显示出人类探险的智慧和勇气。 亨尼·昂斯泰德艺术中心 亨尼·昂斯泰德是富有的船王,讨了世界溜冰冠军作妻子后,花巨资建造艺术中心。展品都是溜冰冠军获奖的奖杯。它们一直闪射出耀眼的光辉,使观众分享温馨。 《挪威移民在美国》的画展,带有纪实性,它既反映移民在美国的发迹致富,也反映辛酸生活,与观众感情更贴近。因此围着细看、沉思的人不少。 秋笛的公公和婆婆是挪威老人,听说中国画家要去,早作好迎客准备。他们不但都能说流利的英语,对中国似乎也并不陌生。两位老人亲自开车去奥斯陆市中心的“南京饭店”为沐黎洗尘。那里价格奇贵,菜也一般,主人选定那里,是表示诚意。他们吃着、品味着、细谈着……沐黎思乡情绪油然而生。饭后,老人开车陪沐黎到奥斯陆南部的亨里克·索伦生故居参观画廊。那是画家的儿子为纪念自己的父亲专门建造的。不过里面展出的画与奥斯陆市政大厅看到的索伦生的湿壁画,留给汤沐黎的印象大不一样。故居画廊属小巧精致型,所以没有花多少时间就看完了。 8月2日乘早车,两小时后到达挪威的旅游热点利勒哈默尔市。它是座山中的小城,小型别墅林立,其中不少供游人借宿。沐黎去了曼豪根露天博物馆。那是一幢坐落在白杨树丛中的老式木头屋子,四周山山水水,让人感到情趣十足。离露天博物馆不远的是“老工场间”,也是供人参观的。有一位叫山德维格的牙科医生,把自己收藏的吉·维德曼的巨幅抽象派大壁画献给国家,画名为《五月》,也在那里展出。 去翁达尔斯内斯市坐车要好几个钟头,沿途多高山峻岭,瀑布奇景。到达目的地后才明白那其实是很小的城镇。四面环山,山顶白雪皑皑,秀丽宁静,简直可称世外洞天,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沐黎在信中说: “妈妈,您和爸年纪大了,如果乐意,到这里住一段时间一定身心舒畅……” 特朗德海姆市在翁达尔斯内斯市的东北,也属小城。沐黎细心测览了如画的农庄后,急忙奔赴蒙克荷尔姆顿的海中小岛。只见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海里游泳或在海滩晒太阳。这时,他才明白为什么城里行人不多,原来都来小岛度假享乐了。 离游泳场不远,有座石堡,过去是关押流放犯人的地方,现已成为名胜古迹。从石堡墙洞望出去,海天一片。如果真的被关在那里,确实不可能逃跑。返回特朗德海姆市区后,沐黎才仔细看了别有情趣的老桥、老货栈等,虽然古旧却依然色彩绚丽,引人注目,变成市内独特的街景了。城里还有不少雕塑显示出特殊风采,那些雕塑似乎都是随手放在路边或者路中的,无雕琢痕迹,与市容和谐。 8月5日早上,沐黎参观了一家乐器博物馆。它的创始人是一位俄国女士。馆内陈列各式各样从世界各地搜集到的乐器。参观者看展品的同时,听详细解说,还听演奏,一举多得。沐黎说: “妈妈,这样的特殊博物馆我是第一次看到。不知沐海看过没有。” 两个儿子就是这样互相深情地关心着对方的事业。我想,这是从小养成的好习惯。 挪威给沐黎的印象是山多、水多,人口少,城市不大。家家户户平静快乐。生活水平高,治安很不错,犯罪率低,街上看不到警察。 沐海曾经也来信说: “妈妈,我走过许多国家,发现挪威人很富有,他们物价虽然贵,但收入也不低,大家安居乐业。” 瑞典 挪威和瑞典毗邻。傍晚坐上火车,舒舒服服睡一夜,第二天清晨就到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沐黎先到党特宁何姆宫(DROTTNINGHOM)。它有小凡尔赛宫的美称。后园还有一座中国亭子,使他感到格外亲切。 第二天,沐黎就去瑞典大雕塑家卡尔·米列斯故居。里面陈列了大约160幅作品,多为铜塑。总特点是洗练,动作奇特。人体特意作一定程度的变形,如细身、粗臂、长腿、东方人脸形等等。米列斯的妻子也是一位极好的画家,故居中也有她的作品。 晚上去尤金亲王宫。里面收藏了许多珍品。尤金亲王也是画家。他收藏的左恩(A.ZORN)和拉森(C.LARSSON)的作品,都是经典之作,很难在别处看到。 8号清晨,沐黎去瑞典国家美术馆,主要看瑞典大画家卡尔·拉森(1853—1919)的作品。他画的风景画《公主和牧童》,非常有神韵。另外,卡尔·维尔何姆的《人船》和布朗·利耶福特的《鹰击》也都在沐黎心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斯德哥尔摩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纪念馆有好几十个。有个叫“瓦沙”号的老船馆,大船身有好几层楼房高,是300多年前的瑞典豪华皇船。首航就沉没。在海底沉睡了330年之后才被打捞上岸。又用十几年时间整修后,供游人参观。大船全是用木头雕制而成。除水下部分外,水上有4层,里面十分华丽。室内陈列了当时原有的全部用具、物品等等。沐黎来信中说: “我在船四周徘徊了许久,惊叹当时工匠的技艺。