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恰在这时,刘少奇也走进屋来。毛泽东待刘落座之后说道:“今天,请你二位来,是想和你们交换一下政府各级机构及政务院所属各委、部、会、院、署、行负责人人选问题,以便提出供中央政治局讨论的名单。” 关于这个问题,毛泽东及中央书记处远在西柏坡的时候就着手考虑了。中国共产党入主北平之后,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它先由一块一块地方取得革命的成功,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发展到全国范围的成功。这和以往其他国家革命的情况不同。由于各项工作有原已建立的地方性政府在那里负责管理,所以在政务院筹组过程中,整个工作并没有停顿。他不仅与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同志在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方方面面入阁参政的人选,而且还对未来政务院及其下属机构的设置作了研究,并请周恩来在新政协筹备会议上作了如下概略的介绍:政务院下面设四个委员会:政治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下辖五个部门,财经委员会下辖十六个部门,文化教育委员会下辖六个部门,另外还有外交部、华侨事务委员会和情报总署,是直属政务院的,一共是三十个单位。重点在于财政经济,次之是文化教育。可以想象,毛泽东在与刘少奇、周恩来等商谈上述政务院机构设置的时候,一定会谈议到有关各大部门的负责人选。当时,他们可以议而不宣;时下,他们必须议定请人入阁。 因此,周恩来作为新任命的政务院总理说道:“政务院组阁是一件关系重大的议题,我认为在讨论具体名单之前,首先要确定组阁的原则。”对此,刘少奇是完全赞成的。他认为所谓确定组阁原则,就是要体现国旗的精神。换句话说,新的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取得的。所以,他明确地说道:在这个大原则下,就一定能组出一个既有工作效率,又能为全国大多数人民拥护的内阁。 毛泽东是全国各族人民认同的当家人,他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能不想到:蒋介石在长达二十多年的统治中在组阁方面有哪些失误。为此,他非常郑重地说:还有一个原则是要讲清楚的,那就是中国共产党要真正做到放权。换句话说,要给其他参加政府工作的民主党派人士以实权。不要像蒋介石那样,实权是属于蒋氏王朝的,其他的人是当牌位给人看的。 在确定了组织政务院的原则之后,毛泽东与刘少奇、周恩来又不能不想到如此庞大的内阁办事人员从哪里来?最后,他们一致商定:首先将华北人民政府撤销,把这个班底拿过来作为政务院的基础,并参照华北人民政府的经验组织政务院。但是,一经作出决定,并由周恩来实施的时候,就又发现了具体问题:那就是华北人民政府原有的机构不能拿来使用。对此,《周恩来传》作了如下的评析:华北人民政府原有机构的职能只是管辖华北五省二市,现在要管理全国,负责制定并推行全国性的各项方针政策,这自然有很大的不同;政务院有些重要部门在华北人民政府中是没有的,需要组建,如外交部;还有些部门过去是由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管理的,如公安部、铁道部,改隶政务院后,也要经过必要的调整…… 毛泽东与刘少奇、周恩来等确定了组阁原则之后,周恩来作为政务院总理,遂集中精力投入到具体的组阁方面来。如果不把政务院的机构建立起来,各项工作尤其是那些急迫解决的内政、外交大事就无从谈起。为此,他作为政务院总理必须亲自挑选各级领导成员的人选,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另外,周恩来清楚毛泽东提出的组阁原则,中国共产党要做到真正放权的目的是:一方面,因为中国共产党对如何管理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在许多方面还缺乏经验,而党外人士中不乏在这些方面有经验的人才;另一方面,因为这样的政府成员结构,有利于团结并带动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民,共同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但是,一些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社会贤达,尤其是那些从国民党阵营中过来的高级将领、所谓的党国元老受着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影响,不愿加入内阁,还需要周恩来亲自出面甚至请有关人士做工作。