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李烛尘的官越当越大,然而他做人的本色却始终未变。一封五千多 字的长信,深深打动了毛泽东主席! 一个人一个品性,一个人一个板眼!李烛尘一生“科学救国”、“实业兴国”,哪一件、哪一桩不充满艰辛和曲折! 勤俭是中国人民的美德。这一美德在李烛尘身上体现得异常鲜明。那么大厂的总经理,竟然未养成抽烟、喝酒、嫖赌的恶习。他更不讲究什么排场,也从不随便乱花一分钱。 在塘沽永利制碱厂时,李烛尘住在新村25号,距碱厂两华里。因工作需要,总公司要为他买一辆小汽车,李烛尘先生坚决不要,最后勉强同意配备一辆人力车——典型的天津式黄包车,座前有帘,经常停放在厂门口,但他上下班总是以步行为多。 厉行节约是李烛尘的一贯主张。但他的好搭档、好上司范旭东历来就很重视有知识的人,按照他的安排,李烛尘住在一所向法国人租来的房子里。李烛尘看到房租很贵,是由工厂支付的,他觉得太浪费,不忍心住在这里,就搬到了另一所旧房子里住去了,这样一住就是10多年,直到后来永利制碱厂赚了钱,建起了新房子,他才搬家。 1945年,李烛尘在重庆时,不住李子坝家属宿舍,却和一般办事员同住中二路,非常简陋,临街的侧门就是李烛尘和夫人郁素云、小女儿渝娟朴实的居室,陈设极为简单。 解放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对李烛尘的居住条件很重视,给他在东城区安排一处独门独院的宿舍,内有假山亭台,进门是会客室,旁屋为起居间,后面是厨房和餐厅,住房北面是排平房,可作他用。当时他和夫人及读中学的女儿同住,家中除会客室有一套皮沙发外,其他房间摆设极为简朴,整个家庭除了后平房书库中全套的《二十四史》外,没有什么令人看得上眼的东西。家庭生活也非常简朴,以清淡素食为主,都是普通饭菜,只是饭桌上离不开辣椒。他穿着也很简单,春夏秋冬,年复一年都是多年的几套衣服倒来倒去。也许是朴素惯了,烛老出国访问和接见外国客人,两套新衣平时是舍不得穿的,等到衣服旧了,还拆开翻过来重新做了穿。 李烛尘教育儿孙要爱惜粮食,关心其学习和生活,但从不让乱花一分钱,买什么都必须说清楚,剩下的钱必须交回,许多人都诧异他老人家的“本来面貌”。50年代,像李烛尘这样身份(久大盐业公司总经理,青岛永裕盐业公司董事长,全国工商联、民建中央副主委,中华人民共和尸选举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人大常委,食品工业部长,轻工业部长,中国贸易促进会副主席)的人出差时,随行为他服务的人按规定可达两三人,到离北京市附近的地区可开车前往。可李烛尘向来从严要求,凡可乘火车到达的地方决不开小车前往,除在北京外,每逢出差都不带警卫员,只带秘书一人。乘火车也是家常便饭,住房子也力求简单,有卫生间就可满足。 有一次,李烛尘由昆明到重庆视察,到重庆机场时,竟没有主管食品工业部门的领导到场,住的房子也安排得比较差,跟随一同视察,当时仍没公开共产党员身份,一直非常周到地照顾烛老的罗叔章副部长见状责怪其他随行人员安排不周,工作不细致,很担心影响李烛老的情绪和休息。可李烛老对此毫不计较,若无其事,工作人员要给他调房时,他硬是不换,还说:“还有什么不好,有沙发,有卫生间。足够了,足够了。”罗叔章副部长这才作罢。 建国后,李烛尘先生已是古稀之年,党和政府委以重任,他毫不推辞,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曾多次同他谈话,书信往来较多。党和政府在作重大决策时,曾多次征求烛老的意见。他任食品工业部长期间,每次下去视察他都要向周总理写书面报告。食品工业部党组遵照中央指示,对李烛尘非常尊重,调丛国滋同志任李烛尘的秘书时,再三叮嘱丛国滋“一定要多方照顾,保证李部长身体健康,保证他心情舒畅地工作”。当时的党组书记、第一副部长胡明同志非常尊重李烛尘,每逢部里要研究决定大事或安排重要工作,总是事先就向李烛尘先生汇报情况或征求意见,然后请李烛尘先生主持会议做出决定,或组织实施。当李烛尘先生外出视察都争着陪同,着力安排好行住食和工作等一切事宜,使李烛尘心情舒畅有职有权。 