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八章 总理任职几个月涉嫌行贿失宝座
——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行贿案纪实

  意大利媒介巨子贝卢斯科尼在1993年3月份大选中获胜,组成了意大利“第二共和国”的第一届政府。然而仅7个多月即因涉嫌行贿而被迫辞职,并出庭受审,那么贝卢斯科尼是如何出任意大利总理,又是因何成为被告的呢?

  媒介巨子当总理

  1994年3月27日和28日,意大利4000多万选民参加了战后第12届议会选举。选举结果,由意大利力量党、北方联盟、全国联盟组成的自由联盟(右派)获胜,而左翼进步联盟(左派)和中间派联盟(中间派)则以失败而告终。自由联盟在参众两院中,分别获135席和366席。这样,在参众两院的315个席位和630个席位中就取得了相对多数和绝对多数席位,相比之下,左翼进步联盟分别夺得122席和213席,中间派联盟仅获得31席和46席。
  这种选举结果令西方观察家大感惊讶,谁也没有想到:在进入本届议会的7个党团中,刚刚组建才两个多月,由新闻媒介巨子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领导的意大利力量党得票率最高,达21.l%,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大党。
  在大选获胜后,贝卢斯科尼立即以“胜利者”、“第一大党”领导人的身份,当仁不让地提出应由他担任新政府总理出面组阁。这一提议得到了全国联盟书记菲尼的支持,而北方联盟则坚决予以反对。北方联盟领导人博西指出,在议会中北方联盟所获议席最多,理应由北方联盟的人出任总理;况且贝卢斯科尼是私营企业家,掌权有维护自己利益之嫌,因此他不宜出面组阁当总理。
  最后,经过各方反复的争夺、协商与妥协,不得不承认贝卢斯科尼是最合适的总理人选。斯卡尔法罗总统根据法定程序,提名贝卢斯科尼为总理,并授权他组成战后第53届内阁。
  这次大选本应在1996年举行,但以1992年“米兰贿赂案”为契机的肃贪反黑运动声势浩大,动摇了意大利政治体制的基础。从1992年到1994年的两年时间内,因涉嫌贪污公款,行贿受贿,以不正当手段获得非法经济收入以及参与黑手党等黑势力活动而受司法机关审查或传讯的政界、实业界、军界、新闻界、宗教界、司法界要人已达6000多人。其中仅议会议员就多达400多人,约占参众两院议员人数的2/5。7次出任政府总理的天民党元老安德烈奥蒂和3次出任政府总理的社会党总书记克拉克西等政府显要人物也先后纷纷落马。天民党和社会党一蹶不振,阿马托内阁、钱皮内阁接连倒台。人们迫切改革旧体制、建立新政府的呼声遍及亚平宁半岛,按照意大利宪法,只有通过提前举行大选,才能重新组成一个新政府。
  1994年1月16日,意大利总统斯卡尔法罗签署了解散议会的法令,内阁会议决定第12届议会选举提前两年多举行,选举日期为1994年3月27日和28日,这就是1994年3月份大选的由来。
  由于贝卢斯科尼政府是意大利旧政体崩溃、选举法修改后成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是意大利的亿万富翁,意大利第二大私人集团一菲宁韦斯特集团的总裁。旗下是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包括几乎与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平分秋色的全国最大的3家私人电视台,5家大周刊,一大批软性期刊,一个每年出版1000种新书的出版社,两家连锁大百货公司,一家保险公司,一家投资公司,还有一支世界上最著名的球队一意大利AC米兰队。集团有300多家公司,雇用员工4万余人,年营业额高达百亿美元,在意大利名列第三位,其家族财富估计在15亿美元左右。
  贝卢斯科尼并非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因此贝卢斯科尼是靠个人奋斗、白手起家的。据意大利新闻媒介入士说:“仅他的经营之道就足以编纂一部长达千页的书。”历史学家塞尔德·罗马诺给他下的结论是:“在生意经方面,他是最具代表性的伦巴第企业家的象征。”