如:六十一岁的蒋光鼐曾认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当政协委员有地方支薪水就行了。所以,开始周恩来总理找他谈话,希望他出任重要职务,他没有同意。后来,总理找李济深帮助做工作,他才接受了这一重任。自然,周恩来在完成组阁任务的全过程中,要时常与毛泽东商议。历经一段艰苦细致的工作,周恩来终于草拟出了一份内阁名单,并送请毛泽东审阅:“主席,如果你没有什么意见,那就提请中央政治局讨论。” 毛泽东认真地审阅了周恩来提出的第一届政务院阁员名单,他沉吟片时,深沉地说道:“从这个名单看,我认为总理提出的第一届内阁是不错的。但是,我们还应有这样的准备:尽管我们从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很可能还有人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在我们内阁中供职。” 对此,周恩来是有思想准备的。他讲了组阁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后,又诚恳地说道:“那我们就做工作嘛!还是主席常说的那句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再不行,就请主席出面嘛。” “用不着,用不着。”毛泽东说罢虽是坚决地摆了摆手,可又以商量的口气问道,“你和傅作义将军谈了吗?” “谈了,而且我是登门请他出任水利部长的。”““不会遇到什么麻烦吧?”“大的没有。可是他说:我去西柏坡的时候,主席就请我当水利部长,可我就怕当不好啊!”“我看这是推诿之词。”毛泽东凝思片刻,“你可以对他说:一,做到有职有权;二,我们可以给他配助手;三,他也可以推荐贤人。”“我就是按照主席说的精神办的。第一,我告诉他,调李葆华同志任副部长兼党组书记,他十分欢迎;第二,他推荐了原国民党黄河治理委员会技术专家张含英、原北平市长刘瑶章,我愉快地接受了。他决定走马上任。”“好!一定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毛泽东说罢满意地点了点头,“农业部长李书城、林垦部长梁希等人的态度呢?” “他们不仅愉快地接受了委任,而且还表示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周恩来说罢看了看毛泽东微微点头的表情,又说,“不过,有一些不了解历史的同志,对任命李书城等人当部长表示不理解。” “要做工作!”毛泽东当即说道,“李书诚是我力主推荐的。他是老同盟会员,又是辛亥革命总司令黄兴的参谋长,我清楚记得:中共一大也是在他们家召开的。入阁当部长是应该的。” 周恩来与毛泽东逐一商议了内阁名单之后看了看手表,说道:“主席,我应该去请黄炎培先生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了,你有什么指示吗?” “黄任老是一位有气节的大知识分子,对革命又作了贡献,我是赞成他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的。但是,他有出世的思想,曾数度拒绝当官,恐怕是要多做些工作的。” 与此同时,毛泽东不仅与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商谈组阁名单,而且也同样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找人谈话,请人入阁。另外,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还选贤任命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和正副参谋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和委员,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和委员等名单。可以想见,为此他又付出了何等多的心血!另外,由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成了国家的领导,这些人民领袖家乡的亲属公然要官、要钱的事也时有发生。为此,毛泽东很是生气!他要求所有的共产党人都必须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坏传统。他对待此事的办法是:要官,一个也不给;家中有困难的,从自己的薪水拿出一部分,以解燃眉之急。就在建国不久的一天,他听说长子毛岸英也收到了湖南老家的来信,遂让秘书把毛岸英找来,当面问道:“你收到湖南家乡谁的来信了?”“是表舅向三立的。” “信上写了些什么内容?”