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编者接:长久以来,有一个声音总是让人如此心醉,无数少男少女为之倾倒、痴迷。
是难以抗拒容颜的深情款款,还是情人最美丽会微笑的脸?
是与旧爱分离时的黯然心碎,还是心底一直不能说的感觉?
崇拜自己心中仰慕已久的偶像,这是年轻人的专利。当过来人用一种疑惑不解的目光打量这一切的时候,年轻的心灵依然像一团不羁的风,在自由而狂放的天空下任意纵横。
崇拜就是崇拜,不需要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倒是令数以万计的年轻人狂热崇拜的那个偶像,着实需要琢磨一番。
其实,唱出那个迷倒无数少男少女的声音的人,我们叫他——张信哲
1、阿哲终于来了
张信哲生在台湾,长在台湾,但他从懂事时起,就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阿哲上学时就曾很动情地唱过这首歌。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动脉是长江静脉是黄河……”这首歌张信哲也曾多次唱过。
张信哲清楚自己是黄皮肤、黑眼睛的“龙的传人”,听得见自已血管里“澎湃着中华的声音”,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永远都一颗“中国心”。
不错,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本是同根生,都拥有相同的血脉,都属于同一个不朽的民族。
小时侯,张信哲有过很多梦想,惟独没有做过唱歌的梦。而当他踏入歌坛并日渐强劲之时,他心中又膨胀起一个炽热而又急切的梦想,那就是一定要到大陆去开个唱!
因为,自己虽生在台湾长在台湾,而自己的根是在大陆。
自从推出第一张专辑后,张信哲就知道自己的歌迷有很大一部分在大陆。他先后在东南亚及华语圈开过多次个唱,但最令他心动仪的还是在大陆开个唱!
张信哲也曾几次出现在大陆的舞台上,但那大都是参加各种晚会。虽然每当遇到这样机会,他总是激动不已,并且一种兴奋感在很长时间里令他沉醉其中,然而,没有什么比在大陆开个唱更让他魂牵梦萦的了。
与此同时,大陆数以万计的阿哲歌迷们,也望眼欲穿盼望阿哲尽早“登陆”。
终于,1998年年初,阿哲的大陆巡回演唱会敲定,激动不能自己的阿哲把这次巡回演唱会命名为“梦想成真”。
是啊,这是他踏入歌坛后最急切的梦想,但足足等了近八年之久,是不是有些太迟了?
阿哲终于来了!
1998年的夏初,阿哲在大陆开演唱会的消息一经媒体披露,顿时成了京、沪两地歌迷的最大喜讯,奔走相告的歌迷们如同迎接自己的节日一样翘首以待。
门票出售那天,中国的两大城市的歌迷们排起了蛇形长队,虔诚地掏出自己的积蓄。
如果用“万人空巷”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短短的几天时间,门票售馨。这在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演出市场,几乎是一个破天荒的奇迹。而这个奇迹在1998年却出现了两次,后来的一次是王菲的“唱游北京”演唱会。
张信哲的歌充满了对爱情的执著与悲悯,虽没有狂热的煽情、激动的浪潮,但那种婉约、伤情的美却直摄入心,让听者在一种心痛逼人的过程中,感受着情缘的失落,希冀着爱情的圆满。当他的歌声响起的时侯,歌迷们情不自禁,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此时不少歌迷的眼睛里已深含泪水。
所以张信哲在舞台上演绎真情时,虽然阿哲的歌带来的是清悠、淡愁,歌迷回应的却是潮水般的爱。
1998年6月20日、21日两日北京的首都体育馆在灯光闪烁的氛围中,迎来了狂欢般的不眼之夜。尽管久违的狂潮已成旧事,现在想来依旧让人躁动。当时阿哲聪明地翻唱了席琳·迪翁的《我心依旧》与黑豹的《无地自容》,惹得全场的少女们无条件地大呼“喜欢摇滚乐”。首次登陆内地的演唱会,阿哲是劲爆没商量。观众的“不依不饶”,差点让主办单位团演唱会逾时而遭罚款。
