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宫里开始准备回銮。
肃顺感到意外,就带着端华等辅政大臣一起面见两宫太后。
肃顺严肃地说:皇上年幼,京师空虚,一旦发生意外,谁能负责?
慈安太后紧张地看看大臣,又看看慈禧。
慈禧太后镇静地、一字一顿地说:回銮京师,不可更改。回京之后,如有意外,不与你们相干!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这一回合,两宫太后又占了上风。肃顺等人没有意识到,这个女人如此坚决,如此雷厉风行!更没意识到,这是一次决定命运的抉择,是一次生死存亡的较量。
恭亲王知道时间紧迫,没有太多的时间。他没有功夫休息,来不及喘息片刻,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赶紧办完在行宫的一切必要事情,特别是要不动声色地联络军政方面的众亲信大臣,争取中间力量。
大清王朝,正在酝酿着一场暴风骤雨。
恭亲王一直在关注着回京谕旨的颁发,谕旨很快就下达了。
这样一件特别重大的事情,是由直隶总督文煜亲自承办的。文煜从来没有听到过辅政大臣吩咐准备回銮,他接到两宫太后的谕旨后,觉得有些突然,一时不知道该做什么!
回銮?那可是一件大事!最起码,道路要修理好,大队人马一路上的住宿、饮食和日用供应等等,都不是儿戏,只要有一点疏忽,就有可能会掉脑袋!
文煜未经请示,就通知密云县令,明确吩咐:中秋以后,开始修路,准备回銮。
中秋以后?这无形之中,又拖延了半个月!
恭亲王听到消息,不禁大怒,指示有关官员,赶紧督办。
两宫太后闻讯,也心急如焚地再下懿旨,催令赶办,立即执行。
恭亲王一直保持着外松内紧的状态,利用一切时间、机会,与肃顺为首的八大臣周旋,曲意迎合,虚与委蛇,让肃顺感觉轻飘飘的,似乎这王朝天下,已经是他肃顺的了;这大臣、后妃、宫室,一切的一切,也似乎已经归他所有。
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密谋发动政变的消息,似乎开始有所泄露,人们已经开始猜测政局的走向,各种传闻也热热闹闹。但是,肃顺集团太过自信,他们沉浸在自己营造的胜利氛围之中,种种传闻根本听不进去,整天想象着自己在未来的日子该如何运作权力,安排什么人担当什么重任,哪些事情是需要立即施行的头等大事等等。
恭亲王提出要返回北京了。肃顺特地在行宫,以主人的身份,宴请恭亲王,请了当时在行宫的亲王和重要大臣。
一直处于政治中间状态的 亲王,似乎也感觉到了一场大的政变正在酝酿。
酒至半酣,从来就不拘小节的
亲王,突然笑眯眯地将一大杯美酒一饮而尽,然后,拿着空杯子,意味深长地看一眼恭亲王,然后,晃晃悠悠地走到肃顺身边,猛然提着肃顺的长辫子,看着他的大眼睛,扮着鬼脸笑道:大肉头,人家可要杀你哪!
坐在正座上的恭亲王,大吃一惊,冷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肃顺已经喝得醉眼蒙 的,一双大的金鱼眼,充满血丝。他听了
亲王的话,不大清楚话的意思,也醉意蒙胧地看着他,伸着圆滚滚的大脑袋,迷迷糊糊地戏谑说:请杀!请杀!
恭亲王身上全湿透了,内心十分紧张地看着 亲王。
亲王随意地扔掉了酒杯,哼哼唧唧地呢喃:我的人儿,请听《十不闲》--
天下最明的就是你,
你怎么这般的痴迷?
墙有风,壁有耳,非儿戏!
受捆绑,一因一着机不密。
虽有一个别途,未否是你偕老的佳期。
俟伊伊,我这里,自然有主意。
木头的心肠,劝不醒。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劝我的人,金石良言咱不听。
大端是,未曾害过相思病!
有句话儿,牢牢记在心。
常言说,花儿也自开一喷。
不必你老表心事,我眼里,有块试金石。
一见了你,就知道你是疼人的。
初相交,就与我啊舍不得。
人人道你最出奇。
也是我,三生有幸,今朝遇见你。
你不必,好歹跟着人家比。
人有好歹,物有高低。
痴情的人儿,到处里闻名深感及。
负义的人儿,使尽了机关情不密。
我虽然,眼底下不齐,后会有期。
那其间,上了高山,你才显平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