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在捡这个孩子之前,村里的人都叫我老陈家的,或者孩子他妈。可自从捡了这个孩子,我给他起名叫“福儿”以后,大家就都叫我福儿奶奶。我这个福儿奶奶却没有福享,你瞧,我80岁了,还得每天拉扯这个孩子出来,豁出我这张老脸,可要不这样,我们吃什么呀。 ——收养了“福儿”却从此没有了老来福的八十女丐。 福儿奶奶、福儿,石景山人。在我半年多的采访中,在北京,我呆的最多的地方恐怕除了天桥便是地下通道了。 我住在亚运村,每天来来往往最先走过的便是邮局门前的那条地下通道。 通常那里会有一对唱歌的盲人夫妇出现,然后是两个年老的乞丐,再后来我发现了一位每天拖着个五、六岁男孩的老女丐。 她大概有七、八十岁了,但穿得很干净,头上还带着一顶手织的顶不错的绒线帽子。她也坐在冰凉的水泥地上,但常常是垫着一个棕色的棉垫。 孩子常常被她安排在斜对面。这是个目光呆滞的痴呆儿,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坐在一个棉垫上,手里拿着一个破茶缸,永远是仰着头,对着行人露出白白的牙,手上不停摇着,茶缸里的硬币也就不停地叮噹、叮噹响着。有时候在寒风里,特别的凄凉。 每当这时有一些行色匆匆的人,便会在孩子的茶缸里,放下一点零钱,孩子倒也会“嗡,嗡”的出声点头,表示感谢。 但更多的时候,人们走过时会用大衣包起耳朵,象是要摆脱那单调的“叮噹”,“叮噹”声。 孩子的手常常是紫黑色的,我知道那是冻坏了的颜色。可孩子的头上总是一顶带耳朵的厚棉帽,护着两颊,使他不至于脸也被冻坏。 有时候,中午走到那儿,还会看到他在吃盒饭,至少,这还是个有人疼的乞儿,我从心里这样想,不久,我就发现了对面的老女丐便是疼爱他的那个人。 为了接近他们,我每次都拿出5元钱或10元钱放在他们眼前,可有一次那个年纪大的女丐问我,“有烟吗?” 我觉得这是个契机,中午再路过那儿时,特意买了一盒“555”,听说这是最好的烟。 可老女丐拒绝了,她说,“我抽“时代”抽不了这鬼子烟。” 等我去买了“时代”回来,她们已经走了,听说是被巡警撵走的,我心里有些怅然。 采访乞丐有时就象是猎人发现目标,不紧盯不放,往往就会失去机会。 可我在第三天又遇上了她们,我递上了“时代”,提出我的请求:“听口音你不象外地人,我是搞写作的,跟我聊聊好吗?” “噢,你是记者吧,前几天还有人说是记者,同我聊了半天,怎么,你们对我们这些人也感兴趣?” “不仅仅是感兴趣的问题,我是在做一个调查采访,并且,很想帮助你们。” “帮倒谈不上,我们这样活着挺好,只是,我那个孩子,你瞧,就是那边那个小小子,他才是真要人帮帮,要不,我这80岁的人了,说不定哪天一蹬腿儿,留下这孩子怎么办呢。” 我注意到她说那个痴呆男孩是她的孩子,而不是她的孙子或别的什么。 “你家里就没有别的人吗,那孩子是你的……?” 老女丐狠吸了几口烟: “那个孩子是我在路边捡的,在捡到他之前,村里人叫我老陈家的,我的老头子姓陈,或者叫我三子他妈,三子是我三儿子的小名。 捡到这个孩子,我给他取了个名叫“福儿”。大家伙又开始叫我福儿奶奶,本来,在收养这个孩子之前,我是个有三儿一女的能享老来福的老太太,可“福儿”却没有给我带来福 为了他我现在成了要饭的,这要让我那死去的老头子知道了,他饶不了我那些不孝的儿子。 本来,1990年,我老头子去世以后,我就跟三儿子在一起搭灶过。家里的三间房是老头子留下的唯一的东西,三个儿子吵着要一人分一间,我说,“我还没死呢,等我死了你们再分也不迟。” 可碰巧那年冬天,我一大早出去遛弯,捡到这个孩子,当时,他可能也就是十来天吧,已经冻得快没气了。 我回家赶紧给他灌热米汤,又抱在怀里捂了一宿,小脸已经紫青的孩子才总算活过来。, 我看这个男孩长得也挺端正的,也不知是谁家给扔在外面,就把他留在身边,一口汤一口汤地喂。 等这孩子一岁多一点的时候,我那三个儿子不干了,说我这么大年纪再拉扯个孩子,将来,我死了,又多了个跟他们分家产的。 他们要我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去,拗不过他们三天两头的吵,我把孩子送到了福利院。可才刚刚三天,人家又把他送了回来,说这个孩子是个傻子,没有正常手续,他们不能收。 