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蒋介石在大陆军事大溃败后,其主力部队撤退到台湾和东南沿海的一系列岛屿上,总共约60万人,其中1/3留守台湾岛,其余2/3分散在厦门岛、金门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万山岛一线,组成台湾岛的外围防线。这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心痛打落水狗,乘胜解放台湾。由此,在解放军的隆隆炮火中,台湾岛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 1.汤恩伯失守厦门岛 厦门岛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门户之一,面积128平方公里,东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西、南、北三面被大陆环绕,最近处与大陆仅相隔1海里,西南与小岛鼓浪屿邻近。该岛东南部多山,北半部为丘陵,地势开阔,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厦门岛上的守军为国民党军二十九、七十四、一六六、一八一师和要塞守备总队。国民党军在岛上构筑了以钢筋混凝土永久工事为骨干,以野战工事和障碍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坚固防御阵地。岛上有坦克、雷达、大口径火炮,并有海、空军火力支援,形成要塞式环形防御体系。企图以此守卫金门、台湾,并作为反攻大陆的跳板。为了给退守厦门的国民党官兵打气,蒋介石于1949年10月8日率国民党军政要人多次抵厦门巡视。汤恩伯则吹嘘厦门岛的防御“固若金汤”。 为了解放厦门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确定第十兵团之二十八军、二十九军、三十一军为参战部队。 三野十兵团接受任务后,根据部队北方人多,大部分不识水性,不懂海情以及部分指战员中存在的恐惧心理和轻敌急躁情绪,在各部队开展了战前动员教育,统一思想,增强信心,以高昂的斗志投入紧张的渡海作战准备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征集到木船630余只,船工1600余人,并制作了大量简便的救生漂浮器材,夜以继日地苦练海上航渡、指挥、联络、救护和抢滩登陆等战术技术,经过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渡海作战的基本要领。 与此同时,二十八军八十四师二五一团和二十九军八十七师二五九团,于10月9日夜发起攻占金门岛北面大嶝岛的战斗,战至10日晚全歼守敌,夺占该岛。11日夜,二五一团又乘胜攻占小嶝岛。15日,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五团又攻占角屿岛。 1949年10月15日,三十一军首先对鼓浪屿发起攻击。强攻鼓浪屿的战斗由于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没能完全掌握潮汐、风向等自然规律,虽经指战员英勇顽强的作战,但结果还是失利了。 10月15日晚,在鼓浪屿战斗打响后,从北面攻打厦门的5个突击团,分乘数百只木船,在茫茫夜色中,顺风顺流,箭一般地驶向各自预定的登陆点,对北半部发起偷袭。经过激烈战斗,至16日晨,九十二师胜利突破厦门岛之石湖山、寨上一线,占领前沿阵地。 在三十一军左翼的二十九军八十五、八十六师,分别乘船向高崎两侧和钟宅至下马一线进发,准备在登陆突破后向南挺进,配合三十一军横扫北半部的国民党军,尔后继续向南发起进攻。八十五师二五四团于16日6时,攻克国民党吹嘘的“海上堡垒”高崎,八十五师二五五团也迅速冲过泥滩,在高崎西侧神山下登陆成功;至16日天亮后,八十五师和九十二师的突击部队,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厦门岛。 此时,八十六师第一梯队二五六团从刘五店、沃头起渡,利用夜暮作掩护,在钟宅附近国民党军七十四师与一八一师的结合部,迅速抢滩登陆。