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十章 血战布纳


  盟军苦战科科达,翼侧迂回夺布纳;
  久攻不克忙换将,鲍勃果敢功劳大。

  话说到1942年9月14日,进攻莫尔兹比港的日军挺进到距目标仅30英里的伊奥里贝瓦,可以说胜利在望了。掘井少将在给他的部队训话时说:"支队将停留在这里,坚守阵地,以便整顿编制,补充战斗力量。我们一定要给莫尔兹比港狠击一锤。"然而此时瓜达尔卡纳尔岛正在吃紧,日军大本营已将主要精力转移到那里,第17集团军的后备力量均被派往瓜岛作战,巴布亚方向无兵可补充。在相持了十几天之后,掘井接到退守布纳的命令,这等于让他放弃眼看到手的肥肉,其失望之情可想而知。

  麦克阿瑟认为反攻的时刻已经到来,他命令司令部制订了一项进攻计划,该计划由三条轴线组成:一条线沿科科达小道与敌人正面交锋;另一条线从莫尔兹比港的东面翻越欧文·斯坦利岭,来一个大迂回,从背后袭击日军,同时切断敌人的补给线;第三条线从米尔恩湾沿巴布亚北海岸向布纳实施侧击。这是一个大胆的进攻计划,尤其是第二条线,意味着盟军将像日军一样接受"该死的山道"的考验。

  布莱梅将军受命赴莫尔兹比港组织这次攻势。他解除了被肯尼认为有"失败主义情绪"的西德尼·罗厄尔将军的职务,亲自指挥巴布亚的所有地面部队。布莱梅所掌握的部队主要有澳大利亚第6和第7师.另有两个缺乏作战经验的美国第32和第41师,这两个师此时被合编为第1军,由罗伯特·艾克尔伯格少将任军长。艾克尔伯格1909年毕业于西点军校,赴澳洲前曾任西点军校总监。他是个勤奋好学、勇于献身的军人。他的到来像肯尼一样,被证明是麦克阿瑟的一大幸事。他来到后,立即视察了他的部队,发现他们根本没有做丛林战的准备。他向总司令部写了一份报告,要求整顿部队,加强训练,招致总司令部的不满。然而,由于他不像肯尼那样敢于和以萨瑟兰为首的总司令部摊牌,因此在到任后的整整3个月里都无所事事,一直在坐冷板凳。

  为了实施麦克阿瑟的大迂回计划,肯尼建议把美军第32师的126团和128团空运到莫尔兹比港,以便争取时间。这一积极的大胆建议,萨瑟兰照例没有采纳。于是,肯尼也照例不吃这一套,直接去找麦克阿瑟,这样才有了"所有战场上,首次大量空运美军部队"的行动。看来,肯尼将军已经掌握了打破"巴丹圈"的办法,而艾克尔伯格则还不得要领、不知所措,仍在圈外徘徊。

  就在麦克阿瑟准备反攻时,掘井的部队已经开始后撤了。布莱梅将军随即组织澳军追击,同时美军126团向日军后方实施迂回 。这是麦克阿瑟指挥下的美国陆军第一次对日军发动进攻。日军边打边撤,竭力延迟后撤时间。掘井组织了一系列抵抗,并得到来自布纳的增援。10月21日,他们在约拉狭道上的制高点垒起地堡,顶住了澳军一个星期的进攻。期间,澳大利亚军队经历了"世界上最艰苦的战斗","该死的山道"所受到的诅咒比该死的敌人还要多。雨下个不停,使山道变成深可没膝的黑泥潭。,士兵们的手臂和腿上长满了痛苦难忍的丛林疮,成群的蚊蚋日夜叮咬。他们在艰难地跋涉着,眼睛看着地面,心里想的不是敌人,而是那似乎没有尽头的泥路。

  11月6日,麦克阿瑟为亲自督战,在莫尔兹比港开设了前进指挥部,他本人和主要参谋人员都从布里斯班迁到这里。麦克阿瑟对山道上的推进速度很不满意,指责"部队的战术运用不当"。作为回应,布莱梅将军指令他的助手乔治·瓦齐少将接管澳大利亚第7师。瓦齐指挥部队穿过丛林向翼侧运动。加快了向布纳进军的步伐,于11月10日把日军赶到山脚下的库默西河河边。此时,日军南海支队已变成一群饿得半死的乌合之众,他们光着脚,拄着拐棍,一个个蓬头垢面,满脸沮丧,不少人因吃了树枝、草根甚至土块而大伤肠胃,呕血而死。上万人的部队只剩下几千人,掘井本人则在渡库默西河时,由于激流冲翻了木筏而被淹死。