直到这时,人们似乎才明白阿哲为何在亚洲拥有数量相当的“情歌王子”的拥趸。在日本,一个歌迷自发组织的阿哲歌友会,更是爱到深处。他们组织了一场让阿哲大为惊喜的欢迎会,竟把亚洲有影响的音乐杂志主编及SONY总部的领导请到现场。
从这次演唱会受到极大鼓励的张信哲,再次抖擞精神游入了事业与生活的深水区。只是面对或多或少的被“神化”,阿哲倍加警醒:
“我从来没有征服世界乐坛的野心,说国语的人那么多,中国人能接受就很好了。”
“当然,我的主要精力还是潜心唱歌,精心制作出更多更好的歌曲献给喜欢我的歌迷。”
2、从平凡到闪亮舞台
带着少年时美好的梦想,张信哲进入了台北基督书院开始了大学生涯。
大二上学期的阿哲,参加了校内的歌唱比赛,一举拿下了个人及重唱组的冠军。他干净、清澈的音质,立即引起了台下担任评审的郑华娟及丁晓雯的注意,他们约了阿哲在后台聊一会儿。然而,这个大二的男生却万万没料到,这一段很随便的闲聊,马上就要改变他的一生。
大二暑假的一天,唱片公司打电话来。
从关渡骑了两个小时的单车,才到达约好见面的光复南路,阿哲一眼就看到“大哥”李宗盛。
“大哥”一见面就问他为什么要唱歌,阿哲记得自己只是很简单地回答了一句“我喜欢”。当然,这个大二过暑假的男生,也没想到这样一句简单的回答,会让他从关渡到光复南路,从平凡到闪亮的舞台,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走过来了。
第一次进录音室配唱,阿哲知道要和自己最欣赏的“阿潘”潘越云合唱《你是唯一》,竟高兴得失眠了。
当阿哲还沉醉在工作人员对自己表现的溢美之辞时,却看到说好不会来看的父亲在一旁。他的父亲竟然从头到尾陪他到录完音。
那一年是1988年。
次年,阿哲在《美国新世纪》专辑中主唱《飞向阳光》,这是他首次与众歌星合出的专辑。就是在这个难忘的1989年,从3月到12月,短短的9个月时间,阿哲一连推出了《说谎》、《忧郁》和《忘记》3张专辑。阿哲的歌声像风暴一样席卷东南亚及华语圈,街头巷尾间不断传唱着阿哲的《我们这个错》、《让我忘记你的脸》等歌曲。密集的录音、拍照、宣传、曝光,足见阿哲初登歌坛时受欢迎的程度。同时,如此忙碌的工作,也奠定了阿哲的事业基础。
的确,在歌唱事业上和生活经验上,阿哲总是不断地自我要求自己、鞭策自己,所以人们才会看到阿哲无时无刻不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1991年,阿哲从军队退伍后,又相继推出的《心事》、《等待》、《拥有》等专辑中,大家看到阿哲的表现是有口皆碑的。在唱片市场上和华语歌手中,阿哲确实是凭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地位。
这时,我们仿佛又看到那个骑着单车,从关渡到光复南路,从平凡到闪亮舞台的那个很醉心于唱歌、那个歌声会让大家都心醉的张信哲。
张信哲出道已经十年,曾经创下华语男歌手的众多骄人的业绩。
1988年张信哲首次在《男欢女爱》专辑中与潘越云合唱《你是唯一》,一鸣惊人,成为当年备受瞩目的新人。
1989年一连发行3张国语专辑,包括《说谎》、《忧郁》及《忘记》,出碟密度属于空前;同年入伍服兵役,并举办了第一次个人演唱会。
1992年退伍后以个人首张英文专辑(My eyes adored
you)复出歌坛,销售量超越40万张之傲人成绩,成功跨越国语及英语唱片市场,3个月后再发国语专辑(知道》,创下50万张个人销售纪录。
1993年是张信哲奠定其天王巨星地位的最重要的丰收年。《心事》专辑主打歌《爱如潮水》广受欢迎,令这张专辑在亚太地区销售量逾百万张。阿哲以其清亮温暖的黄金嗓音,征服全球华人歌迷。
1995年加盟EMI,演艺事业更上一层楼,获得第17届金曲奖最佳男歌手。
如果说,1995年转赴“EMI种子音乐”是张信哲唱片事业的转折点;1996年以《宽容》夺得金曲奖“最佳男歌手奖”封王以及连续以《宽容》、《梦想》两张专辑,缔造EMI歌手全亚洲超过百万张畅销第一的傲人成绩,那么,1997年的《挚爱》专辑,无疑是张信哲在事业上开创另一次高峰的开始。那时阿哲出道八年,他从第一张国语专辑开始就一炮而红,当兵至退伍后持续的热潮。创造了华语男歌手推一不败的长红例子。自组“潮水音乐工作室”,不仅是当老板的单纯成长,由幕前转至幕后担任专辑制作人,张信哲交出的成绩单一样漂亮、专业!