16日上午,八十六师后续主力部队到达,经合力攻击,很快登上海岸,并与第一梯队配合,占领钟宅。 至16日中午,十兵团突击部队在10公里宽的正面上,全线突破厦门北半部国民党守军的一线防御,建立了稳固的登陆场。突击部队乘胜向纵深猛插,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从各突破口上陆。16日午后,突击部队全部推进至岛腰部的仙洞山、松柏山、园山和薛岭山一带高地,控制了整个北半部,并以此为依托向南半部推进。 此时,汤恩伯急忙收罗残部,并调集机动部队向北反扑。解放军十兵团司令员叶飞命令已上岛的部队,迅速抢占岛腰部的一线高地,抗击国民党军的反扑。经激烈较量,至16日黄昏,国民党军向北反扑的计划彻底失败,其反冲击部队纷纷南逃。 北半部失守,反扑又未奏效,国民党军动摇了固守厦门的决心。汤恩伯疾呼台湾当局派舰艇接应,其所属残部向岛南黄厝、曾厝一线海滨溃退,准备下海逃跑。十兵团立即命令登岛各部队猛插南面海滨,围歼企图撤逃的国民党军。16日入夜后登陆部队多路并进,奋勇向南追击。17日拂晓,二七四团一部攻占塔头国民军七十四师师指挥所,该师师长李益智率部投降。在北线登陆部队勇猛向南追击的同时,九十一师二七三团一部,从厦门岛南面登陆策应。17日晨,该部顺利登陆,并突入市区。鼓浪屿的国民党军见大势已去,纷纷东逃金门,鼓浪屿遂为三十一军占领。17日9时,二七四团一部和二七五团一部将企图下海逃窜的国民党军压缩在厦门岛南端的白石炮台附近.将其歼灭。至此,厦门岛登陆作战胜利结束。 厦门岛战斗,从1949年10月15日开始到17日结束,历时两昼夜,共歼灭国民党军2.7万余人,其中俘虏2.5万余人。厦门岛的解放,清除了国民党金门、台湾的屏障,为金门之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2.所谓的古宁头“大捷” 1949年10月24日至28日,人民解放军一部在攻占金门岛的战斗中失利。 金门岛位于厦门岛以东,台湾岛以西,距大陆最近处约5.5海里。该岛处于台湾海峡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厦门岛解放后,国民党十二兵团部率十八、十九军从潮汕地区陆续撤抵金门,守军总兵力4万余人,企图固守大小金门岛,以作为反攻大陆的跳板。 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对国民党军估计不足,加之,厦门岛解放后,军队领导人的主要精力用于接管城市,虽然对进攻金门岛进行了多方面的渡海作战准备工作,但十分不足。 10月18日攻击大小金门岛的命令下达:于10月20日发起攻击。后因船只准备不足(最多只能装载1个营),不得不将进攻发起时间推迟到23日,后又推迟到24日。 24日19时,攻金门的第一梯队开始登船。深夜,第一梯队分别从莲河、大嶝岛、后村等地起波。由于指挥所未随船跟进,加之海上刮着三、四级东北风,通信联络不畅通,各团均失去上级指挥。还有,在起渡前没有组织协同,途中又遭国民党军炮火拦击,造成部分伤亡,因而船队已不能保持完整的航渡队形。 25日2时许,第一梯队左翼在金门岛蜂腰部北岸的琼林。兰厝一带登陆,俘国民党军100余人,夺占10余个碉堡。中路先头营虽在金门岛西北部的安歧以北、林厝以东顺利登陆,但其后续营上陆后,突然遭到国民党军炮火袭击,伤亡近三分之一。右翼在金门岛之西北角的古宁头。林厝河登陆后,于25日拂晓前攻占古宁头。各登岛部队不仅都没有组织船只返航接运第二梯队,而且除个别营巩固了团的登陆场,为整个登岛部队后来坚持3昼夜抗击创造了条件外,其余部队均未采取措施巩固登陆场。 25日4时叨分,国民党十八军一一八师、十九军十四师、十八师五十二团和十一师1个团,在坦克和炮兵的配合下,分三路向解放军登岛部队实施全线反击。8时起,国民党军又出动空、海军,反复轰炸、扫射解放军登岛部队阵地、未返航的船只和厦门至围头沿岸的解放军炮兵阵地及船只,战斗十分激烈。坚守古宁头的部队多次击退国民党军的反扑。 由于解放军第一梯队登岛时已开始退潮,加之又未及时组织船只返航,因而所乘船只全部搁浅,以后,又被国民党飞机及炮火全部炸毁,致使后续部队无船渡海增援,登岛部队处于敌强我弱、敌众我寡、孤立无援的境地。上级虽急令各部集中所有船只运送第二梯队增援金门,但四处搜罗,也只收集到少量船只。