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又见河流,又见湖泊,河中草滩野鸭成群,河洲之上,两只天鹅悠闲地漫步。措勤就在河流拐弯的地方出现了,小得如同内地的一个村庄。 这是进入阿里地区的第一个县城。它与藏北那曲地区的文布办事处相邻,都是人烟极其稀落的草原地带,汽车跑上一天,也难遇见一户牧民。 这一带的人不吃鱼。措勤县东面有一个大湖,名叫扎日南木错,湖中的鱼多得伸手就能捞。我们在城边一个加油站加油,我问一位妇女为什么不吃鱼,她说:“害怕。”鱼被他们视为神灵。 西藏其他地区并非不吃鱼,在拉萨就有一种鱼叫拉萨鱼。高原鱼一年才长一两,拉萨鱼一条大约几两重,却要长几年。它全身雪白,无鳞,腥味很重,肉却极滑嫩、鲜美,为吃拉萨鱼,我们转了两天街,才在一家四川人开的小餐馆预订到。由此可见,拉萨吃鱼的人也不多。后来,在藏东昌都地区八宿县的邦达吃过一次鱼,那是另一种高原鱼,同样肉嫩味鲜,各有其风味。 我对高原鱼却心存戒意。在青海湖鸟岛,我吃过一条湟鱼,它是用锅煮的,因为气压低,鱼没有熟透,但那时我太饿了,鱼一上桌,我就一个人狼吞虎咽起来。老板说我一人准能吃一条,我也颇赞同他的意见,直到肚皮撑得圆鼓鼓的,一条鱼还有差不多一半没有下肚。我问老板鱼有多重,答曰:“三斤半。”“天!我上他的当了。”那天下午,我肚子就开始抗议了。回程的路上,我一路拉肚子,车半夜十二点才到西宁,也不知拉了多少次,人都快虚脱了。 措勤也叫县城,确实让我不能接受。它是我见过的最简陋的县城。它与村的区别就是多了一个电视转播塔。 在它的周围既没有村庄,也没有牧民。县城的房屋都是泥坯垒的单层平顶房。全县两层高的楼房只有三栋。街道虽宽,却跟草地没区别,从东到西,长不过百米。全县只有一所小学,上中学都得去千里之遥的狮泉河。 西边山坡上,有一处塔群,塔下堆满了刻着经文的石片。几个老人在拨着念珠,诵着经文,绕塔转圈。 一切都是静静的,只有群集的乌鸦在夕阳里成群地飞起又落下,把嘶哑的叫声播撒到无比寥寥的天地之间。 进城的草地上,不知为何搭了几顶又大又漂亮的帐篷,藏民骑着马飞奔着。是不是有赛马会呢?我们无心去问。 扎西建议我们去扎日南木错抓鱼吃,他说,那个湖就在东边那座山下,他曾在措勤呆过很长一段时间,去过那个湖。 大家上车去湖边,扎西却找不到路,问了好几个藏民才弄清。车开上一个坡,走上了一片开阔的草原,那座蓝色的大山就在草地的尽头。 丰田车像两只发怒的野兽,让旋转着的草原纷纷退避。扎西从方向盘上松开双手,任车像野马狂奔。他点上一根烟,猛吸一口,慢慢吐出烟雾。 这天,我们犯了一个错误,这位高原跑了二三十年车的扎西竟也会犯这样的初级错误,在西藏,空气太清爽了,能见度之好,上百公里远的山都看得清清楚楚,像近在面前。我们常常看到湖岸就在眼前了,却总是跑不近它。看到山,似乎徒步也走不了十几分钟,开车却要开上几十分钟。这片空间是离奇怪异的,其距离也常常生长出幻觉来迷惑你。近的你以为远,远的又以为近,真真假假,让人失去了对距离的把握,你不得不放弃对空间的感受和认识,不再去理睬什么远和近。 这天黄昏就是这样,大家以为马上就到湖边了,扎西也口口声声湖不远(他是不是记错地方,把别的地方的湖当做了措勤的),那座山是这样近,草地也不大,但跑了好久,山依然是那样一点变化也没有。草原像是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永无穷尽。 看看天色已晚,尽管湖中到处是鱼群,我们也只好放弃。再一次迎着落日返回措勤。 晚上就在一口井边做饭,吃我们自己带的罐头。 一群小学生把我们围了起来,有的拿出笔和本子,让我们签名留念。这群学生汉语说得十分流利。 措勤再向北,山低矮了,起伏的草原变得无边无际了。 这是一块更加神秘的地方,人类的足迹鲜有踏足这一领域的。巨大的号称世界第三极的西藏,在这里进入了它自己的极地。严酷的自然环境已不适应人类生存,这里是属于野黄羊、野牦牛、野马、野羚羊、野驴、盘羊、岩羊和狼的世界。草原上的草极其稀薄,近看像荒漠,几乎不见草,用手拔,不到一寸的如同松针一样的草叶极富韧性,它带出的根却长达二三寸。草原只有当放眼远望时,它才是绿色的,而近处的土地上都是白色的石子。 我们刚出措勤,地平线一侧的山坡上,一条炫目的光带像黄金一般闪着金光,它使整个草原变得明亮。 不久,蓝得发黑的天空俯冲而下,重重撞击在斜向天际的草原上。我们在绿色与蓝色两大纯洁的板块间深入,空间像数学中的数列一样无穷无尽地在两天色块间拆开、展现,好似在冲刺世界之尽端。 这里,连西藏人也极少来,拉萨人谈起无人区,也像西半球的人谈到世界屋脊一样陌生而遥远。由于高寒、荒凉、僻远,旧时代这儿曾是“自由民”居住的地方,藏北有句老话:进了无人区,地方没有名字,人不分身份地位。就是现在,哪怕你官再大,这里的人也不会把你当一回事,更没有弯腰吐舌之类的谦卑礼节,无人区之冷,则可用一句话来形容:吐一口痰,半空中就冰冻了,到了地下则成了一根冰柱。旧时藏政府有正式行文记录:某日,一个藏兵领命前往北方察看,回来报告说,前面天和地已经连在一起(沉沉的蓝天和上翘的大地确像粘连在一起),水用绳子捆在背上(人们喝水只有砸冰,将冰块捆在背上,从湖边背回去),火挂在腰带中间(当地人生火用的是火镰),叉子枪划着天空嘁哩喀嚓响,已经到了天边,再也不能往前走啦! 这一天,我们还是碰到了人,他们是高原上的原始部落。 一次是在一条浅谷里。那时太阳升起不久,远远见一个帐篷,偎在一处低矮的山坡边,一缕炊烟正徐徐升腾。白色帐篷后面有一大片羊群。 见着帐篷,尤其是看到了那一缕升向天空的炊烟,我激动不已。大家都下车,抓了相机去拍摄这个难得的景象。尽管我们踏在草地上的脚步很轻,帐篷里的人还是听到了动静。在这无人地带,脚步是唯一的声音,即便如此轻微,仍大得足可使整个山谷都能听见。 出来的是一个中年男人,他望着我们,那眼神是我从没有见过的,既不好奇又不平常,既凝视着你,眼光又似乎游移,无法集中思想,它是内视的,有着一层呆呆的、迷惘的光。几近黑色的脸,两道僵硬的圆弧形的皱纹,从鼻翼两边弯向下巴,像木刻般不动。我分辨得出那是笑容,只是太模糊、太难辨别了。他一头蓬乱的头发,两条小辫子搭在胸前,一件用粗绳缝成的羔皮衣裹在身上,已经破烂得不成样子,像一件烂棉絮,四处是洞和磨破的卷口。 他始终都是这个表情,像凝固冰冻了。