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伴随着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商业化,已经走过近五年艰苦的历程。足球俱乐部在给中国足球带来“经济支撑”的同时,也带来了“假球”、“黑哨”和其它种种不足。 但是它毕竟支撑起了中国足球的大厦。而且从更高的意义上讲,它将是中国足球走向未来、走向世界不可缺少的“洲际火箭”。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历史,从中也许我们会产生对足球俱乐部的倍加珍视。 翻开中国足球史,你会发现简直如同中国近现代史一样,也是一部血泪斑斑的屈辱史。 从1957年新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冲击世界杯开始,到1997年中国国家队本世纪末最后一次冲击世界杯为止,已经整整4O年过去了。4O年的光阴,已经足可以使一个英俊少年变成白发老翁,但中国足球却始终没有完成“走向世界”这一目标。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不能不令人气馁。 一代伟人毛泽东生前曾出现在足球场边,曾满怀希望地问身边的足球界人士:我们的足球能不能在5至1O年中达到世界强国水平? 这是我们足球界人士至今想起来仍然会觉得汗颜的一件事。 毛泽东过问了原子弹,没几年罗布泊便冉冉升起了蘑菇云;毛主席过问了石油没几年,大庆油井就“哗哗”流出了原油;连他诗中的美好理想“高峡出平湖”,也即将在他身后成为现实。 只有足球…… 中国在1931年加入国际足联。但随后,日本在1931年入侵中国,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场战争一打就是8年,1945年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中国。随后又是解放战争,一打3年,到1949年结束。在饱受战乱的年月,中国人是无暇顾及足球的。 当时构成中国人的大多数都是赤贫的农民,他们显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踢足球和欣赏足球,因此足球主要是职员和学生的活动,足球队也为一些富商所有。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的优秀球员有的离开大陆,有的则留了下来。 1951年中国国家队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足球队成立。当年9月16日,该队在捷克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次国际足球比赛,1:9负于保加利来队。后来,又与捷克人民军队交手,以1:7败北。 1957年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参加世界杯预选赛。在雅加达比赛中,被印尼队凭借拉曼的两粒入球以2:0击败。在主场比赛的第二回合中,中国队以4:3力克对手,但对手却以总分5:4将中国队淘汰出局。 1963年,中国足球队参加在雅加达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结果以1:2不敌乌拉圭大学生队,在场华侨失声痛哭。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国家机器开始不正常运转,中国足球也陷入停滞。 1979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里程,足球也重新开始出现生机。 1981年,中国国家队在世界杯外围赛亚太预选赛决赛阶段比赛中一胜一负于科威特,一平一负于新西兰,二战全胜沙特。 如无意外,将进军西班牙。但沙特队戏剧性地以0:5负于新西兰,将已经放假修整的中国队逼上与新西兰决战的境地。中国队最后一搏,最终于以1:2负于新西兰,痛失出线权。主教练苏永舜远走他乡,队中一些老队员解甲归田。 1985年,曾雪麟执教国家队,再次出征世界杯。当时中国队在小组最后一场比赛是对公认弱旅香港队,打平即可出线。然而强大的中国队在占尽全场优势的情况下以1:2输给了香港队。球迷愤怒了,开始围攻双方队员,砸公共设施,袭击外国人,要求与足协领导对话,酿成了轰动一时的“5.19事件”。事后,曾雪麟引咎辞职。 1989年,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六强决赛中,以4战积4分的成绩迎来与卡塔尔一战。中国队被对手在最后三分钟连下两城,又一次与世界杯擦肩而过。 199O年,高丰文率领中国队在北京亚运会上O:1负于泰国,无缘晋升四强。赛后,高丰文下野。 1992年,国奥队主帅徐根宝立下“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的军令状,出征巴塞罗那奥运会预选赛。在吉隆坡,中国4战取得6分,但西亚球队联手将中国队挤上与韩国队火并的境地。