  贝卢斯科尼最初经商是从房地产开始的,及至80年代中期才开始投入新闻传播业。当时,正赶上传播媒介“大爆炸”时代,贝氏全力投资到影视、广告和出版业。经过数年艰辛努力,贝卢斯科尼最终成为全意大利最大的媒介巨头,就电视而言,他的三大电视网的体育节目,肥皂剧和童星表演的节目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吸引了45%的意大利电视观众,造成3家国有电视台的收视率锐减。
  贝卢斯科尼有过两次婚姻,5个子女。他的年轻的第二任妻子维罗尼·卡拉里奥原是一名演员,结婚后告别舞台,在家陪夫教子。
  对于贝卢斯科尼投身于政界,人们有种种说法和分析。立的第一届政府,故被称为意大利“第二共和国”的首届政府,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

  从商人到政客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是意大利的亿万富翁,意大利第二大私人集团一菲宁韦斯特集团的总裁。旗下是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包括几乎与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平分秋色的全国最大的3家私人电视台,5家大周刊,一大批软性期刊,一个每年出版1000种新书的出版社,两家连锁大百货公司,一家保险公司,一家投资公司,还有一支世界上最著名的球队——意大利AC米兰队。集团有300多家公司,雇用员工4万余人,年营业额高达百亿美元,在意大利名列第三位,其家族财富估计在15亿美元左右。
  贝卢斯科尼并非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因此贝卢斯科尼是靠个人奋斗、白手起家的。据意大利新闻媒介入士说:“仅他的经营之道就足以编纂一部长达千页的书。”历史学家塞尔德·罗马诺给他下的结论是:“在生意经方面,他是最具代表性的伦巴第企业家的象征。”
  贝卢斯科尼最初经商是从房地产开始的,及至80年代中期才开始投入新闻传播业。当时,正赶上传播媒介“大爆炸”时代,贝氏全力投资到影视、广告和出版业。经过数年艰辛努力,贝卢斯科尼最终成为全意大利最大的媒介巨头,就电视而言,他的三大电视网的体育节目,肥皂剧和童星表演的节目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吸引了45%的意大利电视观众,造成3家国有电视台的收视率锐减。
  贝卢斯科尼有过两次婚姻,5个子女。他的年轻的第二任妻子维罗尼·卡拉里奥原是一名演员,结婚后告别舞台,在家陪夫教子。
  对于贝卢斯科尼投身于政界,人们有种种说法和分析。
  一位米兰的时装设计师说:“他的集团摇摇欲坠,他从政是为了挽救自己。”又有人统计:贝卢斯科尼旗下的菲宁韦斯特集团债台高筑,达20多亿美元,一旦银行收紧信贷,就立即有崩溃的危险。另一种说法是,大选前为舆论所看好的左派对贝卢斯科尼这位传媒大王一向没有什么好感,如果左派上台,自然会实行立法限制,缩减贝卢斯科尼的地盘。而贝卢斯科尼本人则解释说,现在的意大利政治现状极不合理,很多政治家都不负责任,都有一种说了跟没说一样的说话艺术。因此,现在已经到了由那些诚实而有能力的企业家和实业家来掌管国家命运的时候了。
  事实正是如此,意大利处于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之中,1994年决定提前大选正是反映了人们要求改革的呼声。人们希望有一个新面孔来使自1992年以来有益于国家政治肌体的肃贪反黑运动更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下去,并进行到底。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贝卢斯科尼于1994年2月26日宣布弃商从政。他把以菲宁韦斯特集团为核心的政党命名为“意大利力量党”。据说这一名字来自贝卢斯科尼看球赛时的灵感。自此,贝卢斯科尼开始了从商人向政客转变的新过程。
