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站在天灵山上,俯瞰敖庄,会发现它泊在太湖边上,极像个元宝。风满楼恰好便立在中
间凸起的位置,隐隐昭示着它的至高无上,三层砖木楼,回廊相通,前后三进深,它像这个 家族的百岁老人,日夜垂视着敖庄里的动静。
历经了几代的风雨,敖家的深宅大院四下透着沧桑味道,闻一闻,有点像祠堂里烧的香烛气
味;像老红木家具破了漆,受了虫蛀,散出的气味;像古旧瓷器蒙了尘,字画泛了黄,滋生
出的气味;或是色泽发乌的帐幔、搁置久了的灯笼,轻轻一抖动,烟尘便有些呛;或是多年
不曾洗晒的旧衣服,受了潮气,长了霉点儿,有些馊。
这些气味越聚越浓,常常堵得人心发慌,本是年轻人最不喜见的,敖子书却恰恰相反。他贪
恋的正是风满楼的这份古色古香。花啊草啊鸟啊什么的,该是女人和孩子喜欢的,游玩享
乐是纨绔子弟的嗜好,与他这个正派的世家子弟不搭边儿,他是读书人,偏就喜欢这股子陈 旧味儿。
一拐进敖庄的临街河,最先看到的便是敖家有名的大酒窖,靠岸是五间高房,墙壁上写着个
大大的“酒”字,跟邻近的米行墙上的那个“粮”字相映成趣。这敖家老酒也是百年老字号
,开坛顺风十里飘香,跟风满楼一样名重,色味劲道在本地都是首屈一指,最远的还销到了
安徽徽州一带。嘉邺镇的人多喜欢自酿米酒,但若操办红白喜事时,在席上见不到敖家老酒
的话,客人就会抱怨了,说这酒喝得不美气。这条不成文的规矩也不知从何时流传下的,久 而久之,喝敖家老酒便多了一层象征意味。
敖家老酒传到敖子书的二叔敖少秋这一辈,酿造的工艺更有所长进,传说不同的人能从中品
出不同的味道,比如年轻的情人吧,喝第一口时觉得有些甜蜜,再喝又有点涩苦;比如老夫
老妻吧,喝在口里便一点辛辣气没有,只是香醇绵长;再比如说悲苦的人吧,居然能从中品
出酸甜苦辣咸等五味来。一时间,敖家老酒名声大噪,上门拉货的船只排成了长龙,偏生这
敖少秋有点犟劲,每次老酒出窖只出八十坛,还要留下十坛自家享用,限量供应,于是价钱 便一翻再翻。
但敖子书却是打心眼里瞧不起他这个二叔,尤其看不惯他成天价醉醺醺的模样。敖家的酒窖
他小时没少去过,二叔每次都蒙松着眼皮,抱着酒坛坐在板凳上,面对着墙壁上的一副女人
画像(那是他二婶的遗像)。年纪稍大,敖子书才知道里面原来还藏着一段故事,二婶当年
嫁到敖家,原是盼着有朝一日能登上风满楼看书,她的心思半点也没在二叔身上。可不知道
敖家有族训,女人永远不得登楼半步,二婶因而忧心成疾,终是含恨逝去。她跟了敖少秋三
年,没留下子嗣,只有悲苦,还害得他整日里借酒消愁,即便后来在外头领养了一个儿子, 依旧不能使他完全振作起来。
不过,敖子书现在倒是替自己感到庆幸,当年,二叔、三叔都是人中之杰,聪明绝顶,若非
一个酗酒一个早逝,这楼主的位子如何能落到自己身上。他们的后代:敖谢天是领养来的“
野种”,没资格登楼,敖子轩年幼,跟三奶奶沈芸孤儿寡母的,又对自己构不成危险。不像
他敖子书,父母健全,一个替他护楼开道,一个替他料理家院,上头又有老太爷罩着,要风 有风,要雨得雨。
大船沿着临街河驶进了敖庄,两岸上,不时地有敖姓人家朝敖子书打招呼,隐约都知他今天
是代表风满楼参加赏书大会的。此时,敖子书早收起在太湖上的不羁,同岸上的人一一点头
回应。猛的,书童叫了起来:“那不是大爷和大奶奶吗?”
敖子书抬眼一瞧,可不是,爹和娘正站在院门的埠头上翘首眺望,他的胸间一热,叫声:“
爹,娘!”船还没靠实了岸,就一个箭步跨过去。
大奶奶是个长相富态的妇人,平日里架子端得足,又掌管着敖府的里里外外,下人们都怕她
三分。在她眼里,这个家除了老太爷就只有儿子了,自然是事无俱细,都极为上心,更何况
今天还是子书第一回代表风满楼出席赏书大会。所以待儿子一跑近前,便一把抓住他的手,
急声问:“孩子,怎么样?”敖子书忙说:“放心吧娘,我没给咱敖庄丢人。”
一个书童在旁边说:“大奶奶,少爷今天可神气了,那些楼主个个服他!”她听了这话,脸
上才放开笑,眼睛却湿了,说了句:“好孩子,真是给娘争气!”