结果中国以1:3败北。 1993年外籍教练施拉普纳率领中国队在与伊拉克、约旦和也门3队的客场较量中,赛程刚刚过半,就被挤出美国世界杯征程。 1996年,戚务生率领国奥队在亚特兰大奥运会预选赛决赛中,4:0胜哈萨克斯坦,1:1战平沙特阿拉伯,O:3惨败于朝国,失去争夺出线权的资格。 1997年,中国本世纪末最后一次冲击世界杯,戚务生及中国队再一次令中国球迷倍受煎熬。中国队2:4负于伊朗队,1:1战平卡塔尔队,1:0击败沙特阿拉伯队,1:4败给伊朗队2:3负于卡塔尔队。冲击世界杯再告失败。 中国足球总是这样令人失望! 中国足球,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球迷间盛传这样一个小笑话,说日本球迷和中国球迷同时去找上帝。日本球迷问:“请问日本什么时候能成为足球强国?” 上帝说:“你这辈子是看不见了。”于是日本球迷们哭了,伤心而去。中国球迷问:“中国什么时候能成为足球强国?”这次轮到上帝大哭:“我这辈子是看不见了!” 中国足球,真的会永远这样令人尴尬?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我们不由得对我们走过的足球之路进行一下反思。我们必须从中找出点什么,否则我们将如何面对下一个世纪,面对我们的后人。 中国足球的落后,症结到底在哪里? 沿着中国足球失败的历史线索,我们试着去触及一下体育传统体制的脉搏。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是由国家集中人、财、物抓竞技的体育模式。在5O年代末,中国足球已经可以与东欧同等级别的球队相对抗,而不像第一次出国比赛时那样惨遭1:17的失败命运。 5O年代至6O年代中国足球飞速发展。 以后的2O年则是中国足球徘徊不前的阶段。 是中国的足球人不努力么? 老一代的中国足球人毫不愧疚。他们的敬业精神、文化素质,决不比当时的任何体育项目差。无论是大名鼎鼎的一代球星,还是默默无闻的基层教练,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在苦苦的思索中,人们对足球的复杂性和规律性有了更刻的认识。 我们的足球基础过于薄弱,我们的比赛过少,设施太差,报酬太低……。然而,这一切单靠国家投入是很难解决的,因为足球只是国家要发展的体育项目之一。 足球发展有别于其它运动项目,与其它项目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是一项普遍职业化的运动。 竞技体育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三个层次:职业、专业和业余体育。职业的竞技体育处于发展的最高层次,同时还拥有雄厚的基础。我国与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专业体制。在建国之初,我国急于摆脱“东亚病夫”的形象,又基于我国和世界竞技体育的状况,有选择地发展了一些项目。因此,当我们进入国际竞争行列时,我们是带有极大优势。因为我们是专业体育,而其他国家是业余体育——这样,在乒乓球等项目上中国取得压倒性优势。 而像足球、网球这样在世界上职业化较普遍的项目,以我们专业队的水平去与之较量,是不可能取胜的,因为差距实在太大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同一体制下,我们的不同项目在与世界的较量中却取得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中国足球始终不能高昂头颅的原因。 职业化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高级形式。 而足球职业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一个项目要职业化,必须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足球职业化的必要性是它作为一项高难度的运动,在它向高级阶段发展时,需要有人全身心投入。同时,它也要保证这些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足球的高难度使一个球员成才需要近1O年的时间。从小练球,要到23岁左右,才能成为成熟的球员。其后还有10年左右的运动生命。这就意味着在专业体制下,球员在退役以后从事一项新工作存在困难,大多数人只能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充当一个蹩脚的角色。所以足球职业化是这一项目发展的唯一出路。 足球职业化的可能性在于它是一项对抗激烈,引人入胜,观赏性强的竞技体育运动,它具有广大的爱好者群体和巨大的社会影响。这是足球走向市场的基础,也是构成足球自我发展的基础。建国以来,虽然政府倾其全力,向体育事业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体育事业费和基建费拨款总额已达224.6亿元。