  两个月内,“意大利力量党”即在全国成立了4700多个分部,成员多达22万人。同时,贝卢斯科尼频频在电视上露面,发表竞选演说,接受记者采访。他自诩为“改革先锋”,表示要支持已进行两年多的肃贪反黑运动。借助自己的电视网,“意大利力量党”的广告深入到千家万户。在各地举行的竞选集会上,千娇百媚的女接待员代替了横眉竖眼的纠察大汉,这无疑增加了竞选的轻松气氛。很快,贝卢斯科尼引起了意大利选民的注意:这个有别于传统政党的新面孔,具有商界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才能。
  为了适应意大利1993年4月新选举法所规定的多数选举制,贝卢斯科尼着手与其他政党结成联盟。在极短时间内,他说服了两个本来形同水火的左翼党派—一北方联盟和全国联盟同“意大利力量党”一起组成“自由联盟”参加大选。与此同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贝卢斯科尼通过商业招聘的办法,找到250个候选人,代表“意大利力量党”竞选。这些人几乎全部都是政坛新面孔。
  左派力量意识到贝卢斯科尼已成为最大的对手,遂集中气力向他发难,暗示意大利黑手党是他的后台,攻击他与在肃贪反黑运动中被击垮的旧政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说,前总理克拉克西是他好友,曾经经手把法庭冻结的电视发射台还给他。正是依靠过去政界要人的种种支持,他才能在如此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王国。然而,这些攻击并没奏效。
  贝卢斯科尼的声望在民意测验中急剧上升,10%,20%,30%,几乎每星期上升10个百分点,最后奇迹般地在大选中获胜。
  据舆论分析,贝卢斯科尼获胜原因有四:
  1.意大利传统是个中间偏右的国家。面对左派即将执政的情况,贝卢斯科尼及时站了出来,填补了旧政体留下的政治真空,也获得了天民党和社会党选民的支持。
  2.贝卢斯科尼适应和符合意大利人心思变的大局要求。政治学教授马内梅在大选前这样分析到:“左右两派的分歧被新旧之争所代替。所有政党都想表现得比其他一方更为崭新。这种不遗余力的求新,是因为在普通选民心目中,‘旧’意味着不诚实,‘新’则代表了诚实。”贝卢斯科尼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因此,他采取的竞选手法和推出的人选无一不符合选民求新的心理。
  3.迎合了选民对经济改革的要求。这次大选是在西方国家普遍经济衰退后刚刚出现复苏苗头的背景下举行的。当时,意大利债务累计高达1800万亿里拉(约合1.1万亿美元),每年的财政赤字
  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失业率超过11%,失业人数有
  200万之多。此外,名目繁多的税赋更使人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广大选民寄希望于新一届政府能实行治理经济、减少失业的政
  策。贝卢斯科尼在竞选中许诺,在他上台后将发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力量党”一起组成“自由联盟”参加大选。与此同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贝卢斯科尼通过商业招聘的办法,找到250个候选人,代表“意大利力量党”竞选。这些人几乎全部都是政坛新面孔。
  左派力量意识到贝卢斯科尼已成为最大的对手,遂集中气力向他发难,暗示意大利黑手党是他的后台,攻击他与在肃贪反黑运动中被击垮的旧政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说,前总理克拉克西是他好友,曾经经手把法庭冻结的电视发射台还给他。正是依靠过去政界要人的种种支持,他才能在如此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王国。然而,这些攻击并没奏效。