我这时才发现“福儿”真的是有点痴呆,一岁多了连笑也不会,眼珠儿转得也比别的孩子慢,这样就更没有人肯收留他,只能放在了我这儿。 我对收养这个孩子并没有后悔,却为当时没有找个医生及时给孩子瞧病有些后悔。 发现这孩子是个傻子,我那三个儿子消停了一阵,大概他们知道这个傻孩子是不可能有心眼同他们分家产的。 我那嫁得远的女儿回来看了我一回儿,给我留下100块钱,给福儿买了一身衣服。 这孩子虽然傻,但特别安静不怎么闹人,我不知怎地就特别的疼他,生怕他冷了,饿了,受委屈。 我那些孙子孙女都已经上学读书,他们都知道不准动“福儿”一指头,否则,我是不客气的。 就这样在我宁愿自己少吃,也要给福儿吃饱的日子,我拉扯着他晃晃悠悠地过去了七八年。可由于大脑不发育,八岁的福儿看上去象五六岁的孩子。 去年我那三儿媳妇不干了,说我整天白吃白喝,还捡个傻子来拖累她,她以这个为理由,要把三间房全都占下。 她这一嚷嚷,那两个儿媳妇更不是善主,她们明明自己都有房子住,偏偏要挤到我这儿来,三个儿媳妇儿一人一间房占着,把我和福儿赶到旁边的厨房里。 我去找儿子,可他们都是孬种,根本就当不了媳妇的家,对我只有苦笑。 本来,我还和三儿媳妇搭灶做饭吃,可这一闹腾,她顺势断了我和福儿的饭,为了这个孩子我房子被占了,饭也没得吃了,你说我还能做什么。 村里调解了半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清官难断家务事,直惹得村长也火了,不再管这些破事儿。 没有办法,我跟福儿说,“咱娘俩上街要饭专,总不能眼睁睁地饿死。”也许,上街碰上什么好心人,我还能给福儿安排个地儿,跟着我这把年纪的人总不是个办法。 就这样我跟福儿来到北京城里,开始时哪儿人多,我们往哪儿去,哪热闹我们往哪钻,可是,福儿呆呆傻傻的,我腿脚又不利索,受了些白眼,遭了些罪。 后来我发现这地下通道不错,来来往往的人也挺多,而且,只要靠墙角呆着,警察大多数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象在马路上那样凶,于是,我们娘儿俩就专门找地下通道呆着。 为了叫福儿知道要钱,我下死劲地教他怎么把茶缸一上一下掂出声音来,这孩子现在一个字不会说,只会噢,噢的叫,也实在是可怜。 可我也没有办法,我养不了他,只能象这样自己来养自己了。 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这孩子爹妈是谁,可要是他爹妈知道了孩子这样受罪,我……我也觉得没法交待,我毕竟是土埋半截的人了,可这孩子才只有八岁,只有八岁呵。 老女丐,不,应称她为福儿奶奶,说到这里竟掉下了眼泪,她用手揉揉自己的眼,那手也是紫黑紫黑的,满是触目惊心的老人斑。 这种场景自从我关注乞丐这个群体以来,已经见了很多,脚步蹒跚,蓬头垢面,甚至形容枯槁是一些老乞丐的共同特点,这也是他们让人大发同情心的一种特点,可面对福儿奶奶,我真的有些被打动。 这种处境在某种意义上是因为她当年的善心,挽救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婴儿,断送了自己晚年的安宁,这是一笔该如何算清的帐? 过来几个年轻的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子,福儿奶奶似乎象什么也没发生似的,摇起了茶缸,几枚硬币在她的摇动下,发出清脆的声音,80岁的老太太还有如此敏捷的反应,不由让我觉得是社会“造就”了她。 可是几个女孩眼睛都没有瞟她一下,叽叽喳喳过去了,脚上的李宁牌运动鞋险些踩到了福儿奶奶匍匐在地的乱发。 福儿奶奶一脸的失望:“现在这些孩子,一点也不知道同情别人,将来我的福儿不知会怎样呢。” “平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肯帮助你们?” 见福儿奶奶颇有微词,我忙抓住时机间出这个早已想问的问题。 “这个其实也很清楚,一些老头老太太爱看热闹,但不太舍得掏钱,偶尔,扔下个毛儿八分的,叹息半天,这是刚开始的时候,时间一长,他们也都不再怎么理会我们这些人。 一般最容易掏钱的多是些二、三十岁的女人,有时候可能正谈着恋爱,两个人路过这里,女孩子放下几角钱,有时候是一块钱,男孩子一副很理解的样了,有时候是一些孩子妈妈模样的女人,她们比较容易动心,一般也是几角钱。 