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青春校园 > 风流大学生 > 
三十四


  十七

  北风呼啸,滴水成冰。

  期末考试来临了。各种各样的舞会,讨论会,比赛,讲座都停止了,平时不怎么刻苦的学生,现在白天晚上都背着书包往教室或图书馆走,往日比较空荡荡的教室现在坐满了复习的学生。图书馆更是座无虚席。整个校园笼罩上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这是八○级学生入学以来的头一次考试,大多数同学都很重视,都想得个高分。为了取得好成绩,有的三番五次地找任课老师问问题、画重点、套题目;有的早起晚睡,拿着笔记横背竖背,背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鹰云对于这次考试也很重视,考试前一个月,他就开始复习了。系里有些领导和老师对他印象不好,他不想在考试上出问题,让他们抓住辫子。对于“中国文学史”,他尤其注意,因为他得罪了焦老师。在复习期间,他在这门课上花的工夫最多,不仅把教材看了几遍,还读了不少的作品和评论文集,作了一大沓卡片。

  头一门考试就是“中国文学史”。尽管课程还没有全部讲完,但焦老师还是要求考试,他认为如果不考试的话,大部分学生都会不听课、不读书、不学习。

  考试八点开始。鹰云只带了一支吸足了墨水的钢笔进入考场。他坐在位子上,双臂交叉放在胸前,眼睛平视前方,显得胸有成竹,就像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准备指挥千军万马歼灭被围困的敌人。

  焦老师把一大摞试卷分发完毕,将考题念了一遍,就宣布考试开始。他背着手,在教室的过道里来回走动,阴郁的目光扫来扫去,使那些想作弊的同学感到非常紧张。

  最后一道题是:“试论陶渊明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特点(40分)”。鹰云很吃惊,这不是那天焦老师用来整他的题目吗?他为什么要考这道题呢?自从与焦老师发生那次冲突以后,鹰云花了一段时间专门阅读陶渊明的作品和有关研究陶渊明的著作和文章,通过阅读与思考,他对自己在课堂上提出的陶渊明有“阿Q精神”的论点更坚信了。他怎么也没想到焦老师居然又考这道题,而且分的比重占这么大。

  前面几道题比较简单,鹰云没花上一个小时就做完了。他觉得今天自己的竞技状态颇佳,思维非常敏捷。他稍微思考了一会儿,就开始答最后一道题。他把教材上有关陶渊明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观点答完以后,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述陶渊明的“阿Q精神”。他觉得这样做可以改变焦老师对自己的看法,让他知道自己并不是那种不学无术、浑浑噩噩、信口开河的学生。

  他写道:“为什么说陶渊明有‘阿Q精神’呢?‘阿Q’是鲁迅创造的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他不仅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封建农村特定的历史产物,而且超越了时代,是中华民族落后‘国民性’的形象写照。我认为‘阿Q精神’的实质就是:等级观念、自欺欺人、麻木不仁。这些思想特点在陶渊明的作品里都有表现。首先,我们来分析陶渊明的封建门第等级观念。陶渊明的门第观念在他的《命子》诗里表现得最为突出:‘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为虞宾,世历重光。……’浔阳陶家跟唐尧根本没什么血缘关系,也不是一个氏族派生下来的,陶渊明标榜陶家是唐尧的后代,借以吹嘘自己氏族血统的高贵,其思想实质就像阿Q说他和赵太爷原是本家一样。

  “陶渊明的‘自欺欺人’则主要表现在他的归隐上。陶渊明在他的《感士不遇赋》里写道:‘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归隐是被迫的,不得已的,并非他不想做官,可陶渊明却要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等等,完全是在自欺欺人。

  “至于他的麻木不仁则主要表现在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关心得太少。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年,是一个阶级矛盾尖锐复杂,社会动乱不宁,人民生活极为艰辛的时代,可他的作品对这些几乎没有反映,他的诗几乎全是写他自己,写他的世外桃源式的田园生活。

  “以上是我对陶渊明‘阿Q精神’的论述,不对之处,请焦老师批评指教。”

  鹰云答完题,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修改了几个错别字,就交卷了。他把折好的卷子递给焦国功,微笑地看着他,显得很自信。焦国功接过他的卷子放到一边,理也没理他,就去收湘芷交来的卷子。

  鹰云与湘芷一块儿出了考场。

  “考得不错吧?”湘芷问。

  “还可以。”

  “80分没问题?”

  “差不多吧。”

  “这么自信?”

  鹰云笑了笑,问:“你怎么样?”

  “我没什么高要求,60分万岁。”湘芷笑道。

  “你开玩笑。”

  “真的,我才不在乎这些考试呢。都是些死题目,全靠死记硬背,谁背得多,背得好,谁就得高分,是吧?”

  “可有什么办法呢?”

  “60分万岁就是一种办法。”

  “这办法太消极了,应该进行改革。”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