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漠那边 /孙一先

四十八


   
    “在抗日战争初期,林彪指挥了平型关战斗。平型关战斗的胜利,对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树立八路军在人民中的声威有重大作用。这个战斗是林彪和其他同志一起指挥的,他是一一五师师长,聂荣臻同志是副师长,罗荣桓同志是政治部主任,不过主要指挥的还是他。毛主席、朱总司令当时都不在前线。后来有人说,平型关战斗打错了。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当然,平型关战斗一方面是胜利,另一方面也有教训要吸取,就是同日本人作战,当时按照毛主席的方针,是不能硬拼的,盲目地拼会把我们的老部队拼掉,当时我们没有多大的本钱。但是这个战斗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有很大的影响和意义,这是不能否定的。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冬我们进军东北的部队是十万多人,经过三年,到1948年的12月,部队进关时是一百多万人。带十万人进去,带一百多万人回来,建立了东北那么大的解放区。当然,这不是林彪一个人的功劳,这是整个东北局和东北部队指战员和东北人民的功劳。但是,林彪是主要负责人,不能抹杀这一点。不然外国人会说我们写历史不顾历史事实。在‘林彪’这条释文中,对他的成绩需要写具体一些,概括地写几句话。譬如,他与陈云、罗荣桓、李富春等同志,共同领导了东北的解放战争,解放了整个东北,后来进关指挥了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以后又进军中南,直到中南地区全部解放,他才回来休息。总之,对他历史上的成绩也要概括地点出来。”
   
    最后,黄克诚强调对林彪历史上的错误,应当做具体分析。他说:
   
    “关于林彪在过去历史上的错误,我不知道你们写其他人的时候,像这类问题是不是都写上。譬如,林彪写信给毛主席,提出‘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在党内来说,一个下面的干部,向党的领导反映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看来这是好事;如果把自己的观点隐瞒起来,上面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这是不正确的态度。林彪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尽管观点是错误的,但敢于向上面反映,就这一点来说,是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态度。在党内有什么意见就应该提出来,现在应该提倡这种精神。有些同志不敢提意见,生怕自己吃亏,这不好,提的意见不一定都正确,还可能有错误,这不要紧,错了可以批评。由于林彪提了这个问题,毛主席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林彪不提那个问题,毛主席那篇文章也写不出来。在党内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按照组织系统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应该提倡这种事情,不是批判这种事情。特别现在应当提倡这种作风。在‘文化大革命中’,谁说一句就记账,弄得谁也不敢讲话,怕说错了挨斗。据我了解,像这类事情林彪不止这一回,他向毛主席提意见还有提得更厉害的。我考虑,如果其他人的条目释文中像这类问题都写,‘林彪’这条目也可以写;如果在其他人的条目中这类问题不写,对林彪也不要那么苛刻。在我们党几十年革命斗争中,没有错误的人是没有的,没有讲过错话,没有做过错事,恐怕一个也找不出来。毛主席也犯过错误嘛。像这类历史上的问题,如果其他人的条目中不写,‘林彪’这一条目也可不写。如果要写,也要在肯定他历史上的功绩之后,再提到他在历史上也提过的错误意见。至于他后期的问题,属于另外一个性质,那不是错误,而是严重的罪行。他坐飞机外逃,机毁人亡,身败名裂,自己给自己做了结论,这要严肃批判,当然也是按照历史事实表述出来。总的来说,我的意见就是要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历史学者的态度,来写林彪的历史。好的,坏的,两方面都写,不要只写一面。”
   
    黄克诚是党和军队的著名领导人之一,“文革”结束后复出,曾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在1959年8月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他被打成所谓“彭德怀反党集团”的成员,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对待。“文革”中又受到林彪集团的残酷迫害。但他对党的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光明磊落,不计个人恩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态度,不仅使得对林彪的历史评价得以端正,而且对党史军史的研究编写也有重要的意义。
    千古罪人,盖棺论定
    “九一三”事件爆发,林彪外逃投敌,叛党叛国,成为千古罪人,在历史上这是盖棺论定的。《军事大百科全书》的条目,限于篇幅,没有罗列林彪担任国防部长以后所干的种种坏事,只侧重强调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罪行。事实上,林彪从一代名将到千古罪人的蜕变,在50年代特别是1959年他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就已经开始了。
   
    周总理1972年8月,接见回国述职大使和外事单位负责人时说,对林彪要做具体分析,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是发展的,不能说他早先的思想和他以后的思想是一样的,他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980年11月,当时党的总书记胡耀邦,在一次座谈会上讲:“由相信社会主义蜕化为法西斯主义,历史上是有的嘛”,“我看林彪一伙,也应该说开始是相信社会主义的,后来变成了封建法西斯分子”。
   
    林彪为什么会蜕变?是怎样蜕变的?这是很多人思考的问题。依我所掌握的材料,对党内高层领导的斗争了解甚少,而且限于我现有的水平,很难把这个问题说透彻。我觉得中央党校于南教授所写《林彪集团兴亡初探》(见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十年后的评说》一书)基本上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了。于教授长期从事中共党史研究和教学,1980年参加了中央专案组对两案(林彪集团和“四人帮”)罪行的审查,以及最高法院特别法庭对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历史性审判。
   
    于南教授在这篇长文中,首先强调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剖析林彪及其集团的兴亡。民主革命时期的林彪,虽然有一些错误,总的看功绩是第一位的。既不是像“文革”初期一些人吹捧的那样“一贯高举”、“一贯紧跟”、“最忠诚、最坚定”,也不能像“九一三”后一些批判文章说的那样,什么林彪一开始参加革命就是投机,抱有篡党夺权的个人野心和反革命目的,在各个革命时期都犯有滔天罪行,似乎一生下来就是个坏蛋。要探讨林彪及其集团的兴亡,首先要了解林彪个人野心滋长的过程,要从林彪在建国后的发展变化说起。
   
    于南教授分做几个时期对林彪进行剖析,我扼要转述如下。
   
    建国初期,林彪一直休养,没做什么工作。1953年,他参与了高岗的反党阴谋活动,暴露出他有政治野心。那年10月,他在杭州养病期间,高岗特地到杭州与他串连,“商量”中央政府人选名单。当时党中央在做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高岗和时任中央组织部长的饶漱石阴谋计划改组国务院为部长会议,提出由林彪担任部长会议主席,高岗任党中央副主席,达到排挤刘少奇和周恩来的目的。为此,高岗还分别找陈云、邓小平谈过名单之事,拉拢陈云同他一起担任党中央副主席。陈、邓认为这很不正常,都向毛泽东报告了这件事。而林彪既未向毛泽东报告,也未向其他领导人透露。他的老婆叶群还几次代他去高岗住处谈“政治”问题。11月末,林彪交给高岗妻子一封信,要她亲自转交高岗,不要丢了,也不要和其他人讲。高岗反党事件揭发后,叶群极力编造说,那封信是林彪批评高岗搞地下活动是危险的;当年在杭州看所谓的“中央人选名单”时,林彪曾批评高岗说这是非法的活动。其实,党中央和毛泽东对林彪与高岗的某些活动有所察觉,并派陈云去做林彪的工作。但林彪隐瞒了许多和高岗勾结的重要情节,中央未予深究,使他滑了过去。
     


123456网文网(my285.com)

下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