《挚爱》是张信哲出道以来的第16张专辑,它兼容了金曲歌王的精炼纯熟与制作人不断突破的企划心。专辑中张信哲首度担任制作人,并再次发表最新创作曲。为了擦出音乐新火花,他与名制作人薛忠铭特别远赴温哥华、洛杉矾等地录音,与全美一流的幕后音乐班底合作。这些精英曾与昆西·琼斯、迈克尔·杰克逊、大卫·佛斯特、席琳·狄翁等合作过,而负责弦乐部分的Los
Angeles Symphony Group那时正与名导演史帝芬·斯皮尔伯格合作电影配乐,另一位LUIS Cont'e正和菲尔·柯林斯签约,成为他的打击乐手。
如此中西方精英的组合,造就10首全然不同曲风的尝试,将阿哲带入一个全新的音乐领域,一个全新且更成熟的张信哲。
3、情歌唱到八十岁
如果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来形容张信哲的歌声魅力,应该不算夸张,因为好的音乐,总会给人留下难忘的震撼。
一直耳闻阿哲筹台演出的爆发力十足,会让歌迷进入如痴如醉的忘我境界。百闻不如一见,北京的歌迷总算在1998年6月于北京首都体育馆内,休验到“梦想成真”巨大而迷人的魅力。座无虚席的体育馆里一阵接一阵呼喊阿哲的名字,一同跟他齐声合唱,心中的震撼也化成无比的幸福与感动。
跟昔日内地的演唱会相比较,张信哲首次在北京举行的个人演唱会,在整体设计和包装上,运用声光影像的紧密结合,造成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震撼,的确让观众耳目一新,加上演唱会结束前,张信哲翻唱的正在流行的《我心依旧》更是一大卖点。这场演唱会的成功,除了张信哲的表演实力外,用包装精美商品的概念来制作演唱会也是其成功之处。即使门票再贵,在消费意识抬头的今天,也会有人愿意自掏腰包来一探究竟。
或许是京城歌迷看过内地无数大小演唱会,他们对演唱会的观赏角度也和其他城市的歌迷不同。歌手表演卖不卖力,以及演唱会的舞台制作,当然是首要关注的焦点。此夕,歌手的服装造型和曲目编排设计,也值得细细品味。
张信哲在北京演唱会上的服装造型,让京城歌迷们觉得有太多“情歌王子”的味道。可能是受北京夏日高温蒸发出的灵感,阿哲的服装造型有意想要让北京观众的眼睛清凉一下。当晚观众席中,有不少五十多岁的年长歌迷,恐怕张信哲如此潚洒的装扮,更让他们血脉喷张,生发出无限的羡慕。
至于阿哲翻唱《我心依旧》,不能简单地评论如此做法是好是坏,毕竟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只要不是为了省事偷懒,捡别人现成的创意,那“老酒装新瓶,还是会有不错的滋味。
踏人歌坛已经九年的张信哲努力用音乐扩大支持他的歌迷群体,提升个人知名度,如今在北京演唱会中又亮出一张杰出的成绩单,他为台湾的原创音乐深入内地市场,再创新纪录。更可贵的是,阿哲使台湾原住民的歌声,登上流行的音乐舞台,地位更被重视。像张惠妹、张震岳、动力火车,他们朴实的本性和发自真诚的嗓音,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外国的月亮不会比我们的更圆,期待有朝一日,我们中国人的歌声也能在国际乐坛上大放异彩。
如今的张信哲堪称“万人迷”。1998年在上海亚新生活广场搞签售,2
多名痴狂的歌迷将现场围个水泄不通,结果他本人被困在电梯里。活动被迫取消。不久前阿哲来上海为《宝莲灯》和新专辑《回来》作宣传,又是吸引歌迷无数。
但是在接受记者来访时,张信哲却说,“万人迷”的头衔是他始料未及的。虽然从小学音乐,又喜欢唱歌,但张信哲从未想过要当歌手。因此当唱片公司找他唱歌时,也只是抱着打工赚外快的心态,没想竟从此步入歌坛。但即使如此,张信哲也未料到自己日后会成为偶像型的歌手。相反,刚刚出道时的他在形象上充满了挫折:那时唱片公司的化妆师对他说——真不知如何包装你,拍了那么多的宣传照,竟然找不出一张好看的来。
公司企宣人员送给媒体的照片也都被退了回来,人家还撂下—句话:这人的形象怎么这么难看!
谈起这段往事,张信哲感慨万分:“我现在得到的早已超过我的想像。”
张式情歌以委婉、缠绵著称,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苦涩。唱得如此真切,不免让人产生一个念头:张信哲是不是也有切肤之痛?
“我的感情和歌声不同,一路走来十分平淡,没什么特别的大风大浪。我也不希望自己的感情像情歌中唱的那样辛苦。”张信哲解释说,选择唱这类情歌,是因为嗓音合适,而且也因为真心喜欢:“毕竟对每个人来说,一辈子也经历不完、逃脱不了的便是情感了。而且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会一直把情歌唱下去,哪伯到七八十岁。”
虽然如此,不能否认的是张信哲为此付出的投入和执着。如果不是经常与遭遇过情感挫折的朋友一起交流那些痛苦的经历,如果不是不断地去想像和琢磨为情所困的心境,他的歌怎么能如此动人?