1956年,在考察了海南岛莺歌海盐场后,在由崖县经通什进入五指山黎母岭时,李烛尘和陪同他的海南行署专员(当年未设省建制)等人所乘汽车与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地委的一辆吉普车相撞。对方两人伤势很重,其中一人昏迷不醒,另一人颈部流血不止,双方司机安然无恙,车辆无损。李烛尘的前额被擦破,同车的两位同志前胸被挫伤。李烛尘见状,指示随行人员想法为流血者包扎止血,并找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检查治疗。随行人员马上用车拉上受伤人员先到附近一医疗所进行止血,随后送到通什自治州医院检查治疗,井找来公安人员处理事故。在处理好这些事情后,天已黄昏,原计划是当晚赶到海南岛西部的儋县,考察那里的橡胶园;然后到昌江县,考察石碌铁矿。由于事故耽误了时间,只好到附近的屯昌县先落下脚。第二天,李烛尘仍想按原计划考察橡胶园和石碌铁矿,但是秘书丛国滋坚持要烛老等3人到海口医院检查后方可按计划行事。到海口后,当安排他们住医院检查时,李烛尘执意不去,理由是“我感觉良好”。丛国滋牢记食品工业部党组领导派他担任烛老秘书时的指示,坚持要李烛尘到医院检查身体。一番动员,李烛尘仍是不想去。丛国滋又拿出最后一招,对李烛老严肃地说:“这次您是以人大常委身份专程到海南岛视察的,以前有部里的罗叔章副部长、张道吾助理陪同,他们这次没有来,而我作为您的秘书,必须对您的健康负责。这也是部党组和部领导给我的任务。这次车祸,您有外伤,会不会有内伤,只有检查才知道。如果您不检查,我无法向上级党组和领导交待。”设身处地为做秘书的丛国滋想想,李烛尘觉得不好再坚持。于是,烛老到医院作了检查。经查,大脑和心脏等虽未发现问题,但需留院进一步观察。李烛尘仍想去石碌考察。很显然,李烛尘关心着国家钢铁工业和橡胶工业的发展。 考察对于一位高层领导者,是一种深入实际、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最有效的途径。考察,对于李烛尘先生是司空见惯了,早年他到新疆,赴甘肃,游青海,进内蒙,驰山西,越陕西,奔江苏,行东北……全国各地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从考察中尝到了艰辛与痛苦,但也从中获得了充实与甜蜜。 正是因为有了详细的考察,李烛尘才能写出一些有说服力的考察报告。1953年4月19日,李烛尘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全信如下: 毛主席勋鉴: 自3月上旬起,遵照你的指示,我在天津工商联的岗位上,曾亲身下去参观了大中小工厂约40个单位,就现时一般存在问题,如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税负问题、资金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了解,这与眼前一般所反映者大体相同,不拟作详细的报告,我在这里愿陈述者: (一)各种工业发展状况 解放3年以来,各种工业都在顺利的发展是肯定的,尤其是中小工业,如机器铁工业、电机业、织染业、针织业、化学工业中的酸碱业色染业、油脂业、油漆业及文教用品业(包括造纸工业)等,都已改变了旧日的形态,特别是机器铁工业使我感到兴奋的,他们多半是从手工业和打洋铁壶等类起家,由在旧荒货摊中寻找齿轮和机器零件,东拼西凑的作成工作母机,开始向纺织厂作配件,或作些小五金,向五金行推销,像这样折磨了20年以上的岁月,至解放后才得一帆风顺的发展起来。我看了几家这样厂,有的已争取得了公私合营,产销更见繁荣;有的并建筑了新式厂房,并争取了向政府加工定货。因为他们的劳资关系,多半是师徒情谊,资方把家长作风取消,种种事务,都走群众路线,当然劳方的工作情绪高那是可以理解的。这个厂,正在为政府作老虎钳的加工,共500部,当我到厂时,劳方要我讲话,讲完话后马上开车,其紧张的情形,令人感佩。据资方云当日拟定工作日时,资方拟定每部五个工,交与劳方商讨,就改为四个工了,因此这个厂去年下半年赚了3亿多钱,拿它建了厂房,旧的厂房改成为宿舍及饭堂等,而福利设施和安全设备,都相当的好,其发展的前途,是不可以限量的。