他没有说过一句话,连喉结都没有动一下。身子直直站在那里。也许见我们并没恶意,他向我们走近了几步,又以刚才直立的姿势和凝固的表情面对着我们。 接着帐篷内又钻出两个一大一小的人未,小的大约十来岁,大的约二十岁。青年的笑容要生动一些。但他们都一言不发,只是看我们拍照。在我们所遇见过的牧民当中,从开始见面到我们离去,没有说过一句话的恐怕只有这一次了。 帐篷的炊烟消失了。我没有进帐篷看,不知里面还有没有女人,这三个男人又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是父子关系,那个青年与这个中年男人年龄相差太小。如果是兄弟关系呢,中年男人与那个小孩年龄又相隔太远。语言的无法沟通,就连他们最表层的生活状态我都无法了解。 第二次见到人是在抵达一个湖畔时,那是一群人,有老人、小孩和少女,附近找不到他们的住处,他们的身后是一个湖。 一个少女站在一个小土墩上,好奇地望着我们的车。她的脸十分古怪,一道道白粉把脸颊涂得满满的。 扎西说,可能是用牛奶涂的,用来美容扮靓的,难怪她见了我们,没有任何回避的意思。 部落的人,所有的生活资料几乎都来自牛羊:吃生羊牛肉,喝牛羊奶,穿羊皮衣,羊毛鞋,住牛毛制成的帐篷。用牛毛编袋子,捻绳子。就连梳子也用野牦牛的舌头,把它风干,牦牛舌头上的刺就成了天然的梳子了。不少人还不识数,计算羊群数量时,守在羊圈门口丢羊粪蛋,出来一只丢一颗。若有人问他有多少只羊,就兜一襟羊粪蛋让人家去数。 西藏实行的是天葬,但在无人区,人死后,有的让尸体丢在地上,任其腐烂。我见过路边很多动物尸体,它们大都是冻死的。尸体上,有的地方露出了白骨,有的地方却还有一层发绿的皮毛,像一块破了的布包裹着一堆柴薪。 也许是因为无人区不具备天葬的条件吧,没有鹰,又无天葬师。掘地又没有工具。藏民认为,埋在地下让蛆虫吃了,人的灵魂就难以升入天堂。 离开面涂牛奶的少女,我们绕着这个湖行走。对岸的雪山倒映在湖面上,也好像白粉涂抹在蓝色的湖上。 湖中鱼很多,一种白色的鸭子见我们的车开来,惊得箭似的射向湖中。它专吃鱼的眼睛。 面对这个生来就只为照见天空的湖,我突然感到了自己身处的遥远。我的思绪开始飘拂,对于那个已经离得很远的熙熙攘攘的都市世界,此时,我获得了一种最佳的审视它的距离和心境。 我想起了在拉萨药王山上的一幕。那天中午,在那座可俯瞰拉萨市容和布达拉宫的药王山上,我碰到了一对藏族恋人,他们是在望果节这天来敬神的。少女身材瘦小,戴着墨镜,穿着时髦,极像汉人。我从他们脚前的一包柏枝开始了一场对话: “这是什么?” “柏枝,用来敬神的。” “肯的能点着吗” “能,它冒出的烟可香呢。” “我可以拿一根吗?” “行。” 我拿着柏枝放在鼻子底下,一股浓烈的植物香袭来,那真是难得的专为神而生的草。 我望着他们双双坐在石块上很休闲的样子,又问:“你们也来拜神吗?” “是啊,我们是来祈求世界和平、人民幸福的。” 这些话好像来自于课堂,我望了望他们,见他们一脸认真的神情,并无开玩笑的意思。从他们的气质看,像受过良好的教育。我又问:“去过内地吗?” “去过,到了北京、天津,上海,大城市都去过了。” “去过广州吗?” “去了。” “印象怎么样?” “不好,到处是高楼大厦,那里的人太冷漠了,谁也不理睬谁,没有一点意思,去了就想快点走,不想再来了。” “你们在内地去寺庙拜佛吗?” “我们去拜。那里拜佛的人也很多,但让人恶心。” “为什么?” “我们拜佛从来不是为自己,都是为别人。没有谁为了生儿子、为了发财、为了升学去求佛,那样太具体太功利了,是对佛不恭。” 对话结束了,我内心受到了某种震撼。在我们还在炫耀高楼并一个一个竞赛似的比高时,他们却感到以它为象征的城市文明对于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在我们各地纷纷修建寺庙热中,他们看到了正在汹涌而起的恶俗。我更为他们不盲目崇拜“文明”和大都市,忠实于自己真实的感受而生出一份敬意。这不但需要思想,更需要气度和品质。 在我把两根柏枝夹好放进包内时,姑娘笑着与我道别。这个笑容令我至今还感动着。她是那么友善、纯真,没有博大爱心的人是不会拥有这种笑容的,笑容让人不再感到孤独。它像一缕阳光温暖并照亮我的前程。我被深深感染。在后来无数次拜谒寺庙的佛像时,那些程式化的雕像都让我麻木不仁。而姑娘的笑容却让我感到了佛的光芒。 绕湖半圈,像思想绕到它的对面,像文明绕到它的另一面。远远的雪山如同可望不可及的大国,依然是那么遥远。它的白色的光芒,有着丰富的内蕴,让人百看不厌,令人心府为之摇荡。身后的湖如同一片蓝色的云,挂在山腰上,又似一片抖动的光。 我想,一切美好而使人感觉丰福的东西,都不会离自然太远。幸福从来都是最简单的事情,领受它的恩赐并非需要非凡的智力,并非需要楔而下舍的追寻。一朵小花,一个微笑,一句问候,甚至一片阳光、一阵鸟的啁瞅,都会是幸福的源泉。重要的是,我们必得心怀感念,我们就会为这个世界所感动。贪欲的人从来都与幸福无缘。 雪山越来越近,走近它却不知转了多少座山,以为它就在眼前了,转过一座山却依然又是一座山。一路上都是风光无限:溪流闪动着耀目的波光,土拨鼠一只只窜进洞中,躲了起来,有几只胆大的从洞口回头张望并打量我们。小鸟飞来飞去。几匹野马东张西望,总有一两匹奋蹄而起,与我们平行而驰,以它们的善心揣度着我们的善意。万物都在享受阳光的静谧和温馨,世界平和而又宁静。 我的心灵从没有像现在这般空明、轻松、自如。 在往改则的路上,我们遇到了采金人。他们在视野中出现,只是一个小小黑点。慢慢地,它变大,渐渐成形、渐渐清晰。近了,才看清,是一台手扶拖拉机,拖斗上,堆了很多麻袋。这些麻袋被塞得鼓鼓囊囊,堆得足有一层楼高。车上坐了三个人。他们好奇地看着我们,那一张张风吹日晒的脸几乎与非洲黑人毫无二致。他们刚刚修完车,用摇把发动了车子,拖拉机冒出一股黑烟,他们就急急忙忙谎慌张张爬上车,仿佛有谁追赶他们似的,与我们朝着同一个方向并行。 这些大包里,也许装的是棉被、帐篷、水、柴火和食物等。扎西说,这些淘金者大部来自四川、青海和甘肃等地。从他们的行装来看,起码在路上跑了数月,全身衣服都黑油油的,几乎看不出底色。脸被高原阳光照得像张粗黑的树皮,全身只有一双眼睛是白的。那些麻袋因为长期的手摸肩扛,边都磨出了毛,毛又被磨得油光滑亮。这样的长旅,一定有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艰难和危险吧。 