增援部队登岛后,与坚守古宁头的部队会合,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连续向国民党军反击,但因兵少力薄,后援不继,终难挽回败局。 26日拂晓,国民党军在坦克、火炮和飞机的配合下,向坚守古宁头的解放军部队再次发起猛烈反扑。解放军登岛部队激战终日后,剩下少数指战员,利用坚固房屋同国民党军进行巷战,暂时阻止了国民党军的反击。22时,他们利用夜暗突围,摸到海边,但没有找到船只,遂决定向东南转移,到山区与国民党军周旋。27日下午,他们在双乳山附近隐蔽时,被国民党军发觉,遂继续转移。28日下午,在沙头附近陷入国民党军的包围,除团长孙玉秀负伤后自尽外,其余全部被俘。 金门岛之战,虽使国民党军付出伤亡约9000人的代价,但解放军两批渡海登岛部队3个多团9086人(含船工、民夫350人)大部牺牲,一部被俘。这是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大失利,教训非常沉痛。 国民党虽然守住了金门,但伤亡也极为惨重。蒋介石为了鼓舞士气民心,大肆宣扬国军潜在的威力,吹嘘金门之战是国民党反共复国的开始,各大报刊纷纷将古宁头之役称为“古宁头大捷”。中共中央为了给台湾和大陆的国共两党提供一个联系的渠道,决定暂停进攻金门,从此,国民党占据金门至今。 3.薛岳丢失海南岛 海南岛又名琼崖,位于南海北部,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琼州海峡宽11—27海里,海岸线长1000余公里,全岛面积3.3万余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岛,有“南中国海的门户”之称,是华南的海上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为了固守海南岛将海南作为未来反攻大陆的跳板,蒋介石在这里配以重兵,苦心经营。海陆空三军总兵力约10万人。薛岳依仗海空军优势,组织了环岛立体防御体系,用他本人的别名命名为“伯陵防线”,并吹嘘这条防线“固若金汤”。他企图凭借这道防线和琼州海峡天险,阻止解放军渡海登陆,以长期固守。同时,也作了在情况不利时“主动撤离”的准备。此外,薛岳还指令加紧清剿琼崖纵队,企图消灭解放军渡海作战兵团的接应力量。 为了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海南岛,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进行了缜密的筹划。1949年12月18日,毛泽东指示四野首长:“以四十三军和四十军准备攻琼崖”,“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相同,即必须注意潮水与风向,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1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与三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立进攻,而不要依靠后援”。 1950年1月10日,毛泽东又致电四野首长:“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遵照上述指示,四野命令四十、四十三军和加农炮兵二十八团、高射炮兵一、九团及工兵一部,共10万余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发起海南岛战役。 1950年2月1日,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有渡海作战兵团首长、两个军和琼崖纵队首长参加的作战会议。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结合海南岛的敌情、地形等情况,确定渡海作战兵团必须采取分批偷渡与主力强渡相结合的作战方针。首先组织小部队分批偷渡,与琼崖纵队会合,以增强岛上的力量;尔后,以主力部队实施大规模的强渡登陆,共同歼灭岛上的国民党守军。