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新传 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

18岁

  建元二年(B139,王寅),18岁。

  武帝于本年始,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一系列新政。计其大者有:

  (1)令列侯归就国

  (2)除关传,禁行旧制,各国交通可自由出入

  (3)仿周礼立汉制

  (4)贬谪诸窦宗室“毋(无)节行”者,削除其贵族属籍。

  [《通鉴》记:“魏其、武安侯俱好儒术。令列侯就国,除关(除割据)。以礼为制,以兴太平。举谪诸窦宗室毋节行者,除其属籍。时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尚宗室,皆不愿就国。以故,毁新政日至窦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悦。]

  冬10月,窦太皇太后数次折阻新政,御史大夫赵绾上书,请“诸政事毋奏东宫(东宫,即窦氏太皇太后所居地)。太皇太后闻之大怒,密访绾、臧阴过以让上。遂下狱,皆自杀。

  继之而废王、赵辈关于立明堂等诸议。王臧乃武帝为太子时之师傅,帝竟不能保全之。王臧早年与赵绾同受《诗》学于鲁申公。申公亦得罪遭谴而免归故里。

  [《汉纪》:

  二年冬十月,丞相窦婴、太尉田蚡皆免。

  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下狱死。

  蚡、婴、绾、臧皆用心,欲兴太学,建立明堂以朝诸侯。

  而婴请无奏事太皇太后,又罢窦氏子弟无行者,绝属籍。故毁谤日至。(何按,《史记》谓赵绾、王臧。此谓婴。)窦太后怒,皆抵之罪。明堂遂不立。]

  [《汉书·郊祀志》:“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乂安。缙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向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殊就。窦太后不好儒术,使人阴伺赵绾等奸利事,按臧、绾。臧、绾自杀,诸所兴皆废。]

  以太皇太后命,免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去官家居。

  太皇太后乃以石建为郎中令,石庆为内史。

  3月,以太常柏至许昌为丞相。(大尉一职空缺不置。兵权乃由窦太后自主之。)

  始置茂陵。

  [《汉纪》:春二月丙戌朔,日有蚀之。

  三月已末,太常许昌为相。罢太尉官属丞相。

  夏四月戊申,有星如日夜出。

  徙郡国豪杰于茂陵。

  河内郭解在徙中,卫将军为言解家贫,不应徙。上曰:解布衣,极至使将军知之,此不贫也。(按:此纪有误。时卫青未为将军。《史记》记为解说项者乃王太后。迁徙郡国豪强事在元光元朔年间也。]

  至此,武帝建元新政皆废,此乃“壬寅”间一次政变也。事变后,武帝易服外出游猎。不复问国之大政。

  纳卫子夫为夫人。

  [《汉书·外戚传》:建元二年上巳节,武帝拂霸上,过平阳公主。(主乃武帝姊,平阳侯曹寿妻。寿,曹参曾孙也。)主引见所侍美人,皆不悦。

  既饮,讴者进,帝独悦子夫。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还出欢甚,赐平阳公主千金。主因奏子夫入宫。
  子夫上车,主抚其背曰:“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愿无相忘!”入宫岁余,以陈后妒,为宫婢,不复见幸。

  后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之,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召见其兄卫长君、弟青侍中。子夫生三女,元朔元年生男据,遂立为皇后。]


  以卫子夫同母弟卫青为“建章监”。(官名,武职。即皇宫侍卫队长。)旋迁太中大夫、典护军。

  [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陈皇后,长公主女,无子,妒。长公主乃使人捕青,青时给事建章宫,未知名。长公主执办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取之,以故得不死。]

  [何按:建元新政仅行一年而失败。当时诸窦氏外戚及诸刘氏宗室贵族暗中向太皇太后提出了更换皇帝的要求。武帝之所以得到保全,主要靠窦氏长公主之迴护。]

  [据《通鉴》记:“帝之为太子,公主有力焉。及即位,妃为皇后。窦太主恃功,求请无厌,上患之。皇后骄妒,擅宠而无子,与医钱凡九千万,欲以求子,然卒无之,后宠渐衰。

  母王太后谓帝曰:“汝新即位,大臣未服。先为明堂,太皇太后已怒。今又忤长公主,必重得罪。妇人性易悦耳,宜深慎之。”上乃于长公主、皇后稍加恩礼。

  何按:以王太后之尊而必须面诫武帝,警示其不可忤窦氏而致“获重罪”。于此言可见当日武帝面临窦太后之下,所处局面之危迫也。]

  田蚡以侯家居,虽不任职,以王太后故受宠信。数言事,多效。

  4月,初置茂陵邑,徙郡国豪强于茂陵。( 徙豪强,没其田产,以其所占田非命(名)田也。所以田产得充为公田,后用以赐封军功得爵者。“命,谓爵命也。命家,谓受爵命一爵为公士以上,令得田公田,优之也。”“一爵曰公士者,步卒之有爵为公士者”。公士乃武帝时二十等爵之第一级,是免徭役成为自由民之条件。)

  [《平准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武断于乡曲。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任司马谈为太史丞,督建茂陵。

  [何按:太史令隶属太常(司徒)。司马氏世为史官,善占星风水之术,故以督造陵寝,掌风水也。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自述其学术由来云:“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扬何,习道论于黄子。”司马谈先世是世家贵族出身,其意识形态亦偏向于道家。]

  [又,太史公亦掌天下财计,则相当于今之审计署长。财长事则丞相兼之。如淳引《汉仪注》:“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付上丞相。]

  以吾丘寿王为太中大夫,主中秘。

  武帝与大臣复议晁错案,以为冤案,为之平反。(此乃武帝对诸侯势力的反击与摧抑。)

  淮南王刘安献《鸿烈》书(即《淮南子》)(或说献书年为建元初年,不足信。)

  [何按:刘安乃武帝之从父。约生于文帝元年(前179),文帝八年封侯。父故淮南厉王刘长。安为长子,为文帝所杀。刘安为人多才艺。文帝十六年继父号封淮南王。《鸿烈》此书系统纂述黄老派学术。“鸿,大也。烈,明也”。此书乃当时儒道激烈论争、意识形态与政治斗争之产物也。故太史公言:“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耶?”