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体育基础十分薄弱,经费总量仍然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体育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国家对体育的投入已远远不能满足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体育经费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从国内来说,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部门相比,国家对体育的投入较少。以1992年为例,当年体育事业经费仅占国家财政支出的O.43%,体育事业经费占文教卫生事业费的比重为2.4%。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对体育投入低于同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印度。 我国的体育经费大多只能用于人员工资和差旅费、水电费等开支,用于扩大再生产方面的开支比例很小8O年代末9O年代初,我国人均收入不足300美元,排在世界9O名以后。人均体育经费只有4角人民币。 贫穷并不可怕,问题在于要穷则思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地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不出几年,中国的经济与政治形势基本好转,从此中国体育也向社会打开大门。 但是,就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中国足球在宏观决策上错失良机,误以为造成中国足球落后的根本性原因是“主观”、“精神”所致,公开明确规定“中国搞足球与其它体育事业是公益事业,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把中国足球与经济的联系割断。 仅仅靠向国家伸手要来的2OO万元(仅相当于日本和韩国等邻国足球经费的六分之一),中国足球,到底能有怎样的素质? 怎样的战斗力? 中国搞足球运动是亏本的。国家每年节衣缩食,从国库中拿出相当一笔经费,才足以支撑中国足球艰难度日。“经费不足”是中国足球界上上下下大为苦恼的事情。刘国江在80年代后半期曾率队先后两次获得全国足球冠军,按规定,第二年便可取得资格代表中国参加“亚洲俱乐部杯”以及“优胜者杯”比赛。后来仅仅因为“经费严重不足”,干脆忍痛割爱,主动放弃。 其实,解决经费不足的办法很多。足球运动这项事业本身就是“金饭碗”,具有点石成金的特殊功能。只是由于“君子不言利”这一封建文化桎梏的羁绊,使相当层次的决策者们也面对理论禁区,谁也不愿冒风险,谁出不敢越雷池一步。 经济困难终于使大家前进了一步,中国足坛开始接收来自企业、厂家尤其是港澳爱国人士的赞助。但毕竟这不是“主动”出击,而是“被动”的接受施舍。 经济上的窘迫又对搞足球的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有人搞了一个令人心酸也是有趣的计算,同样身为国家队队长,戚务生要从三国一直踢到现代,才能挣到贝肯鲍尔那样多的工资。 不可否认,从建国初期我们的足球界有无数不计报酬、默默奋斗的英雄人物。但是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的足球,又有它极其特殊的一面,它需要从事足球运动的人在一段时间内毫无保留地全身心投入。这是足球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而当时的中国足球运动员,往往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人心思动。这是因为足球毕竟不是终身职业,未来到底怎么样,前途难卜。不论进厂学一门手艺,还是去上学,必须趁早,否则就来不及了。在风华正茂的时候,中国球员往往就离开了足球。 下面是极有代表性的例子。 1986年,我国某著名甲级队又获得了全国联赛冠军。照例上级领导宴请全队吃一顿饺子,这是多年来传统的“犒赏”。 没过多久,队里陆续有了三、四名队员提出要离队。其中有一名队员的说法最有代表性:“我从小就酷爱踢足球,踢球都忘了吃饭。现在都是成年人啦,踢球毕竟不是职业,以后踢不动怎么办? 教练这种活谁愿意干谁干,反正我不干。再说,那也是个别人的事,大多数人还得改行,另谋职业。我现在回家去,学点什么还来得及,改行也方便。 我家在南方小城市,每年放一次假,队里按规定报销往返车费。如果因父亲的病我请假再回去一次,仅往返车费一项,我就得掏出几年间全部积蓄。所以,只好借款……。我连生活上的‘低谷’都冲不出去,还冲什么亚洲……。” 这位队员多年来一直是该队很有希望的中场组织者,青少年时期曾多次入选国少队、国青队。因训练刻苦、头脑聪明,18岁就人一线队,第二年就打主力。可是正在挑大梁之时,却干劲锐减,最后从主力阵容中消失。 