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中共华南局的统一部署,解放军四十军、四十三军于1949年12月下旬开始,分别进至雷州半岛,投入了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渡海作战部队进行了深入的思想动员;征集船只,雇请船工;积极进行海上练兵。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渡海部队共征集、修复大小船只2130余条,雇请船工近4000余名,指战员都学会了划桨。同时,还培训了6000多名水手,为渡海登陆作战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0年3月,渡海作战兵团指挥所根据四野关于派出少数兵力携带电台偷渡,取得渡海经验的指示,以及为大规模强渡海峡,顺利登陆,增强岛上接应力量,分两批组织了4次偷渡。一个月内,人民解放军两批四支先遣部队相继在白马井、文昌、美厚村、海口登陆成功,从而为主力登陆作战创造了条件。同时还证明薛岳精心设置的环岛立体防线并非坚不可摧,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渡海作战兵团广大指战员的胜利信心。 4月16日下午,东风拂面,平潮起伏,是解放军主力大部队南渡琼州海峡的理想时机。19时3O分,350只战船分为东、西两路,从雷州半岛南端各海港同时起锚,浩浩荡荡向海南岛进发。起波不久,便遭到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和军舰的阻截,经过激烈战斗,渡海作战兵团第一梯队于17日6时登陆成功,并在先遣部队的配合下,突破了薛岳吹嘘的“固若金汤”的防线。 在渡海作战兵团第一梯队登陆后,薛岳还误认为是“小部队偷渡”,于是调集兵力,企图消灭威胁海口市的解放军登陆部队,并对海口附近解放军形成包围。薛岳自以为这着棋下得很高明,吹嘘说:“登陆共军即被全歼”,并在海口市布置召开“祝捷大会”的会场。 解放军渡海作战兵团首长决定将计就计,趁薛岳部队围攻海口解放军时,对国民党主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4月22日,解放军向国民党军发起猛烈攻击。此时,薛岳才弄清楚是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队来了。他惧怕主力被歼,慌忙命令部队向海口市方向撤退。 这时,台湾的蒋介石密切注视海南岛战局的进展,看到如此死撑下去,国民党军将经不住消耗。他在反省大陆失败的原因时,认为兵力分散是国民党失败的致命伤,而目前最主要的是守住台湾,所以他决定改变策略,收缩防线,集兵保台,宁使海南丧失,勿使台湾陷入险境。基于此,他急令薛岳撤离海口,放弃海南岛,率领有生力量回台。 薛岳受命后,要求蒋介石火速指派舰艇接运部队回台,并命令岛上残部迅速南撤。解放军获悉后即分路追击,但由于解放军没有海空军可以拦阻海运,致使7万余名国民党残兵败将在丢盔弃甲之后逃到榆林等港口,并得到乘船撤往台湾。此次撤退,薛岳部600余人被解放军击毙,2.6万人当了俘虏。5月初,薛岳残部抵达台湾。 对于国民党的海南撤守,蒋经国曾向外界解释说:“海口对于海南岛,在军事上讲起来是个极重要的据点;而整个海南岛,在反共抗俄战争中,自然亦有它的价值。”“但是战争是最现实的,而且一切应以争取最后胜利为打算。”“由目前的形势看来,自从国民党撤出西昌之后,海口已失去了‘跳板’的作用,同时我们反共抗俄和最高策略,就是集中一切力量,巩固以台湾为主的据点,准备反攻大陆。所以军事力量的分散,就是战略的失败。在过去政府已尽了最大的力量,在海南岛布置必要的防务,所以海口的放弃,就是基于全盘战略的要求而决定的措施。” 而董显光在《蒋“总统”传》中对此也有说明,他列举了五点撤退理由: 一是海南岛离大陆太近; 二是供给困难; 三是1950年4月间,已有一支解放军部队在海口登陆,准备与该岛中共游击队合击“国军”; 四是海南岛国民党军失去抵抗信心(解放军一部已登陆,岛上守军时刻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故守军已成惊弓之鸟); 五是此时中共有攻台迹象。 