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十一章 第聂伯河侧耳听


        乘胜反击气势雄,德寇闻风心胆惊;
        大军越过顿巴斯,第聂伯河侧耳听。

  正当别尔哥罗德一哈尔科夫方向的“鲁缅采夫”战役激烈进行之时,华西列夫斯基在前线接到了1943年8月6日最高统帅部下达的大本营训令。训;令要求西南方面军立即向南实施主要突击,与南方方面军采取协同动作,争取一举消灭敌军顿巴斯集团,并攻占戈尔洛夫卡和斯大林诺(顿涅茨克)。南方方面军的主要任务是对斯大林诺实施突击,并在那里同西南方面军突击集团会师。进攻的准备应在8月13—14日完成。华西列夫斯基的任务是负责领导和协调该两方面军之间的行动,并将它们的行动计划上报大本营审批。

  华西列夫斯基清楚,最高统帅部的决策是来自于早些时候他与朱可夫的建议。在库尔斯克会战进入反攻阶段以后,他们根据整个战场态势呈现出来的日益明显的趋势,以及他们对各自负责的沃罗涅日、草原方面军和西南、南方方面军的调查研究,曾向最高统帅部提出了在整个南部战线向西推进、解放祖国南方工业重镇顿巴斯、进而把敌人赶过第聂伯河的战略主张。当然,实施这一战略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消灭别尔哥罗德一哈尔科夫一线的德国侵略者。

  现在,最高统帅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华西列夫斯基感到充满信心。他一方面协调西南方面军,使之尽快完成前一段大本营指示的帮助草原方面军攻克哈尔科夫的任务;另一方面,则不间断地奔波于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两个方面军司令部,以便共同研究制定出大本营训令要求的下一步作战计划。

  8月8日,华西列夫斯基经与两位方面军司令反复讨论并最后决定:西南方面军将利用以前夺取的北顿涅茨河西岸的登陆场作为出发地,在伊久姆市以南经巴尔文科沃对洛佐瓦亚、巴夫洛格勒和锡涅尔尼科沃实施主要突击。在与南方方面军主力共同实施向心突击的同时,应迅速切断敌顿巴斯集团军向西及向第聂伯河下游撤退的道路。参加作战的部队将有什列明中将的第6集团军、达尼洛夫少将的第12集团军、崔可夫中将的近卫第8集团军、坦克第23军、近卫机械化第l军和近卫骑兵第1军,以及空军第17集团军。南方方面军的任务是突破德军经过长时间建立起来的所谓“米乌斯防线”。具体部署计划是:由茨维塔耶夫中将的突击第5集团军和扎哈罗夫的近卫第2集团军担任主攻,他们将在一个极狭窄的地段实施大密度火力突破,而后继续对沃尔诺瓦哈和波洛基发展进攻,穿过当年马赫诺匪帮猖撅活动的草原地区。与此同时,克列伊泽尔中将的第51集团军应突破涅日诺耶、伊洛瓦伊斯克和斯大林诺北面的毗连地段,最后与西南方面军在那里胜利会合。

  经最高统帅部批准后,8月10日,他们根据大本营的指示作出了决定:西南方面军应在16日晨发起突击,南方方面军因兵力较弱则于18日行动。

  8月12日凌晨,华西列夫斯基收到大本营发给他和朱可夫的训令,内容是他们已经知道的南线各方面军的作战任务。训令要求:沃罗涅日方面军在截断敌哈尔科夫集团的退路后,立即在克列缅楚格附近强渡第聂伯河。草原方面军在攻克哈尔科夫后还应攻占克拉斯诺格勒,继而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北地域强渡第聂伯河。西南方面军应迅速向第聂伯河推进,进抵扎波罗热地区,从而切断敌顿巴斯集团的退路。南方方面军的主要任务是突破德军“米乌斯防线”,进而占领第聂伯河下游广大地域。

