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维克多·雨果重新着手写《冰岛的汉》,结婚之后几个月书写成,以一千法郎的代价卖给一个书贾。那书贾是一个破了产的侯爵,波桑先生,改业为书贾的。和《冰岛的汉》的同时,他又买了《短歌集》第二版的版权。这第二版的本子比较象样,封面上的玻璃瓶改作了竖琴。 据我推想,贵族出身的书贾对诗的爱好是高于散文的,因为《冰岛的汉》远不及《短歌集》版本精美。或许是相反,他认为诗需要好的装订才能引动买书人,而散文没有这样的需要,不管老板的思想如何,《冰岛的汉》用的是浅灰色粗质纸和钉头体铅字。书分四册,不署作者姓名,这是跟随《勒内》、《少年维特之烦恼》、《阿道尔夫》、《室中游历记》等名著的榜样,因为这此书的初版都没有标作者夏多布里昂、歌德、彭雅明·贡斯当、克莎维·德·梅士德等的名字。 原先对诗集表示好感的报纸,对《冰岛的汉》,就大不其然。读者开始分作两个营垒:古典派和浪漫派,而浪漫派占少数;尤其在报纸上,表示仇怒或者惊愕的人很多。我发现一期当时的《日日报》有查理· 诺第埃先生的一篇文章表达了当时文艺界的征候,和许多不抱恶意的读者读到这类新作品时所感到的强烈而惊惶的快感。下面我录了它几节。 “古典派抬着亚里斯多德的牌头,继续统治着欧洲文学,但是这种统治好比失了宝座的国王,他只保留了一些没人承认的权利和一套并无实益的空头衔。他们的疆土不过是一片荒原,上面长着萎弱无力的草木,表示这里的地力已经枯竭。如果艺术带能有所建树,值得后人景仰,那是在另一种土地上面。如果有什么天才崛起,怀抱着远大的希望,那亦是在另一种旗帜之下。古典派在报纸、学院、文艺集社中占着优势。浪漫派在戏院、书店和沙龙里奏着凯歌。人们口头拥护古典派而实际阅读的是浪漫派。今天在纯良派里产生出来的最突出的作品不能和不良派里如雨后春笋一样怪诞不经梦魔式的东西争一日的短长。从这里应该得出什么结论?社会情况已经改变,它的需要也已随着改变。这种事态不可换回,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拒绝今日的文学,那就会完全没有文学……新文学的特点这一——这一点我想决不会使它见所于一个抱爱国主义的人民——是对于风俗人情和地方特色的极端尊重,它将历史知识移植到纯想象的故事里面……” “在这一派里,可敬的马杜兰曾经用怪诞可怖的《梅尔莫特》和《蒙陀列渥》两个故事造成了自己的名声。人们以为这位作者在这两部小说里已竭尽了以刑事法庭和群魔大会的诗引起思想恐怖的能事,这种诗已被很得当地叫做‘疯癫文学’,并且有希望永久保留这个名称,虽然这名称是由一个并无威信的批评家赐予的。可是,法国创立浪漫文学的年青诗人中却出现了英国小说家的敌手,不幸,他令人恐怖的夸大手法,比英国小说尤胜一筹。他象一般在他的年龄的人,急于挥霍自己的想象力,不知珍惜天禀和学力所赐予他的才具,为日后的名声,善加修养,而希望于一日之间,把它发挥净尽。在具有某一种气质的人中,以追逐光荣为目的的急切,正不亚于寻求幸福和享乐。早成的天才和敏异的感性不识得为未来精打细算,而想一气将它吞噬;年青力壮的灵魂不顾明天,而相信可以用一朝的声誉和快意,满足自己全部的野心和期望。《冰岛的汉》便是这样一处配合的结果,如果我们可以把一个独特天才的不假思索的本能称为配合的话。这一天才在不知不觉中被违犯自己真利益的冲动所驱遣,但是,它在出发时的这一点聪明的过失所许下的前程,在它的远大而灿烂的事业里必然会得到兑现;这一过失令人担心之处,也将在这事业里得到补偿。在发轫时犯下这样的错误,让批评者除了他自愿犯下的过失之外,别无可议之处,这样的人是为数并不多的。我不想来分析《冰岛的汉》,我只想说《冰岛的汉》是一种伤口,你如果剥去它的全篇作法,就将留下一种既不公允又不难能的讽刺画。这样说,我便对作品提供了一种概念,其真实性要超过最精确的分析。