这艘‘瓦沙’号船是一座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活生生的百科博物馆。”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是1920年左右建造完成的。厅内许多金碧辉煌的镶嵌画是用金箔片贴在玻璃反面而成的。参观的人不少。登上市政厅顶楼可以远眺繁荣漂亮的市容。 斯德哥尔摩的现代美术馆里陈列的名画不少。西班牙画家毕加索、达里,法国画家列吉、凡高,美国画家波洛克、罗森伯格,意大利画家德·切里柯等都有画。也有些是瑞典画家的现代作品和照片。 看卡尔·爱德尔的家庭雕塑室,沐黎特别有兴趣。因为这位瑞典现实主义画家的作品陈列在自己的木建筑住宅里。担任讲解的是一位80高龄的老太太,她自豪地介绍自己“是画家的女儿”,此外还掌管有关画展的全部业务。 在参观了斯德哥尔摩市的奥托·里赛尔包姆博物馆后,沐黎对这位只活了65岁的瑞典画家的作品,印象很深。 离市中心仅15分钟车程的西克斯卡画廊里名画集中,非常出色。其中油画、石版画、铜版画、雕塑均为名家所作。令沐黎赞不绝口的就有近40幅名作。他认为瑞典美术史上有三大名师对世界贡献极大:一位雕塑家,即米列斯(C.MlLLES);两位画家,即安·左思(A.ZORN)和卡·拉森(C.LARSSON)。 拉森的后半生很有意思,他和妻子回到瑞典中部乡村小镇,按自己的趣味设计住房,然后生了十来个小孩。画的都是家庭生活趣事,一本又一本……沐黎感触很深,说“画家有的站在人生舞台高点显露才华,有的隐居世外桃源追求心灵中的艺术。卡尔·拉森两种生活都有。” 沐黎十分崇敬左思。离斯德哥尔摩市区不远的莫拉镇上就有左思美术馆和左恩旧居,里面陈列着他的作品和他的收藏品,有古物、油画、水彩画、钢版画、雕塑等等,都是稀世瑰宝。有的只有那里才有,所以沐黎必须赶去。他认为如果到了瑞典而不去莫拉镇会终身遗憾。 左恩的家是一幢由他自己设计的木头建筑房屋,非常别致。花园很漂亮。整个住宅和花园连在一起就是一幅很有神韵的画。左思没有儿女,所以他和夫人去世后,把自己的庄园、住宅、别墅……都上交国家,变成展览馆,对全世界旅游爱好者开放。沐黎舍不得离开那里,决定在白烨树林中的木头建筑小屋住宿一夜。那是专为游人准备的。那一夜,沐黎亲身感受了当年左思过的宁静生活。在这以前,沐黎记得只有徐悲鸿先生曾经介绍过左思。以后,未见别人再提到过左恩的名字,更不用说他的作品和生活了。他能有机会去左思故居看看,揣摸他当年的宁静心态,可算三生有幸。 从莫拉镇往南,换三次车才到古特勃格市。那里有很大的美术馆,所陈列的展品属独家仅有。如琼森BJORN S.JONSSON的《雨窗地图》;拉森的姆子》和若干浮雕和壁画,尤其壁画线为木炭线,特别引人注目;左思的《红裙女》、《三裸女在河边》、《红裙女下楼》、《铁匠家》等,沐黎还是第一次看到;利杰弗德兹(BRUND LILJEFORDS)的动物画——狐狸、猫、鹰、兔……更是入木三分。而今,油画爱好者特别喜欢沐黎的动物画,赞他画的动物“传神,有特殊灵性”。 芬兰 “西尔加班轮”往返于瑞典和芬兰之间。沐黎下午4点半上船。 过了一夜早上醒来,轮船已安全驶进芬兰的赫尔辛基码头。赫尔辛基是芬兰的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芬兰最大的海港,水陆交通极方便。全市以新式建筑闻名于北欧,老的东西不多。它夹在俄国和瑞典两个大国中间发展自己的文化,利用木材设计制作的现代家具、艺术品,非常精致。市内有著名音乐家西比利乌斯的纪念碑。 活了92岁的西比利乌斯是芬兰的乐坛大师,他的作品充满强烈的民族意识。芬兰人为有大音乐家西比利乌斯而自豪。 沐黎在赫尔辛基市花了整整两天时间看画廊和博物馆。他很喜欢芬兰画家加伦·卡莱拉美术馆里的作品,还特别去郊区访问他的故居。故居建筑很别致,有卧室和画室,陈列的作品都属加伦·卡莱拉早年之作,还有石版和各种工具。他从非洲带回的矛、鼓、兽皮等都保存完好。芬兰的雕塑不少,但比起挪威和瑞典来则不那么震撼人心。 芬兰的国家博物馆内陈列的展品大都是历史文物,基本没有画。不过展厅正中有一幅很大的湿壁画,是加伦·卡莱拉的作品。那幅画初看一般,换一个角度望去却很生动。沐黎发现了它的新颖之处后在画前驻足,从左右远近不同视角看了好一阵。 从赫尔辛基乘船北行是有名的苏门林纳岛。岛上有要塞和北欧艺术中心。北欧艺术中心陈列着现代作品。赛那尤斯画廊里的展品,属私人赠送,比较一般。沐黎看完后匆匆赶到离它不远的曼纳林博物馆去。 曼纳林在苏联的十月革命后,历尽艰辛。他原是芬兰的白军领袖,为争取芬兰独立,不惜付出一切。芬兰独立后,他是首任总统。1906年至1908年的两年内,他曾骑马访问中国,沿途购买了不少中国字画和文物。随后又到日本,经西伯利亚回国。沐黎通过展品判断,曼纳林很喜欢中国。博物馆里还有大量照片和幻灯片,史料价值极高。可惜二楼的实用美术馆不开放,沐黎不无遗憾。 