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十七节 交河——崖岛天然凿为城
  新疆吐鲁番县城西10公里雅尔湖乡的交河,是一座罕见的崖岛城市。刀削般的峭壁成了天然城墙,土崖掏空作为房屋,无垣而有城之固,人去千年屋犹存。巡察遗址,街巷院落历历在目,如同主人刚刚离去不久。

  交河又称雅尔湖,交河是两河绕城交汇的意思,雅尔湖是维吾尔语“崖城”的译音。从博格达山南麓而来的两条小溪——大河沿河、塔尔郎沟,冲刷着这里的砂壤台地,分而又合,造成一座“孤岛”。此“岛”高出河床30多米,岸壁陡立,长1,600多米;最宽处300米。古人据此为城,将出入口挖空为城门,成了一座不筑墙的坚固城池。

  交河有三个城门,都是在高约20米的崖边凿开缺口建成的。城门至河床铺上坡度很大的土路,作为出入城市的通道。城内的房屋和街巷也是凿土而成,方法同刻阳文印章一样,留下墙壁和台基的位置,把其余空间挖掉。挖出来的土和水印成土坯,增加房屋的高度。由于当地常年无雨,屋顶架木,覆土为瓦,隔热保温性能良好,夏比瓦屋凉快,冬比瓦屋暖和。全城用土量很大,不怕挖出来的土派不上用场。许多房屋垒成两三层楼,如今屋顶荡然无存,墙壁留下成排架楼搁木的孔洞。

  一条纵贯南北的“中央大街”将全城一分为二。街长350米,宽3米,两边均是高大土墙,无门无窗,仅有巷口与之相通。纵横曲折的小巷分割成一个个居住小区,每区又有高墙分隔,且有巡警望火的高台建筑。

  城内大体分为三令功能区。东南似为政治区,破坏特别严重,尚见火烤痕迹,其中最大一处遗址有殿堂、回廊、天井、庭院、雨道、台阶等建筑,地上有碎瓦,肯定是全城最高衙署。西北区寺庙鳞次栉比,最大的寺院占地5,000多平方米,大殿有500平方米,寺院之多和唐僧玄奘曾来过这里,可见交河的佛教盛极一时。东北为居民区,从参差不齐、大小悬殊的建筑来看,大约有几十户富豪,其余是贫民。

  全城拾一小块瓦片比找一枚古钱还难,因为瓦房就只有官衙、大寺两处。吃水也难,只发现两口井。其一在大寺的殿前,据说深及崖底,横通崖岛之处,与河水相通。当年居民出城下河取水,或在井口排队汲水,络绎于途,日子过得真难啦!

  本城居民的墓葬区在城西崖上,仅据60多个有墓志的茔坟统计,就有20多个姓氏。他们大部是六、七世纪交河的望族大户,有的累代担任公职。其中有个叫田伯演的,是田曹参军的儿子,喜骑射,公元592年病死于寺院。

  交河的历史,在《汉书·西域志》里已有较详的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史记》云:“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车师、姑师同名异写,都指的是车师前庭王国,为西域36国之一,交河为其国都,有人口近8千人。公元前一世纪,汉朝中央政府积极治理西域,但未在交河驻重兵。公元前62年开始,在北路的交河设高昌戍已校尉,在南路的楼兰设西域长史,才对西域实施有效的统治。高昌戍已校尉驻交河城,领兵在车师故地屯垦戍边。因此,交河又称高昌。六世纪初,麴氏建立高昌王国,以此为交河郡城。唐初进入极盛期,现存的大部分建筑是当时凿造的。自汉初至十世纪,交河曾经繁荣过一千年之久,一直是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地。

  交河城址局限于崖岛,没有发展余地,终被东北50多公里的高昌城(唐朝北庭都护府驻所)所取代。丝绸客商被引走,贸易衰落,但它仍作为军事要塞和地方政治中心而存在。元朝时,畏兀儿王驻交河,附近的蒙古族贵族集团海都和都畦叛乱,屡次进攻交河和高昌,最多时一次用兵12万,战火延续40年。十四世纪,城市破败,居民流离失所,终被废弃。当然,两河之水日渐干涸,也加速了交沟城的消亡。

  明洪武年间(十四世纪末),吏部员外郎陈诚奉旨巡视西域,曾以《崖儿城》为题写道:“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此时的交河废城已是一派凋零景象了。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