在新专辑《回来》中,张信哲一改过去西装笔挺、长发蓬松的造型,以一身休闲装、一头散乱的短发出镜。张信哲说,他更喜欢现在这个轻松利落的造型,因为生活中的他就是个好运动、爱旅行、崇尚自然的人,这次形象更贴近他的本性。“我不想台上台下的我有太大的区别。”
4、《回来》风头正劲
18个月的漫长等待,对广大的阿哲迷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残酷的煎熬”。在阿哲迷的“望眼欲穿”中,阿哲终于带着新专辑“回来”了,带着纯纯的爱“回来”了,带着全新的感受“回来”了。
阿哲的歌声依然是那么清亮、甜美,歌唱技巧巳臻炉火纯青,没有让众多的阿哲迷失望,给他们带来的只有惊喜。
因此,在《回来》专辑新闻发布会的一开始,上海声像出版社负责人就隆重宣布:“这张专辑在发片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内,已经在国内销售了25万张,取得了1999年以来全国引进版专辑中最好、最骄人的成绩。”这个成绩真是可喜可贺,因为在目前音像制品销售市场十分低迷、盗版严重的局面下,能有如此建树,真是十分难得。这再一次证明了阿哲的实力、魅力和人气。可以预见,这张专辑的销售量还将再创新高。
从上张专辑《直觉》到这张专辑《回来》,整整一年半的时间,阿哲仿佛“淡出”了歌坛,关于他的消息与以前相比较少了许多,虽然国内一些媒体的记者苦苦寻觅,但也只能望“哲”兴叹。
“失踪”了这么久,阿哲都在干些什么呢?
“当然是很小心谨慎地制作这张唱片。专辑中的每一首歌,每一篇歌词,都是经过非常小心、仔细、严格的筛选评断后才留下来的,因此这是一张让我感到很开心、很骄傲的专辑,虽然这么久才‘回来’。”
“另外,前一阵子我旧的合约刚满,所以花了一点时间在新的唱片合约上。对我来说,找到一群可以信赖、可以继续合作的伙伴之后,我才能定下心来工作,所以让大家多等了一段时间。”
从1989年出道至今,阿哲在流行乐坛已经跋涉了十年了,先后与巨石、EMI、索尼三大唱片公司合作过,最近又与索尼唱片公司再续新约。那么他是如何来评价这些合作伙伴的呢?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的选择是,每个阶段该公司的优点对我影响是最重要的,而缺点对我的影响最小。在不同的阶段,三个公司都满足了我的需要,但目前索尼还是我最需要的合作伙伴,所以我们续签了新约。”
内地歌迷今年见到阿哲,恐怕是在年初的CHANNEL[v]’98华语榜中榜的颁奖典礼上。而这次见到他,大家都发觉阿哲有了明显的改变:以前的长发剪短了,人也胖了许多,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一身白色西服更衬托出他的“阳光”、明朗来。
一直以来,阿哲和他的歌给人一种忧郁、清凉的感觉,但这次的新专辑《回来》,却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受。像主打歌《回来》就是一首电子节奏的抒情曲;《找钥匙》的优雅吉他节奏等,曲风轻快、明亮了许多,同样是唱情歌,却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为何会有此改变?阿哲说:“我觉得人在面对感情、面对生活的时候,会不断有所改变,作为一名歌手,应该最真实地把自己对感情、对生活的想法、感受体现在歌曲中,这样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这次我还是保持了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曲风,但是我也加人了很多比较现代的、有节奏的东西。其实我酝酿了好几张唱片,力图尝试新的音乐,到现在我觉得比较成熟了,因此将这些新类型的音乐奉献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次将长发剪得这么短,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改变,因为七八年来我从没有过这么短的头发。这也是为了配合这次的音乐,它都市化、节奏感强,短发造型比较适合,虽然起初我还担心大家不能接受。”
事实上,阿哲迷们还是接受了阿哲,并且变得更加狂热,这不仅可以从上海、北京的歌迷“围追堵截”前来作宣传的阿哲的“冲动冒失”之举中得到印证,而且可以从专辑的直接销量中得到证实。
阿哲的《回来》专辑在北京《音乐生活报》专辑销量排行榜上,一上榜便取得冠军,并且连续数周占据冠军之位。该专辑在第一周上市后,就攀升为东南亚及音乐书店的销售冠军,而主打歌《回来》第一周就以第二名的成绩在“劲爆榜”上傲视群雄。
不久前,歌迷们发动的一次《回来》中最好听歌曲的网上调查活动巳经结束,其中《不做你的爱人》以26%的选票坐上头把交椅,其令阿哲迷们最容易接受的还是阿哲一贯的抒情情歌,希望阿哲下张专辑有更出色的抒情歌出现,以飨歌迷。
在歌迷18个月的漫长等待中,张信哲终于“回来”了;在歌迷们望眼欲穿的18个月中,阿哲为了不辜负这份热诚的期待,用心良苦地制作出自己的又一心血之作《回来》。阿哲带着《回来》回来了,一如既往地走向钟爱他的歌迷们,得到了铺天盖地的喝彩给沉迷的歌坛带来一股强劲的旋风!