接着,沐黎去了沙佛林纳市和由颇勒市。在由颇勒市,他参观了现代美术馆。现代美术馆的规模还可以。里面有法国画家皮让·恩奈斯特的素描《铁役女体》。沐黎自幼喜欢素描,有扎实的功力。他在考察过程中,很难看到素描展品,所以特别欣赏。 沙拉·希尔顿美术馆非常出色。它的现代画廊相当大,有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和意大利现代派画家德·切里柯的作品;有美国雕塑家伊·克兰霍尔滋的别具匠心的金属皮雕塑;有欧托以卡的类似水晶雕的《湖滨宫》;有法国恩·须法的《大三菱镜》,是极具光学原理的雕塑作品;还有劳尼·柳柯的一座取名为《上下班时间》的雕塑中,有“有轨电车和人”。 沐黎怀着丰收的喜悦去特库市。他知道那里的艺术博物馆无论是展品还是建筑本身都是第一流的。芬兰大画家加伦·卡莱拉的作品尤其吸引着沐黎,他拍了好几幅照片。 特库市不是芬兰大音乐家西比利乌斯的出生地,他甚至根本没有在那里居住过。但是那里却有一座西比利乌斯的博物馆。沐黎好奇地探询,才知道那座博物馆是根据西比利乌斯的一位老朋友的建议,在离特库市音乐院不远的地方建造的。 博物馆内陈列着西比利乌斯生平资料、照片和用过的东西,还有各种乐器。除此,还有现代化的音乐厅,不停地播放音乐。参观者走进博物馆就会沉醉在最美的旋律中,心境清新。 特库市有座古老而简朴的大教堂,庄严肃穆。离教堂不远,是维诺·阿尔腾能美术馆,芬兰大雕塑家阿尔腾能的作品很有个性,沐黎特别喜爱。市里还有座特库城堡,据说是芬兰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曾为公爵皇族的住所。不幸在一次大火中遭严重破坏,后来找了许多专家根据记忆按原样修复。 丹麦 哥本哈根,是丹麦的首都,也是北欧最大的城市。哥本哈根地处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水路四通八达,是丹麦的交通枢纽。 沐黎到哥本哈根后,住在约瑟夫·凯特纳先生家。他是沐黎一位英国朋友的岳父。 约瑟夫·凯特纳家只有老夫妇两人,住三房小型公寓。公寓安静、舒适、设备齐全。沐黎独住一间,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 每天清晨,主人预备了丰盛早餐;沐黎吃后,9时外出,晚上11时回来休息。白天,手持一张哥本哈根市卡,在全市各画廊和名胜古迹到处跑,大饱眼福。 北欧四国首都相比较,沐黎认为斯德哥尔摩给他的印象最深,其次算哥本哈根,然后是奥斯陆和赫尔辛基。 哥本哈根的展览馆规模不大,陈列品却不少。丹麦画家克鲁耶很善于用抒情色调画夜景。他的《海边夜色白衣人》在展览馆中最出色。 有家奥德罗普加德藏品馆,内有不少法国印象主义大师的作品。丹麦人对世界美术瑰宝的重视程度令沐黎非常吃惊。 大美术馆里也陈列不少法国雕塑家的作品。沐黎看着看着,舍不得离开。 卡尔波的作品,结构紧凑,生动活泼。 巴利亚斯的作品,功力深厚。 丹麦雕塑家开·尼尔森的雕塑群像,非常精彩,而其中又要数《女鹅》、《母子群》、《躺女》等最富魅力。 丹麦另一位雕塑家格哈德·翰宁的作品与开·尼尔森的风格相近,但格哈德·翰宁作品的面部带些亚洲味。 西列罗的皇城堡大厅,非常华丽。它的特色是石膏墙的装饰,里面有技巧不凡的宫廷画家的作品,如《美人鱼》、《持枪女骑》、《骑驴女》、《众女》等,还有不少表现宫廷贵族生活的作品,很有气势。 沐黎说,从作品判断,丹麦的雕塑优于丹麦的绘画。因此,哥本哈根市到处都有雕塑,为城市增色不少。沐黎在大街上,一直走走停停,欣赏精湛的雕塑艺术。尤其到了晚上,在特别设计的灯光的照射下,一座座雕塑更显艺术魅力。人走在其中,简直是最美的享受。 引起沐黎最大兴趣的是一家中国孔雀剧场。场内欧洲人穿上中国服,跳中国舞。虽然有些怪味,但是观看的人满满的,笑声掌声十分热烈。 通过中国孔雀剧场可以看出丹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沐黎愉快地看着,也随着其他观众热情鼓掌。 第四次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沐黎已去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几次了。不过每次走的地方都不一样。这次,他选择了不来梅、埃森、纽伦堡、法兰克福等未曾到过的城市。他发现这几个受战争破坏最厉害的城市的建筑十分有意思。建设者们在新建高楼大厦的同时,总是精心保护旧建筑的残存部分,把它照原样修复。因此,不少地方是新老并存,有的虽只有极小部分的老建筑,但也让留着,让人一看,就记住战争的残酷印痕,同时也可以看出人们医治战争创伤的顽强毅力。新建的美术馆、博物馆、大楼……充满生气,非常漂亮。 美术馆和博物馆里陈列的东西也不少,不过藏品不很广泛。