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无法省略的过程 解振华局长是北大荒知青出身,整个人像北 大荒的黑土地一样蕴藉深厚,思想的地力肥沃得 一攥一把油,给人一种质朴而精明的感觉,工作 起来从不知疲倦,作风扎实得像过了细箩的精苞 米粉,清清爽爽,细细密密,不带一点渣子。 李风对老潘格外器重,大凡老潘有什么要求,应之惟恐不及,只要是和淮河治污沾点边儿的事情,李风都无不一呼百诺,说什么应什么。 有制片人做坚实后盾,老潘自然也愈加来了精神头儿,有点像老农民种包产到户的自留地,上心下力地像伺弄自己的婆姨,只因情有独钟,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兴趣越来越浓,倾注的心血和精力也愈来愈多。 从1995年到1997年淮河行动之前,三年时间,不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有事没事,老潘都要像个地道的老农民一样,隔三岔五去淮河流域看看自己的自留地,看到淮河的水变清些,便舒心惬意的憨笑,晚上吃饭都能多吃两碗,嗅见槐店闸弥散熏人恶臭时便满肚皮的气,到晚上都心慌气促得睡不着觉。 短短几年,纵横四省沿淮广大地区89个城市,都留下了老潘的足迹。 1993年起,中央电视台关于淮河污染问题的从未间断过的呼吁和报道,便是由李风发端,老潘为继,一直延续到淮河行动之前的。 1997年,从沿淮污染地区风尘仆仆采点归来的老潘,正式向制片人李风提出了淮河报道的可行性建议,与李风的想法不谋而合,李风当即拍板,并会同“新闻30分”的有关人员,共同拟定出淮河报道的可行性计划和报告。 那几天“新闻30分”的制片人李风,大脑皮层处在极度的亢奋状态,为了让淮河报道的计划准确无误地落在实处,并得以如期实施,真可谓绞尽了脑汁。 淮河报道得偿李风多年前的夙愿,很让李风牵肝动肺,所以做事认真细心的李风,在运作这次行动时抱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决心,对每一点潜在的会导致行动流产的危险和可能招致失败的因素,他都殚精竭虑,——考虑在内了。 为确保万无一失,李风希望首先得到国家环保局的支持。 老潘和李风先找了国家环保局的宣教司司长王耀先、副司长商慧。 商慧是一位4D多岁的女同志,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秀于外而慧于中,仪态端庄,言谈清越,表情恬静,举止得体而富有活力,办事果敢,从不拖泥带水。 商慧看了“新闻30分”有关淮河行动的报道计划之后,马上就掂出了这个计划内在的分量,当即就表示全力以赴的支持。 商慧副司长马上给解振华局长打了个请示报告,详细做了汇报,并在结尾提出请求,请解局长抽时间约见“新闻30分”的负责人李风等人。 商慧知道解局长是个大忙人,要是专门去找,往往是会扑空的。 但是这并没有难住商慧。 商慧知道解振华局长有个很有意思的工作习惯,每个星期,或是每过一段时间,虽然没有个一定,但却有个共同的规律,只要局长秘书不再给解振华局长送材料批阅,解振华局长就会和小赵打个招呼,说:没事,我转转去! 然后便走出自己的办公室,在办公楼内推开一间一间办公室的门,有时司长开会,处长出外办事,只有几个一般工作人员在办公室,解局长也会毫不犹豫地走进门去,与之寒暄问暖,聊上几句工作,甚至谈上几句家常,神色间毫无一丝局座的疏傲怠慢。 解振华局长在环保局的口碑所以极好,一方面是因为他务实,踏踏实实干工作,另一方面,还得之于这种以平常心待人接物的极富人情味的民主作风。 解振华局长常对秘书讲,咱们局小门小户的,千万不要讲究排场,弄那些虚东西,要多办实事,光说不办不如不说。中国有许多事情,大家都在那儿说,可就是没有人去办,本来只要有人去办,一下就解决了,可就是没有人去做。所以我这个局长,可不是说嘴的,是要办实事的。 解振华局长办公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从来都是只强调结果,不问过程,不论是哪一级干部,只要是解振华局长交办的事情,见面时总是先谈结果。有了结果再谈过程,没有结果,免谈过程。 