  贝卢斯科尼的声望在民意测验中急剧上升,10%,20%,3O%,几乎每星期上升10个百分点,最后奇迹般地在大选中获胜。
  据舆论分析,贝卢斯科尼获胜原因有四:
  1.意大利传统是个中间偏右的国家。面对左派即将执政的情况,贝卢斯科尼及时站了出来,填补了旧政体留下的政治真空,也获得了天民党和社会党选民的支持。
  2.贝卢斯科尼适应和符合意大利人心思变的大局要求。政治学教授马内梅在大选前这样分析到:“左右两派的分歧被新旧之争所代替。所有政党都想表现得比其他一方更为崭新。这种不遗余力的求新,是因为在普通选民心目中,‘旧’意味着不诚实,‘新’则代表了诚实。”贝卢斯科尼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因此,他采取的竞选手法和推出的人选无一不符合选民求新的心理。
  3.迎合了选民对经济改革的要求。这次大选是在西方国家普遍经济衰退后刚刚出现复苏苗头的背景下举行的。当时,意大利债务累计高达1800万亿里拉(约合1.1万亿美元),每年的财政赤字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失业率超过11%,失业人数有200万之多。此外,名目繁多的税赋更使人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广大选民寄希望于新一届政府能实行治理经济、减少失业的政策。贝卢斯科尼在竞选中许诺,在他上台后将发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使意大利再次重温50年代末和60年代的“黄金般经济繁荣”的梦想,使每个意大利人都受益。许诺将给100万失业者找到新的工作岗位,把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42%的税收降至30%~33%,将目前200种税减少至10种。据意大利新闻媒介的报道,贝卢斯科尼的这种许诺吸引了一大批选民,尤其是青年选民的票。
  4.贝卢斯科尼的个人魅力及其私人新闻媒介对他的获胜功不可没。贝氏本人英俊潇洒,他那光滑的额头,牙膏广告般的雪白牙齿,含情脉脉的温柔眼睛,永远挂在脸上的微笑,就像银幕上的意大利情人。这一良好的外表形象为他获得了不少选民。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意大利人认为他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最合适人选。此外,利用自己的新闻宣传工具为自己造声势,更为得心应手,也更有效果。

  出师不利

  1994年5月11日,贝卢斯科尼政府宣誓就职。但在组阁过程中即出师不利,其组阁人选遭到意大利舆论和社会各界的众多非议。
  首先,贝卢斯科尼将自己企业集团(菲宁韦斯特集团)的律师、顾问等原班人马拉进政府内担任外交、国防、外贸部长等要职。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做法使人担心如此是否会产生“政企不分”,以国家行政权力来维护个别企业集团利益的弊端。
  其次,为保证大选中的盟友分享胜利果实,贝卢斯科尼给北方联盟和全国联盟各安排了一名副总理和5名部长的职位。北方联盟的第2号人物马罗尼出任副总理兼内政部长,但由于北方联盟的主要纲领之一即鼓吹在意大利实行联邦制,因此国内相当一部分人担心由北方联盟领导人出任内政部长会使国家统一受到损害。斯卡尔法罗总统也曾“警告”说,担任内政部长者应“在维护意大利统一和遵守共和国法律方面起带头作用”,不应采取违背“只有一个而且不可分割的意大利的原则”立场,这些原则是意大利宪法的灵魂。
  更糟的是由于全国联盟是由原来的法西斯党社会运动更名而来,该党因鼓吹法西斯主义、强调国家与领袖的权威而为人侧目。故尔这次全国联盟5名成员进入内阁引起西方世界一片骚动。法国总统密特朗于5月8日发表电视讲话,对此表示“遗憾”。欧洲议会通过一个警告意大利政府出现法西斯部长的文件,指出欧洲联合的条约基础已遭破坏,不能由一个法西斯部长代表联合的欧洲去出席各种国际会议,并代表欧洲讲话。美国前国务卿贝克公开呼吁意大利人和欧洲人抵制“法西斯的挑衅”。