8O年代末,该队获得全国足球冠军。照例上上下下用皆大欢喜。但是,同样没过多久,队里数名队员又像过去的老大哥那样,他们借故停练,或谎言称病一位队员说:“谁说没有奉献精神。我现在都28岁了,还坚持不谈恋爱,不找女朋友,坚持天天出全勤。” 在职业联赛开始以前,四川队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在国内甲级队中经济属于第三世界,队伍的训练积极性大受影响。当时四川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每年只有5万元的赞助费。 在全运会上,其它队伍的赢球奖金成千上万。四川队队员每月只有几百元的收入。 1993年牟其中的南德集团要与四川省体委共建足球俱乐部。南德集团声称斥资两亿元兴建“足球城”,并将俱乐部建成中国一流的。但轰轰烈烈的媒体宣传过后,南德集团就没有声响,四川队在资金上困难依然如故。 1994年,全兴酒厂与四川省体委联姻,投资1OO万,顿时使队伍士气大振。全兴俱乐部成立时立下目标保证,名次每前进一名嘉奖1O万元。进入前8名,球队将有40万奖金,不由得球员们不干劲十足,精神焕发。 当球员真正体会到他的职业在社会、在市场上的价值时,所焕发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 金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对足球来说更是如此。 金钱是足球的“血液”,有了“血液”足球才能够充满活力,才能焕发出青春。但是足球需要“输血”,更需要用自身的特点和影响力去“造血”。这就要赋予足球以“生命密码”,给他一个“造血器官”。“生命密码”就是足球的商业化、职业化,“造血器官”就是足球俱乐部。 幸运的国外足球,很早就获得了“生命密码”和“造血器官”。 二战以前的意大利已经是足球强国了,曾在1934年和1938年两度获得世界冠军。1945年,意大利成为战败国,国内政局动荡,经济危机四起,缺少血液的足球运动也日益衰退。意大利奥委会为了重振足球雄风,把足球运动彻底地推向了市常在本世纪初,意大利足球联合会曾分裂成多数派(业余队)和少数派(职业队)。双方争执不下,便各自举行自己的锦标赛。不久之后,两派组织言归于好,并于1920年举行了第一次全国锦标赛。1929年,意大利足球联合会经过全面分析和研究,制定并通过了新的比赛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间足球运动交流频繁,比赛增多。意大利各甲级俱乐部为争取国内冠军和欧洲三大杯而马不停蹄地比赛。仅国内的足球甲级联赛就有3O轮。连年忙于比赛的各队,不断招来外籍球星。而这一切,又营造了一个火爆的足球市场,使球迷欣赏到高超的足球艺术,从而满足了球迷的观赏要求,也招待了更多的国内外球迷,增加了商业广告、经济赞助和电视转播费,从而发展了意大利足球经济。 在意大利,甲级足球联赛,具有明显的商业性质。随着经济的发展,足球俱乐部早已超出足球运动的范畴,而成为一个经济实体,一个“造血器官”。围绕足球比赛的所有活动都进入了商业领域,甲级足球联赛成为足球运动的支柱,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 意大利是世界上球迷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意大利人对足球有着特殊的感情,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性,经常收看足球电视节目和到现场观看球赛的多达218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4O%,甚至神甫和修女也不例外。在'94世界杯期间,意大利教皇就向罗伯特·巴乔的母亲讨要过门票。 一位意大利社会学家说,随着时代的前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的变化和娱乐的多样化,足球和球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和需要,起着某种平衡的作用。社会各界蕴含大量能量,很难释放出来,足球场则是释放这种能量的最好场所。他又称,足球是我们时代的娱乐和欣赏项目,而且起到场内表演场外受益的效果。 在意大利的足球协会注册的俱乐部达2 个,会员有2OO多万人。许多家庭的祖孙三代都是俱乐部的会员。像AC米兰、尤文图斯和国际米兰这三大俱乐部,会员都有1O万之众。 在周末,涌向球场的球迷人山人海,警方不得不大量出动,以维持秩序。狂热的意大利球迷每年要把自己收入的2O%投向足球消费。 意大利的足球俱乐部是一个经济上自负盈亏的实体。有人估计,运转一个意大利甲级俱乐部,每年至少要5000万美元的经费。如此巨大的开支,来源于财团赞助、门票、商业广告和电视转播费。为了能够维护俱乐部的生存,各俱乐部想尽一切办法,招聘国内外大牌球星,提高球队竞技水平。 意大利足球不仅仅养活足球俱乐部,也不仅仅养活了靠足球为生的球员,足球还成为意大利的“无烟工业”,直接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贡献。 