  为了组织西南方面军对草原方面军攻取哈尔科夫的协同作战,还在进攻未发起前,华西列夫斯基就来到西南方面军的右翼集团。在此,他先后视察了已经拨给草原方面军的第57集团军和其他前线部队。在一个坦克师,华西列夫斯基还亲自钻进了一辆T-34型坦克。他坐在乘员的位置上,请指挥员给他讲解如何发射炮弹和使用连射机枪等操作规程。全战车的12名指战员看到总参谋长坐在他们的坦克上,纷纷要求与他照张合影作为纪念,可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找到照像机。最后,华西列夫斯基说:“这样吧,等到我们把法西斯彻底打败后,我一定请你们到我家去做客。如果你们谁立下了战功,我还可以负责给他提供一个与最高统帅斯大林同志会面的机会。”

  8月16日,西南方面军右翼突击集团如期展开了进攻。从一开始,战斗就十分激烈。华西列夫斯基在作战观察所里目睹成批的炮弹落在了敌人的堑壕上,烟尘滚滚,炸得连地上的泥土都直竖起来了,这边一片一片的泥土还没有落下,那边的又一片一片地被掀起来。到中午,强大的敌人抵抗出现了。有些地段上敌人还发起了反冲击,德军航空强击机也成批地向突击集团猛轰猛射。到傍晚,西南方面军虽然有些部队扌契入了敌军防御,但是最终没能突破成功。双方的伤亡都很大,整个战场上尸体成片。在一些胶着地带上,干脆已经很难辨认出究竟是敌人还是自己人了。

  原来,8月12日,德国统帅部发布了希特勒的第10号命令。命令要求他们那些经过库尔斯克附近苏军打击、业已精疲力竭而又无心恋战的部队,立即在第聂伯河以西地域筑起“东方壁垒”线,用以阻挡苏军乘势的追击作战。该防线有一部分与“米乌斯防线”并行,整个前沿和纵深都筑有土木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事。它从纳瓦尔、普斯科夫、维捷布斯克、澳尔河以东沿索日河到戈梅利、第聂伯河中游直到梅利波托和亚速海岸,其中第聂伯河一段是最主要部分。在这里担任阻击任务的是马肯森上将的坦克第1集团军和霍利特上将的野战第6集团军,总兵力约有22个师。马肯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名将奥古斯特·马肯森元帅之后,他不仅在作战中表现得“积极突出”,而且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盗贼:1943年冬他曾疯狂地掠夺了撤退到皮亚季戈斯克的罗斯托夫造型艺术博物馆,许多伟大艺术家的作品都被他攫为己有。至于霍利特,他的集团军曾在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参加解救保卢斯集团的外围作战,并成为华西列夫斯基的手下败将。

  现在,由于希特勒对他们下了死命令,这两个集团军便在第聂伯河左岸一字布开阵势,先是在北部的阿赫特尔卡地域猛烈地抵御沃罗涅日方面军的追击进攻,在哈尔科夫外围阻击草原方面军的突击,现在又在这里对西南方面军的进攻展开了顽强的抵抗。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不断地给他们补充新的预备队和大量的技术兵器。

  苏军在上述各个地域的受阻遭挫,使斯大林极为恼火。在他发给朱可夫、瓦图京和华西列夫斯基的一系列电报命令中,不断地对这些前线高级指挥首长和责任人发脾气,或指责他们的战术有问题,或规定他们的破敌期限,有时连工作程序方面的问题也不放过。这次,又轮到华西列夫斯基“倒霉”,这还是很厉害的一次。

  按最高统帅部的规定,每位被派赴前线的大本营代表必须每天定时向最高统帅部或斯大林本人递交当天的战场情况报告,或者直接打电话汇报。8月16日,由于战事不顺利,前线事务繁杂无序,华西列夫斯基的当日报告耽搁了几个小时,以至斯大林没有在这天夜里24时前收到这份报告。这下,斯大林把所有的不快都发到他身上。8月17日清晨,正在第46集团军指挥所里工作的华西列夫斯基突然收到了斯大林发给他个人专收的文件。文件上写道: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现在已是8月17日3点30分,而您却还没有给大本营
   逆来8月16日战役总结及您对情况判断的报告。我早已要求
   您作为大本营的全权代表,必须在战役每日终时给大本营送
   来专门报告。您几乎每次都忘了自己的这一职责,没有给大
   本营送来报告。
     8月及6日是西南方面军(您就是大本营派到那里去的全
   权代表)实施重大战役的第一天。这次您又忘记了自己对大
   本营所负的责任,没有给大本营送来报告。
     我最后一次警告您,如果您再次忘记对大本营的责任,您
   将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并被从前线召回。
                         斯大林

