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年(B154年,丁亥),3岁。
冬10月,梁王武、楚王戊来朝。
[时上未置太子,景帝与梁孝王宴饮,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窦太后喜之。时诸王有欲反之势,孝王乃亲弟,故景帝安抚之,非出帝之真心,乃抚络之术也。兄终弟及,殷商之制也。嫡长子继承父业,周宗法制也。儒家重宗法(礼),继承主周制。道家法自然,不反对兄终弟及。]
[何按:《史记·梁孝王世家》褚少孙补记:“殷道亲亲,周道尊尊。亲亲者立弟,尊尊者立子。周道,太子死,立嫡孙。殷道,太子死,立其弟。”“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
董仲舒云:“殷道亲亲,故立嗣予子,笃母弟,妾以子贵。周道尊尊而多礼文,故立嗣子孙,笃世子,妾不以子称贵号。(《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七代虽父子相传,所立亦非皆为嫡长子。殷代帝王相继,自商汤至于帝纣,十七世中之九世皆为兄弟相继。
《殷本纪》:“自中丁以来,废嫡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比九世乱。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立与兄之子。弟之子争之,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见《公羊传》隐公三年)
徐中舒先生谓,兄终弟及之制,实乃氏族贵族选举之制,而有母系氏族文化之遗俗也。其说甚正确。故立子之争,涵有宗法权力之争。宗法制下,母以子贵。立梁王,则太后仍为母后,操权柄而贵。立太子,则太子母升为太后,太后成为太太后,其权削矣。
故景帝时立嫡之争,涵有母权残余与父权相争之涵义。汉世尚母权而重外戚。故《后汉书·荀爽传》云:“汉承秦法,设尚主之仪。以妻制夫,以卑临尊,逆乾坤之道,失阳唱之义。]
洛阳东宫大火,焚毁大殿、城室。
晁错更法令十章,诸侯大哗。
楚王与吴王阴谋欲反。
春正月,景帝诏削吴国之会稽、豫章。书至,吴王叛。
楚、赵、胶东、济南王,淄川、胶西七国俱反。发兵西向,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史称“七国之乱”。
景帝从袁盎议,诛晁错。七国兵不止。
2月,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平叛,破吴兵。
[以中尉条侯为太尉,击吴楚。曲周侯郦寄为大将军,击赵。窦婴为大将军。屯荥阳。栾布为将军,击齐。]
3月,平七国之乱。斩首十万余级。追斩吴王濞于丹徒。其余六王自杀。
[吴兵攻梁,屡胜。梁孝王城守睢阳。周亚夫到洛阳,得游侠剧孟,大喜,谓得孟若得一敌国。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遣轻骑出淮泗口,绝吴、楚兵后,断其粮道。吴、楚军攻梁不能下,走下邑(今安徽砀山),击太尉军。太尉坚壁不出。吴楚军兵疲粮尽,引去。太尉追击大破之。楚王戊自杀,吴王濞逃至东越,被杀。吴、楚叛三月而败。胶西、胶东、淄川三王以齐不肯同反,引兵围临淄。汉将栾布等破三国兵。胶西王自杀。胶东、淄川、济南三王被杀。汉将郦寄攻赵邯郸七月不下,栾布会师破之,王自杀。是年,长安列侯封君从军,借款治装,子钱家(放债取息者)以成败未定,多束手。惟毋盐氏以十倍取息,事平成巨富。]
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复封七国之后:立楚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立皇子端为胶西王,子胜为中山王,徙济北王志为淄川王,淮阳王余为鲁王,汝南王非为江都王。齐王将庐,燕王嘉死。
[何按:吴楚及赵等发动七国之乱。吴王刘濞称:“赵王与匈奴单于有约,燕王北定代、云中二郡,引匈奴铁骑入萧关,合击长安。”
萧关,地约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是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文帝时匈奴南掠烧毁汉廷的回中宫,
即自萧关入。所以,勾结匈奴共同进攻关中是七国反叛总体战略部署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七国之乱迅速被平定。匈奴只好放弃南下的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