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一声不吭,气得咬牙切齿。
有一次,同治皇帝逮着个机会,狠狠地训斥了安德海一顿。
安德海一肚子委曲,竟然向皇帝的母亲慈禧太后哭诉。太后不仅不责骂太监安德海,反而明显地护着他,反过来,见到了皇帝,毫不留情训斥自己的儿子同治皇帝!
年轻的皇帝气昏了头,跺着小脚,在大殿内来回地走。怒气如潮,翻江倒海,一声声地痛骂!还是不解气,怎么办?小皇帝特地做了一个小泥人,长得和安德海一模一样,皇帝骂一句安德海,就伸手毁去小泥人的一只手,再骂一句,再拔去一条腿,最后,皇帝恨恨地砍掉了小泥人的脑袋。
近侍太监看着眼前的一切,遍地泥巴,惶惶地问皇帝:这是怎么啦?
同治皇帝气恨地说:杀小安子!
同治皇帝等待机会。机会真的来了。
同治八年七月,不可一世的安德海觉得在北京呆烦了,想出去散散心,于是,就借口置办龙衣,在太后的许可下,大摇大摆地出京了!
慈禧太后对同治皇帝说:皇帝大婚快到了,叫小安子到广东为皇帝大婚置办龙衣。
同治皇帝表面上同意了,心里却说:好,机会终于来了!
同治皇帝密谕山东巡抚丁宝桢:拘捕安德海。
清廷对于太监的管理和约束,十分严厉。清顺治皇帝入关以后,宫内设立太监,但立下了严格的规矩,特地在后宫正宫之乾清宫后面的交泰殿内,立下铁牌,上书:太监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牌,世世遵守。
安德海带一干男女,顺运河南下。他以皇太后钦差自居,穿一身御赐龙衣,船上悬挂着迎风飘扬的日形三足马旗,船边飘荡着五彩缤纷的龙凤旗帜。随行的官兵、苏拉、妻妾、太监、宫女、僧人等数十人,个个光鲜照人,他们分乘两条大船,浩浩荡荡,气势非凡。
素以严勇有威著称的丁宝桢,深得山东巡抚阎敬铭的器重,阎氏退休前,推举丁宝桢接替自己。这样,丁宝桢出任山东巡抚。丁氏到北京拜见同治皇帝,同治皇帝觉得他遇事可为也敢为,就同慈安太后密商,两人都认为,他是一位有肝胆之人,可以信赖。
丁氏接皇帝密旨后,立即密嘱德州知州赵新:传闻安德海将过山东,如见有不法事,可一面擒捕,一面禀闻。赵知州是官场老手,特地以夹单禀报:如果丁氏不参奏,夹单非公事例行不存卷;如果参奏,丁氏祸福自当之。
丁氏一面上奏,一面派遣东昌知府程绳武追赶。程氏尾追,三日三夜,不敢动。丁氏命令总兵王正起追赶捉拿,到泰安才将安德海擒获,解往济南。
一路上,安德海口出狂言:我奉皇太后命,谁敢犯者,徒自速死耳!
许多官员真的不敢动他,但巡抚丁宝桢却敢,他毅然不之顾!认为朝旨未可知,先杀之!
泰安知县何毓福一看要动真格的,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哭泣着,长跪力谏,请求等候朝旨再行正法。
丁宝桢凛然正色地说:宦竖私出,非祖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
当天晚上,丁宝桢下令,杀了安德海,安氏随行的20余人,也一律处死。
丁宝桢杀了安德海,许多官员真的吓破了胆。丁氏的奏章,也随之送到京师。
慈禧太后看到安德海被杀,大为惊诧,一时莫知所为。她阴沉着脸,同慈安太后一起,召集恭亲王、军机大臣和内务府大臣,商议对策。
众大臣异口同声:太监,祖制不得出都门,犯者死无赦,当就地正法。
心爱之人惨死,慈禧太后万分悲痛,上谕扣发了两天,在恭亲王的一再敦促下,才发下:
丁宝桢奏,太监在外招摇煽惑一折。
据德州知州赵新禀称,七月间,有安姓太监,乘坐太平船二只,声势炫赫,自称奉旨差遣织办龙衣。船上有日形三足乌旗一面,船旁有龙凤旗帜。带有男女多人,并有女乐,品竹调丝,两岸观者如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