这是一种情况。其他一种是由商业转为工业,而且是作机器工业的,机器相当好,设备比较新(如厂屋食宿),这些厂,都是作由钢锭压延成扁铁,或由钢条拉成钢丝,或再由钢丝作成洋钉。还有些厂是由铜块拉成铜线,再作成电缆或电线的。他们都是作加工订货,不过加工比较少,订货要自己拿钱买原料。在眼前普遍资金枯竭时,是力不从心的。因此一般都感觉不安。其余各种工业,资金和原料不够,都成为一个互相关联的问题,值得代为考虑。 (二)一般私营工厂家的思想情况 自五反运动之后,一般私营工厂家,把以往犯五毒的作风.从思想上力图弃掉,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当然也有少量犯五毒的),所以他们都认为在现代如能将所有生产工具配合国家大建设做得一些工作,都是光荣的。为政府加工定货,并不希图多得利润,只要加工订货不间断,细水长流,维持现状。国家建设一年一年的发展,他们能得到的加工订货,就一定要一年一年的多。而且一般表现在税缴方面,有许多商家组成了小组,每一星期集合组员并邀请税工干交换各个组员的营业额,并将应纳税款,每周每组都存入银行,预备在缴税日集体纳库,这样作风,值得推广,因为各组员和税工人员在平日都心中有数,将来评议时,就不至有畸轻畸重的毛病。这些事,如果在思想上没有爱国主义的贯入,这也是不可能的。 (三)这些已经发展起来各种工业如何使他们能够为国家服务? 据我们看到的工厂,他们的潜在力是相当大的,所有工厂都只开一班,如开三班.其产量就要三倍了,而且现在的一班,又未发挥他的生产能力,比如某制钉工厂,他的能力每月可出300吨,现在开一班只出20吨,这类情形,甚为普遍。他们的生产工具,虽不是十分好,要算是“苟完矣”,一般的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又相当高而完备,劳动力可能相当强。综合起来,这一个“生产力”是相当好的,剩下的就是“生产关系”如何配合“生产力”的问题了。我这里所说的不是指私人企业的“生产关系”,而是仅仅的只讲国营和私营如何配合好,把私营工厂的“生产力”更向前推动,使之发生更大的效果。更简要言之,就是国家与私人工业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生产关系,更密切的联系起来,发挥这个生产力,在全国范围内说,真是一个绝大的力量哟! 因此我主张:国家应即时将全国私人经营的必需工业,或全部工业,作详细的调查,着重在机器设备、人的技能和技术人员等,并详查其生产能力,眼前的产量,并估计其最高产量。在眼前可能范围内,把他们计入在整个国家生产范围计划中,(将来一定要如此办)那就国家在最近期间,不必在这方面发展,倾全力投向重工业,不是各得其所了。比如天津的油漆工厂,眼前都未发挥他们的潜在力,听说北京方面又在购机器要建设一个油漆厂,那不是不必要的事情?而且眼前有些商业要转工业,究竟转哪个工业好,因为政府没有详细调查,也就心中无数,不能为他们作指南针了。更可能有许多化工业,如作染料的,眼前都从外国买原料。最近钢铁业发展,煤焦油产量增多,可能将来政府从提炼煤焦油中得染料的原料办一个大染料厂,那就要把全国所有染料厂都要打倒了,现有的工厂设备和技术可能相当差,但使这多工厂都垮台,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那就非摸清他们的底不可。 不调查不能深入,就不能解决问题,我这次在天津看工厂时,几家作电线工厂,都说没有铜,不能拉铜线,他们想组织一个电解炼钢厂,得不到工商局的许可,要我为他们帮助。可是我第三天另看一个化学工厂,他确是作电解铜,正在那里停工,我看他的工厂,房屋也够,电气设备也够,眼前尽能力可月产20吨,如扩充可月产60吨,那就将天津需要可以整个解决了。我问他们为何不作呢,他们说没有钱,而且经理在去年打了工人,判了一年徒刑,尚在监狱里。我问他们,是不是可以同别个有钱人合作,他们极表欢迎,我就告诉他们我所知的情形,要他明日在工商联与对方晤谈,当然是两方都乐意。铜的问题在天津闹了两年,总算有了解决的基础,他们现在正谈合作细则,这要算是深入研查的好处。