走不多远,他们的车又熄火了。转眼,他们和那台手扶拖拉机又变成了一个小小黑点,慢慢从视野里消失了。 扎西说,改则一带有不少金矿,内地人早在凡年前就来这里淘金了。他们每年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这片广漠的无人地带,带足几个月吃的和用的,等到秋深了,草原慢慢被冰雪覆盖,他们又得在刺骨的寒风中踏上归途。没有人能够在无人区熬过冬季。 我感到惊奇的是,中国西部与美国西部,一个在东半球,一个在西半球,当年美国开发西部时,淘金者蜂拥而至。今大,藏北同样出现了采金人,西部真是惊人的相似,与美国西部不同的是,这里是高原,是人类难以生存的极地。在这里淘金,是向人类的生存极限挑战。我不得不敬佩淘金人的勇气和毅力。 我们走入了一条大峡谷,两边山脉都是红色的砂岩,座座山峰的石头均似海底礁石,有着累累伤痕,饱经了大自然的无穷变数。 我觉得此情此景,恰似美国某西部片中的一个场景,说不定哪个山口就会冒出一个骑高头大马的牛仔来。 丰田车开上一个缓坡,正欲转进峡谷口时,果真有一帮人、一群我从未见过的最漂亮的马。人呢,尚在草坡上,把艳丽的衣服和被子抛洒一地,马则悠闲地在草地里吃草。这幅画面的出现,不是神话就是梦境,总无法真实起来。 从他们的马群中穿过,那群懒洋洋的人,连跟我们打招呼的兴趣也没有。 我们从那条红色砂岩峡谷出来,进入一个平坦的草原。草原向西倾斜,尽头是一个巨大的湖,从湖岸银白色的闪光看,它应该是一个碱湖。 草地上到处是车辙。两台车向湖边并列而行,一路狂奔。只一会,就互相找不到对方了,索多的车走偏了,不知冲向了哪里,扎西不无担忧地说:“往东开到那曲就麻烦了!”他把车一停,下车后急得绕着车转来转去。 谁都以为前面不远就是湖。车一阵疯跑后,这才知道,这片草地是如此巨大。那些山己远远地退到了后面,小得只有一线低低的蓝影了。湖仍然是如最初看见的那样,在前面闪耀着银光。 等了好一阵仍不见踪影,我拿出高倍望远镜四处照看。原以为草原空无一物,从望远镜里看到,右边的草地上一大群野岩羊正在吃着草,它们被阳光照得全身散发出毛茸茸的光。 在这里,无论你向哪个方向走,周围的一切都不会改变,远的依然在远处,近的永远是一模一样的草和石子。失去方位感的司机把草原碾出了几百条车道,只要稍稍偏一点,走远了就相差不知多少里。 我从周小兵手里拿过她的红色外衣,站在车顶上挥舞着,试图能引起迷路者的注意,但大草原没有半点声息。我纵声大呼,声音小得像被什么东西扭曲了,只是环绕在身边,散不出去,或者刚散出去就被一片虚无吞噬了。一切都是徒劳。 索多的车油不多,一旦迷路,耗尽了油料,他们是走不出这片草原的。 天空中的云一朵一朵离我们远去,空出了头顶上黑蓝的天穹。起了一丝风。我们为刚才疯狂的奔驰而后悔。 不知过了多久,火辣辣的太阳也不那么毒了,云又聚拢过来,低低地,凝固在我们伸手可及的头顶。我觉得干渴。平日从不知道急躁为何物的扎西也有点沉不住气了。 我们开始还有兴趣四下眺望,望到后来困倦了,谁都懒得看了。我打了一个盹,醒来瞥一眼天空,它愈加蓝得可怖。 扎西突然冲上车,叫着“上来!上来!”车发动后,一个急拐弯,调过头就往回跑。 狂奔了一气,扎西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把车一刹,打开车门,两脚交叉,一屁股坐在地上,叼了一根烟,狠狠地点上。 我饿得头一阵阵发黑,从措勤出发时,只吃过一碗稀饭,是晚上吃剩的饭加水煮的。早晨七点到现在六点,整整十一个小时,只吃了一点饼干。水不多,连饼干也不敢多吃。 太阳西沉时,我们的车又往来路开了一段,仍然见不到车影。扎西虽然熟悉路,但来来回回一折腾,他也害怕自己搞迷糊。在阿里,有的地方是完全凭感觉来走的,若找不到感觉,十有八儿就会迷路。扎西已经不敢离开了。 有一种不祥的气息在草原上环绕着。扎西说,他们肯定停在哪一处地方,那点油走不了多远。 太阳落山的速度明显加快,大片乌云围住了它。就在这时,一线夕阳从云层射了出来,像激光扫在草原上,远处一块草地金子般闪出炫目的光芒。一群奔跑的黄羊像上演舞台剧,在那片草地上亲昵、追赶。 我推门而下,背着相机向它们走去,想拍下这一大自然和谐而美好的景象。但我忘了这是在高原,奔出的速度太猛了,跑了不到四十米,我的心脏像拳头般猛烈撞击着胸腔,我两眼直冒金星,向前一片黑暗,差点窒息昏倒,我本能地随势躺在了地面,张大口拼命呼吸着,我看见天空像一块布匹欲把我紧紧裹起来。我觉得自己透不过气了。 大约半个小时后,我恢复了常态,田斌、周小兵从远处的草地上走了过来,问我行不行。我站了起来,那束阳光早已消失,草原上被天边燃烧的晚霞映得呈现了一层迷幻的光,灰调子上浮起一层金箔,,我朝那群黄羊的方向望去,它们依然还在那里,小得只有一个个小白点(黄羊的屁股都是白色的)。 我不加思考,举步就向黄羊走去。田斌、周小兵走得气喘吁吁,头昏目眩,半途放弃。 黄羊见有人过来了,都抬起头来望着我,呆呆地一动不动,好像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一时还判断不了跑还是不跑。待我刚一停步,举起相机,它们“轰”地一下,一溜烟就跑得远远的了。 我不愿就此放弃。我第二次靠近它们之前,把光圈,速度都调好,人还未停,镜头先举了起来。但这一次,它们更警觉了,在我镜头刚举起的瞬间,它们分作两批,又往草原深处跑了。我的镜头前只有近处浮动的暗黄色和远处的黑褐色,像油画笔排过去的渐变色谱。我慌忙一侧镜头,抓拍了一张,镜头里只有它们在色块上跃动的小小影子。之后,我目送着黄羊从影子变成一点点光斑,再被那层黑褐色完全吞没。久久地,我站在那里,大地变为黑沉沉一片…… 就在我回头准备离开这块草地时,我看见了一双闪动着绿光的眼睛。那是一只狼,它在离我数十米远的地方,正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 我吃了一惊,身子不由自主地抖了一抖,同时,一个念头在提醒我:“冷静!冷静!” 我身上唯一的武器就是这台相机,我本能地像抓石头一样抓起了它,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往回走。我竖着双耳听着草地上的动静,并用眼角的余光注视着周围。 