比如法兰克福美术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意大利和比利时两位神秘主义大画家的作品。 雕塑馆的陈列品中,从古希腊到中世纪,连中国和埃及的东西都有,却没有近代的雕塑品。不过,能在废墟上重新建起新馆,已很不容易了。 沐黎以前曾路过法兰克福,这次走了不少老区街道,发现市容幽美。适逢那里正在搞什么热闹非凡的活动,有全副武装的警察、消防队,还有杂技、舞蹈表演,围观的人很多,个个面带喜色。沐黎也挤在人丛中看热闹。他发现警察的人情味非常浓。当路边的小孩想骑他们的马时,他们居然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抱上马背,大人小孩都乐开怀。 纽伦堡市更是一座美丽的老城。城里到处都有城堡、教堂、老房子和广场,这在德国境内尚属少见。值得一提的是,市内还有精工雕塑。本来沐黎心情非常愉快,但后来却为住宿花了不少时间。原来旅馆有条怪规定,青年旅馆不让26岁以上的人住。有的旅馆因房子不多,就高挂客满牌。沐黎没有时间为找住房奔忙,请游客站代办,费用包括早餐在内。第二天清晨才发现,不仅没有早餐供应,连服务人员都没有。沐黎一气之下,到旅游站抱怨说: “可以把旅馆的牌子砸掉,太不负责任了。” 在欧洲,大城市旅游业发达,旅馆收费昂贵,制度也严。像那家失职的旅馆,是要对住宿客人赔不是,并受到惩罚的。 沐黎跳上了去苏黎世的火车。不断变换的沿途景色,驱散了滞积心头的阴云。 瑞士 在瑞士的苏黎世美术馆里,大画家何勒德的装饰画特别引人注目。他的画面表现技巧高、变化多,善于利用线条,起到穿透力强的作用,有侧射意境。沐黎站在每一幅画前,仔细研究了线条浓淡、色彩冷暖、底面干湿,尤其对衣服线条粗、肉体线条细、高地平线重复造型的构思更为震惊。他在《日记》上写道: “何勒德画衣服喜欢用二面线,而人体只用一面线。目的是强调外部轮廓,让人体和背景色调相同或接近,让人体产生隐人感……画上的衣服和背景用的是对比色块。有的线深近天,有的线深近地,反复用线构成和谐氛围和色彩韵律。能取得如此特殊效果,可想见当时创作过程的思想斗争十分激烈……” 何勒德1853年出生在伯尔尼,1918年在日内瓦去世,享年65岁。他最初画的都是抒情作品,后半生才改变画风,标新立异画了许多装饰画。因而在他去世后,褒贬各异,甚至还受过舆论冷落。但是,沐黎认为,何勒德通过作品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和个性,所以他的画能流传至今,相信还会有崇敬他的后来人。用沐黎的话说,“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追着看他的画,获益匪浅”。他还高价买了一本厚厚的画家生平画册,一直带在身边。 在苏黎世两天,都逢大雨。坐三小时火车就从瑞士国的这一端到了另一端的日内瓦市。那里却是晴空万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特别精彩的街头雕塑。他一座一座认真细看。 日内瓦市在日内瓦湖畔。湖里天鹅成群,悠游自在。 从日内瓦市登上游艇,与天鹅同游三小时,就到了另一个城市洛桑。它的背后是皑皑白雪。城区漂亮。 伯尔尼是瑞士的首都,它的名气虽没有日内瓦市响亮,但也是一座迷人的城市。家家户户都放满鲜花。街上到处是拉管风琴的老艺人,还有穿着古装的童子军乐队,碎石子路,钟楼……古色古香,多姿多彩。 伯尔尼的城徽是“熊”。传说古代有位牧人,要用猎获的第一只动物为地方命名。结果一枪打中的是一头大熊。大熊在那里的名字叫“伯尔尼”。城市因此得名。 至今,伯尔尼市内公共广场上还养着大熊。它们坐在两个大圆坑内,学会张着嘴让游人用胡萝卜喂它,甜滋滋地嚼着。 在伯尔尼市内,女警察不少,那里社会生活安定,不像有些大国因贫富悬殊而暴力不断;也不像有些小国缺衣少食挣扎在死亡线上。那里的人们安于宁静的生活,这可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瑞士因中立而免受战争摧残有关。他们懂得“宁静就是幸福”。 有个叫“巴则尔”的小地方。那里有一个大植物园,园内奇花异草,珍贵异常,吸引着不少游人。沐黎更感兴趣的还是植物园内的那座雕塑园。里面陈列着世界名家的现代雕塑作品。 沐黎特别喜欢庄严肃穆大教堂不远处的一座“壶形”建筑。它的底色是大红,配着金边镶饰和彩色壁画,以及我们可以在颐和园里看到的那种琉璃瓦。 记得我的小儿子汤沐海,多次邀请父母去欧洲看他在比利时安特卫普海边的别墅时,总是沾沾自喜地表示: “我的房子远处望去就像一把古琴。看着它,耳边会响起优美的琴声……” 可见美的建筑造型,除了美化环境外,还会起净化心灵的作用。 沐黎决定登上有名的米拉特斯山山顶俯览山下。