不过中国的钢是十分缺乏的。眼前大半是靠制钱和铜子解决需要的,总是不够。国家建设需钢甚多,尤其是要电气化。听说近年已发现好几处铜矿,希望在五年计划中能办一个炼钢厂才好。 (四)如何解决工商业存在问题 工商业存在的问题,不外是劳资关系、公私关系、税负问题、资金问题四大项。这些问题,当然是存在的,不解决,当然要影响工商业对经营的积极性。为工商业反映这些问题的,为各地民建分会与各地的工商业联合会,但民建会可以反映问题,不能直接解决问题,而工商联合会可以反映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问题。但经过这次调查,感觉以往反映也好,解决也好,都是带有片面性的,未能将发生的事与其他同样发生的事比较对照一下,更好的得其症结之所在;同时处理事情,未能与各方面有关的部门取得联系,单从两方进行调解,仍然是办不通的。比如劳资问题,举三个厂为例,一个是郭天利,一个是福聚星,一个是茂利,三个都是机器铁工业,都是工人起家,福聚星最好就是我前面说的,他把家长作风取消,团结他的徒弟,就轰轰烈烈的搞好了。郭天利我还未去,因为他以前生意是特别好的。茂利我曾看过,劳方情绪确实不高,都坐到看报。资方诉了一片苦,看情形坐吃山崩,甚为可虑。第二天我就找区工商联的主委来,告诉他这厂事情,请他由侧面了解劳方情形,然后约同区工商局、区劳动科、区统战部,谈一谈这个问题,再向两方进行说服,同时要茂利去福聚星工厂看一看,并问一问他是如何搞好劳资关系的。我来华北行政委员(会)的头一天,区工商联向我报告说,茂利问题已十分之八得到解决,剩下的只是工人害病可以不住医院而住医院,乃其他福利问题了。郭天利就在福聚星的附近,我想要他向福聚星学习学习是可以从思想上解决问题的。 我以为工商业联合会要为工商业解决问题,应可以在工商业联合会组织一个机构,如工商业辅导处,这个处内应请市统战部、市财委、市工商局、市劳动局、税务局高级人员参加,遇与工商业的有关几个问题(重要的)发生时,分别请有关方面会商解决,我想一定是能解决问题的,(区工商联同样可以有此组织)以往我们没有这样办,事事都好像难得办通。这实在是一种错误。(这样作对不对,希望予以指示)。 (五)对于手工业的想法 我这次看工厂,尚未把重要的全部看完,手工业当然也要看,并且从参观工厂中也知道一些手工业的情形。有一家制布厂,他制花色条布,他将纱染好后,交各手工木机去制。制好后他再收回整理,而且这家厂信誉很高,至今他的货是供不应求的。因为在五反期间,把他这样转包于人的认为是一种剥削,而且在这中间,也有漏税行为,因此他本身虽全年为百货公司加工,而以往为他作代制的各手工木机工厂就全部取消了。同时手工木机制的布,难免不是一段密一段稀的,百货公司收货极严格,就使这家工厂不敢向他们转包了。这也是手工业前途的障碍。 我曾建议工商局应开一些手工业专业会,先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形,然后狠抓下面原则: ①分类组合,如针织业,制袜子之类、文教业、小铁工业等等……分类组成一类。 ②商定产品,某厂作某一种产品或一种以上的产品。 ③划一规格,去年东北拟在天津买大批打乒乓球的球板,各家用的木料不同,大小形式不一,有的手把上有橡皮,有的没有,这批生意听说没有成功。 ④联合推销,或计交由合作社及百货公司代销。 当然这样作要是他们自觉自愿的即日行动起来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有干部,动员他们,组织他们,并且要在财力上有些帮助。这件事是很艰难的,而且是必需办的。一切城市和乡村的日常必需品,都与手工业分不开的,尚待我们努力。 (六)对工商业资金枯竭如何办呢? 一般工商业资金枯竭是必然的,因为以往办工商业都是靠私人钱庄和银行抵押通融,才得维持和发展。申新纱厂完全是这样搞起来的,永利当年在困难时,在天津借不得钱,跑到青岛用自己未发出的股票向银行抵押,虽然是违法,但维持生存,也只好姑一为之。解放初期政府为维持和恢复私人工商业,曾予以大力扶持,自52年,私人钱(庄)倒闭,减少工商业通融来源,五反后,工商业都相当困难,政府当时再一次扶持,使当时处境困难的工商业得到再度的兴起,但眼前私人银行都合营了,人民银行不能长期无限制的贷款,本年更稍紧了一些,大家不能如希望得到通融,就都现(显)得促劲(捉襟)见肘了。