  读过电报之后,华西列夫斯基大感震动,以致一时惊骇不已。他不由暗暗地自忖起来:自从成为职业军人那天起,特别是加入工农红军这支党所领导的伟大军队以来,自己还从未受过一次哪怕是轻微的批评或指责。没有,的确没有过。他又联想到供职总参谋部以来,特别是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至今的无数个日日夜夜。自己几乎每天都要与最高统帅联系,有时一天中竟三四次之多。他所感受到的一直都是最高统帅对自己的关怀,甚至有时还是超过自己所应得的过分关怀。为此,他始终心存感激,虽然很多人都说作为领袖和最高统帅的斯大林性格乖戾,但他并不相信这是自己所敬爱和钦仰的这个人的本性。那么,现在是怎么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想着想着,华西列夫斯基开始从自已这里找原因。是的,他的过错在于在格拉戈列夫的第46集团军的时间太长了,以至确实把例行报告耽搁了几个小时。但是,华西列夫斯基还是不放心,他要问个究竟。

  回到南方方面军指挥所后,华西列夫斯基立即给他在总参谋部的副手安东诺夫打了电话。在电话中,他感到安东诺夫也正为这件不愉快的事情不安呢。后者只能不断安慰他,并说事情已经过去。他并说,他刚才又收到斯大林的指示,要他不要向任何人说起那封电报的事情,电报副本也由他一个人来保存,等等。

  关于事情的始末,安东诺夫介绍说,由于沃罗涅日、草原和西南各方面军的进攻与展开局势都相当不好,很使最高统帅焦虑不安。当未按时收到华西列夫斯基的战地报告时,斯大林曾用电话与他联系,但未能接通。这也使他很生气,于是便向安东诺夫口授了那份电报,并指示他必须立即给华西列夫斯基本人发去。就在电报刚发出不久,华西列夫斯基迟到的报告到了总参谋部。于是,他立即把它送到了斯大林处。不过,这一切都已经晚了。最后,安东诺夫说,最高统帅也许也感到有些过分,所以才又给我发来不要外传那份电报的指示。

  既然如此,华西列夫斯基也就放心了。当时,他也不禁劝慰自己,要多体谅最高统帅的苦衷。他知道,作为领导战争全局的最高统帅,斯大林身上的担子确实不轻。自从战争爆发以来,他几乎每天都在超负荷地工作,睡眠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他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对别人也格外要求,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和懈怠行为。是的,最高统帅从来不愿意宽容别人的失误,也许这在残酷的战争时期是应该的。算了,就这样过去吧。

  风波过后,经与马利诺夫斯基重新商量,华西列夫斯基决定,必须尽一切可能,甚至抽调次要地段上的兵力,以充分加强方面军突击集团的阵容和打击力度;尽可能缩小突破口的宽度,以求最大突击战果。新的突击时间定在8月19日。

  然而,就在他们着手新的突击进攻的准备工作时,忽然从情报部门接到了新的报告。报告说,西南方面军正面上的德军正在向被冲击的地段补充兵力,敌军邻近南段战线上的兵力几乎都被抽光了。鉴此,华西列夫斯基感到转机来了,必须立即放弃刚刚准备的该地段上的突击行动。不然,结果只能是两强相遇硬碰硬,进攻肯定仍是毫无结果,且带来很大伤亡。经过再次分析和研究,华西列夫斯基和马利诺夫斯基一致认为,必须敌变我变,以变制变。他们决定,就利用敌人的这一点,把自己的部队隐蔽地运动到敌已空虚了的稍南一点的战线上,以争取在敌之薄弱部位一举突破,最终达到最高统帅部要求的战役目的。同时,他们决定由崔可夫指挥的近卫第8集团军担任此次突击的主攻任务。