5、笑傲上海滩
1999年7月30日,这真是一个值得所有阿哲迷记住的日子,因为在暌违大家18个月,新专辑推出仅两周之后,情歌王子张信哲又“回来”了,回到无数喜爱他的歌迷的身边,这次阿哲重返上海滩,一方面是为了宣传他的最新专辑《回来》,另一方面是参加由他配唱插曲的动画大片《宝莲灯》的新闻发布会和首映式。
这次,阿哲剪了短发,不是为情所困,而是为了迎接新的征程。
张信哲,是歌坛上的一个神话,他拥有“情歌王子”的美誉,他拥有天下最痴心、最疯狂的歌迷群体,他更拥有勇往直前的信念。
回来,是为了再次出征。
很多记者在去上海采访阿哲的火车上,便感到肩头的压力很重,这份压力来自于千千万万阿哲迷的期待,但他们知道,自己一定可以成功,因为阿哲与他们同在!
7月30日下午到7月31日上午,阿哲在上海只停留了一整天,但他的到来,使得上海的气温骤然急升。鲜花、掌声、笑声,已无法代表阿哲迷们的欣喜,只有难以自制的尖叫和兴奋的泪珠才可以诠释他们的一片真情。
确实,今天。张信哲,笑傲上海滩!
张信哲在上海这一整天的安排是:
30日下午4时和5时,分别在上海波特曼(Portman)大酒店四搂的云石3堂和云石2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前者是张信哲最新国语大碟《回来》新闻发布会,后者是动画巨片《宝莲灯》首映新闻发布会;当晚,他还与众阿哲迷共同参加了《宝莲灯》的首映式;31日上午11时,还是在波特曼大酒店,有一场秘密的平面记者招待会。31日下午1时左右,张信哲搭乘飞机飞往北京。
30日上午,部分记者前往酒店踩点,由于酒店构造复杂、别具一格,他们花了不少时间才摸清酒店的构造。
当天下午2时40分,大部分记者们到达酒店四搂。已有几家媒体在厅外等候,主办方也在会议厅门口搭好了工作台,门口还竖着几块张信哲《回来》专缉的大海报。有几位歌迷手捧鲜花在门口兴奋地来回奔跑,一问才知道,她们是被钦准的上台向张信哲献花的歌迷代表。
记者与主办方交涉后得知,新闻发布会在下午4时将准时召开,下午3时30分记者开始入场。
这时,闻讯赶来的记者越来越多,光电视台的摄像机就来了七八架,带长镜头的照相机也是随处可见。看来,这次是上海记者总动员了。
好容易盼到下午3时30分,众记者一哄而上,一些先来探过班的记者,由于熟悉地形,抢在了最前面。入厅前,主办方让每位与会者都要在一张《回来》的大海报上签下自己的大名,不知何用。入厅后,记者迅速抢占了第一排靠中间过道的座位,开始等待主角张信哲的登场。
下午4时已过,张信哲还末出现,现场开始有些异动。忽然,厅外一下子热闹起来,一些记者抓起照相机冲出会议厅,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张信哲来了!
果然,张信哲真的来了!他穿着一套白色西服,在酒店经理的陪同下朝会议厅走来。
记者们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拍照,某电视台巳架好摄像机,跟着阿哲一路走一路采访。酒店保安忙排除万难,空出了进会议厅的一条道路,张信哲娄详、平静又微笑着步人会议厅,守候在会议室里的记者们忙按下相机快门。
阿哲的到来,令会议厅顿时沸腾起来。闪光灯跟在阿哲身边就没有停过闪烁,几乎所有的摄影记者都挤到了主席台前。刚刚落座的阿哲见盛情难却,只好又站起身让记者们拍个够。
虽然大会主席已宣布新闻发布会开始,并再三劝告台前的摄影记者回座位坐下,但众记者不闻不问,依然故我,疯狂地拍照。无奈之下,主席只好宣布再等3分钟时间让记者拍照,并请阿哲站到主席台前加以配合。
3分钟转瞬即逝,阿哲又再次落座。
张信哲最新国语大碟《回来》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首先是上海声像出版社社长胡战英先生和索尼音乐公司驻中国代表处负责人赵青先生发言。随后终于等到阿哲开口了,客套之后,阿哲心有余悸地说:“昨天(7月29日),台湾整岛全部停电。晚上在家我一夜没睡好,就担心飞机延误,还好,今早终于排除万难、历尽千辛万苦,如期来到上海。希望这一趟我没有白来,感谢你们的支持!谢谢!”