  面对国际社会的一片指责之声,贝卢斯科尼束手无策,无言以对。但是意大利议会两院议长给予他有力的支持。他们发表声明指出,欧洲议会在新法西斯党入阁问题上干涉意大利内政。毫无疑问,国内对此问题表示不安和反对的人还为数不少。
  在这次组阁造成的风波不久,执政不到100天的贝卢斯科尼又陷入了另一个政治旋涡之中。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比翁迪法令”政治风波。
  1994年7月14日,贝卢斯科尼政府提出了一项关于“预防性拘捕”的法令。这项法令是由司法部长比翁迪提出的,规定将预防性拘捕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组织的破坏性行为,恐怖活动,行凶杀人,绑架,大型走私贩毒等,可实行拘捕;另一类为国家公务员违法贪污受贿、行贿、侵吞公款、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等,对这一类犯罪不得实行预防性拘捕。政府宣称,此举目的在于维护人权。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反贪运动实行“政治解决”,以结束司法当局“管理国家和议会”的不正常局面。贝卢斯科尼认为“事先没有定罪的情况下不应该监禁任何公民”。
  政府出笼的这项“比翁迪法令”,立即招致全国各界的强烈反对。当天晚上,以在“净手运动”中清查大案而闻名国内外的检察官安东尼奥·迪彼得罗为首的米兰检察院4名检察官宣布集体辞职,以示抗议,表示这项法令使他们无法工作。他们的辞职激起了全社会的不满情绪。一时间,声援米兰法官的信件、传真雪片般地飞向全国各地报社、电台和通讯社,构成“米兰丑闻”以来的又一政治风波。罗马群众在司法部门前抗议,那不勒斯市市长组织了群众性的抗议游行。
  意大利有识之士认为,贝卢斯科尼政府之所以仓促推出“比翁迪法令”,其目的在于保护一些政界要员的亲朋好友,使一些过去有权势、贪赃枉法的人逃避法律的制裁。舆论抨击此项法令是一项彻头彻尾公然保护“富人犯罪”,专门“惩罚穷人”的法令,是一项鼓励“上层政治盗贼”作案的法令。有些人甚至指出,该法令的出笼与米兰检察官们正在调查菲宁韦斯特集团贿赂案不无关系。
  与此同时,贝卢斯科尼政府内部也矛盾重重,内讧不止。副总理兼内政部长的马罗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颁布的这项法令与他在内阁会议上见到的文本不同,他受了蒙蔽,中了“圈套”。贝卢斯科尼闻讯后勃然大怒,指责马罗尼的话“不符合实际,是对政府和总理的肆意攻击”,勒令马罗尼“要么公开承认自己撒谎,要么立即引咎辞职。”北方联盟书记博西坚决支持马罗尼,指责贝卢斯科尼是个“独裁者”。全国联盟的领导人菲尼也表示“法令必须修改”。
  尽管贝卢斯科尼曾表示“宁折不弯”,法令不容收回,但在7月21日议会否决了法令的情况下,不得不作出让步。他在电视台宣布撤销这一项法令时,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称“我本人对这项法令中的部分条款也持有异议,禁止预防性拘捕的罪犯中不应当包括腐败分子和营私舞弊者”。换言之,贝卢斯科尼收回成命。
  意大利舆论认为,贝卢斯科尼改变态度的原因在于担心北方联盟改弦易辙,转而同左翼民主党结成联盟,将自己赶下台。贝卢斯科尼收回了成命,也将政府从危机的边缘拉了回来。

  阿尔科雷晚餐

  “比翁迪法令”刚一撤销,米兰等地的司法机关便发出数以百计的拘捕令,许多在法令生效期间获释的嫌疑犯重新被捕入狱。7月23日,米兰市检察院在事先没有通知贝卢斯科尼的情况下,下令搜查了菲宁韦斯特集团的财务部,并逮捕了财务部经理萨尔瓦·托雷·夏夏和另一名工作人员。同一天,西西里岛卡塔尼亚市检察院下令逮捕了7名卷入卫生系统行贿案的政治家、企业家和行政人员,其中包括前国防部长萨尔沃·安多。舆论认为,地方检察院的行为是出于对总理颁布有关法令的不满。
  7月24日,贝卢斯科尼在米兰北部的阿尔科雷镇召开“秘密智囊团”会议,商量当前时局的对策。出席这项“晚餐会”的人员除总理胞弟保罗·贝卢斯科尼之外,还有国防部长普雷维蒂(原菲宁韦斯特集团的律师)、政府内阁秘书长莱塔(原菲宁韦斯特集团副董事长)和现任董事长孔法洛涅里以及夏夏的两名律师。