“他在信上说,我们家的另一位亲戚,希望在长沙能谋个厅长方面的位置。” 毛泽东一听震怒不已,他当即近似自语地说道:“什么?他希望通过你这个所谓的太子,在长沙谋个厅长方面的位置?”“对!”“什么?你还理直气壮地答说对?” 毛岸英是一位很有原则的青年,从不向毛泽东所表示出的父道尊严,尤其是在他看来是错的时候低头。他一听父亲说话的口气以及质问的内容就有点不服,遂肃然立正,一本正经地说:“请问主席同志,你说我应该怎样回答呢?” “你……”毛泽东正想大发雷霆,循声一看毛岸英的样子,遂又改变了口气,“你是如何回答这位表舅的?” 毛泽英听后没有说什么,从口袋中取出两封信,双手呈送到毛泽东的手里,凛然地说道:“您看吧,一封是表舅向三立写给我的,另一封是我写给他的回信。” 毛泽东拆阅了向三立写给毛岸英的信,看罢犹如火上浇油,把信掷在了桌子上。接着,他又取出毛岸英写的回信仔细审阅。毛岸英这封回信写得实在是好,现在摘录如下: 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了,而尤以通过我父亲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则以外,正在于此: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读罢毛岸英写的回信之后,毛泽东陷入了长久的凝思之中。站在一边的毛岸英看着父亲那深邃不语的表情,也许久许久没有说出一句话来。顷刻之间,整个菊香书屋显得是那样的凝重,似乎连空气的分量也增加了。最后,毛岸英终于猜出了父亲的心事,他为了能让父亲尽快地从这人间凡事中解脱出来,小声地叫了一句:“爸爸!”或许是毛泽东由此想得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竟然没有听见儿子的呼唤,继续沿着他的思路在沉沉地思索着、思索着…… “爸爸!”毛岸英提高声调又叫了一声。毛泽东终于从沉远的凝思中回到了现实,有些愕然地问道:“你叫我有什么事吗?”“我想知道爸爸看了我写的回信的感想?”“好!”毛泽东说罢笑了,十分满意地说,“像是我的儿子!” 恰在这时,周恩来走进了菊香书屋,有点茫然地问道:“岸英就是主席的儿子嘛,何来像是主席的儿子?”毛泽东突然大声笑了起来,顺着周恩来的话语说道:“总理说得对,岸英就是我的儿子!” 毛岸英离去之后,周恩来高兴地向毛泽东报告:黄炎培答应出山入阁了。 毛泽东听后也很有感慨地说:“我看啊,黄任老答应出山入阁,多半是你两顾茅庐的精神感动了他。” 周恩来在追述了他请黄炎培出山的经过之后,又取出一封信,边交给毛泽东边说道:“主席,黄任老出山入阁是认真的。你看,他还为此写了《为参加行政工作一封公开信》呢!” 毛泽东当即拆阅黄炎培写的这封公开信:“三十五年来给我官不做的我,现在怎么又做起来了呢?这点愿向诸位说明一下: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自己编了剧本,自己不应该拒绝唱。” 毛泽东看罢的确被黄炎培的精神感动了,他抬起头,掷地有声地说道:“黄任老说得好啊!自己编了剧本,自己不应该拒绝唱!” 接着,毛泽东又与周恩来议起了内阁成员问题。对于政务院设置四位副总理,有两位共产党人,董必武和陈云;有两位民主人士,郭沫若和黄炎培,毛泽东是比较满意的。他接着又问道:“各部部长和政务院委员的名单都确定了吗?” 周恩来答:“确定了。”接着,又取出名单交给毛泽东。 毛泽东阅罢名单暗自算了一下:二十一名政务院领导成员中,民主人士十一人;政务院下属三十四个机构的一百零九个正副职位中,民主人士占了四十九个,其中十五个正职。最后,他笑着说道:“你这个总理真不愧是‘周到’的总理啊!我相信,这个名单不仅会得到中央政治局的批准,也会在国内外产生很大的政治影响。” 接着,周恩来向毛泽东报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拟设四位副主席,他们分别是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再加上主席毛泽东一共五位。毛泽东听后沉吟片刻,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我有两个意见:一,由你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二,不要搞清一色,可以再增加一位国民党元老任副主席。” “我赞成,那只有请你的老乡长程潜出山了。”周恩来说罢看了看微然点头的毛泽东,“这次,只有主席亲自出马相请了。”“好!由我来请这位镇守长沙的老黄忠。” 毛泽东在建国前后曾与他的老乡长程潜谈过几次话,史无准确的记载。但是,我们从毛泽东十月五日发给林彪、华中局的电报中可知:他们之间曾就湖南军政大事进行过认真的磋商。 在毛泽东与程潜、陈明仁等人谈话的时候,“李明灏代其提出人枪太少,问是否可以给他补人补枪,并要求我们速派干部助其整训,要求在打白崇禧及他处时,让其参加作战立功”。