话音刚落,有一位阿哲迷不顾一切地冲上台去向阿哲献花,令主办方的保安人员防不胜防,大感头痛。
6、采访张信哲
接下来的新闻发布会就仿佛成了纯粹的捐赠仪式。
首先,阿哲向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捐赠了自己的最新专辑《回来》,少先队员代表立即回赠阿哲一面锦旗,上书“心系儿童缔造未来”八个大字。接着,主办方代表所有与会的媒体,把那张在门口留下所有到场记者签名的《回来》大海报赠送给阿哲以示纪念,同时也向从南京、杭州等外地赶来的记者表示了感谢。
随后,由上海声像出版社社长胡战英先生赠送给阿哲一个水晶球。胡战英说;“张信哲是我们上海声像永远的朋友,这世界上最透明的物质——水晶球,最能代表我们真诚的心意。”
为了感谢歌迷的支持,主办方特地安排歌迷代表上台献花、送礼物并发言。一个还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手捧鲜花和礼物走上主席台,她的发言只有一句话:“愿阿哲哥哥唱片销量早日突破千万大关!”台下掌声雷动,阿哲更是开心不已。
另一位歌迷代表的发言更是令阿哲眉开眼笑,她显然经过长期细致准备,背诵了一篇自己写给阿哲的抒情散文诗,用词之精美、结构之合理、表情之丰富、背诵之流利,不得不令人佩服其用心良苦。
自始至终,阿哲只一个劲儿地笑,好像只会说“谢谢”两个字。看来,阿哲时时只想着为歌迷献出好歌,却不曾考虑过歌迷会给他如此之大的回报,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让阿哲似乎有些受宠若惊了。
终于等到答记者问的时候了,众记者们也打响了争夺话筒的“战争”。
有记者问新专辑为何花了18个月之久的时间才得以推出。阿哲解释说,一方面是唱片签约问题耽误了一些时间,另一方面是这次力求把专辑中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做到最好,慢工出细活。
有记者问阿哲是否有意到内地做巡回演出,阿哲说自己有这个意向,不过此事正在洽谈中,估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可以成行。
有记者问阿哲与阔别8年之久的黄韵玲再度合作有何感受。阿哲称“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黄韵玲从阿哲刚刚入道就开始帮他,带他作宣传,还与他合唱了第一首歌《你是唯一》,这次再度合作,黄韵玲又把电子乐引入了阿哲的专辑中,可说是一次重大转折,让阿哲再次踏上了征途,所以说黄韵玲是阿哲音乐路上最大的恩人也不为过。当然,两人的友谊早已根深蒂固了。
有记者对阿哲的短发提出疑问,阿哲告诉大家说这也是经过反复设计最终选定的最短发型。除了当兵时期,近几年来这是头发最短的时候了,这样很清爽、舒适,也是为了配合新专辑的都市音乐节奏感强而狠下决心剪短的。
有记者问阿哲到底拥有多少歌迷,而这么多歌迷是否会影响到他交女朋友。这个问题刚一出口,阿哲不禁哈哈大笑。连忙称歌迷不会影响自己谈恋爱,至于到底有多少歌迷,实在无法统计,因为每天都有新歌迷加人哲迷会,光日本自发组成的哲迷会就有400多人。当然,歌迷最多的还是在内地。
阿哲称自己今年的一大心愿就是把内地的阿哲迷们组织起来,加以管理,多多交流。
记者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在新专辑问世前的18个月阿哲做了哪几件大事,其中记忆犹新的是哪一件。阿哲坦言,这18个月一是谈合约,二是制作唱片,三是去年在上海和北京举办演唱会。最难忘的是最后一件事,因为这是阿哲首次在内地开演唱会,他终于亲眼见识到了内地歌迷的疯狂。
主持人在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前,又重申了请大家不要购买盗版和仿真版,因为“支持正版,也就是支持张信哲!”