  这个“阿尔科雷晚餐”尽管进行的非常秘密,但还是被新闻界揭了出来。消息传开,立即在意大利全国各地,朝野上下引起了极大反响。尽管贝卢斯科尼极力解释为“纯属朋友间的一次小小聚会,大家共进晚餐聊聊天而已”。然而司法机关认为,总理在检察院对菲宁韦斯特集团行贿嫌疑进行调查时搞这次聚会,目的在于订立攻守同盟。反对党人士认为,虽然贝卢斯科尼在出任总理时已辞去了菲宁韦斯特集团总裁职务,委托他的弟弟保罗管理该集团。但事实上他至今仍在幕后操纵,他和政府官员一起与这个集团的负责人、律师聚会,使政府和个人利益难以分清。
  7月25日,被捕的菲宁韦斯特集团财务部经理夏夏自首,供认该集团通过保罗·贝卢斯科尼向税务警察行贿3.3亿里拉(约20万美元)。这对贝卢斯科尼来说是又一重大打击。7月27日,在米兰检察院向保罗发出拘捕令时,保罗却神秘地失踪了。全国舆论为之大哗,增加了人们对总理的指责,7月29日“失踪”两天多的保罗又突然出现在米兰检察院,向检察官自首。但人们对总理是否清白却越来越怀疑了。
  为了缓解在处理公私利益的问题上出现诸多矛盾和紧张关系,使自己从菲宁韦斯特集团问题中解脱出来,贝卢斯科尼于7月29日宣布断绝他同公司的关系,并向斯卡尔法罗总统提交了一个“委托管理菲宁韦斯特集团”的方案。根据这一方案,总统、两院议长和反托拉斯机构可联合任命一个委员会,对菲宁韦斯特集团进行监督。贝卢斯科尼称这是一种“彻底的、新颖而公平的”解决办法,可以在他作为政治家角色和商业王国之间修筑一面“穿不透的墙”。
  但是,斯卡尔法罗拒绝了这个方案,他认为“从宪法的角度讲,我无权任命监督委员会来监督菲宁韦斯特集团的经营。”北方联盟书记博西也公开表示:“这个方案根本站不住脚,尤其是在担保问题上站不住脚,必须在管理者和需加托管的财产之间划清界限。”
  而以左翼民主党为首的反对党则要求贝卢斯科尼全部或部分出售他在菲宁韦斯特集团的股权,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但为贝卢斯科尼拒绝,他声称“我决不会让步。意大利宪法没有授予任何人剥夺他人产业的权力。”在议会接受质询时他强调“企业经营自由不能碰”,“工作自由不能碰”,言下之意,他既要当总理又要当老板,目的只是要“冻结”老板的身份。
  由于贝卢斯科尼的双重身份并不违反宪法以及其他法律,而各党派并不打算提前大选,贝卢斯科尼得以继续担任总理。但这个上台时被誉为“罗马新神话人物”的贝卢斯科尼却声誉大损,据民意调查显示,贝卢斯科尼及其领导的意大利力量党在选民中的信誉已陡然下降了约18至20个百分点。

  在职总理受传讯

  1994年11月22日,贝卢斯科尼在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主持为期三天的打击有组织的跨国犯罪活动世界部长级会议。面对来自138个国家的代表,贝卢斯科尼慷慨激昂大声疾呼,必须坚决对付跨国犯罪活动,必须斩断伸向全球的犯罪魔爪,决不容许犯罪集团腐蚀政界领导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当天米兰检察院向贝卢斯科尼发出传讯通知,要求他亲自到法庭接受讯问。接到传讯后,贝卢斯科尼立即返回罗马,就传讯问题发表电视讲话,他毫不含糊地说:“我没有贿赂过任何人,我的良心是清白的。我拿我的孩子性命担保,没做这种事。”他说,他的公司不是犯了行贿罪,而是遭到了税务警察的勒索。“这一消息在不恰当的时候披露,是有人存心要我难堪。我将冷静地处理好这件事,除非议会投票对政府不信任,我决不辞职。”他还强调说,决不允许以诽谤方式滥用司法权力来扼杀民主的首要原则。
  朝野各党就此纷纷表态。执政的意大利力量党和全国联盟领导人表示相信总理是清白的,坚决站在总理一边。而在野党则认为,尽管接受调查并不意味着犯罪,但作为政府总理,贝卢斯科尼公私不分,应该立即辞职。
  事实上,据报道贝卢斯科尼已涉嫌多起行贿违法案件,此次受到传讯,只是事态发展的必然结果。
