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10 高棉伊沙拉和越盟



    伊沙拉的来龙去脉
    柬埔寨和越南的早期革命者共出一源
    越南人对柬埔寨人说,柬埔寨革命要服从越南革命。
    伊沙拉联合阵线
    高棉人民革命党的章程是越南劳动党章程的简写本

  高棉人民抵抗运动,即伊沙拉,几乎从一开始就同越南的抵抗力量有联系。越南抵抗力量的核心是越南共产党(1930年2月~10月,称越南共产党;193D年3月~1976年12月称越南劳动党)及它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越南解放同盟(简称“越盟”)。
  到1948年,除了巴春领导的伊沙拉组织没有同越盟有直接的联系以外,大多数伊沙拉组织都程度不同地同越盟建立了联系或受到其影响。造成这种联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法国殖民者占领了整个印度支那以后,逐步把这里的三个国家拢到了一起,建成了法属印度支那联邦,长期的殖民统治加强了三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二是在反抗殖民主义的斗争中,越南的革命势力成长较早较快,而且力量也较大,柬埔寨的反抗力量则弱小得多,兴起也较晚,因此,柬埔寨的反抗力量就不能不向越南革命力量寻求帮助、指导,互相联合和依靠。
  1944年在马德望成立的由卜昆领导的第一个伊沙拉委员会,就是印度支那共产党和泰国共产党支持的结果。当时参加这个委员会的青年郎中暹亨,就是后来在越南帮助下成立的高棉人民革命党的主要领导成员。
  1945年在一座寺庙当巴利语教员的杜斯木,由于躲避美军飞机对日本占领的金边的轰炸,逃到了农村,后转辗到了越南,开始同印度支那共产党合作。越南的8月革命后,山玉明和杜斯木联合起来,领导了同越南联系最密切的伊沙拉运动。
  山王明和杜斯木主张越柬团结共同抗法。他在越南的高棉人中招募支持者,并且得到越盟的支持和援助。1946年10月,山玉明在泰国加入了印度支那共产党。杜斯木则于1946年底在柬埔寨加入了印支共产党。以泰国为基地的巴春领导的伊沙拉委员会中的梅波,于1949年加入了印支共产党。
  在伊沙拉运动中,领导着一个势力较大的伊沙拉组织的达春虽然并不亲共,但他领导的高棉人民解放委员会的11名成员中,有5人是越南共产党人的亲密盟友,其中4人后来加入了印支共产党。实际上,该人民解放委员会一直受越盟和印支共产党的影响。领导东南伊沙拉运动的高莫尼,早在1947年就加入了印支共产党。所有这些伊沙拉领导人,后来都在自己控制的地区成立了地区解放委员会。
  柬越抵抗力量的这种联系,还为越盟的文件所证实。1949年旅柬越侨救国团的章程说,高棉和越南的革命组织“必须共同存在,互相帮助,交流创见和经验,有助于两个民族的彼此了解,切实实行棉越友好,在反对侵略柬埔寨和越南的法国殖良主义反动派的斗争中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两个民族的联盟”。
  1949年初,柬埔寨人民解放委员会改成了柬埔寨民族解放委员会,其目的据说是为了“排除那些被认为太亲越盟的分子”,不过改组以后,在以达春为首的6名领导成员中,仍有3人是越盟的亲密盟友:梅波、廖高莫尼和梅蒙,他们分别负责通讯、经济和财政部门。由于作风专横,在1949年7月的一次选举中,达春被在曼谷建立第一个伊沙拉委员会的卜见所代替。卜昆成了民族解放委员会的首脑。据法国的情报说此人是亲越的,但人们对他的了解还很少。
  卜昆领导的民族解放委员会试图把所有的伊沙拉组织联合起来,但未获成功。1950年4月,廖高莫尼当选为柬埔寨民族解放委员会的主席,取代了卜昆。
  进入50年代,由于越南战争形势的发展,柬埔寨抵抗组织日趋成熟,革命力量日趋壮大,而越南和柬埔寨的抵抗力量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了。
  1950年3月,越南共产党领导人黎德寿和越盟在南越的外交事务负责人阮清山,在柬埔寨与越南边界的河山会见了越南和柬埔寨的抵抗运动干部,共同讨论如何促进柬埔寨的革命。山王明、暹亨、杜斯木等参加了会见。阮清山分析了柬埔寨的革命形势。他认为柬的革命条件不成熟,首要的工作是传播马列主义和建党。他说,柬埔寨的革命应服从越南的革命。他预言柬埔寨人只有沿着越南人开辟的道路,才能解放自己的同胞。这之后不久,高棉的抵抗运动领导人便行动起来。