下午5时整,《回来》新闻发布会圆满结束,张信哲在主办方的层层保护下离开会议厅。众记者也匆匆收拾装备,进驻一墙之隔的另一个会议厅,参加《宝莲灯》的新闻发布会。
《宝莲灯》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投资1200万元人民币制作的一部动画巨片,这也是国内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一部动画片。为了把《宝莲灯》打入到国际市场,制作者曾做过精心策划。首先,他们诚邀姜文、宁静、陈佩斯、马羚等当今国内影视界当红“大腕”为剧中人物配音。
邀请大牌歌星为卡通片配唱插曲,这在好莱坞早已不是新鲜事了。但在中国,这样成功结合的例子几乎为零。今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投资制作的动画巨片《宝莲灯》却突破此项空白,盛邀两岸三地歌坛巨星刘欢、李玫和张信哲,齐心点亮《宝莲灯》。
单说几位歌星演唱的主题歌,就可谓声情并茂,无可挑剔。但情歌《爱就一个字》似乎与《宝莲灯》故事的主题相差万里。然而阿哲在会上解释说:“我的这个‘爱’是博爱,不是说爱情,更多的是母子之间的亲情和朋友之间的友情。”
7、京城大爆棚
1999年8月1日,依然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但对于喜欢张信哲的北京歌迷来说,这一天是他们的节日。
众所周知,北京与上海一北一南,代表着中国两大文化流派。也许正是缘于此,两地的歌迷群体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狂热”风格。北方人粗扩、奔放,尤其显得分外外在,往往情不自禁。或许是阿哲没有认识到这种地域文化上的差异,此番来京为《回来》作宣传,差点捅了“大乱子”。
8月1日上午10时30分.张信哲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三层会议室举行最新专辑《回来》的记者招待会。记者会的气氛始终是轻松和谐的。
席间,张信哲谈了很多他对新专辑的感受,从他的谈吐言语中,可以深深体会到阿哲对音乐的热情和自信。
然而,阿哲是一个不失幽默感的人,风趣的言辞时常把在座的记者逗得开怀大笑,让众记者们第一次感受到阿哲清逸文雅之外的另一面。
阿哲向记者们解释了他为《宝莲灯》主唱的插曲《爱就一个字》为何没收录在新专辑里的原因。他说,主要是时间问题,《宝莲灯》比他的新专辑发行稍早一些,这并不是指影片的公映,而是影片中的音乐专辑单独发行,所以只好割爱了。
有记者问阿哲,新专辑的包装风格很日本化,是否有打算要开拓日本市场。阿哲肯定了这一说法。因为他与SONY续约后,公司试图帮他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
最后,阿哲简短地总结了一下自己出道十年来的变化:“我的性格基本没变,只是生活方式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有了些改变,但我休闲的习惯没有改变。……唱情歌是我永远的主打,这不会改变……”
时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匆匆流逝,很快到了阿哲午饭的时间,记者会在工作人员的道歉声中戛然而止。
“险情”出现在下午的歌迷见面会上。
1999年8月1日下午2时整,阿哲在北京丰联广场举行CD签名会。为了防止现场过于混乱,主办方只发了400张可参加该次活动的卡片,并要求签名者必须持张信哲新专辑的CD发票(每张CD预计65元)
方可入场,但当天逾千人的歌迷还是将丰联广场围了个水泄不通。鉴于此种情况,主办方迫不得已临时决定,让几个保安人员将张信哲围在一个小圈子里,一次只允许5个人入场签名。即便如此,在放进第一轮的5个人之后,现场的工作人员还是无法控制此时人如潮水的局面,如果再继续下去,无疑会有歌迷彼此挤伤的危险。经各方面协商后,主办方通告现场歌迷,张信哲现场签名临时取消,歌迷们可以把所有要签的专辑封面交到专人手里,张信哲回酒店签完名后再交还歌迷,而此时张信哲本人已经从地下的停车场匆匆离去。
事后,许多歌迷纷纷致信京城一家媒体,对没能亲眼目睹心中偶像的风来表示万分的遗憾,并让记者转问阿哲何时再来北京与歌迷相聚。为此。这家媒体的记者辗转找到正在台湾召开自己古董展示会的阿哲并向他转达了歌迷对他的问侯和请求,而阿哲的第一反应居然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不想再去京了。”
据阿哲介绍,去年在上海就发生过类似于8月1日在北京的“险情”,所以这次他一直在与公司商讨是否要搞这次签售,但公司方面认为,阿哲巳经整整18个月没有推出新歌了,而这期间又有许多实力的新人涌现,所以估计现场的情况不会太过疯狂。但没曾想久违的歌迷对待阿哲依然是“爱如潮水”。阿哲事后说:“我很感谢他们对我的这份锲而不舍的支持,但像那天那样的局面又绝对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大家很辛苦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希望见到我,我也非常希望能见到大家,但就因为你们过于混乱,令我们好好的一个见面会最终不欢而散。公司本来安排今年10月再到内地宣传,就是因为发生了去年和今年的两件不愉快的事,才导致取消了北京和上海的宣传,这也导致我和你们又少了一次见面的机会。”