为防止狼从背后袭击,我不停地改变方向,走起了之字形的路。 大约走了一百多米远,我回头一望,天空已经暗下来了,草原一片黯淡,身后什么也没有。我加快步于疾走。 在我估计快到停车位置时,却找不到车的影子。这时,我才真正慌乱起来了,我感到恐惧的力量像血液一样传遍我的周身,进入了我躯体内的每一个细胞,我头皮发紧,几乎支持不住。在躲避狼的时候,我已迷失了方向。 四周找不到任何参照物,连天空也如一片深海,空无一物。我不知自己身处何方。绝望的感觉让我闻到死亡的气息。 我深知那条狼一定还远远地跟着我,甚至在为我的迷失而狞笑。但我必须先冷静,我想,我往错误的方向最多走出两公里,我先得走回去,再换一个方向寻找。也许,这样会错得更远,但总比站在这里强,那毕竟还有一丝希望。 就在我往回走的时候,果然看到了它跳跃的影子,不知是我眼花还是因为过度恐惧,那跃动的影子还不只一个,我不敢相信它们是一群。 我再也理智不起来,在草原上疯走。草地上只有我的脚步声,和一颗颗石子被我踢飞的声音。我已经精疲力竭。这条狡猾的狼也许就等着我耗尽最后一点体力时,向我发动进攻吧。 想到这一点,我又谩起来,并把碰痛我的大石子捡起来装进口袋,作为武器,又把羽绒衣拉链拉到顶,把衣领竖起来,再把照相机的防雨胶布扎进脖子里,防止狼咬到我的喉管。再把皮带解下来,紧紧抓在手里,并保持着高度警惕。 时间在慢慢过去,饥饿己使我有点意识不清,我不得不站住,屏息、凝神,小憩一会。 正当我几乎陷入绝望时,突然发现了远处的一点光亮,那不会是星星,它没那么低,也不会是石头或其他什么的反光。月亮虽升起来了,但月光稀薄,不可能有那么强的反光。那一定是扎西为我打开的车灯! 我的血盲往脑门上冲,差一点眼泪都涌出来了。 不知从哪里来的力量,我大步向光点奔去。它越来越大,渐渐变成了灯光,可以看到车灯照亮的草地了。 我一边走一边四处扔着石头,并大声呼喊,一则是让车上的人听到我的声音,二则是为自己壮胆。 扎西终于听到了声音,车向我这边开过来了,当那刺眼的灯柱照射着我时,我的眼泪止不住直往下流。 我获救了! 扎西他们见我久去不回,天都黑了,知道我可能出了问题,他知道这一带是狼群出现得最多的地方,牧民的羊常被狼叼走。为了防狼,不得不挖地窖一样的羊栏,把羊子密封在里面。他开车往我去的方向寻找,没有找到,又开回原地,打开所有车灯,时不时调整一下照射的方向,期望我能看到灯光。 我上车后,不一会,狼也跟来了。扎西对狼有着特异的嗅觉,他突然打开车灯,果然照到了好几条狼,它们远远地蹲在那里,与我们对视着。扎西也不敢去惹它们。他说:“狼一般是不向人进攻的,今天它们肯定是饿极了。” 扎西虽然沉着,但仍然有点害怕。我们没有任何武器,只有一桶汽油。扎西一踩油门,向前方狂奔而去,速度开到了一百四十公里,这样跑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车才停下来。 估计狼群被我们甩掉了。停下车熄了灯,我们就坐在车内等待着漫漫长夜过去。 虽是八月,藏北的草原却是那样寒冷,我穿着厚厚的羽绒衣仍抵挡不住,每人拿了一条棉被盖在身上。 高原之夜,月光闪着蓝莹莹的光,不嫁常见的那种银辉。天空愈加深邃,敻远,蓝黑的天体中,云像白色的蒲公英又大又近又清晰,又似散开的鱼翅,漂浮在深海里。满大星斗是这样明亮,像一朵朵绽放的烟花,密密麻麻,铺天盖地。它们闪烁着,有着雪花一样的毛茸茸的光,流星不断划过,放出一道道冷光,拖着长长的又粗又明亮的尾巴,像一把冷剑刺穿夜空。我感到自己已置身子茫茫宇宙之中了。 草原,被一轮满月照得明晃晃的,远处的湖像天空落下来的云。我毫无睡意,就这样看天空,听一听寂静草原上那空洞的没有半点声息的时空,那是连声音也荒芜的草地。直到天亮时分,我才迷迷糊糊睡了一会。 太阳出来后,我第一个醒来,把扎西叫起来。没有水,干燥的空气把皮肤上的水分都吸于了,嘴唇起了一层白皮。咽了两块苏打饼干,就干得吞不下了,扎西抽完一支烟,决定开车回头去找他们。 扎西是个有心人,一路上他不断丢些罐头瓶和烟盒,用两个小时,我们就开回了原来的地方。再继续前行,他走起了之字路,遇到有车辙的地方就顺路追过去。 我拿着前苏联产的军用望远镜,四处搜寻,直到太阳升上了中天,死寂一般的草原上,什么动静也没有。天空中的云团像神灵们放牧的羊群,浮在黑蓝的天幕,随着草地上的阴影慢慢飘过头顶,洁白如同积雪。我们谁都不说话,我幻想端坐云团的情景,一些从前淡忘了的事情,又在脑际萦劻。我竟感慨连连。这次轻率的决定更是令我心生悔意,一切都已无可我几乎绝望了。 扎西的耐心真的惊人,几个小时草原上横冲直闯,他仍不肯罢休,仿佛要与这块草原纠缠到底,我拿望远镜的手都酸痛,麻木了。我在无意中扫过一眼,瞥见了两个小黑点,我当时没有反应过来。放了望远镜后,才意识到刚才好像看见了一点什么,那两个微不足道小如蚂蚁的黑点又引得我再次举起了望远镜,再看一遍我才放心。依然是若有若尤的两个黑点。我没有轻易放过,把望远镜递给田斌,叫她看一看,她看了半天,轻轻说了一句:“是石头吧,要不就是狼。” “狼不会白天出来的,”扎西说,“去看看。” 我们斜插过去,直奔黑点,想探个究竟。黑点真是微乎其微,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黑点在慢慢变大,当我从望远镜看清是两个人时,心跳骤然加快,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周小兵和田斌都抢过望远镜来看,激动得脸色都变了。 近了,近了,两个人在向我们挥手,其中一个手里还挥动着一件衣服,那是光C的褐色背心。望远镜里,我看清了他们闪闪发亮的光头。车内人人欢呼雀跃。 他们是光B和光C。今天一早他俩出来寻找车和水。昨天,索多的车果然跑偏了,意识到走错路后,车往回开了一段,就没有油了。在草地上呆了一夜,第二天天一亮,光B和光C就出来寻找我们,并希望找到一点水,他们以太阳为参照,沿直线行走,已经走了整整六个小时,既见不到我们的踪迹,也没有寻到一点水,两个人已经累得精疲力竭,绝望地坐在草地上,正不知怎么办才好。他们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嘴唇干得裂开了一道道口子,脸色蜡黄,没有半点血色。 上车后,就差一点晕过去,也许他们太过兴奋了。