  1950年4月17日,约有200名各抵抗组织的代表,在柬埔寨西南部举行了“高棉抵抗力量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这次会议的决定,由山玉明在印支共产党控制影响下的各地解放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伊沙拉联合阵线。该阵线还成立了一个“人民解放临时中央委员会”,相当于一个临时政府。临时中央委员会以山玉明为主席。3个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是姜萨马、暹亨、杜斯木。他们均为印支共产党成员。原来的4个军区现划为3个:东部军区、西南军区和西北军区,分别由高莫尼、山玉明和暹亨领导。
  伊沙拉联合阵线的中央领导机构为全国中央常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席是山玉明,成员包括姜萨马、暹亨、杜斯木等。
  伊沙拉联合阵线成立后不久,廖高莫尼领导的高棉民族解放委员会同联合阵线进行谈判,试图加入该阵线。结果,这个第一个高棉伊沙拉委员会也加入了由印支共产党控制下的伊沙拉联合阵线。
  作为临时政府的人民解放临时中央委员会成立后两个月,山玉明就宣布柬埔寨独立。这个临时政府立即得到了越盟和老挝抵抗组织的承认。联合阵线的伊沙拉武装力量控制了1/3的国土。柬埔寨这时有40名高棉党员和4名泰共党员。
  1951年2月,印支共产党召开了第2次全国代表大全。这次大会决定将党的名称改为越南劳动党,因为该党的绝大多数成员是越南人。同时也决定帮助柬埔寨和老挝的革命者建立自己的党组织。大会决议说:“由于印支和世界的新形势,越南将建立越南劳动党,制定适合越南情况的政治纲领和章程。老挝和柬埔寨也将建立它们各自的革命组织以适应它们各自国家的条件。”
  1950年11月,高棉抵抗组织在越南北部举行会议,以完善自己的组织。其他几个印度支那代表也参加了会议。会上决定成立“印度支那联合统一战线”,号召三国抵抗力量进行密切合作。参加这次会议的柬方代表是暹亨,老方代表是苏发努冯亲王,越方代表为孙德胜。这次会议的重要决议是:“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的革命基本任务是驱逐法国侵略者和美国干涉者,以便实现老、柬的真正独立”。不久,三国抵抗力量成立了“越棉老人民联盟”,并成立了联盟委员会,共同领导三国的抵抗运动。实际上在这个委员会中,越南人占统治地位。根据联盟的决议,越盟军队进入了柬埔寨,同高棉伊沙拉武装力量并肩作战。
  1951年9月,高棉人民革命党临时中央委员会成立,山王明任主席,杜斯木为副主席。该党拥有党员1000人,仍接受越南人的指导,党的章程是用越文写成再翻译成高棉文,实际上是越南劳动党章程的简写本。
  越、柬虽然有了各自的党组织,但越、柬混合的支部仍然存在,这些支部仍称作“印支共产党支部”。
  尽管越、柬、老三国的抵抗力量建立了联盟关系,但伊沙拉联合阵线的高棉部队已达3500人,并且控制了全国2/5的地区。另外还有一批数目不详的区、乡游击队,它们主要活动在贡布、戈公、磅清扬、马德望和东北部的一些省份。
  1952年,柬埔寨的伊沙拉联合阵线成立了一个“全国抗战政府”,由山王明任主席,姜萨马任副主席,统一领导全国的抵抗运动。这时伊沙拉军队已改编成高棉民族解放军。
  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在整个伊沙拉运动中,尽管存在着对越南的敌视,但从总体来说,越、柬之间的合作是协调的。在整个印度支那,形成了统一的抗法战场和统一的越棉老人民联盟的指挥系统。这种协调一致的联盟的作用,在具有决定性的奠边府战役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那次战役中,虽然主要战斗力量是越南人,但老挝的抵抗组织“巴特寮”堵住了法国向奠边府增援的去路,而高棉的抵抗组织则切断了法国的通讯线路。
  应该指出的是,这种联合是建筑在越柬力量悬殊、柬埔寨对越南的服从和柬党领导人多数亲越的基础之上的。
  同时,这种联合的思想种子早在40年代就播下了。在1943年3月,印支共产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就提出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包括越老柬三国的“印度支那联邦共和国”。直到一些老、柬人加入印支共产党之后,该党仍然坚持这个目标。这些高棉人民革命党的元老们,就是在这种“合作”、“联盟”、“联邦”的思想和纲领的指引下成长起来的,并成为这一纲领的实践者。
  然而,正是这一纲领导致了后来柬埔寨抵抗力量和党组织的分裂,以致再后来酿成了柬埔寨惨痛的历史悲剧。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