  1994年7月,菲宁韦斯特财务部经理夏夏和总理胞弟保罗被捕后,向司法当局交待了行贿事实,并承担了责任,但人们仍对贝卢斯科尼在行贿案件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表示怀疑。米兰检察院传讯贝卢斯科尼总理理由是他事实上仍然掌握菲宁韦斯特集团的活动,涉嫌向税警行贿,必须接受检察院的审查。10月初揭露的“泰莱皮乌案”,贝卢斯科尼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谓“泰莱皮乌案”,即泰莱皮乌电视台案件。泰莱皮乌电视台成立于1990年10月20日,是一家收费电视台,后来被菲宁韦斯特集团买下。政府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案后,菲宁韦斯特集团依法只能保留10%的股份,其余的卖给了贝卢斯科尼的9位朋友。1991年当泰莱皮乌公司的资本增加到1500亿里拉时,这些人出售了股份。新进入公司的股东有一家德国电视与出版公司,一家卢森堡国际电讯公司,原股东之一路易吉·克利克说:“国际电讯公司和另一家公司的背后是谁,我不知道,我一直同贝的集团洽谈的。”据1994年4月28日被捕入狱的税警纳诺基奥交代说,在审理泰莱皮乌公司股份时,他曾收到2500万里拉(约15万美元)的贿赂。经调查,卢森堡国际电讯公司拥有泰莱皮乌公司的25%股份,后来一家南非公司想购买国际电讯公司的股份,但出面谈判却是贝卢斯科尼及其全权代表奥利弗·诺维克。如此,米兰检察官就怀疑贝卢斯科尼实际上控制泰莱皮乌公司的股份超过10%的限额,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米兰检察院调查的另一条理由是,根据举报,菲宁韦斯特集团违背了广播电视法的有关规定,强迫该电视台宣传贝卢斯科尼的所谓“政绩”,并索取3万美元用于行贿。
  面对米兰检察院的一系列指控,政府开始了“反击”。贝卢斯科尼认为法官们是在对他进行“政治报复”,是对其“总理职权的侵犯”。他要求对参加联合政府的联盟重新进行考察,以抵挡要他辞职的压力并恢复信任。在执政党议员的直接发动和组织下,全国各大城市先后举行支持贝卢斯科尼及其政府的大型民众集会,其矛头直接指向反对党和米兰检察院等司法机构,著名检察官迪彼得罗首当其冲。12月5日,贝卢斯科尼在出席欧洲安全首脑会议期间发表了一项声明,认为试图审讯他的腐败法官们进行的调查是旨在损害他的形象并迫使他辞职的一种政治企图。
  12月6日,在意大利素有“廉洁运动”旗帜之称的米兰检察官安东尼奥·迪彼得罗“感到自己为维护法律需进行的正常工作受到政界各派的利用和牵制”宣布辞职,并称将永远离开司法界。这一消息如一石击水,立即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米兰、罗马、都灵、那不勒斯等许多城市及全国各地民众纷纷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活动,对迪彼得罗表示支持,要求他不要辞职。许多人甚至从各地涌向米兰检察院,支持迪彼得罗,声援米兰检察院。斯卡尔法罗总统也极力要迪彼得罗收回辞呈。
  12月13日,意大利全国瞩目的司法审查开始了。贝卢斯科尼乘坐灰色奔驰防弹车穿过300名警察和宪兵组成的警戒线,来到米兰检察院接受讯问。总检察长博雷利亲自带领两位检察官对贝卢斯科尼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讯问,但贝卢斯科尼仍坚持说自己是清白的。一些抗议者在检察院门外高喊“可耻”和“辞职”的口号。审查完毕,贝卢斯科尼不得不从检察院侧门离去,以躲避围观的记者、示威者和旁观者。
  至此,贝卢斯科尼的政治命运已成定数。果不其然,很快贝卢斯科尼政府后院失火。1994年12月19日,执政党中的北方联盟伙同在野的反对党左翼民主党(原意大利共产党)、人民党(从原天民党中分化而来)等,同时向贝卢斯科尼政府发难——向议会提交了旨在弹劾政府的不信任案,理由是贝卢斯科尼总理“涉嫌卷入其私人公司菲宁韦斯特集团对政府税务官的数起行贿案”。在这种情况下,为争取主动,贝卢斯科尼总理不得不于12月22日正式向斯卡尔法罗总统提出辞呈。这样,贝卢斯科尼政府执政时间仅7个多月,还不满旧政体时期平均历届政府在台上约11个月的时间。