光C的嗓子都嘶哑得说不出话,按他们指点的方向,扎西又像骑野马一样飞车过去。 跑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见到车影,扎西连连说:“偏了,偏了。”他又走起了之字,遍地里搜寻起来。 又是一个小时,终于找到了索多的车。大家兴奋得互相拥抱、击掌,询问分开后的情况。扎西和索多商量了一会后,由扎西带队寻找失去的路。丰田车横着开,半个小时后,发现了车辙,扎西判断了几分钟,凭他的感觉,认定其中一条,我们又继续往前走。 由于获救后的亢奋,大家都忘记了饥饿。 下午四点多,我们终于抵达改则县城。这个县城有一点怪异。我用望远镜看,逆光里,城外有一排灵塔和帐篷,走近县城时却无影无踪了。北面,忽然升起几缕轻烟,它们旋转、舞蹈,像寂寞灵魂在空旷大地舒展广袖,旋即又消失得如同梦幻。 到了县城,路口见一个衣冠不整,像重病在身的人歪倒在一边,他的身边有一辆倒在地上的自行车。丰田车冲过去的瞬间,我看到那人的目光在追踪我们的车。我心里掠过一个念头:这又是不是我的幻觉? 改则县与措勤县几乎一样,一条宽而短的路,两排泥垒的平房,荒漠的风格倒是十分地合拍,它使得这个半荒漠地带愈加显得荒凉、冷酷和险恶。这里,草原植被全是干枯的柴草和针茅草。 我们吃过饭后,躺在县城口的那个人走进来了。他的胡子足有十几公分长,戴着高原上的圆礼帽,一件布满口袋的橄榄色衣服,凡凸起的部位都磨得油黑。我这才看清他的蓝眼睛、白皮肤,原来他是一个外国人。 他要了一个蛋炒饭,又要了一些蔬菜,是洗干净的生菜,他把它用袋子盛好,准备留在路上吃。 吃过饭,喝过水后,他的神态好转了。他朝我们笑了笑,我们向他挥手表示问候。有一个小伙子陪在他身边,他没有吃东西。如果是同路者或者是翻译,他为什么不吃东西呢?“鬼佬”的疲惫显而易见,这是长途跋涉的人才有的一种疲倦。好不容易到了一个海市蜃楼般的县城,他只要了一个蛋炒饭,无论从长时间的忍饥挨饿还是从恢复体力来考虑,他都应该像我们一样点上几个菜的。如此节俭,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他身上的钱快花光了。也许,他的经济状况不佳,也许,路上丢了钱或遇到了强人。 因为语言障碍,我无法得知他更多情况。他大约在三年前离开荷兰老家,骑着自行车开始周游世界。一年前从香港进入中国境内。他孤身一人骑着自行车到了阿里。抵达改则,他身体已经非常虚弱。我不敢相信他是一个人闯进这片土地的,更无法想象他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了这里。他为什么这样折磨自己呢?他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一定不同于常人。 我想,不同的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和选择是不一样的,有的看似不珍惜生命,实则是他们太懂得人生了。无论是谁,也不论你拥有多少世上稀有的财富,你都得考虑活在世上的几十年如何度过才最有意义。因为个体生命无论怎样辉煌或显赫,它都只是一个过程,数十年后,它必定走向寂灭。用不了几十年,我们周围的人就一个也不会活在世上了,大地上又是另一代人展开的另一种生活。生命的舞台就是这样来来去去、陈新代谢的。大多数人活在人世,他们工作、顾家和周而复始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是他们构成了一幅幅世俗生活的图画。而出门流浪者,他们选择的是人类天性中最富诗意的生存力式。 在改则吃过饭,又休息了一会,两台车都作了修检,六点十五分,我们又上路了。我们决定走一段夜路,赶到盐湖去,把损失的时间抢回来。 从地图上看,这段路有一百八十四公里。 这一路风光独特,山不再是原来的模样,它们如千层糕一样隆起,泥色的页岩,外部被风化成了碎石;有的状似火山岩,有的面呈黑色,如同火烧过的焦炭,黑色巨石倔强地从泥土里裸露出来,就像山的铁骨。路上惊起一群群小鸟。野黄羊在路边吃草,见人也不跑。只是车一停,它们就逃得无影无踪。一匹野驴站在两百米远的地方与我们对视。它的样子极像野马,只是耳朵略长,背上有一条黑纹。比起马尾巴的蓬松多毛,野驴的尾巴上半段细而缺毛,下半段较长。它全身灰褐,腹部和四条腿洁白如雪。 我们停车,它只是斜着走了几步,就又停下来与我们相对着,眼神像个悲悯万物的哲学家,正在思考着什么遥远而缥缈的问题,在我们对它好奇的同时,也许它也对我们感到了新奇。我们不忍心追它。 据说,这样的庞然大物,居然斗不过狼,当狼扑向它喉管的时候,它就在劫难逃了。 七点,太阳仍挂在天空,阳光从车前挡风玻璃射进车内,照在我的身上,晒得人仍如同火烤。真不敢相信,同是一轮太阳,这时,它在广州是一轮黯淡的落日,而在阿里高原,它却阳光普照。天地之大,我以为自己到了天之尽头。我所有走过的路,却又全部在太阳的照耀之下。大地又是多么小,人类依靠科技,越来越藐视自然,在这样浩渺无边的宇宙面前,显得多么幼稚渺小!我们的视线是多么短浅。 高原,让我直接面对了自然和宇宙,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局限和它的真正意义。也许,一切冒险的代价就在这里:我与自然有了一次真正的接触,获得了一个正确的姿态,因此而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沟通,彼此进入了对方。在此之前,我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在人类内部发生的行为,都只是关于人与人的关系,包括虚荣,地位、名望和利益,我为之奋半生,都只在与人纠葛着。自然不需要这些,生命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 摆脱人的社会属胜,直面纯粹的自然世界,就只有这最后一块未被人类征服的高原了。 我想,人类的知识之所以充满着谬误,是因为大多数时候,人的认识行为是为着人类自己的一己私利,是它蒙蔽了来自生命的智性之光芒。大自然本与人类的知识无关,如何认识世界只是人类自己的事情,自然就是自然,人类社会虽然发展了,那只是作为社会的人,而作为自然的人却在退化——人类适应自然的生理机能都在退化着,而这才是生命的根本。 