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三、学子生涯


  1889年仲春,是苏戬一生里最难忘的岁月。就是在这年的春天,他进入了本家“私塾”。
  这座“私塾”,设在苏家东面“简氏大宗祠”内,离苏戬家也只有百八十米的距离。它是苏家专为本家族子弟求取功名而开办的“私塾”。原来苏家,对功名的求取只放在金钱上,认为世间若有雪花在,神门鬼门也洞开。这在苏家家谱上是有所记载的: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四月二十八日,苏浙赈捐第十三次奖案:苏仁章捐银一百八两,准作监生。十三次奖案两江总督册报:苏仁章捐银一百两,准予县丞衔。十三次奖案两江总督册报,县丞衔苏仁章。捐年四十六岁,捐银五百两,准给蓝翎。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四月二十八日,苏浙赈捐第十三次奖案:奉旨事,两江总督册报:俊秀苏朝日晖三十九岁,捐银一百八两,准作监生。册报:监生朝晖捐银一千两,准予同知衔。册报:同知衔朝晖捐银七百十两,准加带一级,并给与父仕昌,母林氏,兄仁章,嫂黄氏从四品封典。

  ……
  渐渐地,苏家感到,若使苏氏后代能当上真正的官,而不是求得像红章、朝晖这种徒有虚名不能吃,不当喝的空衔,除了要有银钱之外,还要有比银钱更重要的东西——学问。因此,苏家就办起了“私塾”。
  私塾的先生是一位本家,名叫苏若泉。长得清癯,干瘦,整学生也是极其的严格。他每每讲课的时候,手里总是拿着条戒尺,颤颤悠悠地晃动着。哪个学生稍一溜号,他便厉声地叫起你的名字,进行提问,如果答不上来,他手中的戒尺,便挥动起来,管叫你吃尽苦头。
  一次,私塾里学习《古文观止》的《滕王阁序》篇。老先生被王勃的才情和文中的风韵所感染,正津津有味,摇头晃脑地诵读着: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老先生正念得起劲,忽听见下面传来一声翻纸的声音,他循着响声悄悄看去,发现苏戬正在那一笔一笔画着画,他立刻动了怒,大吼一声:
  “苏戬!”
  苏戬战栗一下,即刻站了起来。
  学生们的眼睛也一齐向苏戬看去。这其中有两个人几乎为苏戬急出了一头汗:一个是苏维春,苏戬二叔的儿子。一个是煦亭,苏戬同父异母的哥哥。他们都是朋友,都曾因头脑笨吃过板子。这会儿,他们真为苏戬捏了一把汗。
  老先生掂了掂手中的戒尺,一步步来到苏戬跟前,斜着眼睛觑了他一下:
  “你说说,我方才念的那段文字,哪几句是世人称道的写景佳句?”说罢,又用手摸挲一下戒尺。他早已想好了,只要苏戬眼睛一发呆,他的戒尺就回敬过去,专拣手和屁股打。一戒尺下去,皮肉就得红肿起来。惩罚不听课的学生,他是最有办法的。他正这么得意洋洋地想着,不料,苏戬却扬起了头,响响亮亮地说:
  “先生,我觉得写景最好的是这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老先生暗暗吃了一惊,表面依旧严厉地问:“为什么上课不听讲,却画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苏戬眨了眨眼睛:“先生,你领着我们念第二遍时,我就记住了。”
  “记住了?”老先生嘴角撇了一下,不信任地笑笑,道:“好,那你接着我方才诵读的地方,背诵一段。真背下来,我便饶了你,否则……”戒尺依旧晃动起来。屋中的空气愈发紧张了,连学生们喘息的声音都听得真切。老先生倒背手在地上嚓啦嚓啦地走着……苏戬擦了一把额头的汗,便背诵起来:
  “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俱,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老先生听到此处,悄悄放下手中的戒尺,内心里无比激动。教私塾算来已有二三十年了,教过的弟子也是成百上千了,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天才。他觉得眼前的苏戬和作《滕王阁序》的王勃的才情没有什么区别。如若培养得好,将来定能成为奇才。就是从这时候起,老先生便给苏戬吃起了小灶,把自己珍藏的好书都拿给苏戬看,至此,苏戬长进很快。
  一日,秋阳灿灿,风儿也异常爽利,明净的山野里,迷漫着果香、花香和秋草的芳香,山鸟的啁啾声早已从山谷里传来,响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
  老先生终受不住山野的诱惑,带着学生来到山地间。一来,他要和学生们一同来欣赏和感受一下大自然,二来也可顺便激发一下学生的激情。刚过一片草坡,就见一个农夫正在赶着水车灌田,老先生立时来了兴致,当即就对学生们说:
  “我出个上联,谁能对上下联?”