于是便从山脚下乘小型钢缆电吊车到海拔1400多米处,再换大型钢览电吊车直上海拔2500多米的峰顶。虽然寒气袭人,但空气清新。环山有路,路沿有扶手。游人安全稳妥地行走在云雾缭绕中,眼下是怪石深谷,变幻无穷。树上罩着白雪。坐在环形餐厅里喝杯热茶,既暖身子,又饱眼福。尘世间的尘埃和媚俗一扫而光。在山顶参观完气象站,就从另一头坐齿链火车下山,经过阿尔卑南斯塔德回到住地。为了多熟悉世界,沐黎总是挑不同的路线来往。 1991年,我们全家在澳大利亚团聚时,从黄金海岸布里斯班出发去有名的赌场开眼界时,沐黎就对司机说,先走最繁华的路线。沿途有为富翁修建的豪华别墅,还有专门附设的游艇,富丽极了。家家户户设计各异,让人见了不愿马上离开。回程时,他要司机走乡村山路。沿途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家境最好的农民,也不过是用一米左右高的木条把自己的住屋和耕地圈起来,里面三五只羊和一二头牛,还有小鸡……繁华的城市和山野农村形成鲜明对比。画家不仅要把最美的东西呈现给人们,更要懂得美来之不易。 沐黎在瑞士考察了近10天。感受最深的还是瑞士的人民虽不太富,但安居乐业。他们由6个小国组成,6个小国的首都沐黎都去了,印象非常好。6个小国组成联邦政府,使用德、意、法三种不同语言,笃信基督教或天主教。100多年来和睦相处,不像有些地方,民族矛盾激化,炮弹横飞……世界上多民族的国家和地区如能都像瑞士那样,那该多好! 法国南部和卢森堡公园 从1982年沐黎第一次去法国算起,这已经是第六次了。所以他选择还未到过的南部城市。第一站是里昂。在那里的美术馆沐黎意外发现展品中有一幅常书鸿1933年在法国画的《亚洲美人》。走了那么多西方美术馆,第一次看到中国当代画家的油画作品,心情特别激动。沐黎说: “我在那幅画前停留了许久,舍不得离开。今后,随着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相信不断会有好作品走向世界,脐人世界美术行列 沐黎沿着老城区去看圣母院。它的门前,雕刻内容极其丰富。院内金碧辉煌,镶嵌着多幅画。不远处,还有古罗马剧场遗迹。能亲眼看看,机会难得。当晚就乘火车去靠地中海的尼斯市。那里日照时间长,海滩帐篷林立。裸体游泳的男女三五成群,望不到尽头。海里游艇云集。有玩水橇的,有玩帆板滑翔随海浪起伏的,有坐降落伞升入空中让快艇拉着跑的…… 沙滩后面是林荫大道,热带植物茂盛;再后面就是白色或浅色的旅馆群;再后面就是秀丽的山城。尼斯市的特点是“没有工业”,收入全靠旅游业。 沐黎在尼斯市3天,住在一对退休老夫妇家。白天外出,参观了法国现代派大画家马克·夏高美术馆。馆里陈列着他的宗教主题的作品外,还有草图、挂毯、雕塑……里面的镶嵌画和彩色玻璃画都很吸引人。在音乐厅的玻璃和钢琴上的画别具风格。 在一次行车途中,沐黎看见阳光下有座很大的犹太公墓,非常诱人,就停下来走进墓地看看。这是他原来没有听人说起过的意外发现。里面全是第一流的精工木雕:天使、人物……那座公墓简直就是一座雕塑馆。沐黎记忆特别深。他说: “有许多东西,是自己本来知道的,看后不过加深印象。而有的东西,本来并不晓得,一旦发现,感到特别有收获,感到它的艺术价值更大。” 山丘上还有座巨大的纪念碑,由著名雕塑家罗杰·西沙尔和阿·简尼奥特设计,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牺牲者。最有趣的是一条2米宽的河滨大道叫“英国人大道”。据说这是1820年由一位英国神父拓开的。此路因此而得名。 晚上,沐黎与那对退休老夫妇闲谈,了解风土人情。他们请沐黎吃风味餐,沐黎也领略了他们平静、安宁的家庭生活。他们每天沐浴在清新空气和暖和的阳光中安度幸福的晚年。 尼斯市与世界有名的赌城蒙的卡罗相邻。沐黎去了蒙的卡罗以后,发现资本家为了发财,挖空心思找了一流的能工巧匠,把赌场建造得富丽堂皇,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那里不仅有豪华住房、高等享受,还有赌运之神在向向往大富大贵的人微笑招手。赌赢的人想再赌再赢;赌输的人也想再赌,捞回失去的钱财……周而复始,肥了赌场老板。 蒙的卡罗属独立国家——摩纳哥。它位于法国东南部,靠地中海,地形有点类似香港。全国人口只有3万多,收入靠旅游业。基本讲法语,用法郎。物价比法国贵一倍。不用签证,自由进出。摩纳哥国内的皇宫、水族馆、植物园……所有著名地方,沐黎都去游了,拍了照片。 下一站到了法国南方小城昂梯布斯市。那里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美术馆。半个世纪里,毕加索参加了法国绘画大竞争。1949年他曾在该城住过几个月,离开时将在那里画的画赠送当地。后来,他住过的屋子辟为毕加索美术馆,展出那些画。作品不少。 那里还有法国大画家弗南德·列吉美术馆。馆内主要陈列着他的现代派作品。