车迎着夕阳在群山间转着,这里是一个迷魂阵,若不是夕阳的指引,谁也分不清东南西北。为了防止司机迷路,每隔一段就有一对水泥柱子,有的柱子被车撞倒,可能是车速太快躲闪不及吧。高原,在这里变得异常美丽了,它像一条绿色地毯,铺了这谷那沟,还嫌不够,一寸寸往那些荒山石头上铺,有的滑下来了,就从缝里往上钻,像女人的似水柔情要感化这片历尽沧桑巨变的原始岩层,让它们在汪洋绿色中也显出几分温情,不再狰狞,不再苍凉。 于是,在这片群山之中,牧人出现了;羚羊、黄羊成群;狼也来了,它们各为自己的生存展开了周旋。牧人的羊群不得不关进密封的羊栏。羚羊在群山间奔跑,如同一道闪电,速度始终是生命的有效保障,这一切,如同一幅宽银幕的电影,在我们眼前展开。 这时,群山让开一道平坦的峡谷,给我们展现了一次高原落日的壮丽情景。 落山的太阳钻进一朵乌云中,那乌云四周立刻镀上了金边;乌云下像升腾起了冲天火光,高原因此而抵达黄昏的岸边。 那些原是白色的云朵,都相继变作了乌云,只有那些散淡如薄纱的云,才依然一片银白。 九点过后,太阳从那朵又青又灰的云中分离出来,草原立刻一片金黄。西边的云,有的变作了青云,像湖洲上的苇丛,有的底部被点燃,似炉边烧红的铁板,又如点亮的钨丝,闪出了万道金光,而云层之后的天穹,像落一场金粉,金光烁烁的光的粒子让西天辉煌一片,有如宏大的铜管乐队奏出的强音。 丰田车顶上的天空仍然蔚蓝一片。 彩霞慢慢变红变紫,大地变灰变暗,开始失去了丰富的色彩与层次。正剧过后,尾声分外落寞。 奇迹是突然出现的,当我大意中眺望南面那一片群山时,我发现了那道山脉后面冲天而起的火光。我一声惊呼,扎西忙把车停了,我们纷纷下车观望。 那光长达数十公里,好像那边山脚下是一个钢厂的炼钢炉,光芒从下向上散射出去,把山脉映得又紫又青,把云层镀成了橙黄一片,就连大气也闪烁出金属的光辉,群山因之而瑰丽无比,灰调子的山体透出了紫、青、蓝、红、橙五彩之光。天空也由近向远呈现一幅光色迷离,云影诡秘的魔幻景象。我感到脚下金箔似的草原像遥远的咏叹调,加入了自大地间飘向宇宙的那片恢宏之声。所谓大音稀声,我觉得自己正被天体间回荡的宏大声浪淹没。我被微微震动,并有飘然欲去的感觉。梦境似的我加入了这一场景之中,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起伏的草原因之而抖动不宁。 纯金的夕光镀上了每一片草叶。饱满的金汁仿佛要从叶尖上滚落。 是雪地的反光?这里一粒雪花也没有。是湖面的反射?我们已经绕过了两个湖泊,往那边看,并没有神奇的光团。照相机的咔嚓声,让我回到现实的世界。但是,我无法感到真实。捡起一颗最普通的石头,我都有一种做梦的感觉。晚风拂面,吹动我的发梢,也引起了我不曾有过的强烈而又异样的感情微澜。那层层不息的涟漪,让内心涌动的思绪繁星般明明灭灭,像那片不真实的色彩,无法廓清,稍纵即逝。我几乎相信自己在哪里一定迈过了一道神秘的门槛,我因此而进入了地球上的一片异地。我的思想不能清醒,更无法进入思考。 就这样久久痴望,这天象,这地光,这幻觉一般的高原,今生今世,令灵魂永难安宁。 望西方,晚霞漫天。下面的云彩暗了,上面的却依然橙黄一片。时间慢慢收走一切,明亮的云霞在每一分每一秒里不断变红变暗,像熄灭着的火焰,一点一点失去了光芒。 我们上车,迎着夕光而去。草原的金光,灿烂得像要浮起我们似的。晚霞全都变作了青灰色的云,失去了最后的绚丽,西天只留一线亮光。草原最先沉入黑暗。 在这复归于平淡的幽暗大地上行走,我心里突然涌起了儿时归家的那份温馨,绵绵的思绪像晚风一样飘荡在草原上。这时候,有家可归的人都已纷纷掩门入室,那里早已是灯火通明。热气腾腾的晚餐摆在了桌面,朦胧的笑意像炉火一样温暖,无家可归的人,是那样可怜,他们眼巴巴望着路上行色匆匆的归家者,心里翻倒着酸甜苦辣的滋味。在今夜的高原,夕阳还是那抹夕阳,黄昏还是那个黄昏,但茫茫大地何处才是归处?那个已经遥远的家,那声最平常普通的呼唤,成了黑暗中最悠远的回想。 夜行草原,天空是从东边暗下来的,当大地上的黑暗与天空里的灰暗连成一片,像潮水一样溢满大地之间的每一个角落,高原的黑夜就开始伸展开它神秘的帷幕。狼群出现在草原上,昼伏夜行的动物让黑暗有了秘密的骚动,打开车灯,草原像被触摸。它起起伏伏,让车身摇荡,使人有了莫名的伤怀。 远处儿点灯火,忽隐忽现。时间已是十点四十分。开到灯光处,有几个小伙子冲到我们车前,狂呼乱叫,对我们的到来,表达了强烈的兴奋之情。 盐湖名符其实产盐。这里之所以建有小旅馆,还住有十几户人家,却并不完全是盐的缘故。在藏北高原,盐湖有的是。 这里出现人烟却是因为产硼砂。 硼用于制造合金钢,也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材料。用硼制出的硼酸可以做消毒防腐剂。硼砂还是制造珐琅、釉药和玻璃的原料。因此,车不远千里来这里拉硼砂运去拉萨,仍可赚取大钱。 我们在小旅馆住下来,同样是泥房,简陋的床铺。盐湖的水咸,我们用的水是从几十米深的井里打上来的。 在盐湖,流传着驮盐人的故事,生活在藏北草原上的牧民,吃盐全靠人畜去盐湖驮运。他们由于放牧地与盐湖相隔遥远,每驮运一次盐巴要在路上花去数月时间。每当春夏之交,他们就要从家里出发,赶着牦牛或是羊群,寂寞地行走在这片世界上最高的土地上。藏北草原山因为有了驮盐人踏响的脚步而产生了传奇。 驮盐人每天从太阳东升开始启程,到日落西天扎营,整日都在草原上行走,他们把一袋袋盐驮上畜背又卸下地来,四五个人每天光装上卸下就达数万斤。如果是羊群驮盐,上千头羊,每头驮上十几斤,要一头一头装卸,劳动量太大,驮盐人只好让羊子昼夜负重了。驮盐羊就是这样,背上的毛磨光了,就磨皮,皮磨破了,就磨肉,直到肉也腐烂,发出酸臭。不少驮畜因一路上的饥渴劳累而毙命路途。驮盐人呢,他们形容枯槁,精神疲惫,一路餐风露宿,忍受着漫长的寂寞,过着与牲畜毫无二致的生活,遇上风雪雨雹,旧时还有强人,那就更是雪上加霜。因此,这一行只有男人。驮盐路上男人们说话、唱歌,有一种不是驮盐人就听不懂的语言,他们在漫漫长旅以创造这种语言为乐。语言的全部内容都是关于性事。 输运回来了,除很少部分自用外,大部分等到农业区丰收了,再经长途跋涉运到那里去换取青稞和日用品。 对驮盐之苫,有一首辛酸的藏北民歌《驮盐歌·途中悲歌》唱道: 我从事乡出发的时候, 我驮盐人比菩萨还美。 