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称:所下(大便)尽是余毒,口糜,又虑成走马疳,温补断不可进。
御医脉案称:肾俞及各处痘痈,俱见正脓红活,颊颐肿势渐消,惟唇腮硬肿牙龈黑糜,舌干口臭,大便黑粘,糟粕肿臭,次数亦减。
第六次是十二月初五日,天气晴好,寒气袭人。
翁同龢写道:
小憩未醒,忽传急召,驰入,尚无一人也。时日方落,有顷,醇慕邸室沈英桂、崇治、文锡同入,见于西暖阁。御医李德立方奏事急,余叱之曰:何不用回阳汤?彼云:不能,只得用麦参散。余曰:即灌可也。太后哭,不能饲。仓猝间,御医称:牙闭不能下矣。诸臣起立,奔东暖阁,上扶坐,瞑目。臣上前……天惊地折,哭号良久。时内廷五大臣有续至者,入哭而退。惨读脉案,六脉俱脱,酉刻崩逝。
这一天申刻御医脉案称:
皇上六脉微无根,系病久神气消散。偶因气不运痰,厥闭败脱。急用生脉饮一贴,竭力调理,高丽参五钱,麦冬五钱,五味子炙一钱,水煎温服。酉刻:皇上六脉已绝,灌生脉饮,不能下咽,元气脱败,于酉时崩逝。
这是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下午6时左右,同治皇帝离开人世,时年19岁,在位13年。
皇帝去世,消息不胫而走。民间传闻,同治皇帝寻花问柳,结果,得了花柳病,一命呜呼,终年19岁。
好事者就写了一幅对联:不爱家鸡爱野鹜,可怜天子出天花。
关于同治皇帝临终前,围绕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更是扑朔迷离。
临终前3天,同治皇帝神智清楚,召见帝师军机大臣李鸿藻。
李师傅入内时,皇后阿鲁特氏也在,正要回避,皇帝阻止说:不必回避。师傅是先帝老臣,你是门生媳妇,我正有要事,何必引避?
李鸿藻入内,急速免冠跪伏,拜见皇帝。皇帝伸手说:师傅快起!此时还讲礼节?
皇帝拉着李鸿藻的手,流泪说:我病了,好不了!
李鸿藻痛哭失声,皇后也悲伤地哭泣。
皇帝说:这不是哭的时候!他对皇后说:我不行了,必然立嗣子,你觉得谁合适?快说。
皇后说:国赖长君,我实不愿居太后之虚名,拥委裘幼子,贻祸宗社!
皇帝莞尔一笑:你知此礼,我放心了。
皇帝对李鸿藻说:贝勒载澍入承大统,你拟诏。
皇帝口授遗诏,洋洋千余言,李鸿藻代拟。拟完后,皇帝看了,对李鸿藻说:好好保管。师傅暂且休息,明天还得一见!
贝勒载澍入承大统?这显然不是慈禧太后所希望的。李鸿藻浑身颤抖,思虑再三,决定驰赴西宫,面见慈禧。
自皇帝卧病之后,慈禧太后听说皇后怕脏,不敢侍奉皇帝,吩咐召见皇后。
皇后身边的侍女曾小心翼翼地劝诫皇后:要顺从太后,千万不能让太后不高兴。
阿鲁特皇后凛然说:敬则可,眤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谁也不是轻易能动摇的!
慈禧太后早就听说了这些,只是冷哼了一声。
这一次,慈禧一见皇后,就质问她:你奉天地之命,从大清门入,你为何不侍候病中的皇帝?
皇后发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慈禧太后骂道:妖婢,真正无夫妇之情的东西!
李鸿藻火急求见,慈禧太后立即召见。李鸿藻十分紧张,颤抖着从袖中将皇帝口授的遗诏进呈给太后。慈禧太后随意地拿着,草草看了一眼,立时怒发冲冠,将遗诏撕得粉碎,扔了一地,叫喊:把他轰出去!
同治皇帝弥留之际,头脑十分清醒,急召皇后。皇后来到皇帝的病榻前,看望他。皇后满脸是泪,看皇帝清醒,身上流着脓血,她满心悲伤,流着眼泪,一边擦拭着,一边问道:皇上是否有旨?
皇帝将一遗旨,交给皇后,有气无力地说:好好保管吧。
皇后来不及看一眼遗旨,慈禧太后来了!慈禧看见皇后正在擦拭皇帝的下身,怒不可遏:大胆妖婢!此时还犹狐媚,想要你丈夫死啊!皇帝给你何物?给我看看!
皇后不敢违抗,拿出圣旨,交给慈禧太后。慈禧看后,一声冷笑:你竟敢如此大胆!
皇帝抗议说:这是我写的,不关皇后事!
皇帝一口气没上来,就此驾崩。
同治皇帝去世后,慈禧太后立即临御养心殿西暖阁,急召王公大臣。奉召前来的,包括:惇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孚郡王,惠郡王,贝勒载治、载
,公奕谟,御前大臣景寿,军机大臣沈桂芬,总管内务府大臣英桂、荣禄,以及弘德殿行走徐桐、南书房行走潘祖荫等。
慈禧太后看着众人,冷冷地说:皇帝走了,天下不可一日无君,谁合适?
众大臣跪伏在地上,谁也不敢说话。
慈禧太后目视着恭亲王:恭王继位?
恭亲王吓得仆倒在地上,悲痛欲绝,不敢说话。
慈禧太后依旧冷冷地说:皇帝走得匆忙,皇统未定,你们说,谁合适?
有人惶恐进言:溥伦长,当立。 亲王立即反驳:溥伦疏支,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