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达,1904年生,福建省惠安县岭头村人。他曾祖父是清朝举人,祖父是清末举人,父亲是私塾先生。陈伯达自己说,他出生在“一个破落的穷秀才之家”。陈伯达在三兄妹之中,是唯一的读书人,排行第二。陈伯达本名叫陈声训,伯达是1934年采用的笔名,一直沿用了下来。
陈伯达1925年大革命时期加入国民党,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不久到莫斯科留学。1931年4月8日在天津被捕,同年9月转入北京草岚子监狱。1932年2月写了悔过书,向敌人办了手续。出狱后于1934年恢复党的关系。1935年,刘少奇同志任北方局书记、彭真为组织部长、林枫为秘书长时,陈伯达为北方局宣传部长。在党内同李葆华、柯庆施等领导了北京“一二·九”运动。
1937年初,陈伯达一度被任命为相当于中共北平市委书记的“三人委员会”成员,参与主持北平市委的工作。
1937年7月,陈伯达携带妻子到了延安,在党中央机关作研究工作,担任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毛泽东政治秘书等职。曾写过《中国四大家族》、《窃国大盗袁世凯》、《人民公敌蒋介石》等著作,是党内著名的“秀才”之一。1945年“七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胡宗南部队攻占延安以后,中央部分机关转移到黄河以东。他和康生在山西省晋西北一带进行土地改革的试验,提出许多左的错误口号,“群众要怎么办就怎么办”,把侵犯中农利益的错误做法扩大到不少地区,严重地破坏了生产。
1956年9月,陈伯达在中共八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
1958年,陈伯达主张人民公社要实行所谓全民所有制,为大刮“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制造了反马列主义的理论根据。这一年,陈伯达担任新创刊的中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红旗》杂志的总编辑。他作为毛泽东的政治秘书,和政治局委员柯庆施的政治秘书张春桥一块,奉毛泽东之命到“两年要进入共产主义”的河南遂平县查岈山人民公社去考察。因为陈伯达主张“取消商品经济”,主张“取消货币”,在郑州会议上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文化大革命”中,陈伯达担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陈伯达被选为政治局常委。1967年初,政治局常委陶铸被打倒,陈伯达成了党中央的“第四号人物”,响当当的“理论家”。
“死都死在一起”
“这几年应当特别注意宣传马、列。”林彪读了毛泽东的1971年3月15日批语,当着女儿的面,冷笑地说:“读马列的书,是为了整军队老干部,整大老粗。”接着又说:“现在不让说天才,实际上就是有天才。我自己没有别的本事,就是脑袋生的好。这是爹妈生的,也没办法。人与人不一样,就在这上边。”
1971年4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央派北京军区第二政委纪登奎、副总参谋长张才干参加被林彪集团控制的军委办事组,进行“掺沙子。”
1971年4月15日至29日,中央召开批陈整风汇报会,有中央、地方和部队的负责人共99人参加。
住在苏州别墅里的叶群,4月13日打电话给吴法宪,向他交底:“林彪让我转告你,他说,他是愿意同黄、吴、李、邱死都死在一起的。林彪还说,你吴法宪在会上把林彪捅出来,我相信你还不敢,但搞得不好,口不紧,把我(叶群)捅出来,是完全可能的。”
叶群接着又说:“你要知道,我和林彪是分不开的。我在庐山就告诉你,大锅有饭,小锅好办,你要记住这句话!”
叶群再三叮咛,要黄、李、邱三人帮助吴法宪“把关”。
吴法宪表示:“请你们放心!”
“四员大将”立即开会,最后共同议论了几条对策:一、四个人都不要到京西宾馆,都不去见省(市)各军的人,避免说去搞活动;二、在批陈会上,不早到,不晚退,多听少说,带着一双耳朵,一包香烟,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抽烟,喝茶,做记录;三、把人家提出来的问题,记下来,不要有问必答。想好以后,写稿子,照着念,以免说漏嘴;四、会上情况,要随时相互通气。
汇报会开始以后,会上,有两个同志揭发了吴法宪在庐山串连的情况。林彪、叶群一听说,在苏州再也呆不住了。
4月19日,两人特地从苏州飞回北京,目的是“回来坐镇北京,必要时再说话”。
林彪心里很清楚,“批陈整风”中的“批陈”,实质上就是批林彪。所以,他做贼心虚,特别害怕。
4月29日,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在会上作总结发言,指出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政治上犯了方向路线错误,组织上犯了宗派主义错误,站到反‘九大’的陈伯达分裂路线上去了。”
黄、吴、李、邱“四员大将”,也在会上做了检讨。李作鹏惊恐地说:“这一下全捆在一起了。越检讨,捆得越紧,越被动。”
一天下午,毛泽东召集周恩来、康生、李德生、纪登奎、黄永胜、吴法宪、邱会作等人,到自己的住地开会。
毛泽东对吴法宪说:你吴法宪,从前多次要找我谈话,我不愿意,今天一块谈。你们三个人的检讨写得很好。你要再写个检讨,要叶群也再写个检讨。
谈到错误,毛泽东批评说:你们主要没有调查研究,三个副词是我抠了的。
康生接过去,又重复了一句:主席讲了嘛,你们主要是没有调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