人民银行眼前不是_全不借款,不过有时不免太机械一些。在我看厂时,看到一家机器厂它原来是在1951年年底时由三家合并而成的。当时对这个厂,抱有甚大的希望,希望它成为一个由小变大的一个模范厂,不想52年初适逢五反,他三厂三中,有一个厂在五反前犯了五毒,并将经理监禁了,其余两个厂问题不大,而联合后的厂更没有作生意,因为都在五反之中,都在考虑之列,何况抓五反不忘生产这个原则当时在天津确未掌握着,停工差不多半年,就弄得一蹶不振。他们的退赃数字约40亿,再加银行借款,已大有业不抵债之势。前月他们由盐务局得了一批定货,(作扒盐机55台,推盐车900辆)总值7.9亿元。因政府机关本年定货都只给25%的定货款,其余应买材料的,要自己另筹。原本有三面合同可以向银行贷款,因为这个厂是严重违法户,虽尚有75%(的)贷款,人民银行因为他的整个问题未解决,不能给他借款。我曾向人行业务部反映,据回答,当由财委整个解决,结果就没有过问了。 当然资金缺乏是实事,人民银行有他的困难,也是实事,但有些数字真的过去不了,又不能不想办法。我建议:成立国营企托公司或在人民银行内成立企托部,逐步解决私营工商企业困难。 理由 私营工商企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应该而且必使发挥其一定的作用,本年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私营工商企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更应该紧密配合以作国营经济的好助手。但私营企业目前情况除有些正常很好外,大多数均有存在的问题:(一)主要是资金枯竭,周转困难,由于资金困难,以致所营业务,不能按计划进行,甚而引起劳资纷纠。(二)资金枯竭的原因,主要为先天不足,过去多类银行贷款,52年消耗及部分流动资金运用不当,如有的大厂福利过高,及建筑工房用款过多,以致银行紧缩后,即陷于无法周转。此类企业,即须予以扶持改造,但非企业本身所能单独办到,必须政府予以帮助。 办法 (一)成立机构,对有重大困难的工商业作一综合调查,分析其困难原因,制定解决办法与政府及银行并其他有关机关作全面的解决,避免各个机关单位,因本位关系而单独办理,不能全面解决问题。 (二)或对某一工商企业作重点调查,彻底解剖,寻出解决困难办法,然后推广施行。 (三)对一部分厂商目前无销路而将来有前途均应予以长期贷款维持,避免不能渡过难关,待其停止,将来再建必损失。 (四)对贷款厂商的营业计划、费用开支必须予以监督,其因维持业务,必须减薪裁员的,政府应予以支持或另行劳动调配,以使经营核算合理,其他民主改革不应予以领导推进。 (五)对有条件之厂商,如固定资产超过负债而缺流动金的应予以长期抵押贷款。 上述各节,应本国家工商政策整个财政计划及公私各个方面全面统筹推进,故宜成(立)有力的专门机关,我这里初步建议,成立国营企托公司,或在人民银行内成立企托部(或交由交通银行办理),迅速负责解决,是否可行,切请各方面考虑。 顺致敬礼! 李烛尘 1953年4月19日 于华北行政委员会 这封长达5000余字的信,说明李烛尘对华北工商业乃至金融业的情况了如指掌。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李烛尘心急如焚,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驱使他给毛泽东写信,以使这位共和国的缔造者和人民敬爱的领袖了解工商界面临的现状。他在信中不仅谈问题,而且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据有理。烛老这种调查研究的作风,值得我们当今各条战线的领导干部学习和效仿。 毛泽东主席接信后的第三天即给李烛尘回了信。 烛尘先生:4月9日及20日来信收到,阅悉甚谢。你做了许多调查工作,你的建议对于解决现有问题是会有帮助的。我已将你的信转给许多有关同志去看去了。