有大型镶金烧瓷、挂毯画、彩色玻璃画以及两幅早期写实油画,还有几幅代表他不同时期创作风格的绘画……各有特色。 列吉美术馆的地皮是他自己在去世前半个月买下的。显然,他有意要将自己的作品留给后人。 离马赛市不远有一座古城。护墙围绕,墙内有教皇宫、圣母院、断桥以及其他老建筑、古遗址等等。据介绍,13、14世纪时,有反教皇的人曾住在围墙内。对台戏唱了150年才与罗马教皇合并。有个时期,围墙内荒芜的皇宫变成了兵营。现在已按原样修复,供游客欣赏。从圣母院的后花园望去,风景格外明媚。 在回程途中,沐黎还特地经过一处老港,登上城堡看奇异的山城落日。落日照着当年的要塞和老墙,景象壮观。 接着,离开马赛到了巴黎。巴黎,如果把路过也算在一起,他真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在巴黎,他在好朋友黎吉祥家住下,并与在巴黎的几位中国画界友人如叶欣、杜干超、周伟强、吕谊等欢聚。沐黎得知他们在巴黎边画边售,处境良好,深为友人庆幸。 最后沐黎到了巴黎北边的城市鲁昂。沐黎执意去看那里出色的新老教堂。一些小巷中的老房子似英国建筑,又似荷兰建筑,比较特别。尤其钟楼,造型很美。 那里的美术馆里有意大利画家的画,有佛兰德著名画家鲁本斯画的《耶稣下十字架》,还有出生在鲁昂的法国大画家藉里柯的多幅习作和乔·罗歇罗斯的反映“大屠杀”的震动人心之作。 鲁昂市,是15世纪时处死圣女贞德的地方。那里有许多绘画和雕塑都是反映贞德事迹的。琢磨这些绘画和雕塑,汤沐黎在艺术上和精神上都获益许多。 1996年,汤沐海指挥歌剧,也选了《圣女贞德》。汤氏兄弟都崇拜这位热爱祖国的女英雄。 巴黎的卢浮宫,沐黎每次到巴黎都去,百看不厌。这次也不例外。傍晚出来,满脑子珍贵艺术品,匆忙问乘错车,到了法德边境的福巴赫镇。那里没有旅馆,只有一家免费让过路穷人住的小栈,还施舍早餐。不得已,沐黎只好住下。 室内无灯。隔壁三个老人帮助安上灯泡。房门没锁没闩,沐黎吓得一夜不敢合眼。从缝隙中观察,两边邻房住着的均是约五六十岁的男人,粗手大脚,一看就知是苦力劳动者。所有人都不会说英语。从面容看,还属和善友好。不过沐黎夜里两次惊醒,够紧张。 一次是他挡门的木棍半夜倒地,倒地声把他惊醒,他久久难以入睡。 另一次是火车过境时,震得他猛醒,他再也无法入睡。 那一夜,可谓提心吊胆。不过,看到了法国最穷困的生活面,还算值得。 卢森堡公国内有世界闻名的卢森堡公园,建在绿树成荫的深谷底。卢森堡市就是环绕谷底公园的一座大城堡,站在城内高处看,谷底公园简直像座漂亮的大盆景,可称罕有奇景。10—15世纪,全靠这些环城城堡保护了卢森堡的独立。人们都说它是欧洲最坚固的城堡,有“北方直布罗陀”之称。 1867年,欧洲各大国公认卢森堡为中立国。于是,卢森堡人开始拆除城堡上部。下部岩石绵延足有10多公里长,保存了下来,可能是太坚固了,不易拆除。沐黎兴趣盎然,围绕城堡残留部分走了一大圈。 卢森堡城里有座历史、美术、自然、科技综合性博物馆,非常有意思,访问者走进去,可以得到意外的收获。内有卢森堡雕塑家奥·切芒特所塑的小孩、老虎、双狮以及别的动物,形态生动;还有卢森堡画家约·库特的许多作品。卢森堡人以有自己的雕塑家和画家而自豪。 比利时与荷兰 比利时与荷兰,沐黎都是第二次去了。因为前一次行程匆忙,意犹未尽。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拍了不少照片。东走西看,发现了第一次没有看到的新景观,如获至宝。沐黎特地花一天时间去比利时海滨城市、世界港口安特卫普市考察。正巧碰上中央美术学院派去那里临摹名画的赵友萍和四川美术学院的罗中立、余志强。他乡遇知音,畅谈了一番。 安特卫普是非常清新美丽的海滨城市。市容整洁,显出市民素质特别高。但是,它静中有动,充满活力。我从小儿子的音乐书本中就读到过瓦格纳1850年作词作曲的三幕歌剧《罗恩格林》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安特卫普。该剧描写德国遭到匈牙利侵犯时,德王逃到安特卫普想组织大军复仇过程中所发生的传奇故事:国王女儿爱尔莎和武士罗恩格林的爱情悲剧。它的上演成功,四海扬名,安特卫普的名字为更多世人知晓,向往…… 难怪我的小儿子在安特卫普又添了新别墅。可惜沐黎去的时候,那座被沐海称作“一把古琴”的特殊建筑还不在沐海住宅内。否则,兄弟两人又可以相聚了。 海牙是荷兰政府所在地,是荷兰第三大城市。其实荷兰首都是阿姆斯特丹,政府办公机构却在海牙,可能是因为国际法庭在海牙的缘故。 吉敏特博物馆很大,是历史文化艺术综合性大馆。绘画部分设在二楼。奥地利大画家尤金·库勒的女像是用干搓画法。先勾线、平涂色;再用木炭在干油画上勾线,然后用灰色或彩色反复扫在木炭线上,造成木炭线忽隐忽现。它的外轮廓和背景之间有中间层次带,用干搓过渡,效果极好。 现代派画家皮埃·蒙德里安专厅里挂的画相当多。