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雅典卫城是欧洲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是古希腊的宗教、政治中心。宫位于现在的雅典市中心,建在高出于地150米、四周峭岩绝壁的石灰岩山上(正式名称:阿克罗波利斯山)。公元前八世纪,古希腊伊奥尼亚人建立奴隶制城邦,选择这个岩山作都城,进可攻,迟可守。山下沃野百里,可供奴隶居住和垦植。公元前约505年,雅典成了希腊各城邦盟主,建立了奴隶主民主政体,文化科学有了很大发展,都城建设日臻完善。 关于卫城,关于雅典的名字,民间编造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初,雅典建城的时候,海神波塞冬和智慧女神雅典挪争着要当这个城市的保护神。雅典娜是主神宙斯和智慧女神墨提斯所生,神功非几,又聪慧又美丽,众神议定,波塞冬和雅典娜可以斗智,谁给人类的东西更加有用,谁就领有这个城市。 两神在石灰岩山上斗了起来。波塞冬拿起三叉戟,使劲向岩山上一插,顿时乌云翻滚,一股海水从岩隙汹涌而出,大地浊浪排空,好不吓人!波塞冬得意地大笑,雅典娜一点也不发急。她拿长矛在地上划了一下,撒下一把种子,转眼浪退水消,长出一片绿油油的橄榄林,结满累累果实。 众神裁决:橄榄树带来和平,海浪意味着霸权,雅典娜应该得到这座城市。于是,人们将这座城市起名为“雅典”,在城堡中心建造一座宏伟的庙宇,奉祀自己的保护神雅典挪。 为了争夺爱琴海的霸权,雅典城邦国同波斯帝国连年作战。约在公元前490年前后,卫城和神庙遭到波斯人的破坏。 公元前478年,雅典城邦国开始称霸地中海,希腊文明进入全盛期。公元前447年重建巴特农神庙,公元前431年建成。主体建筑是长方形的白色大理石殿字,全长69.5米、宽30.8米,分前殿、正殿和后殿。四周为柱廊,用46根高30米、直径2米的大理石柱支撑。庙墙上端石柱之间用92块大理石浮雕板连接,每块是一幅神话传说中的战争场景。整个外墙的饰带,由高0.9米、全长152米的浮雕石板拼成。好象一套连环画,表现了人们欢欣鼓舞参加节日游行的热闹场面。两侧墙面,是雅典娜的诞生以及她同波塞冬争夺雅典城的浮雕。主殿供奉的雅典娜神像,高达12米,以黄金和象牙雕成。她头戴战盔,身穿长袍,一手执盾牌,一手托胜利女神的小雕像。雍容而威严,光芒四射,满殿生辉。 接着,在其前面,建起雄伟的山门。公元前420~408年,在其附近建成埃雷赫修神庙;正面6根12米高的大理石柱,雕成6名婷婷玉立的“少女”,顶托屋盖,令人叹绝。此外,又有无翼胜利女神庙、剧场、竞技场、集市中心的建设。围绕卫城,山下平地建立了宫殿和居民区。雅典成了当时西方最美丽的城市。 公元前404年,雅典败于斯巴达之后,国势日衰。公元前338年,落入马其顿王国之手,从此,希腊被罗马、土耳其人轮番统治,开始了两千年的沦亡史。公元146年,那尊无与伦比的雅典娜雕像,被罗马皇帝劫走,至今下落不明。对于卫城,每次战争总是争夺和攻击的主要目标。能夺则夺之,不能得则毁之,加上几次地震和火灾,遭到一次次毁灭性的破坏。但每垂次战后都加修复,改头换面,罗马人来了改为基督教堂,土耳其人来了改作清真寺。1687年那次炮击,墙倒柱断,破坏得彻底,以后再也没法修复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1799年,英国驻奥斯曼帝国(今土耳其)大使托马斯·布鲁斯,自命“酷爱艺术”,来到土耳其统治下的雅典,参观一堆废墟的巴特农神庙。他贿赂了地方官员,以7万英镑“购买”了无价之宝的废城上的雕刻品,整整装了一船运回英国,以装扮自己的勋爵邸宅,事为英国政府获悉,国会于1816年通过法令,将这些右雕征购为国有,交给大英博物馆收藏。本文前面提到的那些精彩的雕板、雕像,大部分落在这里。近年虽经希腊政府多次交涉,英国政府仍然拒绝归还。 今日来到卫城,唯见大理石柱擎天而立,虽经两千多年风雨剥蚀,仍未减其庄严气派。细察庙顶,屋盖无存,四周石柱也根根布满伤痕;庙内空空如也,地面坑坑洼洼,墙根躺满坍塌的墙石残柱。1933年曾对巴特农神庙的空架子修复一次,那时使用的铁钉早已锈蚀,而原旧的包铅铁夹和木性却还无损。 为了收藏保护工城废墟残存的雕刻品,已在城址一角建了“卫城博物馆”。埃雷赫修庙那6根“少女”石柱,被现代工业废气侵蚀得体无完肤,已用复制品顶替下来,收藏于博物馆内。一个全面修复巴特农神庙的伟大工程正在进行,神庙周围竖起了高高的脚手架。到本世纪末恢复本未面目时,雅典将吸引更多的游客。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