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珍稀馆藏

  早领教过从中国的图书馆中借书来读有如与其商借馆藏珍稀文物。
  从前在国内时,印象中的北京就只有一个北京图书馆是平常人的阅览去处。一说北京其实也还是有其他各区一级图书馆的,但拜当年中国资讯、广告业一类的不发达所累,对此,大多数人竟是一概不知。记得70年代末、80年代初如我一批人等考大学时,每天清晨北京图书馆的大门前都会是排满孜孜不倦向学者的。那时的北京图书馆还位于北海旁边的旧址,学气旺盛的时候,排队的人几乎就可以够得着北海的一片汪洋。
  北京图书馆当年一丝不苟的借阅规章结我在未来生活中对图书馆功能及形象的认知带来莫大误导。当年北京图书馆对如我一类高中学生的仅有恩宠就是准入阅览室阅览。至于借书,我则早在连阅览资格都不具时就深知是件绝对高深的特权,这种煞有介事的庄重使我于这之后多年的生活中在“图书馆”三个字面前没完没了地自惭形秽。后来到了美国,我竟花了不到5分钟时间就办下了自己的图书借阅卡,直到书卡寄到,我还觉得恍然如梦。
  美国的图书馆毫不夸张地说其实是民众的生活必须,有人要出远门,临走前会到图书馆去惜一份全美地图随身带着,以备不时之需;有阅读习惯的老年人,每天都会到图书馆中翻看当天的报纸;甚至于不少家庭主妇也多会去图书馆翻找食谱及家居布置手册,调理家居生活。美国的不少中小学乃至大学的作业中而且根本就是有着相当数量要求学生去图书馆查书完成的作业。也正因此,每天下午三点学校放学后,图书馆中无一例外地会有大批学童喧闹而来,宾至如归。
  美国的都市人无分长幼都是有一张可以通用的图书卡的,图书馆往往设在居民宅区几条街之内。比如纽约皇后区的公立图书馆系统内就有着62个分馆,区内各馆电脑连网作业,持有皇后区图书馆借书卡的民众可以在区内的任何图书馆凭卡借书及还书,不受拘束。图书卡的持卡人每次可惜出25本书籍,归还期限可长达3周,即使是忘了还书,每天每本书的罚款也只有一两毛钱,于美国工资而言这完全是一种无关痛痒的责备。
  美国图书馆中国书的出借量几乎就是评估该馆“型号”的唯一标准,出借量大的图书馆容易转成高一档馆级,在经费及人力的调配上也享受绝对的优先。
  由于工作关系,在纽约时常有采访图书馆类新闻的事宜,每到采访完毕,馆内一些热心的工作人员总要笑着逼我多借几本书回去。这种于借书之上的主动与当年北京的图书馆给我的一派威仪截然相反,闹得我倒时时陷入一种时空错乱的感激涕零之中。
  听说北京城中普通人现下去北京图书馆借书仍是件难事,而且,大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干脆就没有了阅览权。馆中中文图书证得经由各单位进行名额分配,外文图书证的持有人必须是具高级职称或高级级别者。非但如此,图书馆内还规定了多种新型的收费制度,比如说阅读国外大学资讯材料每阅一本每天要交3元钱;使用一张按馆内规定必填的阅览室索书单也要按张收费; 到存包处存放超过20元的“贵重物品”者,须交纳所存物品市价0.2%的费用;甚至于阅书者如果需要多一次或几次前往存包处从自己的书包中取自己的物品也需另外交费等等,这就让人间之心痛了。
  给人的感觉是,这里的图书馆像已进入一种就是要和前往读书者别扭到底的走火入魔之中,一番刁难下来,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
  如果是在蛮夷之邦有人和读书这件事较劲,倒还让人不知如何下嘴评点。但在泱泱以无学为耻的中国,图书馆诸贤如果在向学人读书这件事上还想刮一层油下来,那则不好向祖宗交待了。
  听说北京图书馆也是有其难言之隐的,一说是在世界图书馆界也是排名第五的该馆内,员工的办公费每月才仅一元,连买枝钢笔都得几个人凑一下。但说到底,政府经费的支使不力或真就是入不敷出,问题症结还在于决策人自己的全盘铺展及开发思维。如果整天殚精竭虑向挨得着边的人都只管收钱,一付气急败坏的姿态,开的就是店铺了。
  况且现下的读书人又能有几个钱。
  因此,对有关现下北京图书馆的新作派当真不敢乱听,怕猛地听进了心痛事,心里一直就这么“硌硬”着自己又排解不开。
  放过读书人罢。

  ------------------
  公益图书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