  淮南王安来朝。安为人好书,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廿一篇,“外书”甚众。初入朝,献所作。其书称“欲以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论,权事而立制,度形而施宜。”

  书中批评:“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恣,上烦扰则下不定,上多求则下交争。”主张:“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一日刑之,万世传之,而以无为为之。”

  胡即匈奴,越即闽越。刘安不同意武帝所议将施行之内外政策,此言实即有所针对也。《淮南鸿烈》书原三部,今仅传内、外篇,佚中篇。(《汉书·楚元王传》记: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事,及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刘向父刘德,武帝时治淮南狱得其书。刘向幼而读诵,以为奇。此书即《淮南子》书中篇也。)后刘向订书改书名为《淮南子》,置《诸子略》内。]

  本年田蚡与淮南王刘安暗中策划政变事,未果。

  [“刘安入朝,武安侯田蚡迎之霸上。谓安曰:‘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以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旦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刘安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付循百姓,谋为叛逆事。]”

  [何按:当时武帝方18岁,何言“晏驾?”晏驾者,欲废之也。则当时太皇太后及朝野诸王皆有废立之势志明矣。田蚡乃刘彻至亲,亦感帝位之不安,急欲投靠新主。刘安善黄老术,迎合窦太皇太后之心。故田蚡阿附于淮南王,欲求长自保也。由此可见当时淮南王刘安之位尊势大以及刘彻地位之危。]

  [《史记》记:田蚡貌侵,生贵甚。景帝晚年,田蚡为太中大夫,蚡善辩有口才,学兼儒墨名法。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策。蚡弟田胜,封周阳侯。建元初,蚡欲用事为相,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卫绾免相,上议置丞相、太尉。蚡从门客籍福说,微言王太后风上,让丞相于窦婴,自居主兵权之太尉。又以为诸侯王多年长,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

  及交游诸侯。治宅甲诸第,田园膏腴,后房妇女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计其叛。]

  [汉武帝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显示出他与先辈们不一样。他首创年号,称为“建元”,即位第一年称为“建元元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他这一创建,以后的皇帝老儿没有不效仿的,直到中国封建社会结束,这才算告一段落。


  武帝临政的第一件政务,就是在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一月向全国发出通令:要求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诸侯相等,向中央推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丞相卫绾针对天下贤良对汉武帝说:“重用贤良直言之士固然有各种益处,但是皇上不应任用治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等有学问的人。因为他们的思想只会造成国家的混乱。”

  在中国思想史上,申不害是注重权术的政论家,商鞅是法家,韩非则是将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商鞅的法作总结和归纳的思想大家,苏秦、张仪是研究纵横术的,是国际关系专家。

  卫绾害怕苏秦、张仪的思想会造成各诸侯国力量的集结,终而联手反对中央。他意在重儒。

  汉武帝采纳了重儒建议,并加以实施。武帝也喜儒学。但是,他对儒学的厚望,却落入失望的圈套。

  这年秋天,郎中令王臧、御史大夫赵绾上书武帝,请武帝设明堂,以鲁申公为师,以朝诸侯。

  武帝求贤若渴。同意了王臧、赵绾的请求,派人带了许多礼物,并以很高级别的礼节去聘请申培。所谓“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

  申公,鲁人,姓申名培。少年时,他与高祖刘邦的小弟楚元王刘交共同跟从荀况的门人浮丘伯学《诗》,实是同窗好友。刘邦经过鲁地,还特别召见了他。文帝时,申公是当时学《诗》最有成就的,故被授予博士。申公治《诗》自成一家,从而申公所创《诗》学,在历史上称之为《鲁诗》。景帝时,儒学不倡,申公也归鲁,退居家教,跟从他学习的有上千人。

  王臧、赵绾都是申公的学生。武帝即位后,他们就极力推荐鲁申公。

  鲁申公被召来之后,武帝立即召见他,询问申公治国、治乱等国家大事。申培此时已届高龄,80多岁了。一生的风风雨雨,使这位儒学大师长了些许道家风骨,他缓缓地说:“管理国家的人应该少说多干,多做实事。”

  武帝深感失望。但既已招致,也不好不用。于是武帝就任命申培为太中大夫,而并不重用。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建议武帝:皇上以后应自己做重大政治决定,不要万事皆奏明窦太皇太后。当时,郎中令王臧也支持这个主张。

  窦太后知悉此事后,很是气愤。她即把汉武帝叫去,责备他说,你还想再扶出一个新垣平?新垣平,文帝时因欺骗皇上,罪名谋反。文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被诛杀。

  武帝受祖母的气,又对儒士们的一些言行也不甚满意。于是,他听从窦太后的决定,撤了王臧、赵绾的职。二人自杀。

  当时附议、支持此事的丞相窦婴、太尉田蚡,虽然他们都是皇亲国戚,也都不能幸免于难,皆被免去了职务。]


123456网文网(my285.com)

下一篇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