由于上述原因,蒋介石决定放弃海南岛,海南岛之战,自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历时57天。至此,中国的第二大岛宣告解放。 4.撤出舟山群岛 舟山群岛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杭州湾外东海中,是中国著名群岛之一。舟山群岛既是中国海上的交通要冲,又是沪(上海)、宁(南京)、杭(杭州)地区的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舟山群岛的守军有国民党上海防卫司令石觉率领的七十五军大部、暂编一军和二十一军残部;有国民党浙江省主席周暑率领的八十七军大部。到1949年7月下旬,舟山群岛国民党军已有4个军13个师的番号,实际兵力约6万人,另外还有海军舰艇五六十艘和部分作战飞机。7月下旬,守岛国民党军组建了以石觉为司令、周暑为副司令的“舟山防卫司令部”,并进行了整编,调整了防务。 国民党当局在节节败逃、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企图将舟山群岛作为控制长江口和封锁、袭扰、反攻大陆的重要军事基地。同时,守岛的国民党军积极修建工事,扩建岱山机场,增调作战飞机,加紧封锁、轰炸和袭扰沿海地区。宁波市繁华的江盾大街在当时被炸毁烧尽;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由于遭国民党军的封锁、轰炸和破环,有70%左右的工厂陷于瘫痪。因此,解放舟山群岛已成当务之急。 1950年中旬,华东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意见召开陆、海、空三军联席会议,确定由50架苏联战斗机和轰炸机,加以100艘改装成的船只共同参战,以20万兵力于六七月拿下舟山群岛。 海南岛撤守后,蒋介石害怕舟山12万人马被解放军消灭,于5月初召守岛司令石觉到台面授机宜。石觉领命返舟山后,舟山撤退于5月中旬秘密进行,蒋介石调用载重15万吨的舰艇44艘进行接应。临撤退时,石觉命令将岛上2万多名青年男女强行赶上船运往台湾,同时炸毁了花费4000万银元修筑的定海机场和岛上的重要设施。 5月16日,解放军获悉舟山敌军撤逃,即迅速进占舟山本岛和外围诸岛,至7月上旬,舟山群岛解放。舟山战役历经10个月,共歼国民党军8000余人。舟山群岛的解放,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长江口的封锁,为保卫海防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却使蒋介石的近12万人马逃之夭夭。 接二连三的大撤退加剧了台湾社会的动荡。为了对撤军行动有所交待,蒋介石于5月16日发表了《为撤退海南、舟山国军告全国同胞书》。此文说明了撤退海南、舟山的真相。蒋介石说:“当时衡量客观现实的情势,估计我们政府所有的实力,若非集中一切兵力与共匪作战,我们就无最后的把握,反将要被共匪各个消灭。” 为稳定人心,蒋介石说他在制定这一策略时,构想了四个步骤,即:第一步要集中一切兵力,第二步巩固台湾及其卫星岛屿,第三步“反攻整个大陆,来拯救全国同胞”,第四步“复兴中华民国,建设三民主义独立、自由的新中国”。 同时,蒋介石还发表《军人魂》的演讲,鼓励军民要与台湾共存亡,宣称:“我所以不在大陆牺牲,就因为我要保持台湾,如果台湾失掉了,台湾就是我最后牺牲的地方。”如果蒋介石真愿为“党国”牺牲,恐怕已经牺牲好几次了。 为了替父分忧,蒋经国现身说法,发表了一封《由定海到台湾》的公开信称:“这次全部国军从舟山撤退到台湾,放弃了最接近大陆的陆海空根据地,这当然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个惊人的举动。老实讲,我是一样的沉痛和难过,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感情有时会支持行动的,但是在环境愈是恶劣的时候,愈需要高度的理智,并且要拿出理智来控制感情,用理智支配行动。”“保卫台湾是国民革命成败的关键,这一仗一定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和准备,才能保证一定胜利。” 