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垠文集

                    作家简介


  姚雪垠(1910~1999年4月29日 )现、当代作家。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邓县人。因家贫,只读了三年小学,上初中一学期未读完,被土匪队伍抓走,在土匪队伍中生活约10 0天,这一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自传性小说《长夜》的基本素材。1929年考入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开始以“雪痕”的笔名发表小说。1931年因参加学潮被学校当局开除,此后刻苦自学,广泛阅读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作品,到北平以投稿、教书为生,曾在《文学季刊》、《晨报》、《大公报》、《申报》等北平、天津、上海的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文学论文多篇,富于时代感。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开沦陷的北平返豫,在开封主编《风雨》周刊,赴徐州前线采访,写成书简体报告文学《战地书简》。1938年到汉口,从事抗日文化活动,发表了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受到文艺界的重视。1941年在大别山主编文艺刊物《中原文化》。1942年赴重庆,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任创作研究部副部长。1945年到四川三台,任内迁的东北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任大夏大学副教务长,代理文学院长。在此期间出版有报告文学集《四月交响曲》,短篇小说集《M站》、《差半车麦秸》,中篇小说《牛全德和红萝卜》、《重逢》,长篇小说《戎马恋》(一名《金千里》)、《新苗》、《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论文集《小说是怎样写成的》,传记文学《记卢镕轩》等,并研究明代历史,发表了《明初的锦衣卫》、《崇祯皇帝传》等学术论著。他的小说多写农民在战乱中的变化和反抗斗争,为新文学人物画廊塑造了一批具有强悍豪爽性格的人物形象。作品朴素自然,语言生动,采用北方农村口语,为实践文艺大众化做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郑州,后调武汉从事专业创作。1957年错划为右派, 1960年被摘掉“右派”帽子。姚雪垠在逆境中开始创作他的代表作5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这一史诗性的作品,以宏大的规模、壮阔的气势反映了宽广的社会历史生活,再现了明末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人物性格鲜明,具有深远的悲剧内蕴。 1963年出版了第1卷,译成日文后获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1976年出版的第2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著作书目:

  《红灯笼故事》(短篇小说集)1940,大路出版公司

  《牛全德与红萝卜》(中篇小说)1942,重庆文座出版社

  《戎马恋》(长篇小说)1943,重庆大东书局

  《重逢》(中篇小说)1943,重庆东方书社

  《新苗》(长篇小说,又名《母爱》)1943,重庆现代出版社

  《小说是怎样写成的》(创作谈)1943,商务

  《春暖花开的时候》(l—3册,长篇小说)1944,重庆现代出版社

  《差半车麦秸》(短篇小说集)1947,怀正

  《长夜》(长篇小说)1947,怀正

  《李自成》(1—3卷,长篇历史小说)1963一1981,中青

  《大嫂》(散文集)1982,河南人民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下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