  尽管已经辞职,贝卢斯科尼仍然抱着东山再起的希望。他提出,要么总统授命他组织以原执政联盟为基础的第二届贝卢斯科尼政府,要么提前举行全国大选。但最后裁决人一意大利总统斯卡尔法罗不同意大选。他认为,若提前大选,不仅将使意大利政局在数月内难以恢复正常运转,而且对意大利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威望安东尼奥·迪彼得罗“感到自己为维护法律需进行的正常工作受到政界各派的利用和牵制”宣布辞职,并称将永远离开司法界。这一消息如一石击水,立即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米兰、罗马、都灵、那不勒斯等许多城市及全国各地民众纷纷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活动,对迪彼得罗表示支持,要求他不要辞职。许多人甚至从各地涌向米兰检察院,支持迪彼得罗,声援米兰检察院。斯卡尔法罗总统也极力要迪彼得罗收回辞呈。
  12月13日,意大利全国瞩目的司法审查开始了。贝卢斯科尼乘坐灰色奔驰防弹车穿过300名警察和宪兵组成的警戒线,来到米兰检察院接受讯问。总检察长博雷利亲自带领两位检察官对贝卢斯科尼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讯问,但贝卢斯科尼仍坚持说自己是清白的。一些抗议者在检察院门外高喊“可耻”和“辞职”的口号。审查完毕,贝卢斯科尼不得不从检察院侧门离去,以躲避围观的记者、示威者和旁观者。
  至此,贝卢斯科尼的政治命运已成定数。果不其然,很快贝卢斯科尼政府后院失火。1994年12月19日,执政党中的北方联盟伙同在野的反对党左翼民主党(原意大利共产党)、人民党(从原天民党中分化而来)等,同时向贝卢斯科尼政府发难——向议会提交了旨在弹劾政府的不信任案,理由是贝卢斯科尼总理“涉嫌卷入其私人公司菲宁韦斯特集团对政府税务官的数起行贿案”。在这种情况下,为争取主动,贝卢斯科尼总理不得不于12月22日正式向斯卡尔法罗总统提出辞呈。这样,贝卢斯科尼政府执政时间仅7个多月,还不满旧政体时期平均历届政府在台上约11个月的时间。
  尽管已经辞职,贝卢斯科尼仍然抱着东山再起的希望。他提出,要么总统授命他组织以原执政联盟为基础的第二届贝卢斯科尼政府,要么提前举行全国大选。但最后裁决人一—意大利总统斯卡尔法罗不同意大选。他认为,若提前大选,不仅将使意大利政局在数月内难以恢复正常运转,而且对意大利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威望均有害无益。
  1995年1月23日,斯卡尔法罗总统授权原贝卢斯科尼政府中的国库部长兰贝托·迪尼负责组建新政府。贝卢斯科尼“东山再起”的美梦暂时破灭了。

  出庭受审

  1995年5月20日,米兰检察院正式要求审判贝卢斯科尼。他被指控犯有贿赂罪和伙同贿赂罪。贝卢斯科尼则指责这一指控没有证据,因为长期以来的调查并没有发现能证明他有罪的证人和材料。他还强调,他领导的菲宁韦斯特集团下属企业负责人非但没有向财政警察行贿,而且是“典型的被勒索的受害者。”
  1995年11月12日,米兰法院宣布,贝卢斯科尼涉嫌行贿案将于1996年1月17日在米兰法庭审理。
  1996年1月17日,贝卢斯科尼在律师陪同下出庭受审。法院指控贝卢斯科尼及其胞弟等11人向负责检查菲宁韦斯特集团纳税情况的财政警察行贿3.8亿里拉(约23.7万美元)。贝卢斯科尼予以否认,并声称这是米兰检察院对他进行的“政治迫害”。
  值得一提的是,贝卢斯科尼出庭受审距即将举行的意大利战后第13届议会选举仅有3个月的时间。因此对意大利力量党在新一届议会选举中的得票率不能说没有影响。1996年4月22日,意大利战后第13届议会选举结果揭晓,在参议院的315个议席中,以意大利力量党为骨干的中右联盟获得116席;在众议院的630个议席中,中右联盟为246席。意大利力量党以20.6%的选票名列第二,仅次于左翼民主党。
  因此,鉴于意大利的政治现实,无法对贝卢斯科尼的命运作一定论。然而,作为米兰丑闻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中的一块,表明了意大利政治体制的病态状况。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