  在另一个方向上,美军第126团在迂回运动中也遇到了重重阻力,他们简直是在丛林中作艰难的爬行,同时补给又跟不上去。肯尼给他们空投的物资掉得到处都是,但能拾回、来的实在不多。麦克阿瑟的原定计划是想使日军在撤到布纳之前落入两面夹击的罗网,但由于126团进展缓慢,这一目的未能实现。日军成为钳形攻势中的漏网之鱼,得以与布纳的留守部队会合。

  为初期的胜利所鼓舞,11月14日,麦克阿瑟向前线各部队下达了进攻布纳的战役计划。左翼从科科达小道上下来的澳军第7师将攻击西面的戈纳,右翼从米尔恩湾挺进的由爱德华·哈丁少将指挥的美军第32师将攻击东面的布纳,中路的126团继续向布纳方向推进。受领任务的各部队士气高昂,他们相信这次战役将像吃块点心那样一口就吃下去了。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块点心比欧文·斯坦利岭上的石头还要硬。

  1942年11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所有战场都在发生转折。在北非战场,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于10月23日发动阿拉曼战役, 11月4日突破、"沙漠之狐"隆美尔的防线,迫使其"非洲军"向西全线溃退。11月8日,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美英联军在北非登陆,由西向东推进,于11月底占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直逼比塞大和突尼斯城。"非洲军"已成瓮中之鳖,德意在北非大势已去。在苏德战场,苏军三个方面军在顶住了德军100万人4个月的进攻后,于11月19日转入反攻,4天后即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坦克集团军的部分兵力,共计22个师33万人,为最后取得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太平洋战场,瓜岛争夺战也已见分晓。自9月中旬日军发动第一次总攻失败后,即将作战重点由新几内亚转到瓜岛,至10月中旬使岛上兵力增至2.2万余入。10月24日,日军从三个方向向美军控制的机场发动第二次总攻,但再次遭致惨败。与此同时,在海上,双方海军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海战,损失大致相当。其间,10月18日,尼米兹海军上将果断地调整了南太平洋战区的指挥系统,及时换下被长期战争搞得精疲力竭的戈姆利,而以有"公牛"之称的威廉·哈尔西海军中将接替他的职务。

  11月,正像其他战场一样,瓜岛战役也到了关键时刻。13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护送第38师主力登陆瓜岛时与美国舰队相遇,双方进行了3天的瓜岛大海战,结果日军损失战列舰巡洋舰3艘、驱逐舰4艘、运输舰10艘。这次海战表明,日军"最后一次大规模增援瓜岛的努力结束了",它标志着已经进行了3个多月的战斗发生了决定性的转折,从此瓜岛战役的主动权完全转到美军手中。两天后,罗斯福总统在纽约一次演讲中宣布:"在过去的两周内捷报频传,这场战争的转折点看来终于到来了。"然而,在大西洋彼岸,丘吉尔则抱着谨慎的乐观态度:"现在,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也许只是开始的结束。"作为对瓜岛大海战的反应, 11月16日,日军大本营调整了西南太平洋方向的陆军指挥系统,组建了以今村均上将为司令官的第8方面军,下辖百武晴吉中将的第17集团军和安达二十三中将的第18集团军,前者负责瓜岛作战任务,而后者担负新几内亚作战使命。

  同一天,麦克阿瑟在新几内亚方向向盘距布纳一戈纳一线的日军发起总攻。瓦齐和哈丁的部队分数路穿过丛林,涉过沼泽,越过草地,向各自的目标挺进。然而,他们即刻遭到日军的顽强抵抗,很快就陷入困境。麦克阿瑟的总司令部完全低估了滩头阵地上的日军实力,认为日军在科科达小道上已遭到惨重损失,现在据守阵地的不过是一两干人的残兵败将,因此,按哈丁的话说,这次行动"易如囊中探物"。但实际上,坚守戈纳一布纳一线的日军少说也有6000人。他们在方圆几十公里的滩头阵地上构筑了一系列的防御工事。每块干燥的土地和每条通路都筑起了地堡和机枪掩体,使美澳军的任何正面攻击都处于机枪火力的交叉扫射下,任何翼侧运动都得在淤泥和沼泽中进行。然而困难的还不只是作战行动。持续的高温和大雨使作战环境变得极为恶劣;疾病与补给不足则使部队大伤元气,士气低落。美澳军的进攻速度只能以码计算,几乎没有什么进展。