大老爷敖少广人长得有些五大三粗,平日里话语不多,是个闷葫芦,现在却插上一句,说: “子书是给咱们风满楼争气!”
“那是,那是!”大奶奶方圆的脸上满是喜色,说,“子书,快去见爷爷,让他也高兴高兴 !”拥着儿子进了府门。
敖家大院的中间是朝南五间七进的住宅,三面是花园,各个院落都建造成相隔的单元,自成
天地,却又有卵石小径相通。敖子书随着父母绕过池塘,穿过两旁装了花格的游廊和一道道
小门,去到东北角的一个院落里。老爷子的“德馨庐”是四间朝南的正屋,幽静的院落里种
了芭蕉和瘦竹,中间是两块形状奇古的太湖石,自有一番不俗的气度。
这边敖少广三人才跨进院子,便听得里面吱呀一声门响,一个小丫头慌里慌张地跑了出来
,险些撞到了敖子书的身上。大奶奶的脸色一沉,喝道:“茹月,这是老爷子的屋,你跑什 么跑?”
“大奶奶,大老爷……”叫茹月的丫头吓得一哆嗦,慌忙跪下去。敖子书好奇地打量着眼前
这个俏丽丫头,见她的发辫有些散乱,白色绣花边的衫子上,有一粒扣子松开来,露出里边
猩红肚兜的一角。她全身都在颤抖,眼眸里含着泪花,小巧的鼻子急促地抽动着,像头受了 惊的小花鹿,惹人爱怜。
大奶奶狐疑地打量着茹月,又瞅瞅正屋,低声骂:“乱了清静,小心我剥了你的皮!”敖少
广忙道:“好了好了,想是手脚不利落,打碎什么东西,让她先下去吧!”
大奶奶又狠狠瞪了茹月一眼,说了句回头再找你算账!才快步走到“德馨庐”,放软了声腔
,“爹,子书他回来了!”过得会儿,里面才传来一声咳嗽,“叫他进来吧!”
敖子书这时却落在了后边,他在经过茹月身旁时,本想伸手将她拉起来,迟疑了下,害怕被
爹娘看到,还是走开了,心想,茹月吃了爷爷的打骂吗?
他们进去后,敖老爷子正好背着手从里屋踱出来,头戴黑色瓜皮帽,身穿白色内衣长裤,罩
件深紫色缎子坎肩。厅堂的西头有一张很大的楠木坐榻,铺着紫色坐垫,榻前是一张楠木茶
桌和两个脚凳。他在坐榻上一靠,红润的脸上露出了几丝笑容,冲着敖子书招招手,“过来 过来,跟爷爷好好讲讲今天的事。”
大奶奶和敖少广进门后便垂手站在两旁,敖子书先朝着爷爷行了礼,这才将今天在书会上的
事娓娓道来。敖老爷子理着雪白的胡须,半眯着眼睛来听,不时地点下头,大奶奶和敖少广 听儿子如此风度,不由得心花怒放。
敖子书交代完后,敖老爷子的眼睛也睁开了,目光盯在孙子脸上,问:“那《南齐书》果真 被偷了?”
敖子书迟疑了下,说:“是的爷爷,千真万确!”
敖少广也插上一句,“爹,这些天那几个书楼丢了不少珍本。”
敖老爷子捻须沉吟了下,伸手去拿茶桌上的水烟袋。大奶奶见公公对子书在书会上的上佳表
现不置一词,却只关心千心阁的书被盗,不禁有些失望,上前拿起火石,打着了火,给他点
上了。老太爷抽了一口水烟,才道:“莫非是……是他回来了?”
敖少广的眼光一紧,“您说的是……方文镜?”听到这个名字,正要将火石放回去的大奶奶 手一哆嗦,器具险些掉在地上。
老太爷抬起眼皮,说:“这事,也得叫老三媳妇过来听听!”
大奶奶慌忙答应一声,转身走去左厢房的仆人房间,使人去请三奶奶了。这当儿,敖子书忍
不住问:“爷爷,这盗书的为什么一定会是方文镜?”
“因为这本事也只落花宫才有。”老爷子说完这话,又闭上眼睛,咕噜咕噜地抽起了水烟袋,那模样甚像个大田鸡。子书想笑,却没敢,把头垂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