例如,意大利规定按门票销售的不同价格政府要征收15~5O%的税。它大大高于13%电影门票税率。199o年第14届世界杯足球赛在意大利举行的时候,门票收人1.42美元,政府从中提取5000万美元的税款。现在足球门票年收入接近2000亿里拉。 按保守的估计,包括发行足球彩票、足球比赛门票收入以及职业球员买卖在内的足球产业年产值达3.5~4万亿里拉,完全可以纳人意大利国民经济十大部门的行列。靠足球收入,意大利体育部门养活了其他体育项目。 除此而外,在意大利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借助足球大发其财。 意大利的足球联赛从每年7月至次年的5月,除了圣诞节至元旦停赛外,每周都有比赛。包括欧洲在内的球迷年年增多,达到1.6~2亿人次。国内外这样多的观众观看比赛,首先为交通运输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城乡客流量增加,促进了铁路、飞机和汽车运输,以及煤炭、电力、石油工业的发展。同时也为饮食、住宿、酿酒等服务行业带来了大量生意。 1987年在罗马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后,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等11个国家的球迷,可以自由地出入意大利。 意大利旅游业更加兴旺,邮政电信、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医药卫生、市政建设等也随之发展起来。 意大利职业足球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和良好的赛制安排为足球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意大利,足球比赛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运行网络和服务网络。它们包括四大体系:新闻媒介: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书籍出版;旅游体系:交通运输、旅馆、饮食、服装和手工艺品;宣传体系:电视广告、街头广告和场地广告;金融系统:银行、信贷、保险、股票、彩票等。 职业足球不但为足球事业筹集了无数的资金,促进了意大利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而巴还繁荣了市场,扩大的就业,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意大利可以说是足球和经济美好结合的典范。 离开意大利,再让我们看看国际足联。 1974年,巴西成功的商人阿维兰热当选为国际足联主席。 阿维兰热就职以后,在足球事物中显示了他过人的才华。 上任之初,他开宗明义:“足球组成一个有2亿人参加的机构。假如再加上他们的家属和参与足球活动的人们,那我们将达到一个特别的数字。盖洛普研究所最新调查表明1O亿人正生活在足球之中。我自己也同样可以确认,足球在全世界的年度资金流动额为250亿美元,比世界上最大的企业——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还多得多。” 正是依据足球与市场结合的这种思路,阿维兰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最大的功绩就在于把经济观念引入国际足坛。使原来处于老朽状态,连最起码的活动经费都得不到保障的国际足联焕发了青春活力,发展成今天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单项体育组织,成员数量甚至超过国际奥委会。他也因此能够在国际足联主席的位置连坐24年。 这就是外面的世界,这就是足球! 与市场结合、与经济结合,这就是足球“永恒的生命”。 中国足球界人士极目四望,终于醒悟到:不能再捧着“金饭碗”讨饭吃了! 那么,中国的足球潜在市场究竟怎么样? 随着电视的普及,普通的中国球迷在1986年世界杯赛期间,通过神奇的马拉多纳认识了世界足球。1990年彩色电视机走入千千万万普通中国百姓家,尽管世界杯赛事的大多数比赛拖泥带水,毫无精彩而言,但许多中国球迷还是在凌晨两点钟从床上爬起,观看绿茵场上的厮杀。这届世界杯观众人数之多,也是有史以来单项竞技项目观众人数最多的一次,因为中国球迷介入了。 观战之余,中国球迷喊出了他们的心声:“我们也要这样的比赛!我们也要这样的足球!” 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这样的足球呢? 中国不是没有球迷,而是没有优秀的足球,没有良好的足球运行机制。 事物发展到相持不动的阶段,往往就预示着质的飞跃。就好像在中国革命的最困难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导致中国革命重大转折的遵义会议,中国的足球工作和广大球迷终于迎来了中国现代足球的“遵义会议”。 