  麦克阿瑟对这种近乎停滞的速度变得越来越不耐烦了。很难说他了解前线的真实情况,因为他仍然像在墨尔本和布里斯班一样,深居独室,专心于考虑他的战略问题,正如他本人所说:"除了长时间思考,我不做更多的事情。"他只知道要求部队"进攻,进攻,进攻!"至于如何进攻,那是他们的事。因而,在对布纳的首次进攻受挫后,他于11月22日对哈丁大发脾气,严令他"不惜任何代价"立即拿下布纳。哈丁于是顺从地再次发起进攻。当正面的攻击又被顶了回来后,他便试图向翼侧运动,结果使部队陷入泥潭,动弹不得,成了日本兵的活靶子。尽管如此,麦克阿瑟仍不断发来要求进攻的命令,给哈丁施加压力。持续的无望的进攻使伤亡率直线上升,麦克阿瑟不得不考虑让正在澳洲训练的美军第41师来增援。这时,布莱梅又来凑热闹,他坚持说,与其让没有战斗经验的41师上来,还不如让澳大利亚战士来增援哈丁,因为"他们知道如何战斗"。言外之意,美军不如澳军有战斗力。麦克阿瑟对于"澳大利亚最高指挥部正在看他的笑话"火冒三丈,气愤之余,他猛然想起了艾克尔伯格。
  艾克尔伯格在进攻布纳之前曾前往莫尔兹比港,准备领受指挥任务,但萨瑟兰却根本不信任他,要他立即返回澳洲去训练他的41师。作为在西南太平洋战区地位仅次于麦克阿瑟的美国指挥官,不让他参与指挥作战,这简直令他"有点不敢相信"。但艾克尔伯格毕竟是个忠诚的守纪律的军人,他服从了命令,坐着一架萨瑟兰派给他的破旧飞机离开了前线。现在,麦克阿瑟再次陷入困境,他终于派人去请艾克尔伯格。l1月30日,艾克尔伯格来到莫尔兹比港,同麦克阿瑟、萨瑟兰和肯尼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麦克阿瑟直截了当地对艾克尔伯格说:"鲍勃,我要你到布纳任司令官,撤掉哈丁。我送你去,鲍勃,而且我要你全部撤换那些不会打仗的军官,撤掉团级和营级指挥官,如有必要,让中士负责营的工作,让下士负责连的工作,只要会打仗,谁都行。时间至为重要,日军在任何一个晚上都可能登陆增援。"临别时,他叮嘱说:"去吧,鲍勃,拿下布纳,否则就别活着回来见我。"

  第二天,艾克尔伯格就乘飞机前挂布纳前线。一到那里,他就发现部队几乎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指挥系统混乱,组织纪律涣散;士兵士气低落,疾病流行,食物不足,环境恶劣。所有这些,都在慢慢地消耗着他们的斗志,使得对布纳之敌的进攻是"那么毫无生气"。当他到前沿阵地巡视时,发现那里的官兵根本没有前进的念头和打仗的心思。他提醒士兵们要向躲在树后面的敌方狙击手射击时,他们却对他说:"不能开枪,如果我们不向他们射击,他们也不会向我们射击。"艾克尔伯格意识到:"任何一种僵持局面都将使日本人得逞,因为他们守在靠海岸的长有椰子树的沙丘上,而我们的人则泡在沼泽里。"他迅速而果断地采取措施,用了两天时间整顿部队,毫不客气地解除了哈丁及其他一些军官的职务,建立起有效的指挥系统,重新部署作战行动,同时大力改善后勤供应,补充装备和食物。

  12月5日,美军第32师对布纳重新发动进攻。12月9日,左翼澳军在经过殊死的白刃战后终于拿下戈纳。这大大刺激了麦克阿瑟,他的督战电报像雪片般飞向艾克尔伯格,促令美军迅速拿下布纳。12月14日,32师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占领了布纳的日军主阵地。但盟军只是在名义上夺取了戈纳和布纳,在布纳附近及其以北的萨纳南达还有上万日军坚守在坚固阵地上,最终消灭这股敌人尚需更加艰苦的战斗。12月18日,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和增援后,美澳军从南北两翼开始向盘踞在布纳教堂和萨纳南达的日军发动新的进攻。他们再次遇到顽强的抵抗,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直至圣诞节,战事仍不明朗,甚至"出现了令人绝望的局面"。前方胜负未定,后方的总司令部却发出了一份这样的战报:"在圣诞节,我方的行动只限于例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对此,艾克尔伯格又好气又好笑。直到第二年的1月3日,形势才出现转机。随着布纳教堂的陷落,美军结束了在布纳的战斗。

  1月8日,麦克阿瑟在返回布里斯班后发布公报说:"这次战役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歼灭掘井少将在巴布亚的日军,现在可以说这个目的达到了。巴布亚战役已经到了结束阶段。"艾克尔伯格和瓦齐对此大为惊讶,因为在萨纳南达尚有7000日军在抵抗,消灭这股敌人可不像"肃清残敌"那样容易。