  18日晚,华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做例行前线报告时,以自己的名义并代表方面军首长提出了上述新建议。

  考虑到部队的隐蔽调动及部署、弹药准备等至少需要五六天,他请求允许在8月25日左右开始在新地段发起突击。在谈话中,斯大林仍然很不客气地对他和马利诺夫斯基提出一系列指责和批评,其中有些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毫无根据。但最后还是批准了他们的新建议,进攻时间获准于8月27日开始。

  华西列夫斯基还向斯大林详细地报告了托尔布欣的南方方面军在这段时间内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战果。到这时,该方面军各部已经完成分割正面敌军集团的任务,并前出到了克兰卡河地域,阿姆罗西耶夫卡一斯大林诺铁路也即将被切断。这样,敌军的侧翼便在被突破的地方完全暴露出来。对此,斯大林表示很高兴,并同意了华西列夫斯基提出的到南方方面军去研究进一步发展的请求。但是,他还是再三嘱咐华西列夫斯基,这必须是在协助草原和西南两方面军攻克哈尔科夫之后。华西列夫斯基知道,最高统帅太重视哈尔科夫战役了。

  22日,在布置好马利诺夫斯基西南方面军的突击准备工作后,华西列夫斯基便马不停蹄地飞到了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司令部。待到这里之后,他才获知草原方面军已经从两个方向包围了哈尔科夫。经与科涅夫研究,他们决定,立即派出快速部队加速对敌军的合围,并最好堵住敌人企图撤逃的铁路线。但是,由于敌军已经事先接到了上峰指示,因此在当晚就弃城向西南方向逃跑了。这样,第二天,草原方面军东部和北部的部队胜利地挺进到哈尔科夫。担负掩护撤逃任务的敌军一部,像“舍己救人”一样,全部成了苏军的俘虏。

  解放哈尔科夫后,华西列夫斯基与随后赶来的朱可夫就前线战局交换了意见,并着重对草原和西南两方面军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做了指示。是晚,华西列夫斯基又飞回了马利诺夫斯基的指挥部。

  此后,沃罗涅日和草原两方面军未经任何休整就向南线德军压去,其势如排山倒海之巨澜,滚滚向前。德军虽然未放弃拼死抵抗,但毕竟力单势孤,于事无补。与此同时,根据重新部署的行动计划,马利诺夫斯基的西南方面军主力也开始了攻势。在德军南线的地段上,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一路领先,摧枯拉朽。德军的防线终于被彻底冲垮,战场态势立即为之一变。此间,南方方面军和亚速海区舰队也展开了新一轮的协同攻势。各路大军同时西向,越战越勇,其状势不可当。

  到8月30日,德军的“米乌斯防线”已经荡然无存,全线败退的敌军简直向飞蝗一样,回扑到了第聂伯河一线。当天,乌克兰南部重镇塔甘罗格获得解放。到9月上旬,华西列夫斯基所统帅的西南和南方两方面军,已经解放了顿巴斯广大地区。铁路枢纽巴尔文科沃、钢铁工业中心马里乌波利以及斯大林诺、沃尔诺瓦哈等一批城市,相继获得解放。

  至此,苏军在整个战场的南翼已经牢牢地掌握了战略主动权。通往胜利的征途,正在他们脚下向前伸延……

  由于德军“南部”集团军群已经面临灾难性的战局变化,急得希特勒特地从东普鲁士来到他在文尼察的战地大本营。但他的到来也没能制止住形势的日益恶化。最后,溃败的德军主力不得不撤向第聂伯河右岸。德军“南部”集团军群司令官曼斯坦因在回忆夏秋战局时曾经写道:“到8月底,仅我们集团军群就损失了7名师长、38名团长和252名营长……我们的兵员和物质已经衰竭……我们没有预料到苏军在军事上,以及在本国发展军事工业方面会表现出如此巨大的组织才能。我们遇到了一条一个脑袋被砍掉又在原来的地方长出两个脑袋来的真正的多头蛇。”