1992年2月,邓小平发表了南巡讲话。他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他还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与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1992年夏,中国足球工作会议在红山口举行。国家体委把足球改革作为体育工作改革的突破口。以足球为试点进行体制改革,在中国建立足球俱乐部,实行职业化。这次会议被称作足球界的“遵义会议”。 中国足球的春天终于到来了。 1993年底,中国第一个带有职业味道的俱乐部联赛在广东举行。共有8支队参赛。 1994年4月17日,中国真正的职业联赛——万宝路杯全国足球甲级队A组联赛开哨,标志中国职业联赛的正式启动。 中国足协将杯名收入平均拨给参加甲A联赛的俱乐部及其负责联赛组织工作的地方足球协会。全力培育足球比赛市场,增强甲A联赛市场的启动能力,扶植市场主体俱乐部的发展,增强俱乐部成立初期的生存能力,促进地方足球协会的实体化,增强对足球运动的宏观管理、调节、控制和监督能力,使1994年中国足球真正地走向了市常这一重大举措,终于明确俱乐部的比赛经营权力,使俱乐部力争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逐步走上职业化道路。 各参赛俱乐部的教练员、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创造的价值通过比赛的门票、商业广告、电视转播等形式转化为高额收入,不但运动员、教练员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报酬,俱乐部本身也获得了发展资金。 俱乐部为了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和经营效益,在不断提高训练水平的前提下,加强队伍管理,实行按劳分配,拉开分配档次,强化激励机制,引进外籍球员,聘请外籍教练,千方百计地以提高竞技水平。作为运动员,为了确保自己的位置和争取自身的发展,必然更加刻苦地训练和比赛,在比赛中创造和实现更高的自身价值。甲级联赛走向市场,通过市场充分调动俱乐部和球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解放足球生产力,标志着中国足球运动已经进入依托市场自我创造、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阶段。 最初相当多的人在观念上仍然存在对旧体制的怀念和对新的怀疑。一种意见认为,国家体委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抓足球都没有抓出什么名堂来,现在又将其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否明智之举?另外一些人担忧:在原有的体制下,中国体育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这一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会不会导致一盘散沙的局面,影响中国体育水平及在世界体坛上的地位。 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解释道,足球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它在世界上的影响是别的项目很难与之相比的。 国家体委对足球的投人的确很多,包括事业、外事、竞赛各种经费在内,给中国足协每年约30万元人民币。但这笔钱还顶不上有的国家聘请一个好教练的费用。显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从1979年1月到1993年6月,我们已经拿了667个世界冠军。今后若干年,我们可能再拿几百个世界冠军,但我认为,那仍是量变,只有把足球搞上去,比如进入世界杯16强,那才是一种质变,才是上了一个台阶。 足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恐怕没有第二个运动项目能像足球这样牵动亿万人心。我们的目光应该放得长远一点,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也不能用老办法来办新事。假如我们还用过去的办法对待足球,再多拨些款,再向国家去多要钱,向“大款”化缘,过那么几年,足球比现在好一点甚至创造某些奇迹也并非一点不可能。问题是,这种靠钱堆起来的水平成绩有什么意义?靠“输血”是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我们只有完成“造血”功能,才是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历史负责。 