  1月11日,艾克尔伯格接管了前线盟军的全部指挥权,并立即从南北两翼对萨纳南达发起总攻。他们所遇到的抵抗比预料的还要猛烈。幸运的是,日军大本营看到取胜无望、增援无力,遂于13日命令日军撤退。其后,美澳军加紧攻势,于1月22日全歼尚未撤走的日军,巴布亚战役宣告结束。消息传来,麦克阿瑟欣慰地说道:"巴丹的阵亡将士今晚可以安息了。"

  从上一年的7月22日至1943年的1月228,巴布亚战役整整进行了半年的时间。在这次战役中,麦克阿瑟共投入3万部队,其中3000人阵亡,5400人受伤,毙敌7000余人。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盟军损失最大的战役之一,比同期瓜岛战役的伤亡人数将近多一倍。然而,在1月28日宣布战役最终结束的战报中,麦克阿瑟竟夸耀盟军的损失甚小。难怪在当时流传的一首打油诗这样说道:

  我敢用你的靶子打赌哟,
  直到最后审判日来到,
  所有将去印刷的新闻稿,
  无非是道格的大公报。

  现在看来,这场战役实在是可以避免的,只是由于总司令部不相信有关情报,才使日军得以赶在盟军之前控制了布纳,并进行了那令人生畏的莫尔兹比港大进军,从而招致这场野蛮、残酷、疯狂而血腥的战役,带来数千人的无谓牺牲。

  日本人虽然最终被打败了,但他们的顽强抵抗却使胜利者不寒而栗。肯尼在给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的报告中警告说,要战胜日本人,"所需的时间、努力、鲜血和金钱,可能无法想象,……且看看布纳。我们今后还要遇到千万个布纳。……恐怕有许多人认为,只要德国垮了,日本'一推就倒'。这种想法是由于没有醒悟。要打败日本,我们必须唤醒人们的爱国心,增添精力和勇气,也许还需要某种十字军精神或宗教狂热。"

  在瓜岛,如前所述,到11月中旬胜败已见分晓。但日军仍不甘心失败。11月22日,新任第8方面军司令今村均在向天皇发誓夺回瓜岛后飞抵拉包尔,部署对瓜岛进行新的增援和进攻。但形势的发展注定了今村难以实现其豪言壮语。到12月中旬,由于日军争夺海空控制权的失败,海上运输几乎中断,致使瓜岛部队的补给无法维持,加之疾病流行,其死亡人数大增。与此同时,美军的增援与补给却从未中断,12月初,美军地面作战部队进行了换防,并增加了10个航空兵中队支援战斗。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大本营于12月底被迫作出停止瓜岛作战的决定,并于2月 l~7日以驱逐舰利用夜晚撤走了1万余人的部队。瓜岛战役至此宣告结束。

  在历经半年的瓜岛争夺战中,双方共进行了大小海战30余次,各损失驱逐舰级以上舰船24艘。在陆上,日军损失2.4万人,其中2.1万人战死;美军伤亡5800人,其中阵亡1600人。需要指出的是,日军在这场巨大的消耗战中损失的不仅仅是瓜岛这块弹丸之地和几万兵力、几十艘舰船,而是它的锐气、精力与能力。瓜岛一战,日军不但没有实现其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的企图,反而遭到进一步削弱,从此一蹶不振,被迫转入全面防御。如果说中途岛之战标志着太平洋战争开始战略转折的话,那么瓜岛及巴布亚战役则标志着这一转折的结束。对于这一点,日军中的一些将领心里也非常明白。曾参加"东京快车"行动的田中赖三少将就认为:"毫无疑问,随着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之战的结束,日本失败的命运可以说已是在劫难逃了。"山本五十六则以他洒脱的笔锋写道:"我们战役的第一阶段何等辉煌,但是自从中途岛失败以来,我们打得多么糟糕!"

  与此同时,在苏德战场,苏军经过6个半月的艰苦奋战,于1943年2月2日胜利结束了斯大林格勒会战。德军在这次会战中损失约15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2万余门,坦克和强击火炮3000辆,各种飞机4400余架。这场会战成为苏德战争乃至整个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此苏军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从而彻底改变了战场上的不利态势,并给世界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坚定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必胜信心。许多受到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从这场会战中看到了彻底打败法西斯的希望,使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得以巩固和扩大。2月5日,即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第三天,罗斯福在给斯大林的贺信中称,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不仅为苏联军队赢得了荣誉,而且也以自身的榜样唤起了联合国家新的决心,它们将拿出全部力量来彻底战胜敌人,直至其无条件投降。正是:世界大战风向转,美苏共创新局面。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