解振华局长常说:一个廉价、高效的政府,要的就是办事效率,要的就是最终的结果,只有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办事过程,才会节省人力物力,才谈得上廉价! 解每每这样问他的属下:事情办得怎么样? 属下正确的回答应该是:事情已经有了结果! 那就可以坐下来从容汇报了,如果答复是中性词,或是含含糊糊的,没有个结果,解就会皱眉,挥手打发来人出去,说:我不听你说什么过程,好坏你都得给我办出个结果来,好了当然好,不好我们再想办法,不能老是纠缠在过程中! 虽然做事情有一些无法省略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之树必须开花结果,哪怕是一个失败的果子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过程之树永远在开花,永远却不结果,让人们在一无所有的等待中耗尽时间和生命,这是任何一个人或是一个政府必须注意的。 解振华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转楼的过程,并不是为了转楼,更多的时候是在抽出时间,现场解决一些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局机关都知道解局长的这个特点,所以老早就把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留着,专门等解局长走来时,当场请他处理解决,久而久之,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工作惯例。 以商慧的女性的直觉和敏感,觉得明天解局长很可能要来转楼,原因是解局长明大既没有会议安排,也没有出外的任务,所以商慧事先就给李风和老潘打了个电话,希望他们在家里等她的电话,说不定明天就可以和解局长当面谈谈。 商慧给李风和老潘打电话时,李风为内部的事和准备淮河行动报道的事,里里外外正忙得飞飞的,内心不无忧虑,担心计划流产。老潘却兴头得很,正和记者四组的组长吴光秋、周文几个人,在一起紧锣密鼓地商讨具体行动的每一个细节。 商慧这时的电话,无形中等于给李风和老播等人打了一针兴奋剂。 李风和老潘都隐约地觉得,环保局感兴趣,这事八成能行。 商慧让自己一上午都待在办公室里,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丝动静,有意让办公室的门大开着,睁大着两只明亮的眼睛,尖起两只秀气的耳朵,警惕地倾听着从楼道里传来的每一丝可能的动静,为了防止交臂错过,连上厕所也尽量避免,水也不肯多喝,尽职尽责,丝毫不敢苟且,像一个忠实的麦田守望者。 一上午解振华局长都没有来,时间一分一秒,安安静静地过去了。 商慧丝毫没有气馁,中午吃过饭,下午继续如法守候。 下午4点多钟时,突然有好事者通风报信,说是解局长转楼来了。 商慧立刻兴奋起来,马上给李风打电话,要他们马上过来,李风和老潘即刻就起身,可是一路上车水马龙,堵车,快到5点钟时还没有赶到环保局,而解局长眼看马上就要转来宣教司,急得商慧坐卧不宁,正急的当口,解局长却翩然而至。 商慧只好先拿工作问题拖住解局长,向解局长汇报起工作来,并说“新闻30分”的负责人李风和老潘,此时正在路上,即刻就到,请解局长一定要坐等。 解振华局长是北大荒知青出身,整个人像北大荒的黑土地一样蕴藉深厚,思想的地力肥沃得一攥一把油,给人一种质朴而精明的感觉,工作起来从不知疲倦,作风扎实得像过了细箩的精苞米粉,清清爽爽,细细密密,不带一点渣子。 对淮河报道的事,解振华之前已经有过赞同的批示,自然十分重视商慧所说的情况,于是偌大一个部级领导,竟然真的坐下来,耐心等候李风和老潘的到来。 这种平易近人,稳健持重的工作作风,让原本就有些不安负疚之情的商慧,也为之十分感动,于是善解人意的商慧,便胜任愉快地拿热茶和寒暄,对解局长好一番小心招呼,并努力找些有益有趣的话头聊着,为解局长助兴,以便让解局长不至于觉得时间过得太慢,等候的工夫太过长久。 李风和老潘后来知道这种情况后,也十分高兴,觉得这位部级领导,一点架子也不端,真是难得,国家环保局有这么个干实事的好局长,值得为其骄傲。 李风和老潘赶到时,已经快6点钟,当即表示了歉意,谈话马上进入正题。 