  虽然德军大部分已经退到了第聂伯河对岸,但希特勒和他的帝国将领们并不甘心最近一个时期所遭到的连连失败。他们企图通过第聂伯河这道天然屏障来阻止苏军向西挺进,并在大河右岸附近迅速地建立起新的防线。同时,德军在第聂伯河左岸地域也留下了一定的兵力,以对苏军实行梯次抵抗。特别是在第聂伯河中下游地区,他们还利用暂时盘踞的某些战略重地和屯兵场,准备阻止苏军攻取行动的进一步扩展。更主要的是,通过克里米亚地峡地域的顽强抵抗,保住其南部乌克兰与克里米亚半岛之间的作战机动自由。

  鉴此,苏军的下一步任务,就是通过连续作战不让敌军在第聂伯河两岸的接近地上组织有效防御,在行进中强渡第聂伯河,并夺取该河中下游附近的战略要地和登陆场。9月9日,为保证强渡第聂伯河成功,为进一步激发全体将士的战斗积极性,最高统帅部向所有南线作战的部队发出训令。训令规定,对胜利地强渡大河并固守登陆场的有功人员,将授予苏联政府最高勋章;对强渡像第聂伯河斯摩棱斯克以下一段这类大河或强渡其他难度相同的大河的有功人员,将授予“苏联英雄”荣誉称号。

  9月18日,自春季以来始终置身前线的华西列夫斯基通过电话与最高统帅斯大林就下一步战役发展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讨论。在电话中,斯大林关切地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嘱咐他一定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这使华西列夫斯基颇受感动。他觉得,最高统帅仍是一如既往地在关怀他,而这并不是每个在前线军旅生活中的人都能得到的。经过反复讨论,他们决定:西南方面军各部迅速突击并攻取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扎波罗热,以便在最近强渡第聂伯河,夺取并固守住对岸的登陆场。南方方面军各部突破莫洛奇纳亚河并摧毁敌军的防御,然后把敌人牢牢封锁在克里米亚半岛,并向第聂伯河下游挺进,在该地段实施强渡计划。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任务是向基辅方向集中,进而解放这座被敌军占领长达两年之久的乌克兰首都。草原方面军则应向波尔塔瓦一克列缅楚格方向集中,夺取该两据点后直接进抵第聂伯河。

  华西列夫斯基很高兴。显然,这一段时间苏军的攻取与展开行动都相当不错,实际战果也是相当巨大的。现在,整个左岸乌克兰地区基本上可以说已经全部被苏军解放。如果强渡第聂伯河的行动很快完成,对面的右岸乌克兰也就指日可待了。想到这里,他特别兴奋。他叫来副官,让他通知马利诺夫斯基立即到他这里来。待到副官刚一转身,华西列夫斯基又叫住他,说:“不要了,还是我自己到他那里去吧。”

  在西南方面军司令部,华西列夫斯基把他刚和最高统帅决定的战事安排告诉了马利诺夫斯基。随后,他们来到作战地图前,就西南方面军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做了具体的安排。经研究,他们决定,在第12集团军和近卫第3集团军的结合部,调来实力更强而又骁勇善战的崔可夫近卫第8集团军,它将担任主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扎波罗热的艰巨任务。第二天,华西列夫斯基与马利诺夫斯基请来了崔可夫将军,当面给他下达了上述命令,同他共同研究了集团军的部署等一系列有关问题。崔可夫表示,他需要航空兵火力支持及部分弹药补充,只要这些问题按时解决,完成任务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剩下的其他部署,华西列夫斯基交给了马利诺夫斯基去安排,他将立即动身去托尔布欣那里。