  “什么联?先生快说。”同学们兴奋地问着。
  老先生捋了下胡子,便吟咏道:“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同学们听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现出一副发呆的样子。
  只有苏戬眼睛眨了眨,仔细看了看农夫。当他看到农夫手中的扇子时,忽然灵机一动,随口说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妙!妙!”老先生当即赞扬起来,随后兴奋地说:“我再出一联。”
  “先生快出,难难苏戬!”
  老先生说:“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苏戬思索了一下,便说:“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好!好!苏戬真是天才。”老先生喜得几乎无法合拢嘴,一把拉住了他,说:
  “你看这联怎样对?”
  “请先生赐教!”
  “听着。”老先生说:“此木为柴山山出。”
  苏戬眉头皱了皱说:“因火生烟夕夕多。”
  “太好了,太好了。大家谁还有什么好对、难对,都拿出来,今天咱们考考苏戬。”
  “好!”同学们一同叫起来。接着大家就接二连三地出开对联了。
  甲同学说:“竹本无心,一节不管一节。”
  苏戬答:“松原有子,一概都是干包。”
  乙同学说:“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苏戬答:“今夕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对年头。”
  丙同学指着一处断桥说:“今日过断桥,断桥何日断。”
  苏戬微微一笑说道:“明朝奔明月,明月几时明。”
  丁同学接着说:“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苏戬猛一转身云:“朔雪飞空,农夫齐唱《普天乐》。”
  戊同学说:“秤直钩弯星朗朗,能知轻知重。”
  苏戬答:“磨大眼小齿稀稀,可推细推粗。”
  己同学说:“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苏戬答:“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门以时入山林。’”
  庚同学说:“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苏戬答:“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辛同学说:“朝朝朝朝朝朝夕。”
  苏戬答:“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时,本地的一个土财主徐老八捧着两个西瓜,从这儿路过,见苏戬答得这样顺畅巧妙,觉得非常惊讶。心想,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才学,岂不是事先就有准备。回想自己当年也曾是出诗、对诗的高手,何不就此难他一难,于是就将西瓜放到了地上,说:
  “小娃娃,我出个联你能答得出吗?”
  苏戬看了先生一眼,对先生说:“老八,你就出吧!”老八笑了笑,拿着腔调说:“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
  苏戬随即便答:“梅花逊雪,三分只是三分。”
  “妙!妙!”老八连声说:“再给你出个怎样?”
  苏戬此刻已经说得口干舌燥,便说:“我不再对了!”
  “看看,败了不是!”老八兴奋地嚷着,露出一副得意的神情,连说:“我从小到现在,就没遇见过对手!”
  苏戬听了便有些光火,小嘴咕嘟着说:“你竟敢夸海口,如果你再出一联,我对上咋办?”
  老八笑嘻嘻说:“咋办?咋办都行。”
  苏戬口渴得要命,看到老八脚下的西瓜,心里就是一亮,便说:“我要对上,你那西瓜,就给我们大家解解渴怎样?”
  “行行行!”老八很轻蔑地看了苏戬一眼,说:“你要真能对上我这个对,两个西瓜算个什么!”
  “好,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老八说着脑袋就摇晃了几圈,似乎思考着什么,随即便说:“小娃娃你听着,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对吧!”于是他将目光牢牢地盯着苏戬。
  苏戬着实有些犯难了,眉宇间猝然紧皱起来,鼻翅上冒出一片细密的汗珠。同学们也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见此,老八愈发催促起来:“对呀对呀,小娃娃,怎么对不上啦!”
  突然间,苏戬眸子猝然一亮,说:“你听着!”
  “好!说吧!”老八呈现出一种不屑一顾的神情。
  苏戬脸仰起说:“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居边,合手即拿。”
  “好!”同学们一齐喊了起来,接着将西瓜从老八的脚边抢了过去,砸开便吃。
  老八赔了西瓜,很是沮丧,想来想去,还是不忿,咬咬牙便说:“你听着,这还有个联。”
  “什么联呀?”老先生感到异常好笑,说:“那你趁现在他们吃西瓜这功夫,说出来吧!”
  老八就摇头晃脑地说:“思前想后看《左传》书往右翻。”苏戬吃完一块西瓜,把嘴一抹,说道:“这样简单的对联,我本来不屑一对,可是看着你这样焦急,我也只好遵命了!”
  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西瓜皮朝老八扔去,随即说道: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甩。”
  老八挨了一西瓜皮,本想发作,但因为讲得对对,无法翻脸,也只好红着脸连声说:“对得好,对得好!”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