蒋经国还在《中央日报》就舟山撤退问题指出,“我们所争的不是一时的成败利钝,我们所争的是国家千秋万世的大业。” 为安抚人心,蒋介石还让夫人宋美龄前往基隆“慰问”海南、舟山撤退来台的军队。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台湾省党部在此也表示了对蒋家小王朝的无限忠诚,纷纷举行宣誓:“效死确保台湾”。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的爆发与美国对台政策的改变,蒋氏父子再有“骨气”,再集兵,恐怕也保不住台湾。然而,在台湾许多人对蒋介石的话深信不疑,吹嘘道:“这两个地方部队撤退时的秘密迅速与顺利圆满,更可与二次大战时敦刻尔克撤退、巴丹撤退相媲美,使中外人士均为之惊服不已。” 美籍作家江南则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失去海南、舟山,相当于割断台澎的手足,毛泽东的下一步,将是渡海攻台,99英里的台湾海峡,假使荷兰人300年前抵抗不了郑成功的海师,国军凭什么能‘确保’呢?” 5.人民解放军占领万山群岛 万山群岛位于广东省珠江口外、香港与澳门之间的海面上,共有大小岛屿48个。万山群岛控制着港、澳进出的主要航线与珠江的入海口,是中国南部的一个海防要地。 万山群岛守军为国民党海军第三舰队和岛上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广东突击军”等3000余人,有护卫舰、扫雷舰、登陆舰和炮艇共30余艘,总吨位约1万吨。第三舰队中将代司令齐鸿章兼任“万山防卫司令部”司令,司令部设在垃圾尾岛。“广东突击军”的1200余人分驻在担杆列岛、外伶什、大小万山和东澳岛。企图依仗海上优势阻止解放军解放万山群岛,以达到控制万山,封锁海口,策应大陆,准备反攻的目的。 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根据中央军委和中南军区关于解放万山群岛的指示,确定参战部队为:四十四军一三一师三九二、三九三团,广东军区江防部队,珠江军分区炮兵团,四十四军一三二师炮兵营,中南军区炮兵100毫米加农炮连,一三○师步炮连和五十军无后坐力炮连,总兵力为1万余人。另配属5艘炮艇、16艘登陆舰艇、8艘运输船,总吨位约1000吨。为实现统一指挥,建立了由一三一师师长刘永源、副师长邵震等人组成的联合指挥所。联合指挥所在认真分析研究战区的地形和敌我双方的情况后,决定采取近战夜战的打法,以打兵舰为主,逐岛攻击,依岛攻岛,突然奔袭,稳步前进。 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在进行充分战前准备、海上练兵的基础上,在广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于5月25日发起万山群岛战役。 5月25日凌晨2时,广东军区江防部队以16艘舰艇和8艘民船,载运一三一师三九二、三九三团各1个营、1个山炮连和配属的10余门火炮,组成火力船队和登陆运输船队,由唐家湾起渡。分别担任火力船队正副队长的三九二团副团长郭庆隆和江防部队炮艇队副队长林文虎,率领步兵登陆艇“桂山”号和炮艇“先锋”号、“奋斗”号、“解放”号、“前进”号、“劳动”号,分两路在青洲、三角山岛登陆。 4时许,炮艇“解放”号在后续舰艇没有跟上的情况下,首先驶进拉圾尾海区。“解放”号是一艘小炮艇,排水量只有28吨,最大航速10节。当它驶近马湾港口时,出乎意料地发现港湾内竟有二三十艘国民党海军舰艇。在“解放”号上担任指挥的林文虎,曾多次参加海上游击战,有比较丰富的海战经验。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为了掩护登陆部队,他果断地令“解放”号隐蔽地冲击马湾,艇长梁魁庭从灯光信号的闪烁中,判明国民党海军护卫舰“太和”号是指挥舰,于是指挥全艇炮火,集中向“太和”号射击,从800米打到100米,使“太和”号舱面中弹起火,第三舰队代司令兼万山防卫司令齐鸿章被击伤。 在“解放”号的打击下,国民党海军登陆舰“中海”号也中弹起火。顿时,垃圾尾岛上的国民党守军慌忙向港湾内盲目射击,国民党海军官兵慌作一团,竟自相射击和碰撞,还有几艘炮艇仓惶外逃。