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条件下的斗争
杨献珍说,这12位同志和其他一些同志,都被党组织营救出来了。经过是这样:
1935年11月后,北方局由中共中央代表刘少奇及彭真、林枫、柯庆施、李大章等同志组成。鉴于日寇入侵华北,抗日救亡运动高涨,1936年3月,北方局组织部长柯庆施提出,要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院的一批党员,履行敌人规定的手续出狱工作的建议,避免像在东北监狱中的党员干部那样,在日寇占领时被大批屠杀。
北方局同意这一建议,并请示中央。据张闻天夫人刘英同志回忆,“闻天当即与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同志商量,决定予以批准。”
中央批准的北方局的决定,是通过草岚子监狱“保外就医”的孔祥祯同志,第一次写信告知监狱支部殷鉴同志的。信中说:目前外面的形势非常好,我们各方面的工作都开展了,就是没有人去做。北方局指示你们可以履行“出狱手续”(即登报启事),争取早日出来,为党工作。
接到这封信后,狱中支部书记薄一波、支委殷鉴、刘澜涛,立即碰头研究,认为这封来信形迹可疑。北方局不会不知道,我们多年来坚持的就是不在反共《启事》上按手印,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大家一致同意拒不执行,“不付讨论”。
过了两个月,北方局又给狱中党支部来了第二封信。信的大意是:北方局报告了中央,经过中央讨论批准,要你们履行敌人的“出狱手续”出狱,这是中央的决定。上次的信,是中央代表胡服(即刘少奇)同志让写的。信去后,未见你们动静。胡服同志和北方局让再给你们转去这封信。信中明确指示:
第一,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华北,平津危在旦夕。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日益高涨,抗日高潮即将到来。全国人民已将抗日救国的希望寄托在我党身上,各方面、各地区都要求我党派人去指导工作。但目前我党干部不敷分配,白区工作的干部尤为缺乏,与当前的政治形势极不适应,影响工作的开展。所以你们必须争取早日出狱,担负分配的实际工作。
第二,你们在狱中所进行的各种斗争都是正确的。但是现在情况变了,你们不应该只局限在监狱的狭小范围内进行斗争,而应当出来在抗日运动的大天地中做工作,去发动群众,建立党的组织,成立人民武装,准备同日寇进行广泛的武装斗争。这是我党当前最紧迫的政治任务。
第三,你们中的许多同志进行反对敌人“反省政策”的斗争已有五年了,坚决拒绝了敌人的出狱条件。你们在政治上的坚定性和对党的忠诚,在长期的监狱斗争中经受了考验。中央在政治上是完全信任你们的。因此,中央才指示你们履行这种“出狱手续”,也只有你们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才有资格这样做。现在我们无法迫使敌人无条件释放你们,你们只有履行敌人的“出狱手续”,才能出狱为党工作。这是一种特殊条件下的特殊措施,不是常例。中央认为,你们不但可以这样做,而且必须这样做。如果你们见信后仍拒不执行,那你们就会犯严重的政治错误。
第四,中央向你们保证,对这次履行敌人规定的“出狱手续”出狱为党工作的共产党员,一律不得视为自首叛变分子。中央对这件事在政治上、组织上完全负责。
为了证实这些信确实是中央指示,支部又通过另外的通讯办法得到北方局第二封信。信上再次说明,这些指示是北方局向中央建议的主要内容的抄件。
支委会还学习了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认为这个指示与毛泽东的文章精神是一致的,最后判明这是中央的指示。根据“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的党的纪律原则,党员一致同意服从组织决定。
就这样,薄一波等52个同志执行中央指示,分批履行了敌人的“出狱手续”出狱。(所谓“61人案”,其余9人,情况各有不同,不属于这个范围。)
薄一波等同志英勇不屈的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这些被营救的同志,殷鉴、邱少山二同志因在狱中惨遭摧残,出狱不久就去世了。其他同志分路出发到江苏、山东、陕西等地,在抗日战场上同民族敌人开始了战斗。
由薄一波同志带队进入山西的同志,打进阎锡山的军政机构,建立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并且利用牺盟会形式,建立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四个纵队和“工人武装自卫纵队”以及暂编一师。这些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新军,配合八路军120师、129师,不断抗击日寇进攻,开辟山西抗日根据地,正式参加了八路军的战斗行列。
分配到其它地区的同志,也都英勇开展对敌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自己后半生的历史。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年出狱的共产党人,只剩下36人还活着。这些久经考验的共产党人,分别担任了中央和省市各部门的领导职务,继续为社会主义做出贡献。
又一次考验
在“文化大革命”的狂风里,早有正确结论的所谓“61人叛徒案”,在康生的鼓噪下,又被翻腾出来了。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百万红卫兵。
这天,几百名红卫兵代表走上天安门城楼。康生问站在身边的一个红卫兵代表是哪里人?
红卫兵说:“南开大学。”红卫兵见“中央首长”主动热情跟他谈话,便问文化大革命下一步的战略部署是什么。
康生说:要深入发展下去。查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们的历史。这个走资派,还是内部矛盾,定性叛徒、特务就永世不得翻身!
红卫兵问:“到哪里去查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