解振华局长认真倾听完李风和老潘有关淮河行动的具体构想和汇报,很是为之高兴,当即表示大力支持,并认真地谈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和设想。 在谈到如何与中央电视台做必要的沟通时,解振华局长当即决定,自己亲自出马,去和中央电视台的有关领导,洽谈有关淮河报道的一切事宜。 此后不久,解振华局长很快就约见并拜会了中央电视台主管新闻的副台长李东生先生。从某种特殊的含义上讲,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性的会面。 好一个李东生 李东生副台长意味深长地说:解局长,我们 的记者有时候很认真,要是他们给你认真出一些 事来,您这个当局长的到时候可得给我们记者撑 腰呀!解振华局长毫不含糊地回答:万一真有什 么事情,我们一定给记者们撑腰! 对李东生副台长这个人,笔者至今尚无缘结识,但关于他的故事,笔者却从记者们的嘴里,东鳞西爪,零零碎碎,听说了一些,这里择取要紧的讲几则出来,以便让我们中国的老百姓知道,在我们中央电视台,竟然还有这么个人物存在。 李东生,东北人氏,后举家迁河南平顶山,高中毕业,知青插队,专事修理地球,日日每每,面朝黄土背朝天。未几,恰逢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招生之际,东生有幸搭乘末班车,便从容放下锄头,拍拍满身尘土,摘去一头的高粱花子,打点行装,背起书包,赴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就读。 知青上学有如农民进城,自然倍感珍惜,故寒窗数载,虽然天天食大烩菜,啃冷馒头,却不堕青云之志,常常夜半就寝,闻鸡起舞,囊萤映雪,刺股悬梁,以十倍刻苦学习之精神,修练莘莘学子之身,以便他日做栋梁之用。 在校时,学子之态俨然,一米有八之身躯,于然独立,瘦削筋节,有天然之优势,故嗜好打篮球,往往于球场之中,纵横捭阖,上蹿下跳,十分活跃,故入校队为球员,在校常打场次,出外时有比赛。 以优异成绩毕业,分到中央电视台新闻部,住集体宿舍,跑时政新闻。 东生初来之时,正值中央电视台组织职工篮球比赛,东生不觉技痒,在球场找到组织负责人,要求参加球队。负责比赛之人,乃台里一位普通工作人员,当下便上下打量东生,瞅着东生身体单薄已有些面生,便大为轻而蔑之,操一口京片子,冷言冷语讥讽道:你这德行,还想打篮球? 如此无礼,令东生为之一怔,一时无言以答,急忙忍气吞声,以求保全。 东生来台之后,因其业务功底扎实,谦虚好学,兼之思维填密敏捷,常有大思路大举措,连年工作成绩卓著。为人又古道热肠,言谈举止间有大将风范,故得领导赏识,始而为组长,继而为新闻采访部主任,又而晋升为新闻中心主任。 1993年中华环保世纪行,李风因为工作上的事情与东生发生了小小的争执,李风素来敬佩东生,东生也从来很欣赏李风。李风不知那天东生又累又烦,还按平素自己那副样子,嬉皮笑脸地和东生顶上了牛,东生心里一急就大发了一顿态度,让李风心里好不委屈。事过几日,一次聚会吃饭的时候,请东生参加。 东生走来,往桌前一站,就坦然的当着满桌记者的面,大声说:我这回来,首先向李风承认错误,那天的事是我做得不对,我向李风道歉! 迄今为止,每每说起这件事,都使李风为之感佩不已,认为仅此一例,便可以证明东生是一条敢作敢为有真性情的东北汉于。 还有一回,那是“新闻30分”过一周年的生日,请东生参加,东生西服革履,打着领带,走来刚刚坐下,就有几个记者小姑娘,上前去揪住西服革履的李东生,扯开他衣服的后脖领子,将一桶冰块,哗的倒进了李东生的衣服里,冰得李东生皱眉,逗得大家哄堂大笑。为保持端庄的仪表,东生索性不去掏,没事人一样,与大家交杯换盏,谈笑风生,任由那些冰块待在体内,靠自己的体温,慢慢融化它们,神态间颇有关羽刮骨疗毒的坦然自若,不能让人不佩服。 这样硬撑的结果,是当天晚上回去,东生就发起了高烧。 只是,玩归玩,闹归闹,改日记者们在台里送审片子,见了面,李东生连个笑脸也不会多给谁,依然故我,照旧公事公办,不留私情。 这种一是一,二是二,桥归桥,路归路的做法,很见东生的为人和风格。 东生在新闻中心一年之后,晋升为中央电视台主管新闻的副台长。 于东生这一程来说,可谓春光无限,迤逦一路行来,真个如那山东的梁山好汉小穆春一般,前后都没个遮拦,一晃眼的工夫,便很是个人物了。 