对此,毛泽东对程潜、陈明仁等人说,“军委决定给以第二十一兵团,第五十二军、第五十三军及第二一四师至二一九师的番号”,并得到他们的认同。另外,陈明仁觉得,“应先对干部说清楚,对多余干部应有安置,即用调训方法使其学习,以安其心。然后宣布缩编为两军六师”。毛泽东当即表示:陈明仁上述意见是合理的。同时,决定十月十日左右,请陈明仁、李明灏由北京动身返湘,“再定宣布及实行的步骤”。为了使“该兵团从陈明仁起,全体官兵,安心供职,增强彻底改造的决心,表示我们对程、陈及该兵团看成和自己人一样”,毛泽东明令林彪:“应在该兵团编整及纪律做得有些成绩的时候,给他们补充一批人枪,其来源可从对白崇禧作战的缴获中取得。这样一做,可以增强我们对该部的领导权及发言权。再则在湖南全省平定及土改实行以后,即在大约一年以后,如该兵团表现好……可以考虑编一个军加入该兵团,使陈明仁有三个军。这对于改造该兵团是有作用的。以上各点我已向程、陈、李透露了。” 依然是在这次谈话中,“程、陈、李提议现在就可以取消湖南军政委员会,程潜到北京任职,陈明仁专任军职不挂省主席名义”。毛泽东权衡利弊后表示:“军政委员会需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取消太快,程、陈部下可能发生误会,对全国影响也不好。省政府改组亦宜在全省平定,陈明仁率部向前线推进之时,方有理由实施。目前几个月内,陈的主席职衔仍应兼着,惟陈的实际工作,可以着重于治军。”对此,程潜和陈明仁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 无湘不成军。这句话说明湖南人早有从军为伍的社风。因此,在湖南解放的前后,仅程潜、陈明仁所部就有失业军官达十五万人之众。为此,程、陈二人向毛泽东反映这些失业军官“纷纷找他们安插,是一个大问题,他们不胜其烦”。毛泽东当时答说:“此是一社会问题,国家有责任有步骤地给以谋生出路。”据童小鹏回忆,毛泽东为了使他的老乡长程潜不太为难,还说了如下这段话: “颂公在军政界搞得久,旧部多,需要安插又可以安插的,尽可能地予以安插,可能还有人向他要点钱,或者他自己想送点钱给老朋友或者老部下,都要替他设想到,免得他为难。现在决定由政府按月给他们特别费大米五万斤,任其开支,不受限制。” 由此可见,毛泽东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费尽了心血! 对于毛泽东的良苦用心,程潜也是铭记在心的。请看他与族弟程星龄的一番谈话: 程星龄感慨地说道:“主席十分念旧。就要举行开国大典了,他还把我这个师弟请进中南海,对我说,你的族兄颂公字颂云,你的别甫却是‘不云’,我叫‘润之’。你不云,天上没有云就不能下雨。不下雨,我怎能‘润之’呀!就滋润不了土地嘛。” 程潜听后喟叹不已:“一番妙语,道出了许多妙论,真是非同常人所能比啊!” “当时,我也说了类似的话,可主席他听后却严肃地批评了我。” “为什么?”程潜一怔,问道。 “当时,主席严肃地对我说,你也不要恭维我了,恭维我奉承我的多了,我就可能晕头转向,搞不好不是降甘霖而是下冰雹,那就坏了!” 程潜久居官场,从汪精卫到蒋介石,他见多了;同时,程潜还研究过中国历史上的军政要人,对历代帝王的所作所为知之甚多。因此,他听了毛泽东批评程星龄的话后,发出感叹:“从历史上看,尚未得天下的帝王,都能做到求贤若渴;然而,一旦登上九五之尊,谁还能像润之这样既对昔日的上司重情重义,又能对像你这样的乡弟做到礼贤下士呢!” “很难有第二人了!”程星龄说罢叹了口气,“就说关于哥哥的工作安排吧,他认为您是老前辈,林彪是年轻人,想请您屈就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还要与我这个当弟弟的谈,然后再与您婉商。” 恰在这时,毛泽东亲自打来了电话,提出约见程星龄。程潜高兴地说:“星龄,你好幸运啊,润之又要召见你了!” 程星龄再次驱车来到中南海里的丰泽园。他下车之后在秘书的引导下来到菊香书屋,他望着门额上挂的那块写有“菊香书屋”四个大字的横匾出神,似乎引起了无限联想。这时,毛泽东迎出门来,笑着问:“师弟,对这菊香书屋有何置评啊?” 程星龄或许已经进入了另一种感觉,不是奉命前来面见一国主席,而是前来探视乡亲与好友。所以,他听了毛泽东的问话之后,坦诚地说道:“我上次走进菊香书屋就有一种感觉,连幅字画,连盆鲜花都没有,就有些与这菊香书屋名不符实了!” 毛泽东听后笑了,指着菊香书屋的院落介绍道:“我刚搬到这里时,盆花多得很,简直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小花园,我也喜欢得不得了。” “那些花呢?”程星龄愕然相问。“搬走了。”毛泽东淡然地答说。“为什么?”“你说这样行吗?我们共产党打天下,是为劳苦大众翻身,不是图自己享受,与李自成、与国民党不同也就在于此。”程星龄有所感悟地点了点头。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