  9月22日,华西列夫斯基飞到了南方方面军司令部。在这里,托尔布欣向他介绍了方面军的部署情况。第二天,他们便直接来到前沿位置上的茨维塔耶夫的突击第5集团军和扎哈罗夫的近卫第2集团军。前一天,他们曾企图在一昼夜中从行进间突破德军沿莫洛奇纳亚河西岸的防御地域,但未能获得成功。华西列夫斯基知道,不能把受挫归咎于这两位骁勇善战的司令员。因为,敌人的基本防御地带是设置在高耸在莫洛奇纳亚河谷上的山峦上,而这些山峦又处在亚速海沿岸山地西部支脉上的一片高原上。德军凭险在此构筑有完备的反坦克壕沟网,堑壕纵深达3—6公里,并有防御极好的掩蔽部。守卫这道防线的德军,除了从东线溃退下来的部队外,还有山地步兵第4师。据截获的德军无线电情报说,希特勒已下令必须死守这道防御线,直至战斗到最后的一兵一卒。

  鉴于如此,经过共同讨论研究,他们一致认为,必须加强该地区的苏军突击力量,把原来分散的突击集中起来,解决该两集团军人员和弹药的不足。为此,华西列夫斯基决定,除了上述两集团军的9个师外,再增派第44集团军的6个师、炮兵第2、第26两个师及近卫M-31火箭炮第13旅和8个火箭炮团。突击时间定于9月26日开始。

  当晚深夜,华西列夫斯基把他对西南和南方两个方面的作战部署向斯大林做了汇报,同时还对南方方面军拟议中的克里米亚战役提出一系列建议。斯大林批准了他提出的作战行动计划。

  9月26日,经过近1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南方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发起了对莫洛奇纳亚河沿线敌军防线的猛烈突击。战斗十分激烈,德军依凭坚固的防御工事拼死抵抗,并数次在航空兵支持下用步兵和坦克发起反冲击。3天后,敌人的反冲击终于被压下去。近卫第2集团军和第44集团军的部队立即全力向前挺进,突破口被大大地拓开了。到10月2日,德军开始全线溃退,坚固的莫洛奇纳亚河防线已经不复存在。与此同时,左翼西南方面军所属的近卫第1集团军也已经前出到第聂伯河左岸,第6集团军的4个师已经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南地段强行渡过了第聂伯河,随后,第12集团军也有两个师沿这里渡过了大河。

  10月9日,经过战斗间歇补充后,南方方面军主力开始了旨在夺取美利托波尔城的攻坚战斗。该城是通往克里米亚半岛和第聂伯河下游地区的咽喉要地,因此德军准备誓死固守。据说,希特勒在电报指示中曾以3倍军饷来悬赏死守该城的德军各部队。战斗一直在绵绵的秋雨中进行,一方强攻,一方死守,其激烈程度甚至不亚于去冬在斯大林格勒城廓的厮杀。德军照旧是不断地反冲击,致使许多居民点数度易手。到13日,从预备队中调来的克列伊泽尔的第51集团军硬是从城南(扌契)入了城垣。随后,逐街逐楼展开的艰苦巷战开始了。克列伊泽尔把部队化整为零,成立了许多突击分队,逐一地围攻德军据守的每个据点。德军知道,元首悬赏给他们的那3信军饷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到了,于是,一部分人干脆躲在残垣废墟中待死受俘。待到最后一段残垣中抵抗的敌军被消灭后,美利托波尔获得了解放。

  事后,华西列夫斯基曾在第28集团军的指挥所里审问了一批德军俘虏。其中一名营长供称,当战斗刚开始时,他所部的340人中就已有280多人被炮火杀伤,到最后,他的营连他在内只剩下18个人。德军步兵第111师师长说,仅在10月20日一天内,他的师的伤亡就高达4/5。

  与南方方面军攻打美利托波尔的同时,西南方面军主力对第聂伯河下游突出部上的扎波罗热地域的进攻也开始了。除了担任主攻的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外,左右两翼配合作战的分别是第3和第12两个集团军。