体育界过去的成就我不否认,但现在时过境迁,以不变应万变是行不通的。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选择足球作为中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都具有典型意义。国家体委(总局)和中国足协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确定大连、沈阳、广州、上海等8个城市为中国足球改革的试点城市,并将大连和广州定为“足球特区”,要求地方成立管理和经营足球的实体—一地方足协和足球俱乐部。中国足协则制定出有关足球协会、足球俱乐部的章程、实施细则及一系列相应的制度规章。 那么,中国足球改革到底给中国体育带来了什么? 1994年首届职业联赛风平浪静地度过。转过年来,1995年的中国足球陷入疯狂。 疯狂的原因首先来自于每年的几场商业比赛。屡败屡战的中国足球,居然能够在自己家门口,非常风光地赢了一支又一支来访外籍劲旅。那些队伍,在中国球迷听来都是充满奇妙梦幻、意大利AC米兰队、桑普多利亚队、英国的阿森纳队、乌拉圭国家队等等……。 冷落多年的中国足球场重新挤满了观众,无论是富有足球传统的大都市还是偏远的小镇,人们都热衷于把足球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有条件一定要买张球票亲临现场感受一下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的热闹气氛,做个“现场球迷”。退而求其次的,则在家中做“电视球迷”;更不计较的,也要通过各类体育报刊,了解赛事战况,做个“报刊球迷”。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公司对全国球市的一份调查表明,全国城市人口中球迷比率竟达20%以上。这是何等惊人的比例!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精明的商人闻风而动,要么申办商业比赛,要么就抢购球员、抢购俱乐部,足球一时间成了热点中的热点。 媒体也闻风而动,球员的行为动向、个人爱好、生活琐事、花边新闻和赛事预测、赛后分析一样,成为许多报纸不可忽视、无法缺少的内容。中央电视台体育部的《足球之夜》经过了三个月的准备时间便被一群年轻人推了出来。并且,大部分球迷都会在星期四的晚上,坐在电视机旁,品味这台长达3个半小时的节目。原有的《足球》、《球报》、《球迷》等报纸的销量居高不下,《羊城体育》、《新民体育》、《体坛周末》等综合性体育报刊都开辟大量的栏目给足球。中国足协也耐不住寂寞,一张《中国足球报》加入了众多专业报纸的行列。许多与体育没有任何关系的杂志报纸,也抢占一块足球阵地。 改革以来,我国原有的专业体制,已从计划经济管理向着依托社会、置身市场的俱乐部制管理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一、以职业化、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足球俱乐部初步建立;二、俱乐部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框架,在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三、职业俱乐部已经进入市场,门票、广告、会员费、转会费等收入渠道已初步形成,俱乐部赖以生存的足球市场体系正在逐步构筑;四、足协初步实体化,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规章、条例,保证了俱乐部制的正常运行;五、联赛得以加强,技术水平和体能状况有了一定提高;六、各级政府非常关心和重视本地区的足球俱乐部的组成与建设,这在俱乐部转换机制,对俱乐部的发展与稳定起了积极作用。 中国的足球职业化和足球俱乐部的产生为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尽管在职业化进程中尤其是足球俱乐部的运作过程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毛病,比如足球俱乐部的足球泡沫化倾向、足球俱乐部的带病运行以及假球、黑哨和经济拮据等等问题,但这毕竟是在足球职业化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是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的。我们将看到中国的足球通过职业化得到迅速提高,我敢断言:只要再有两次机会,中国足球就一定会走向世界。 中国足球俱乐部的老板们、管理者们,尤其是那些民营企业的老板,他们为中国足球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中的许多人为品尝中国足球的螃蟹,吃了不少苦头。广大球迷应该感谢他们,中国的足球事业应该感谢他们。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