作者执意要在这里苦苦搜寻人生里一切德性上的残废,一切社会里的丑恶、怪诞、卑污,一切自然和文明状态中可怖可憎的奇形怪貌,想在这些无可名状的垃圾堆中挑选几件人类语言以名之的令人作呕的变态的东西,如无名死尸招领所、断头台、吊台、人肉市场、刽子手等,和其他更觉不堪出口的字样。作者偏爱描写这种行生中令人痛恨的野心和无法解索的快乐……如此不惜高才地用这样一类写作手法,是必要的么?他要写,不有的是材料?” “对地方的特有的认识,和认真做过的研究,使《冰岛的汉》的作者,具备了某种程度的地主色彩,这正是《威佛利》作者与众不同之处。我说某种程度,因为我对作者所描写的纬度上的天色,认识得比他还要熟悉。从北极的奇光异景中寻求动人的景色是不难的,而我在他的描写中却没有看到这类东西。但是在《冰岛的汉》里,可以看出,作者是熟读过《伊旦》和历史的。他下过考据功夫,也有机智,并且有从幸福中来,我们称之为愉快心情的机智,甚至于只有从人生经验中得来,而作者还没有时间,从世事磨练和观察中取得的那种机智。在书里我们也看到了活泼、有色彩、刚劲有力的文章。而尤其令人吃惊的是,也看到了细腻轻巧的笔触,和只有从人生中得来的细致的感情,而这种细致的感情正是和他那野蛮的病态想象力形成了十分可诧的对照。然而,使《冰岛的汉》风行一时,使这人急欲一读的、印行额达一万二千册的小说,即使坐在图书室里,铁面无私、学识渊博的密诺斯也不得不承认,确确实实,分所就当地销售一空的,并不是它的优点,而是它的缺点。” 维克多久已闻知查理· 诺第埃的大名,但没有会过面;他特地去拜访他表示谢意。他在普洛望斯路走到一所房子的三层楼上,叩门;一个面含微笑的少女来开门。 “查理·诺第埃先生在家么?” “爸爸出去了,先生。” “我留一个字条,可以么?” 少女去寻纸笔的当儿,维克多一看他所在候见定——同时就是饭厅——里面家具、麦秸椅子、桃心木餐桌和食橱,在中产阶级家庭派头上面,外加了法拉蒙特式的清洁。 第二天,诺第埃便来回拜。这时维克多已不住在军事委员会丈人家里。路易十八最近又给他一笔津贴,二千法郎,由内政部支付。有了钱的诗人,愿意自立门户,于是迁居以服季拉路九十九号。小说家和批评家一见如故,并且约定,诺第埃带了夫人和女儿来贺新居。诺第埃夫人还没有会过雨果夫人,但是,象她平日的态度一样,立即接受了邀请,没有一点架子。她和女儿玛丽不用旁人再邀就来赴约,从此三人中间就开始了深厚的友谊,终生不渝。 在寥寥无几的《冰岛的汉》的拥护者中,最忠勇的是梅列先生。梅列是《统世书编》的主要编辑,他的刊物维克多以有力量和有才华的支持。《统世书编》编辑之一叫阿尔丰斯· 拉勃,和梅列是同乡,马赛人。拉勃本是个美男子,一场重病毁了他的容貌。他的眼眶、鼻孔和嘴唇都烂掉了。颔下没有胡须,牙齿黑如煤炭,只有他的一头黄色鬈发,披在肩上,依然如旧。一只眼睛射着高傲的目光,唇上含着爽朗的微笑,在这其丑无比的脸上播下一线睛光。他在马赛创办了一个报纸,反对政府,名叫《福赛恩》;后来来到巴黎,在《法兰西邮报》和《统世书编》工作。他在报上为《冰岛的汉》辩护,因此和作者有了来往,从此象前辈一样地爱护他,论年龄他比作者大二十岁。由于他个性果决直爽,维克多也很喜欢他。两人时常见面,尤其在拉勃先生家里,因为他为面容之故,不愿出外;可是维克多有几次还是把他拉到自己家里。 有一次甚至邀他吃饭,他也肯来。拉勃希望认识拉默男。 “好,”雨果说,“我请他来吃饭,你作陪。” “可以,”拉勃说。 但是,在谈话中间,他听出雨果太太已经有了身孕。他当时没说什么。到了吃饭那天,他没有来,雨果怪他失约,追问理由。 “你夫人有了身孕。”可怜的人说。 他为人多疑善怒,到处觉得另人隐射他的面貌。有一次几乎同雨果闹翻。雨果写了一首古体歌,送给他马德里贵族学校的同学,拉蒙·德·贝奈丰特,诗第一次发表的时候,题目上标着:《致我友拉……》。诗中谈到隐密的不幸。他认为“拉”便是拉勃, 为了消除他的恼意, 诗集重版的时候,“我友”下面不得不标出全名“拉蒙”。 拉勃是宿命主义者。有一天他在卢森堡公园遇见雨果,和他辩论宿命问题。 “有了,”他说,“这里有一件事情,看你如何解释。几个月以前,正是冬天,天下着大雾,和小雨差不多。卢森堡公园几乎没有人迹,只有五个人在我们现在走着的路上走着。四个人密谋行刺,第五人是他们的心腹。他们讨论著如何行动,利用什么时机。三个人主张即日动手,一个人主张再等一等。三个人急于解决问题,对第四个人说,如果他不愿参加,可以退出。他迟疑不决。这时有一张纸牌在他们脚下,牌背向上,沾满了污泥。——喟,如果这张牌是心王后,我就参加。他参加的可能性只占三十二分之一。他捡起牌来,果然是心王后。 这些密谋行刺的人主是拉洛舒的四个上士。他们的心腹便是拉勃先生本人。后来,他在《统世书编》里追叙这件事。他是看着那“注定要挨一刀的人头掉下来的”。 有一天,雨果到了拉勃家中。拉勃不喜欢夏多由里昂,和雨果争吵起来。两人的争吵态度不和缓,突然加入一个第三者,话锋就激昂起来。这第三者,在雨果进门的时候,正伏在桌上写字,雨果未曾留心。这人用刀锋似的口吻,说夏多布里昂的笔调是做作的,夸张的;他的文名不会超过二十年,他写的全部著作不及博素埃的一页散文,雨果见这人发表意见,好象下命令,给予不客气的答复。拉勃力劝,止住了两方的争辩。 雨果出去之后,伏在桌上写字的人问拉勃,这后生是谁。 “是维克多·雨果。” “写保王主义诗歌的那家伙。” “就是他。我本想等你写完了字,给你们介绍。但是你的来势太猛。我还得让你们相识相识。让我来找个机会。” “机会是现在的。”客人说。 他拿过一张信纸,写上几行字,随后交给拉勃。 “请代我送维克多·雨果先生。” 那是一份决斗挑战书,下面署名阿尔芒·卡莱尔。 “你不是疯了么?”拉勃说。“别人对于博素埃的文章和你的意见不同,你就要和他决斗?这事情发生在我家里,是我的不是,我该早告诉你们,对方是谁。两才相遇,在争论的时候,说话便应当留心些。因此,如果有人犯了过失,那是我,所以你要怪怨,就怪怨我。你要决斗,就同我决斗。” 卡莱尔先前曾反对过西班牙征服战。他从西班牙回到法国之后,跟看自己的军人事业已经破产,便转业做了新闻记者。拉勃介绍他进了《法兰西邮报》编辑部,因此对他有恩。他见拉勃态度坚决,把挑战书撕毁了。 有一次,维克多·雨果和几个朋友在拉勃家吃饭。拉勃没有佣人。客人走进餐厅的时候,桌上已经摆满了酒菜。调换的碟子都放在客人自己的手边。忽然,饭厅门一开,走进一个女仆打扮的年青漂亮的姑娘,头上戴着白布头巾。拉勃怒容满面的站起来,厉声问她,没有人叫她,她来干什么。小姑娘退了出去。客人们见了这情况,颇为局促,好一会儿才恢复谈笑。 又有一次,雨果在拉勃家里,从半开的门缝里看见了那位姑娘,拉勃立刻走去,把门砰的一声关上。 后来人们知道,小姑娘是拉勃的情妇,死心塌地地爱着拉勃。拉勃不让她见人,是出于妒忌,或者因为自己容面已残毁,而接受这样一个年青美貌的姑娘的爱,心上感到惭愧? 他那生番似的性格忽然变成厌世主义,他的幽郁变成绝望;原来是年青姑娘死了。死后她葬在蒙巴利奈斯公墓;拉勃每天到坟上去哭吊,公墓的看守人时常为关门时间已到而不得不驱他出园。 他写给雨果的信里说道: “我刚才走过你的门前,亲爱的朋友,我极想进来,终于止住了诱惑。我刚带一把花到一个坟上去。我已经把我的思想留在这个坟头。你见了我,会以为见了疯子。但是,你知道,我的心如此凄怆难忍,连自己的苦痛也掩藏不住;我的眼泪已经哭干,但我的遗恨将万世无尽。不久前弃我而去的人,外表虽俗,却有一个灵魂,其秘密只有我一人知道;她天真单纯,甚至不认识自己;我就是她世上的一切,她最热烈的心愿已经达到,她是在我怀抱中咽气的。现在只剩下我孑然一身。” 一八三0年一月一日夜里, 拉勃突然身亡。人们说是用药不慎所致。他将贴在面上的膏药敷了过多的安眠药粉。 他死后, 人们整理他的遗稿,发现了几个字:“人的苦痛达到了某种程度之后,即可毫无遗憾地处置自己的生命。”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