此复,顺致敬意 毛泽东 1953年4月21日 从信中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席对李烛尘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事实上,毛泽东主席一贯重视调查研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重要著作,都是在缜密严谨的调查基础上产生的。 诗言志。李烛尘为搞清中国资源状况,不辞劳苦奔波,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从边疆到内地,从东北到海南,每一次考察除有一份详细的考察报告外,还比一般实业家、科学家多了一份收获——诗词。诗词是感情胸臆的直接表现方式,体现了作者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情怀。李烛尘存留下来的诗词多是七绝,每一首诗词都表达出诗人喜怒哀乐。 1919年,李烛尘湖长江而上由湖北宜昌到四川重庆,在考察四川钾盐储备情况的同时,游览了四川的名胜古迹。于是,《眉山公园三苏祠》成为李烛尘先生入川之后的一首诗作: 眉山父子三人杰,西蜀文章一代宗。 书上万言传纸贵,赋留两篇有仙风。 知言养气邹人子,疏荡雄奇大史公。 我亦平生学豪放,愧无才识放追踪。 对苏氏父子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要调研考察,就必须行路。1942年,李烛尘参加了国民政府经济部组织的西北工业考察团,经兰州绕道青海,又由河西走廊经星星峡入新疆,最远达到边疆城市伊犁,往返行程两万余里。在此期间,李烛尘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晴天北塔独登临,风劲天高雁有声。 大漠荒疏余刺长,洪流浩瀚绝舟行。 连云阛闺呈新象,曝日孩童拥弊楹。 欲建首都朝万国,无时人事费经营。 写景入诗是李烛尘先生一绝,比如1943年李烛尘写的《送眷去五通桥空中作》,把景与人、与物,紧紧联系起来,令人回味不止: 晓来又作凌云客,眼底山河一片春。 木叶添新浮嫩绿,麦苗挺秀泛纹茵。 纵横野径敷蛛网,层垒梯田列鲫鳞。 地利无遗人力尽,益州天府孰能伦。 1949年,是新中国像朝阳在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时候,李烛尘当选为天津工业会理事长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团成员,并参加了开国大典。这年的一天,李烛尘曾在青岛视察,写下了以下诗句: 海滨风景足流连,无限苍波远接天。 三五舶舳舻强压海,参差楼阁静含烟。 河山几度轮宾主,和战频年幻白玄。 民困倒悬需解放,历城鼙鼓正嗔然。 李烛尘先生敬仰毛泽东也是由来已久,早在抗战后重庆谈判,他就认为毛泽东有博大的胸怀。10年过去后的1957年,李烛尘有机会前往湖南参观了毛泽东的故居,于是他夜不能寐,挥毫写下了这首《主席故居》,又一次倾吐了自己对毛泽东敬仰之情: 九嶷之麓韶山冲,钟灵毓秀诞人龙。 吁出卿云变天下,拨开红日扇东风。 和平改造工农业,主义遵循马列翁。 古往今来数人物,文章经济两称雄。 从1957年至1961年,李烛尘先后过徐州、进吉首、登天山、游黄山、上庐山,途中写下了许多传颂一时的好诗。 如《过徐州》写道: 行旌又到古彭城,景物于今大变更。 恶水穷山成往事,原煤矿石自新生。 东西南北交通组,春夏秋冬气候平。 地利天时宜建设,重轻工业日繁荣。 如《天山颂》写道: 千里横空亘巨龙,玉门关外足称雄。 登高远望山俱下,入地潜流水亦丰。 气候暖和春永在,资源充实用无穷。 物多地大人偏少,正待青年立大功。 这些诗句读来朗朗上口、清纯明白,直抒作者胸臆,表达了作者爱国、爱民族、爱人民的悠悠情怀,激励着为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后来人。令人敬佩的是,这些诗句却是李烛尘调查研究的“副产品”。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