十年光景,那个当年一言冷语,便打发东生从球场滚蛋的人,却成了东生麾下一名不起眼的手下,每每思及当年之事,不免恨自己有眼无珠,何以当时没有善待那个表面看来不起眼的东生?私底里,便很有些忐忑不安之悔意。 兼之此事,台里台外,人人都晓得,一时传为掌故和笑谈。 此事细细听来,颇令笔者感慨,以为从这个事情中,很可以演绎出一番做人的道理,那就是:当你得意之日,休要猖狂,失意之时,也无须沮丧,只要好好善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你就能把握许多奥妙莫测的人生机缘。 只是东生,早已浑忘了此事,还每每对那人网开一面。 那人天生好酒,常有酒后斗殴之事发生,一日酩酊大醉,误以为自己是一只壁虎类,不顾众人拦挡,跨出二楼窗外,做壁虎爬墙状,缘墙前行,奈何酒醉之人,浑身发软,结果自然是一个倒栽葱摔下楼去,惊得满楼道的人面无人色,此人却只是关节脱臼,接好之后,竟然毫毛不损,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为此事,东生大为震怒,好歹算是没出事,否则人命关天,如何了得。为令其彻底痛改前非,故停职一年,以观后效,并扬言如果再酗酒,就给人事处打报告,让其去看大门。其人大骇,为珍重新闻事业,砥砺其志,禁酒不饮。 凡一年之久,东生见而怜之,竟网开一面,恢复其工作。 其人感戴之,酗酒恶习,至此绝矣。 东生为人,威严与宽厚,兼而有之。 东生对新闻记者的每一条新闻都不肯轻易放过,为求新求精求完满,东生变得像一只虎视眈眈不近人情的拦路虎,在工作上毫不通融,毫不留情面,时常对记者们采制来的各种“食物”,横挑鼻子竖挑眼,动辄发起虎威,或是虎吼几声或是连数落带批评,打回去重新回炉,重新制作,甚或干脆枪毙。 认真是东生工作和行事的原则,也是做人的根本,他绝不容许有任何一点粗制滥造的或是有损国民健康的“食物”,因失察失职而从他鼻子底下轻易漏网。 为此,几个新闻栏目,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记者,个个刻意上进,尽力求新求精,不敢有丝毫侥幸之心,送节目时,无不胆颤心凉,生怕让东生挑出毛病,一番数落打将回去,将偌大一番辛苦付之东流,还得丢好大一个面子。 笔者道听途说来的这一些细细碎碎的小事,一旦放在一起,便很能见出东生其人——一位年富力强、有个性、有人情味、严厉、正直、智商颇高、业务能力很强、有开拓精神、敢爱、敢恨、敢骂娘的有真性情的汉子的形象,就此矗立。 话说得似乎已经有点远,还是扯回来,说解振华局长与李东生的会面。 当年李鹏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世界首脑级环保会议,负责新闻报道的领队,便是现在的李东生。 李东生副台长,对环保问题,不待多说,早已是十分的关注。 所以李东生听解振华局长说明来意,连一个哈哈也不打,当即就拍板表示支持。在与各部门的负责人一起,讨论完所有的实质性问题后,李东生笑呵呵地望着解振华局长,意味深长地说: 解局长,有些话得说在头里,我们的记者有时候是很认真的,要是他们给你认真出一些事来,您这个当局长的到时可得给我们记者撑腰呀! 言外之意,不言而喻,等于是将了解振华局长一军。 解振华与李东生同属一辈人,自然心灵相通,一听就明白李副台长这番话的弦外之音,当即对李东生毫不含糊地表示说:在这个问题上你们电视台,尽可以放心的,万一真有什么事情发生,我们一定给记者们撑腰! 说完两人会心一笑,握手如仪,各自回去,布置各自的行动事宜。 淮河行动,如千钧巨石,落到了实处,只等人上马,箭上弦,跃马开弓。 时至今日,“新闻30分”举凡参与淮河报道的记者们,只要一提起他们的淮河行动便嗷嗷叫,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激动和不安的心情,这种心情是双重含义的,既为淮河行动而骄傲,又为淮河能否在2000年变清而忧虑,淮河行动给每一位参与者都留下了非同寻常的记忆,为撰写此书,笔者采访了所有参加行动的“新闻30分”的记者,绝大多数记者们,都是怀抱着这样的心情和忧虑的,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事过许久,李风仍然感慨系之,对笔者说:如果没有解振华局长和李东生副台长会面,淮河报道只能是一纸空文,绝不会成什么气候。 