当走过荒凉草滩地带, 我驮盐人成黑色铁人。 我从家乡出发的时候, 我身穿美丽的羔皮衣。 当历尽艰辛赶到盐湖, 我皮衣变成无毛靴底。 我从家乡出发的时候, 我脚穿配彩两层底鞋。 当走过岩石磊磊的山, 我彩鞋像竹编滤茶筛。 我从家乡出发的时候, 我赶着羊子千千万万。 当走过无草无水之地, 我可爱的羊纷纷死去。 我从事乡出发的时候, 我花袋装满酥油肉茶。 当步履沉沉踏上归途, 我驮盐人吃草喝雪水。 我从家乡出发的时候, 我亲友唱起送行的歌。 当独行在茫茫风雪中, 我苦思着家乡的亲人。 …… 还有一首《途中歌》对于遥远的旅途进行了吟叹: 首先要越过的是无边的“钢戈”草原, 像这样辽阔无边的草原要走三个。 无数的小草坝比石头还多, 愿母神安详的眼睛注视着我们。 “尖丹”大山算是群山的开头。 要翻过这样出名高峻的山峰整三座; 数不清的小山比星星还密集, 愿母神亲切的眼睛安抚我们。 大河“嘎曲”只是第一道水, 要过如此宽阔著名的大河三条整; 蛇行的小溪比羊毛还纷繁, 愿母神慈样的目光庇护我们。 这是人与自然的一场毅力与耐力的大比拼,是生命不屈不挠的一曲赞歌,人类不断向自己的极限挑战,现代体育竞技令万众瞩目。而挑战耐力在藏北却成为人的普遍的生存方式。 大苦大难中有大美! 驮盐人一旦远离了驮盐,总会回味那段生活,并以此为荣,向别人津津乐道其中的发现。 如今,由于有了汽车,驮盐者的歌声在这片无人草地上是越来越稀薄、越来越渺远了。它那流传的悲伤的歌吟却仍撼动着人心。 作为流浪的人,每年春夏走盐湖的景象已经不多见了。但草原上却还有流浪者,它们依然按照一定的时令,远涉千里,行进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它们同样构成了这片土地上的奇特风景,让人叹为观止。 流浪者就是羚羊,它们没有固定的家,连躺的习惯都没有,哪怕睡觉,也只是站着休息一会。 草原上下时会发现一条条细长的小路。在无人地带,这样的路令人纳闷,外人想不到,这是羚羊踩出来的路。像大雁一样,到了一定的时令,羚羊就要沿着这条路,像驮盐人一样走过,再沿原路返回,这种远距离的迁徙好像是它们生命的一部分,如同宿命,生命的形式离不开流浪。它使大自然充满着玄秘。 每年藏历四月,母羚羊就抛夫弃子上路了。它们由少数公羚羊护卫,前往遥远的地方产子。护送它们的公羚羊是通过格斗挑选出来的。经过漫漫长途的跋涉,到达羚羊固定的产子场,成千上万的母羚羊在同一个时刻开始生崽。公羚羊分布在四周警戒着狼群的袭击,它们高翘的长达两尺的弧形双角,锋利无比。狼见了,只得远远地躲开。 此时,生命的奇迹总是准时呈现:草地上一片血光,蠕动的胎盘,一双双幼羔睁开的眼睛;天空中黑压压飞来的雁阵;低低的挂在山边的白云……只有造物主注视着这场生命的华诞。 接着,大雁吃起了羚羊的胎盘。不久,大雁拉下了一坨坨粪便,它又成了羊羔的天然美食。两个长途跋涉者,两类流浪的动物,成了相依为命的伙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迁徙者把流浪的诗篇写在了天地之间。 到了返回的时候了,与来时不一样,它们有了幼羚羊。还是公羚羊扩卫着,过河,它们排成一列,让幼羚安全通过,有的还用角把落水者轻轻托起,送上岸。一路上,但见烟尘滚滚,数万只蹄子踏击着大地,发出闷雷般的声音。 也许,它们会遭到早已知晓它们路径和时间的猎人的伏击和暗算,枪声一响,队形乱了,有的羚羊倒在枪口下。但在前面不远,它们又排好了队形,在公羚羊的带领下,又行走在这条羊肠小道上。千年不变。 在盐湖的这个晚上,我们碰到了一个“乞丐”。晚上十一点,我们到盐湖唯一的一家餐馆吃饭,每人要了一大碗面条。高压锅里面条下得大多,吃起来半生不熟的,很难吃。但人一饿,个个狼吞虎咽,一大碗面不消半刻,就只剩汤汤水水了。只有扎西和索多不喜欢吃,每人剩下半碗。 扎西先出去了,一会又折转回来,身后带了一个人。这人身体粗壮,一脸油光。穿的衣服比我们的更脏,但还有几成新。他胸前吊着一个棉布袋,右手拿着根棍子,冲我们笑着,露出一副雪白的牙齿。扎西跟我们说:“要饭的,剩的面给他吃吧。”那人向我们点头微笑,用普通话说:“饿了,三天没吃东西。”他一边说,一边把大家吃剩的汤面一碗一碗往他的碗里倒,埋下身去就呼噜呼噜吃起来,喉咙吞咽的声音响亮得很。那吃的气势像是恨不能把世上一切食物都统统扫光。他几乎是倒进肚里的。 我走到门口,忍不往又回头看他一眼,只见他肩膀吃得一耸一耸,最后端起碗来,仰起身子,直往口里倒。 一夜狼嚎。第二人一早起床,我走到土墙围的院子门口。那“乞丐”也站在门边。 我突然想到,这地方荒无人烟,怎么会有乞丐?讨饭从来是往人多的地方跑,哪有往无人地带跑的?这不明摆着要挨饿!这么一想,我就对他产生了兴趣,上过去跟他打招呼: “你也起得这么早呀?” “嗯嗯。”他一脸灿烂的笑容。晚上他就睡在门边。 “你讨饭怎么讨到这里来了?”我直截了当地问他。 “我吃饭随缘。”他有点腼腆,在回避我“讨饭”的字眼。 我心想,明明是讨饭还装蒜。但他这句话使我打量起他来,仔细一看,他确实不像一般的乞丐,他的脸上始终绽放着笑容,红光满面,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如钟。 有一个小伙子从长车边过来,我问他是不是来运硼砂的,他反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我告诉他从改则过来。 站在一边的乞丐突然兴奋地回转身来,问我:“你从改则来?”不容我回答,他连连发问,“那里是不是搭了一大片帐篷?那里是不是四处拴着马?那里是不是人山人海?那里的姑娘小伙子是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他边问边挥着手,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那亮光晶亮晶亮,咄咄逼人。 我迷惑地摇摇头。 他又追问:“你是不是从那里来?你看清楚没有?” 我说:“我昨天下午才从改则未,街上什么人也没有,哪里有帐篷有马?” 我看到他那眼睛中的亮光倏然黯淡了,像一朵凋谢的花。 看到他失望的样子,我问他:“你问这个干什么?” 他缓缓地说:“都说改则有赛马会。” 