最让我害怕的是一些中学生模样的男孩子,他们横冲直撞,在地下通道里打打闹闹,不太把我们乞丐当人看,有时候还吐唾沫,这种时候我只有装傻,因为实在惹不起他们,只是可怜福儿,有时候也成为他们捉弄的对象,不过,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也许,他们也感到拿乞丐逗乐也没有什么意思了吧。 我现在已经习惯了在街上做这种可怜相,一来我觉得这样也少不了自己什么,二来我觉得只要人们肯掏钱给我们,我这张老脸也没什么豁不出去的。 我那女儿把我接回家去好几次,可我都呆不了几天便偷偷带着福儿跑出来,在街上呆惯了,吃要来的饭也比吃咱饭强。 前几天有几个人来轰我走,说我要还想在这呆下去便要交什么地皮费,因为这儿是他们的地盘,我跟他们一通好骂,这些地痞无赖欺负外地人还成,欺负我没门。 我说,要钱我不给,要命我80岁的人了也不含糊,他们闹了一阵儿,见我北京话说的溜着呢,知道我不是那些拖儿带女的外地人,可以被他们赶来赶去,踢了福儿一脚就滚蛋了。 可事后跟我经常在一起扎堆的几个老太婆悄悄对我说,还是要拿点钱买个平安,否则他们老要找麻烦,让你在这儿呆不下去。 我就在想这世道真是没办法,连要饭也要有这些不公平的事儿,除了他们的欺负,我们最怕的还有巡警,有时候这市容抓得严了,我们就不敢再上街,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就跟警察捉迷藏,你这边赶我跑到那头,你这块地儿不让呆,我们就转移到另一块地儿,反正时间一长,这胆子也练出来了。 一开始的时候,我看到警察就害怕,现在我也学会了耍无赖,反正我是凭劳动吃饭,不偷不抢的,嫌我影响市容你倒是给我找个吃饭的地儿。 说到底儿就是福儿遭罪,这孩子让我给拖着挪来挪去的,没少挨磕磕碰碰的,人家的孩子生下来是为了享福,可这孩子生下来就是来受罪的,这……这真是没办法的事呵。 我说你要是拍照片,别拍我,你就给我的福儿多拍两张。没准让好心人看了会可怜他,给他寻个好去处。你要是把我的照片给弄上报纸那让我那几个儿子在村里抬不起头来,他们不孝,可我毕竟是他们的妈,我不想让他们丢面子。 这儿女有儿女的难处我知道,所以,我现在能养活自己和福儿,我觉得挺好,只是我担心我死了以后福儿怎么办,那时就是要着吃,福儿也得有个能把他领到大街上的人呵。 我现在一想起这事儿来心里就犯酸,早知道这样,当初还不如别救这个孩子,你说他现在是个大活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儿就得有人照顾他,可能出这份力的人到哪儿去找呢。” 采访者思绪:福儿奶奶又一次用脏碍看不出颜色的棉袄袖子擦去滚出眼睛的泪水,坐在她对面的福儿,一直在仰着头用那永远不变的笑容面对眼前每一个行色匆匆的人。他手中的茶缸儿枚硬币已经“叮噹,叮噹”响了一个下午。。 暮色开始围了上来,福儿奶奶吃力地从地上爬起来,行动迟缓地费了好大的劲儿拖起福儿,傻福儿也许知道终于要回家了,偎在福儿奶奶身边仍如一个乖乖的孩子。 这素昧平生的祖孙俩,血管里流着的是毫不相干的血,但他们的相互依恋却超过某些血缘纽带下的亲情。 他们蹒跚而去,我本想追问他们在什么地方,可又一想,对于漂泊在大街上的他们来说,住在哪里也许并不重要。 一直等到他们走远了,我才猛然想起手中的相机未曾派上用场,我只顾听福儿奶奶叹息,却忘了给他们拍照。 我遗憾地收起了相机,心里想也许明天或者后天,我会再碰上他们,我会给福儿多拍两张照片。尽管他永远不会懂得我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但我真心想要帮助他一把,也让福儿奶奶在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不再如此牵肠挂肚。 可我还有这个机会吗,我不知道。 我在想福儿奶奶的儿子们,尽管他们如此寡廉鲜耻,为了几间房子将老母遗弃在大街上,他们白发苍苍的妈妈还是挂念着他们,怕毁了儿子们的尊严,这种母爱得到是多么不公平的回报,对此,我只有叹息。 福儿的归宿令人牵挂,可做为一个目击者,我只有如实地记录,他们虽然是乞丐,可他们有自己的故事。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