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十四 人间哀怨


  一九四七年九月九日,圣雄甘地从加尔各答来到新德里。此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清道夫居住的贫民窟区已无法落脚,数千名旁遮普悲惨的难民挤住在那里,无法保证圣雄的安全。甘地一下火车,内政部长瓦拉布贝·帕泰尔就让人把他送到阿尔伯克基大街五号。这里是首都最考究的官邸区中心。
  印度亿万富翁比尔拉的宅邸,拥有围墙、玫瑰园、草坪、大理石路面、柚木门和一群殷勤的仆人,与甘地每次在新德里逗留时所居住的不可接触者的陋室有着天壤之别。然而,这位乘坐三等车、摒弃一切财物、为丢失一块八个先令的表而哭泣的穷贤哲,却令人大惑不解地接受了尼赫鲁和帕泰尔一再坚持的意见,在这座豪华的寓所里安顿下来。
  住所的主人甘斯相达斯·比尔拉,是印度一个大实业家家族的族长,一位拥有纺织厂、保险公司、煤矿和一系列其它工业设施的金融大王。尽管甘地在他的一座工厂里组织首次印度工人罢工,但是,比尔拉仍然是他的忠实信徒,是国大党的最慷慨的财政后盾之一。
  甘地对于首都的大屠杀感到吃惊和震怒。
  甘地在晚年的悲惨时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忠于自己一生的理想。面对他预感到的灾难,他恪守那些自南非以来一直鼓舞着他的原则:仁爱、非暴力、真理、毫不动摇地信仰普天之神。但是,他的人民对他的神秘主义充耳不闻。
  过去,向印度大众宣传用仁爱和非暴力同英国统治作斗争,当时被视作难以相信的奇谈怪论。如今,向那些目睹自己的孩子被屠杀、妻子被强奸、父母惨遭毒手的男人们,向那些失掉了一切、彻底失望的女人们,宣传宽恕和博爱,看来更是异想天开的事情。这些人如果是圣贤,才会听从甘地认为唯一可以使他们逃出仇根漩涡的说教。
  甘地疲劳不成,每天都到难民营去,试图打动那些要求报仇的人们的心。
  一天,一些印度教徒责问甘地:“你给我们说说,你这位非暴力信徒,我们该怎么样活下去?你让我们放下武器,可是,在旁遮普,穆斯林看见我们的兄弟就开枪。我们要不要象羊一样任人宰割?”
  “如果所有的旁遮曾人都同意宁死也不伤害一个生命,那么,旁遮普将会永生。”甘地反驳说。
  过去,甘地曾这样劝告过埃塞俄比亚人、犹太人、捷克人和英国人,现在,他恳求他的同胞们将这些忠告付诸实践。
  “甘心情愿地在祭台上牺牲吧。勇于为非暴力牺性吧。”
  这句祷词立即引起一阵冷笑。
  愤怒的声音向甘地喊道:“你自己到旁遮普去吧!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尽管甘地在加尔各答实现了有利于穆斯林的“奇迹”,穆斯林并不总是热情地欢迎他。有一次,在一座难民营入口处,一位男子把他的小孩子的尸体扔到甘地怀中。甘地苦于无能为力,但他尽力安慰身边的人群。
  “准备死去吧,如果应该死去的话,口里要念着神的名字。不要丧失信心。”甘地说道。
  他的坚强信念终于使人群安静下来。
  有一天,甘地在无人护卫的情况下,进入普尔纳·吉拉难民营内。一些穆斯林围住了他的汽车,朝他发出嘘声。这时,一个人突然把车门打开。甘地泰然自若地从车里走出来,与反对他的人们面对面站着。甘地为了搭救另外一些穆斯林,不久前进行过绝食。他的声音很弱,他的话不得不由别人逐字逐句地重复着。
  甘地解释说,在他看来,“印度教徒、穆斯林、天主教徒和锡克教徒,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区别。对我来讲,他们是不可分隔的整体。”结果,他的仁爱说教激起了公愤。
  然而,这位执意反对成立独立的穆斯林国家的人,不久将在那些留在印度的穆斯林心中取代真纳,成为他们的救命恩人。甘地来到新德里后,接见了一批又一批穆斯林。这些人向他讲述了穆斯林遭遇的种种不幸,请求他留在首都,因为甘地呆在首都,穆斯林的安全才有保障。圣雄答应“在首都恢复昔日的安宁之前,他决不离开首都”。
  甘地关怀穆斯林,而且坚持认为,不幸和痛苦不因宗教而易,因而大大激怒了印度教徒。“加尔各答奇迹”赢得了众多的印度穆斯林的感激,同时也在许多印度教徒心中引起强烈的反感。但是,甘地决不会因人们的情绪变化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在他举行的祈祷会上,甘地往往把天主教的《雅歌》与印度教的颂诗混在一起,把《可兰经》、《新约》、《旧约》与《薄伽梵歌》一起诵读。他拒绝改变这种习惯。
  一天晚上,一个恼怒的声音从信徒中响起:
  “以你赞美的真主的名义,我们的妻子和姐妹被强奸,我们的兄弟被屠杀!”
  “打死甘地!”另—个声音吼道。
  人群随之掀起一片抗议声,盖过了圣雄的声音。甘地不得不停止讲话。南非的布尔人,印度的英国人没有做到的事情,甘地的同胞们做到了。他不得不终止祈祷会。这是他有生以来头一次。

         ※        ※         ※

  一九四七年十月二日,世界各国与独立的印度一起庆祝印度伟人甘地七十八岁诞辰。数千封电报和信件向圣雄甘地表示了国内外对他的爱戴。各界领导人、难民、印度教徒、锡克教徒和穆斯林相继来到比尔拉宅邸,向圣雄敬献水果、糖果和鲜花。尼赫鲁、帕泰尔、各部部长、新闻记者、外国使节和蒙巴顿夫人的到来,使祝贺活动变成了国庆日。然而,甘地的卧室中丝毫没有欢乐的气氛。甘地的身体极度虚弱,他那通常欢快的面庞上,流露出忧郁的神情,所有来访者为之感到震惊。甘地曾祝愿自己能活到一百二十五岁,因为那是“一名非暴力战士完成使命所需要的必要时间”。现在,他却决定以祈祷、斋戒和手摇纺车度过自己的生日。他希望利用自己的生日,颂扬古老纺车以及它所象征的品德的再生。印度在杀人狂热中,仿佛已经把这些品德抛到九霄云外了。
  在当晚举行的祈祷会上,甘地对这些无穷尽的祝贺感到惊讶。向他表示“哀悼”不是更合适吗?
  “你们要祈求神灵,以结束目前的敌对冲突,或者为我早日离开人间祷告苍天。我不愿在烈火纷飞的印度度过生日。”甘地对参加祈祷会的信徒们厉声说道。
  这天晚上,瓦拉布贝·帕泰尔的女儿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圣雄的身边,但我们心情沉重地离开了他。”
  为庆祝甘地的生日,独立印度电台录制了专题广播节目,然而圣雄拒绝收听。他宁愿一面纺线,一面默祷,在纺车的有节奏的咯吱咯吱声中,聆听“人世间微弱而凄惨的哀怨声”。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