有传统风景画,有立体派画法的人像和树,有几何线画的风景,有用水彩和粉笔画的《闭目女像》,都极有独创性,极有功夫。 博物馆一楼的展品是荷兰及其他国家的艺术品,有乐器、器皿、衣物等等。 还有两家博物馆很有特点。一家是国立的,陈列品全是中世纪到19世纪初的,包括画、雕塑、工艺品、家具、陶器、纺织、考古、历史……真是洋洋大观,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大开眼界。 另一家是市立的,陈列品则为从90世纪中起到现代的绘画雕塑。 最后,沐黎还去看了荷兰古典绘画大师伦勃朗的旧居。伦勃朗在那幢房子里住了整整19年,破产后,将旧居拍卖了。现在旧居里有铜版画展出。 因为沐黎感到必须多搜集资料,所以在海牙、阿姆斯特丹等拍了很多很多照片。他自己也在民族纪念碑前留了影作纪念。 3个月的大旅行在他心中留下的印象极深刻。时间虽短,但记忆长存,收获巨大。 埃及文明 沐黎很喜欢古埃及的文明。早在读中学时,他就对埃及的石雕艺术有研究,向往有朝一日,能亲眼目睹它的惊人成就。 沐黎一下飞机,就背着旅行袋,赶去看大金字塔。 大金字塔占地十几英亩,高500多英尺。雄伟的塔,使倾心仰望的游人不愿意离开。尤其在落日余晖照射下,它更显神奇威武。 世界闻名的“人面狮身”像,有90英尺高,它是用千吨重的花岗石雕刻成的。人类多么伟大啊! 金字塔和人面狮身像,是互相增辉的两座历史遗迹,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沐黎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它们。拍了许多照片后,才赶去参观有名的卡纳克大庙。那是预定要看的宏伟建筑之一。 卡纳克大庙的顶,由花岗岩刻成的大石柱支撑着。四壁全是精雕细刻的绘画。整个大庙,就是石刻艺术和建筑艺术融为一体的一座艺术宫殿。沐黎在那座大庙里兜圈子看,舍不得离开。 埃及的卢克索和阿斯旺,也是计划中必须去的地方。那两个地方都有大批文化古迹和艺术遗址。从开罗到阿斯旺,由北向南,跨越大半个埃及。旅程所需时间加上考察时间,整整花了12天。 沐黎寄回的录音磁带上说: “4000年前的古埃及文化,能原样保存到今天,显出它真正的历史价值。这不仅展示出历史创造者的智慧和实于精神,也显示出现代埃及人对古文化的爱护和重视。保护历史文物,是大家的责任。” 回想到曾经去过的秦始皇所筑最古老的那段长城,仅仅残留着土墩痕迹,看不出它当年的威武风貌了,沐黎不免感到难过。 在开罗,沐黎住在埃及大学文学系系主任家。他是早年从英国去的,虽然在埃及定居,子女们仍送回英国读书。主任的女儿,是沐黎在皇家美术学院的同学。沐黎说,主任如果在英国,只能算普通知识分子,而在埃及就过着显赫的生活。房子豪华,摇铃佣人就到,吃饭佣人侍候……这样的生活条件,在英国只有大公司总裁才有。难怪过去许多人喜欢到殖民地国家去。他们收入会比当地人高,而当地劳动力便宜,因此日子过得就格外舒服。 沐黎旅游参观,迫不得已才坐飞机,一般都坐火车、轮船、汽车……因为这样可以多看不同景物。在埃及更不例外。记得有一次,他坐在车厢里,仍如既往,双眼盯着快速闪过的原野和沿途古建筑群。偶尔回头,他发现就在他旁边的车厢里,坐着一位埃及青年,嘴里不停地念着经文。每隔个把小时,就拿出一块折叠得非常平整的布,铺在车厢外走道上,朝着麦加方向跪拜。然后又起身,折好那块布,坐回自己位置,又开始背诵经文。他很虔诚、执著,仿佛世界上只有诵经拜神才是最神圣的。 沐黎说,这位埃及青年,使他回想起自己的过去。那时,信仰也是那么虔诚。执著。有了那段往昔,他才懂得珍惜今天。 到一处考察时,要经过一段非常难走的小路,游人都坐小毛驴。沐黎骑过牛、骑过马,唯独没有坐过毛驴。看着别人在驴背上神态自如的样子,他想骑驴不会难,便上了驴背。 驴子很听话,让他坐好了才开始迈脚上路。待驴子行动时,沐黎才感到“骑毛驴也不容易”。 经过一处埃及古皇帝、皇后的狭长墓葬地时,驴背上的沐黎大吃一惊,墓葬口开在山崖上,有非常精彩的雕刻,单是它的开口处,就让人感到它的辉煌耀眼。遗憾的是只能仰望,无法走进去。 在埃及整整12天,沐黎心中积累了世界古文化财富的大量知识,这对以后的创作极有帮助。 日本国之行 沐黎从开罗直飞东京,借宿在爱国华侨蔡世金老人家里。 蔡老住在东京银座高楼公寓内。老人很有钱,却十分节俭。他兴致勃勃地对沐黎谈他的奋斗史,以自豪的口气说:“在外国,一定要学会用他什]的钱,发自己的财。”这句普通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沐黎得知蔡老出生在我国无锡农村。家里苦得没有办法活命,10岁出头就沿途乞讨到上海,靠捡垃圾箱里的烂果、菜皮过日子。 几年后,他不堪忍受“红头阿三”对他的毒打追捕,终于狠了心,用石头砸伤了“红头阿三”。