原来,他是从狮泉河用身上仅有的二十元钱搭人家的货车去改则赶赛马会的。汽车只到盐湖,他便在这里继续等车。由于身无分文,他饿了二大三夜。他说,在狮泉河听别人讲,改则和普兰都有赛马会,改则的赛马会更加盛大,他于是便奔改则而来。 一场赛马会对他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甚至不惜冒饿死的危险,这人也称得上是个奇人。 再了解,我就为自己刚才把他当乞丐而不安了,他确实不是个一般意义上的乞丐,我甚至还对他生出了一份敬意。 他姓刘,是山东人。几年来,他走遍了东西南北。今年初进新疆,天山南北跑过了,又从喀什翻越昆仑山,进入西藏的阿里地区。一路上,风餐露宿,就靠给人补鞋赚点饭钱。没有金钱支持的旅游免不了饱受饥寒之苦。但穷有穷玩法,富有富玩法。躺在大地上,天当被,地当床,晚上醒来数星星,也自有它的浪漫。他的经历比我们的更富有传奇色彩,更加刺激。在他的人生之中,是不是曾经发生过不寻常的事情呢?是不是因为这样的事情使他越出了生活的常轨,走上了流浪天涯的漫漫长旅呢,看他笑口常开,他一定对自己选择的生存方式感到满足,并因此而感到了幸福和快乐。他是一个余纯顺式的人物。 离开盐湖,我从车上看到,他一个人蹲在墙边,掏出他那本漂亮的日记本在认真记录着什么,神情十分专注、安详,忘了他的午餐还不知在哪里。早晨的太阳照在他的身上,也照在砂地和土墙上,除了我们的远行,一切依然那样宁静。 当盐湖从我的视野里消失的时候,我也从盐湖的现实中消失了,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而已,本无什么区别的。 流浪,就一直陪伴着人生。在这片高原上,有的人为了朝拜神山圣湖,磕着等身长头,不远千山万水,一路用自己的躯体丈量着大地,他们只为了来生的福祉。有的人为了挖金走上了高原,他们风餐露宿,哪怕一批批死在路途地不断有前仆后继者,他们是为了现世的荣华富贵。有行乞者,只为了看一看这个世界,为了感受生命在流浪中的奇特滋味,过起了苦行僧一样的生活。有把骑车周游世界当做人生最大幸福的。有只是为了生存,在藏北高原寂寞地唱着驮盐歌的人,用自己的一双脚,走过茫茫无人地带有赶着牦牛群,从遥远的牧区赶往秋收后的农业区的,驮去的是盐巴、皮、羊毛、酥油,换回的是青稞和日用品。还有长途驮运尸体的人,他们把亲人送往远处的天葬场,为的是让灵魂升天,肉体不落浊世。更多的是草原上迁徙的部落,他们每转一个牧场,就要搬一次家,牦牛背驮的就是他们流动的家。他们构成了高原上另一类的行走。 人生的方式,都不无诗意,也不无悲壮。是他们共同表达了生命的多种解说。而作为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流浪,其实是唯一的形式。 从盐湖到革吉再到狮泉河,高原越走越荒凉,几成荒漠。光秃秃的山,只有标点符号一样点在山坡上的小草堆。坡上巨石滚落四处,像刚刚地震后坍塌的山体。河床干枯,河谷中只有一种藏语叫“刺么”的草(是不是沙漠植物红柳的一种呢?)生长着,它透着生命的顽强和无所不在的气概! 日轮当中,山慢慢变作灰褐。跃上一片平坦的石头地,远山又部是或红或黄的砂石山了。宽阔的峡谷成了沙漠风光,踏动石子,有铁器之音。天空也变成了另一种蓝,那如色块一样纯净的蓝,像一个穹庐盖了下来,颜色从头顶向四周渐变,越变越浅,在靠近石头山的天际,放射出了靛蓝色的光。 又一次迷路,好在扎西果断改变方向,向右朝北斜插过去,我们才找到另一条路。 革吉在砂石山和沙漠戈壁中出现,赤裸在阳光下。这里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的维吾尔人的村落没有什么不同。干燥的空气,让我鼻血直流,口唇裂开。奇怪的是,戈壁中居然有成群的鸟在飞,有的还跟着我们的车追。立在戈壁上的鸟,车来时反应不及,惊慌起飞,扑动翅膀的声音就像捣衣槌捶打在衣服上。它们对快速而来的汽车没有任何准备,也从没遇到过这么快的庞然大物、有几只鸟还险遭不测。 沿着浑浊的狮泉河走,不时有风卷起的沙柱,快到阿里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时,天空刮起了风阵,只见高空中,一边是阳光白云蓝天,一边是灰蒙蒙一片,颇似《西游记》妖魔出来时的情景。 抵近狮泉河镇,河面出现了草滩,凡进城的人和车,都在草滩上洗车,搭帐篷,一洗旅途风尘,以一个好的精神面目进镇。我不知有这样的习惯,看到货车停在河边冲洗,还以为是他们又要扎营了。那份悠闲分明又像度假。 我们直奔而去,经一处高山峡谷,陡峻的山头,巨石狰狞。丰田车一个急转弯,狮泉河镇就出现在眼前了。 远远望去,终年积雪的喜马拉雅山脉横贯西天,切断了延伸的高原,那就是天边了,是中国版图的尽头。大地好似在那边真的不存在了,弯弯的云彩都降落在山巅之上,不肯再飘向远方,云的后面是一个虚无渺茫的宇宙。狮泉河镇守望的这条大峡谷,天荒地老苍茫一片,一股扑面的苍凉向人袭来:混浊的天空、遍地的砂石、光秃秃的山头,蒙尘的房屋,寒冷的空气……北面,一条土路可直下塔里木大盆地,弥漫的风沙正从那里刮来。 进镇时,扎西开车直冲而去,明明一块路牌上用大字写上了“前方修路,此路不通”,他却置若罔闻。撞了南墙不得不倒回来时,我问他怎么不看路牌,这一问不打紧,他倒向我发脾气了:“你明明看见,为什么不说!”我说:“你自己也看到了嘛。”“我不认识汉字。”他气乎呼的。天,汉语说得这样流利,竟然连一个汉字也不识。 到了城里,别有一番风景。水泥街道,大小商店,来回奔跑的出租车,还真有点城市气氛。 我们像出土文物一样进了城,车还未停下来,风沙过来,街道突然消失,气温陡降。满目只有滚滚沙尘。 一个小时后,又出现晴空,一切如旧。我们几个用竹扫把扑打旅行袋上厚厚的尘土。车窗玻璃全被尘土积满。 找遍全城,没有一家带卫生间的旅馆。在地区招待所住下,连冷水也没有,要服务员去打,每个房间一桶。上厕所也得下楼,去楼外的公厕。我们离开拉萨已有六天没洗澡了,晚上好不容易在邮电局找到了一个对外开放的公共浴室,八元一个人。原来,全阿里地区洗澡就独此一家了。 原计划在狮泉河休整一天,洗却一路风尘的,一看这个条件,我们第二天就上路了,直扑札达。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