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正领军与太平军激战,没有闲暇飞赴安庆。不过,他却早有谋位之计,并深思熟虑,希望曾国藩能够立即行动。胡林翼特地拜会左氏,然后紧急驰赴安庆,带去了左氏的亲笔对联,送给曾国藩:
神所依凭,将在德矣;
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如此明目张胆地鼓动老曾,问鼎皇帝宝座,老曾是什么反应?
曾国藩颔首:好联语!好!好!好联语!
胡林翼急了,一字一顿地进言:曾帅,湘军应该,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曾氏爱将彭玉麟也急切进言:主帅!请在安庆称帝,所有将士将全力辅佐!
风尘仆仆的湖南名流王闿运,星夜赶赴安庆,拜见曾帅:曾大人,倡举义旗,为万民作主啊!
曾国藩闭目,沉默,再也不说话。
这场秘谋,烟消云散。
胡林翼仰天长叹:天啊!回武昌后,他就病故了。
不久,左宗棠被授浙闽总督,成为皇太后兰儿倚重的栋梁之材。
11
热河行宫暗流涌动。
大行皇帝的灵堂,银装素裹,白茫茫的一片。
八大臣之首的肃顺,踌蹰满志,从容调度着行宫的军政事务,一切有条不紊。
八大臣辅政,第一道谕旨就是公布治丧名单和留京人事安排,这是他们的第二个下马威:
著派睿亲王仁寿、豫亲王义道、恭亲王奕 、醇郡王奕 ,大学士周祖培,协办大学士、尚书全庆、陈孚恩、绵森,侍郎杜翰,恭理丧仪。
陈孚恩接奉此旨,即星速前来行在。
豫亲王义道、恭亲王奕 ,周祖培、全庆,著在京办理一切事宜,无庸前赴行在。钦此。
陈氏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大臣,道光年间只是个七品小官,在咸丰时期,以才具练达、敢于直言受到器重,历官头品顶戴署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他是咸丰皇帝去世时单独召见的大臣,他与权臣肃顺,关系密切,单独宣他赴行宫,颇具深意。
权臣肃顺紧接着来了第三招,也就是第三个下马威:如何颁发谕旨、批复奏章和任免官员。
肃顺领衔进奏说:谕旨由大臣拟定,太后但钤印,弗得改易,章疏不呈内览。
慈安太后不明所以,看不懂这份进奏的深意。
慈禧太后一看就火了,但她十分冷静,面不改色。
谕旨由八大臣拟定,剥夺了军机的拟旨权,倒也可以不在乎。关键是,大臣拟定的谕旨,太后只管盖章,不许改动。这无异于说太后只是盖章的木偶而已?更为可气的是,所有大臣的奏疏,不必入内送呈太后御览。这就从根本上剥夺了太后参政的权力。你连奏章都没看,不知道大臣说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发言权?
很显然,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认为,他们在宦海沉浮数十年,天天操控权力,管理国家,这行政权力不容置疑地归八大臣所有。大行皇帝的遗诏没有明确指示太后与八大臣之间如何划分权力,那么,八大臣认为,就该他们独揽。
以兰儿为核心的两宫太后则不能苟同。
慈禧太后很冷静,对慈安太后说:要是按照他们说的,咱姐俩就是摆设了,以后,他们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
慈安太后着急地说:那怎么办?怎么办?
慈禧太后从容地说:皇上赐赏的两枚印章,不是木头疙瘩!两宫太后,也不是盖章的木偶人!
慈安附和着说:对!对!关键时候就要坚持。
慈禧太后严肃地说:姐姐,你说得对!关键时候,不能发软。无论多么艰难,咱姐俩一定要同心协力,不能让他们欺负!
慈安太后动情地看着她,认真地说:好,妹妹,我听你的!
慈禧太后让人口传懿旨:先帝谕旨,二印钤起迄,以防弊萌。政务事关重大,不能苟且。
肃顺等八大臣的意见,两宫太后坚决不同意,并提出完全不一样的方案:大臣奏章,送呈太后御览;所有六品以上大臣任免,由太后最后裁决;八大臣先行拟旨,由太后定夺。
这是最高权力的争夺,双方坚持己见,整整四日四夜,相持不下。
肃顺一看两宫太后意见一致,倒吸了一口凉气,觉得这两个年轻的女人,也不是好欺负的,这才感到先皇遗下的两枚印章的分量。
肃顺第一次见识了慈禧太后的厉害--他知道,慈安太后是个善良的女人,对于政务毫无兴趣。形成如此的僵局,太后又没有后退之意,先皇的尸骨未寒,别让人觉得我肃顺一个大男人,专会欺负人家孤儿寡母!
再坚持会不好收场,肃顺决定主动退让,以示心胸宽阔:完全同意皇太后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