为了逃命,他潜上日本来中国装运煤炭的船,混迹东瀛,靠卖苦力混饭吃。他当过日本政客们的打手、保镖,可谓九死一生。 沐黎最感兴趣的还是蔡老是怎么“用外国人的钱发自己的财”的。原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冒着原子辐射的危险,在废墟上廉价购进土地开小食店。餐馆、商场,从事房地产业……逐步发展,终于成了银座华人第二巨富。他的发迹可以用“冒险加实干”来概括。 在旧中国,吃苦受难、被迫流浪海外的不幸者何止蔡世金,可像蔡世金这样白手起家、单枪匹马取得如此成功的能有几个! 受中国画影响的日本国画 与东京艺术大学日本朋友交谈后,沐黎又考察了日本国画中的南北两派画风。 雪舟是北派画家的代表人物。28岁就到中国,在中国住了21年,游遍名山大川,研究中国古画,结识了许多画家朋友。快50岁时回日本。他创作的《四季山水图》和《山水长卷》,其构图。着色、意境等等都可看出受中国画的影响。 在日本江户时代,中国的沈南苹去日本传授绘画技艺。沈南苹是专门研究王维诗画的。他与日本文人雅士经常切磋诗画艺术,追求自由奔放,结果形成了有独创风格的南派画。南派画风可以明显看出王维诗画对它的影响。 汤沐黎特别喜欢南派画家中的池大雅的作品。他更富创新精神,在用色上采用重色如朱红、绿、蓝……他用手指头蘸墨绘出的写意画让人感到新奇。 汤沐黎是专攻西洋油画的,但是他对中国历史、中国画兴趣也很浓,作过深入研究,在日本参观时又深受启迪。他在创作中吸收了中国画中的一些精华。西方媒介赞扬汤沐黎是“以东方人的慧眼看西方世界,他的画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古城京都是日本著名的文化、游览和工业城市。它的建筑有点类似我国唐代模式,有的地形乍看,还以为是回到了我们的洛阳。早在读中学时,沐黎就知道它的陶瓷制品和手工艺术品闻名于世。尤其它的丝织品还受到欧洲男女富人们欢迎。所以沐黎买了几套漂亮的和服,以备绘画用。 在京都,不仅文化古迹保存得很好,连市里一草一木都看得出精心培植,人人爱护。市容能折射出市民的社会文明程度。东京是这样,京都也是这样,让游人从心里感到深深的佩服。 在京都3天,又去了大阪。它是日本第二大城市。机器、造船、石油、化工都很发达。附近还有新建的卫星城。因为日程安排太紧,只好坐出租车浏览一番。沐黎在那里买了两只镶大白猫的电子钟,准备一只自己用,一只送父母。 从大皈回东京,新干线电气火车时速230公里,快速平稳,车厢内整洁舒适,窗外富士山淡装素雅,别有一番诗意。火车准点到达,又快又安全。 三个城市绿化极美。东京以银杏树为主,京都北杉居多……据说不同的植物,突出地方色彩,显示当地居民热爱家乡的好习惯。 前几年,我常乘软卧去各地电视台工作时,总会碰到同车厢日本友人,我注意到他们无论抽烟、零食、饮料……都从自己旅行包里取出日本制品,值得有些以洋货为荣的国人深思。 沐黎参观日本几个城市后,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日本除了重视本民族的艺术珍品外,也非常重视收藏欧美印象派大师的作品。它收藏的欧美印象派大师作品之多,是亚洲各国仅有的。寻根究源,才知道日本曾经有个大船主,利用来往之便,在世界经济萧条时廉价购买大批艺术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那些艺术品被冻结海外,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恢复了经济,那批被冻结的画才归还原主,运回日本后成了瑰宝。日本经济复苏后,又陆陆续续买进不少名画。 日本的治安 蔡世金老人每天起得很早,玩球铃,练手臂。吃完早饭,还去他的办公室过问他的地产销售情况。每天不闲。 沐黎离开日本的前一天傍晚,背着沉甸甸的几本画册回去时,揿了很久门铃,没有反应。他到大楼门卫处打电话上去,也没有人接。这种异常使周围的人暗中担心,毕竟蔡老是80高龄的人了。门卫便打电话叫来警察。打铃、打电话还是没人接。他们猜测可能发生了意外。几十个警察商议后爬上高楼侦察。结果什么也看不见。日本的法律规定,必须有亲人签字,才能破门而入。通过电脑,查到有位青年是蔡老保他从无锡去东京读书的。表格上填的是祖孙关系,算得上直系亲属。 那位青年迅速赶到签字。正式破门前,警察再一次打电铃。突然,蔡世金老人穿着睡衣,出现在家门口。几乎所有注目而视的人都吓得往后退了一步。 蔡老两眼迷糊,莫名其妙地看着众人。大约过了两三分钟,警察们哄然大笑,然后在案情表上当场签字了结。所有围观者都随警察散开。 由于日本曾长期侵略我国,日本军人、日本警察、日本法西斯……在沐黎心中留下狰狞面目,而这次,沐黎对日本警察在国内严谨执法,却有比较好的印象。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