这时,解放军“桂山”号赶到港口参战,英勇地阻击企图外逃的国民党海军舰艇。 天明雾散,国民党军发现港湾内只有解放军的1艘小炮艇和1艘不大的登陆艇,便组织港内舰艇和岛上的火力进行还击。负伤逃到港湾口的“太和”号和“中海”号也调头向“解放”号射击。“解放”号和“桂山”号寡不敌众,“解放”号被击中多处,全艇19名人员已有林文虎等13名伤亡。在此严重情况下,艇长梁魁庭不顾自己负伤,镇定地驾驶着炮艇边打边撤,巧妙地冲出密集的火网,安全返航。 “解放”号冲出重围后,“桂山”号便遭到国民党海军舰艇的集中炮击,舰体多处中弹,损伤严重,有沉没的危险,三九二团副团长郭庆隆当机立断,决定抢滩登陆,把舰上的陆军送上岛去。“桂山”号冒着弹雨,拖着浓烟,急速冲向滩头,终于在垃圾尾岛钧庭湾抢滩成功。“桂山”号上的50多名陆军战士火速跳海登陆,猛力冲杀,子弹和手榴弹打光了,就同国民党守军展开肉搏战。在这次战斗中,郭庆隆等大部指战员英勇牺牲。 在“解放”号和“桂山”号与国民党海军舰艇激战的同时,在垃圾昆岛东侧海面待机的“先锋”号炮艇,与国民党军25号炮艇遭遇,“先锋”号指战员全速逼近,指战员跳上25号艇,开枪打倒2名国民党士兵,迫使7名国民党官兵投降。与此同时,解放军“奋斗”号在垃圾尾岛海面与国民党军86号炮艇遭遇。“奋斗”号不顾对方的炮击,全速前进,逼近对方,将其击沉。 在解放军火力船队与国民党海军舰艇激战之时,同时起航的输送登陆兵的船队,由于航速慢,至25日7时才分别在青洲和三角山岛登陆。26日晚,国民党海军舰艇主力撤至三门岛、外伶仃岛和担杆岛,三九二团主力趁机攻占垃圾尾岛。28日,该团又相继攻占赤滩岛和大、小蜘洲岛(今大、小蜘蛛岛)。当日,外伶仃岛上的国民党守军撤往台湾。 垃圾尾战斗后,台湾国民党当局命令受伤的舰艇返台,同时增派10余艘舰艇进至万山群岛,并决定由马壮谋接任指挥,企图以其占据优势的舰艇封锁海面,袭击解放军运输船队,切断运输线,阻止解放军继续攻占其余岛屿,进而炮击解放军已占岛屿,迫使解放军撤退。 5月29日23时,解放军江防部队509号登陆艇为登岛部队运送物资,航行至青洲、三角山岛西北海面时,遭国民党海军舰艇拦击。509号艇指战员急中生智,在艇上迅速架起运载的火炮还击,迫使对方后撤。30日下午,国民党海军又派4艘舰艇进至三角山岛以西海面,猛烈炮击解放军守岛部队,逼近三角山岛。解放军守岛指战员等这4艘舰艇距岛2海里时,以数十门火炮组成交叉火力,突然猛烈反击,击伤国民党海军3艘舰艇。 31日,解放军三九三团以一部兵力,从大头洲乘船起航,顺利地占领了东澳岛。6月5日7时,该团又以一部兵力,向大、小万山岛发起攻击,又相继攻占了白沥、竹洲和横洲岛,国民党海军退缩到外伶仃岛和担杆列岛等海域。 国民党海军第三舰队在三角山岛遭到沉重打击后,台湾国民党当局从第一舰队调驱逐舰“信阳”号、炮舰“营口”号和“泰安”号增援万山群岛。国民党军除以主力舰艇守卫担杆列岛外,还派出大小舰艇10余艘游弋于外伶仃、三门岛海域,企图引诱解放军在海上决战。 解放军参战部队加强侦察工作,并注意掌握国民党海军舰艇的活动规律。经多方侦察,查明距外伶仃岛只有4海里的三门岛上没有国民党军,是设伏的好地方,以后又经过10多天的观察,比较详细地了解了国民党海军昼夜活动规律。据此,解放军参战部队决定派舰艇利用黑夜驶抵三门岛,设下伏击圈。 6月26日晚,解放军参战部队进至各伏击阵地,并于27日晨占领了海湾的三门岛。7月1日,江防部队攻占了外伶仃岛。 经过上述战斗,国民党海军舰艇收缩到担杆列岛海域。不久,这些舰艇又撤往台湾,只留下“广东突击军”一部孤守担杆列岛。8月3日15时,解放军参战部队一举攻占担杆岛,俘国民党军上校以下官兵140余人。8月4日,又进占佳篷列岛和直湾岛。至此,万山群岛宣告解放。 万山群岛战役,从1950年5月25日到8月4日,历时7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700余人,其中俘虏192人;击沉国民党军舰4艘,击伤12艘;缴获舰艇11艘、火炮14门和大批军用物资。万山群岛的解放,清除了台湾国民党在华南沿海的最后立足点,打破了国民党军对珠江口的海上封锁,但国民党海军舰队并没受到重创。 至此,蒋介石可调动之兵力悉数收缩到了台湾本岛。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