  10月1日拂晓,突击正式开始。头两天,近卫第8集团军的进展还较顺利,但随后的几天中,德军凭借其“虎”式坦克及威力巨大的“斐迪南”式火炮,向苏军发起了猛烈的反冲击,致使先此占领的第一、二道堑壕又被敌人夺回。到9日,崔可夫的部队经过战术研究和经验总结后,再次对敌军发起了进攻。在战斗中,苏军士兵终于找到了对付敌人“虎”式坦克的办法。这就是,在战术上要避实就虚,先让德军坦克通过苏军的战斗队形,随后分工明确,自动枪手集中火力攻击坦克掩护下的德军步兵;反坦克手则用反坦克弹或燃烧弹等对坦克的薄弱部位——侧面和尾部——实施攻击。这种新战术,终于有效地控制住了敌人颇有威胁力的反冲击。随着后来此种战术在全军的推广,所谓“虎”、“豹”新式坦克不可攻破的神话终于被打破。

  但是,到11日,近卫第8集团军及其侧翼部队仍然未完成攻克扎波罗热的既定任务。这里的敌军凭险固守,兵力也相当多,他们也摸准了苏军一般都是白天进攻的特点,所以把部队分成不同梯队,白天严密布防,晚上则以追待劳加以修整补充。为此,华西列夫斯基指示马利诺夫斯基亲自到崔可夫的指挥所坐镇,研究是否可以利用夜战来达成进攻的突然性和有效性。后来,经多方研究论证,夜间突击的方案形成了。

  13日21时50分,整个苏德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夜战行动——参加的有3个集团军、1个坦克军又1个机械化军——开始了。

  当时,天空中悬着一轮明月,大地经过一整天的炮火轰鸣终于沉静下来。突然,整个西南方面的炮火,包括“喀秋莎”和火箭炮一齐向敌军阵地猛轰了过去。暴风雨般的炮弹划破了沉寂的夜空,呼啸着倾泻到酣睡中的敌军阵中,很多德军还没来得及弄清是怎么回事儿便已做了死鬼。22时整,担任突击任务的各坦克集群同时打开了前灯,黑夜顿时化作白昼。坦克冲入敌群,搭载的步兵分队立即跳下战车,向睁不开眼睛的德军猛烈射击。随后,各主力部队全部掩杀上来,声势之浩大壮观,直使天地震颤。苏军这突如其来的迅猛攻击打得德军方阵大乱,待他们明白过来这是强大的夜间攻击时,多数官兵都已成了苏军的俘虏。

  全部战斗只用了10个小时,到第二天上午8时,扎波罗热终于被攻克。除战死者外,守敌全部被俘。缴获的敌军辎重装备和各种武器弹药,几乎堆满了第聂伯河左岸的突出部地域。

  至此,从扎波罗热上至洛耶夫的700公里长的地段上,苏军西南、草原和沃罗涅日三大方面军一线排开。不仅第聂伯河左岸德军用以阻击的各大屯兵场和战略要地全被攻克,许多集团军还乘胜利的余勇强渡了这条大河,并在大河右岸占领了若干个登陆场。此外,南方方面军则占领了广大的克里米亚地峡地区,从而彻底切断了克里米亚半岛上敌军与第聂伯河下游的联系。

  至此,整个第聂伯河会战胜利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苏军此间前后的强渡第聂伯河行动,并不是像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春“百万雄师过大江”那样的情况,这是我们中国读者应该明确的。实际上,包括强渡大河在内的整个第聂伯河会战,是指从这年9月至11月初的一系列以夺取第聂伯河一线广大地域为目的的作战,各地段上的战斗和渡河行动都是在行进间展开并完成的。而且,它是按各方面军,甚至是各集团军的具体推进情况而独立进行的。除了朱可夫负责协调上游两方面军、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下游两方面军外,总体的推进并不强求一律和一致。苏军最高统帅部所以如此,主要是基于下述几方面的实际考虑。