这仍然是中国的国情,故此,笔者也以为然也。 骥尾小议:中国,关上地狱之门 大者如居里和他的夫人,打开了那个黑色铀 石的潘朵拉的盒子,将一个被上帝之手镇锁于地 下沉睡了数亿万年之久的放射性物质的魔鬼释 放了出来,这个魔鬼既可以毫不费力地推动巨大 的发电机组为人类造福,又可以化身为可怕的蘑 菇烟云以光辐射冲击波和放射性尘埃轻而易举 地重创人类甚至毁掉创造它役使它的主人。 科学技术一方面是为人类社会创造财富的最大生产力,一方面也是一把有损有益的双刃宝剑,如果运用不得当,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伤害是致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只是科学技术在无意中演绎出的一个最温柔的故事,用于战争的那些高科技手段,诸如热核武器、中子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激光武器等等,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在一个瞬间毁灭掉人类自己,这是人类利用高科技手段为自己特意制作出的一部与上帝的创世记恰恰相反的最凶险最疯狂最暴虐最刺激的影视作品。 在这部可忧可怖的影视作品中,也许开始出演的只是一个激情如火的政治演员和几个货真价实的国家人物,同时观摩的是全世界,最终毁灭的却是全人类。 科学技术富有了人类社会,同时也膨胀了人类的征服欲。 大者如居里和他的夫人,打开了那个黑色铀石的潘朵拉的盒子,将一个被上帝之手镇锁于地下沉睡了数亿万年之久的放射性物质的魔鬼释放了出来,这个魔鬼既可以毫不费力地推动巨大的发电机组为人类造福,又可以化身为可怕的蘑菇烟云以光辐射冲击波和放射性尘埃轻而易举地重创人类甚至毁掉创造它役使它的主人。 小者如淮河沿岸星罗棋布的小造纸厂,曾几何时,这样一门利用淮河两岸产麦区大量麦草制纸的技术,使淮河人从世代农耕走向了工业化,刚刚尝到了发财致富的甜头,却又在为自己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不慎将废水废气和黑液这个黑色的魔鬼释放出来,污染了淮河流域1.5亿人赖以生存繁衍的河流和空间,他们为此而受到的致命伤害,远远超过他们既得利益的百倍以上。 诚然,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手段,可以使人类更加快捷有效地从地球中挖掘最后一窑造化的矿藏,从山川中砍伐最后一片原始的森林,从海洋中搜刮最后一尾自然的鱼虾,从土壤中收获最后一粒纯净的粮食,从地下榨取最后一滴没有污染的淡水。 遗憾的是地球上资源有限,而且不会像人类一样死而复生,成倍增加,所以不论我们人类在未来时予取予夺的手段将会如何高明,最终的结果恐怕是取无所取,夺无所夺,获无所获,一无所得,一无所有,智慧的人类假科技之手按照自己的心意重新创造和改变了上帝之手的创造物,得之于萧何,失之于萧何,最终少不了要还造化一个公道。到那时,我们悔不当初的人类,惟一的出路,恐怕就只有结束人类这个智慧种群在地球上巧取豪夺的漫长生涯,走向自寻的那条必然的死路。 从古到今,世界各国,人类各族,之所以处心积虑地发展科学技术,其最终的目的,无非是想随心所欲地主宰地球,无所顾忌地奴役自然,更快更多地掠取财富,殊不知高科技这个人类的专利,既是一双神奇的上帝之手,又是一把自毁的魔国之剑,既是一把开启天堂之扉的钥匙,又是两扇通向地狱之里的大门。 在浩瀚的宇宙间,地球惟有小小一颗,人类无非芸芸一群,没有上帝的保佑也没有救世主的帮助,人类惟有伸出神圣良知的援手以自救。世界别无选择,列国惟有一途,挥仁义以自警,慎用天堂之钥,举天下为己任,关上地狱之门。 走可持续发展之道路,当仁不让,义无反顾,1997——中国在行动。 奋起上帝之手,摧毁魔国之剑,铸人类经典,2000——世界大瞩目。 生死存亡,系于一念一发之间,何去何从何以抉择,全在人类自己。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