之后,阿哲嘱咐记者一定要转告歌迷:
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机会,希望大家一定要保持适度的冷静,过度的疯狂只会引致他与大家的距离越拉越远。阿哲还对这次活动给大家带来的不满意表示歉意。
最后,阿哲亲自手书了一封给北京歌迷的致歉信,借这家媒体的一角,表达了自己的歉意。致歉信全文如下:
TO北京的朋友们:
很遗憾北京的签名会因人潮拥挤引起现场秩序失控而临时取消,藉此向爱护我的歌迷朋友说声抱歉,并感谢歌迷朋友的谅解。希望很快在安全及有秩序的情况之下再次与大家相见北京。谢谢。
张信哲
8、情哥不放电
在港台歌手中“哈日风”愈吹愈盛,歌手赴日本拍摄MTV的例子也就愈来愈多。近来党娜与张信哲都不约而同跑去日本取景拍摄MTV。从未去过日本的张信哲,这回随着造型师郑健国一起到涉谷、青山等地疯狂刷卡购物,还顺便拍摄MTV素材带。在日本又买又吃的阿哲,回到台湾,人胖了一圈,他意犹未尽地说:“拉面我—口气都可以吃两碗。”
一年半没发唱片的张信哲,为了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和工作人员一起到日本采购、取景。工作人员一听阿哲从未去过日本,都惊讶地看着他,送他一句:“小土包。”逛街很有经验的郑健国,带着阿哲到日本采买,两人为了血拼方便。都穿得很糟遢,行走在高级名牌服饰店林立的商品街,频遭卫生球眼,没想到两人最后提着大包小包,反成为路人注目的大财主。
赴日本拍MTV,张信哲一抵达日本,看到满街都是晒得又黑又干、画荧光眼影和唇膏的日本女生,调皮的张信哲还帮这些日本女孩取个“烤肉妹”的绰号。从张信哲对女孩品头论足时的语气,新力唱片了解到,张信哲喜欢的女孩,一要长发飘逸、二要脸孔姣美、三要身材高,因此,拍摄MTV时,通过日本一家经纪公司找来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日本女模特儿。果然,张信哲一看到长发飘飘的日本模特儿,眼睛马上一亮。拍戏时,虽然张信哲不懂日语,女孩的英文也不太流利,两人通过翻译及“眉目传情”,拍起戏来,倒也真的像一对甜蜜的恋人。拍摄过程中,女孩很自然用长发扫阿哲的脸,阿哲枕在女孩的腿上,还有一幕更亲密,张信哲还帮女孩按摩脚踝。也许是投缘吧,这样高难度的亲密动作,两人的表演都很入戏,一次就OK。
《回来》的MTV杀青,日本女孩和张信哲彼此都留下好印象。女孩还告诉阿哲,如果行程排得来,她将飞赴新加坡为张信哲的亚洲个人演唱会打气。
张信哲每回拍摄都和美女搭档,这回新歌也不例外。和张信哲一起拍摄MTV的两位美女,一位是前面提到的日本名模SASA-KICHIHARU,另一位是台湾名模盂广美。美女当前,张信哲却很无奈,他说:“前者沟通不良,后者身高太高,都擦不出火花。”
SASAKICHIHARU是日本“资生堂”化妆品的模特儿,长相甜美的她身价不低,她和张信哲相处的时间也特别“昂贵”。张信哲说,在导演安排下,他和SASAKI其实也有些“激情戏”,例如两人打来打去,及他帮SASA-KI捏脚的动作。不过,SASAKI不会说英文,他们沟通往往要请翻译出面。SASAKI很喜欢听张信哲的歌,还说要去看他的演唱会。
有人打趣说,是不是日本女模特对阿哲有好感。阿哲笑答:“即使要发展,我也得先去学日文吧?”
孟广美是张信哲在基督书院的学妹,张信哲对她以前的印象就是“高人一等”。两人对戏时,阿哲站在身高178公分的学妹面前有些尴尬,还好导演很体贴,让男女主角“老是没碰到面”。
首次在张信哲MTV中扮女主角的孟广美,再看到阿哲时,直说阿哲完全没变,还是像读书时那般腼腆、害羞;阿哲则盛赞孟广美演技出众,已经是个国际红星了。
记者:能谈谈您在日本拍摄MTV时的趣闻吗?
阿哲:这是我第一次去日本。这次MTV中,我扮演一个去日本留学的学生,为求效果逼真,我们真的租了一间留学生宿舍拍摄,好贵,宿舍很破旧,但也要一万多人民币一个月。我们请了当地的学生做临时演员,他们很配合,每天都拍到很晚才回家,给他们钱也不要,让我觉得他们很有礼貌,也很有人情味。我以前看到好多日本的东西,给我的感觉是很高科技,包装也很冷色调,缺乏人情味,但这次日本人给我的印象却是人情味蛮浓的。他们知道来拍MTV的是台湾的大明星后,都很入戏,也很帮助。(说完低下头偷笑,露出一脸的羞涩腼腆,很可爱。)
记者:您这张专辑除MTV在日本拍摄之外,整张专辑的包装也很日本化,是否打算开拓日本市场?
阿哲:我和SONY续约以后,公司会帮我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这是公司下一步的计划。我这次去日本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发现日本有一个我的歌迷会,全是歌迷自发成立的,已经入会的有300多人,让我很惊喜。趁着这次去日本的机会,我特别举行了一个歌友见面会,他们从全国各地赶来东京看我、,令我很高兴。这张新专辑会在日本发行。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