  首先,参加这次会战和渡河的作战部队计有4个方面军的强大集群,在北部是沃罗涅日方面军,接着依次是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从渡河宽度上看,上起洛耶夫,下至扎波罗热地域,总长度达700多公里。而且,这还不包括后期挺进的上游中央方面军部队和下游南方方面军部队。他们所面对的德军包括其“中央”集团军群、“南部”集团军群及“A”集团军群。这是当时德国法西斯在苏德战场上全部兵力的80%左右。

  其次,由于各个方面军的展开情况和作战位置不同,只能是哪些部队条件成熟便先行强渡,因为这次渡河之前和之后的作战主要是先清除大河左岸的敌军防御据点,然后再夺取右岸的登陆场。这样做,则既可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使其在各个地域分兵把守,又可以利用敌军的顾此失彼而同时掩护两邻友军的推进和渡河。

  最后,这种安排也是从尔后进行的解放基辅和收复克里米亚半岛作战的实际出发的。因为,实施突击进攻基辅方向的作战必须提前进行,它的攻击出发地域,也必须直接建立在刚刚占领的第聂伯河右岸的登陆战之上。而收复克里米亚半岛的行动展开,则必须先行切断第聂伯河下游和岛上敌军的通道和联系,即由南方方面军先行占领克里米亚地峡的广大地域,从而造成完全孤立岛上敌军之势。因此,该方面军部队的任务并不是急于渡河,事实上,他们的渡河也是在很晚以后才进行的。

  由此可见,就整个第聂伯河会战的情况来说,它是由联系在一起的3个步骤来完成的,即先行清除河岸左侧的德军防御体系,消灭或击溃在这一地区负隅顽抗的敌军有生力量;然后在行进中利用一切机会和可能实施强渡;最后则是渡河完成后夺取敌军重兵把守的登陆场,并使之尽可能地扩大纵深,以便抵挡住敌军的任何反突击性战略争夺。

  在长达700多公里宽的广阔地域上强渡像第聂伯河这样又深又宽的大河,而且要求在行进中消灭强大敌军的梯次抵抗,勇敢地夺取并牢牢稳固住对岸的各个登陆场,这其间所要克服的人为和自然等方面的困难和障碍,应该是不难想见的。但是,英勇的苏军将士靠英勇无畏的精神、高昂豪壮的士气和军事指挥的高超艺术,还是克服了这一切困难和险阻,光荣地完成了最高统帅部交付给他们的任务。当第聂伯河的艰苦作战完成后,整个左岸乌克兰地区便全部获得解放,这块苏联南部最大的工业基地和粮食产区再度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苏联元帅朱可夫在回忆这次作战的结果时写道:“由于胜利地强渡了第聂伯河并在强渡中表现了英勇果敢精神和高超的技能,由于粉碎了敌人在第聂伯河上的防御,大约有2500名士兵、军士、军官和将军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的称号。”

  本书传主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也曾不无自豪地在《毕生的事业》一书中写道:“夺取第聂伯河的会战……战果辉煌。在很宽的地带上强渡第聂伯河这样又宽又深的大河,实际上是从行进间实施的,而在对岸夺取登陆场时又遇到子法西斯军队的猛烈抵抗。强渡该河并夺取登陆场之所以能够成功,完全应归功于红军的高昂的士气、战士的集体主义和军事首长杰出的指挥艺术……苏军在5个月中通过几乎不间断的进攻,粉碎了敌军118个师,从而牢牢地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而对于德国,战局却是在越来越快地继续恶化,这预示着法西斯集团已经开始瓦解。”

  10月20日,苏联最高国防委员会已经决定,对各主要作战方向的苏军部队作了统一的番号变更。实际上,从苏军不断更改的番号和称号上,也可以直接地反映出他们在苏德战场上节节进击、不断胜利的行动轨迹。其主要如下:

  中央方面军——改为白俄罗斯方面军;
  加里宁方面军——改为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
  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改为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
  沃罗涅日方面军——改为乌克兰第1方面军;
  草原方面军——改为乌克兰第2方面军;
  西南方面军——改为乌克兰第3方面军;
  南方方面军——改为乌克兰第4方面军。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