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坐落在北京长安街上的军事博物馆中,有一件十分引人瞩目的展品,它就是当年在大陆上空逞威一时的国民党空军U-2高空侦察机。如今,靠坠落后遗留下来残骸拼凑起来的U-2飞机早已失去了当年的"风采"。虽然成千上万的参观者都对其抱有很大兴趣,然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或许并不知晓在它身上所发生的故事。下面要说的就是发生在几十年前,人民解放军防空史上那鲜为人知的一幕,其中许多是事后30年才公开的秘密。 神秘的"黑猫"中队 国民党空军的RB-57D高空侦察机, 自从1959年10月7日被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击落后,在2年多时间内再未敢来大陆侦察。然而台湾当局并不甘心失败,又屡次三番请求美国提供更为先进的侦察机。1960年7月,台湾当局终于如愿以偿,美国又将50年代中期才研制成功的代号为U-2的高空侦察机交到国民党空军手里。 U-2飞机是美国著名的洛克希德飞机制造公司制造,1955年2月研制成功的。之所以用"U"作为飞机代号的前缀,是表示此种飞机为"实用飞机",但起真正目的是为了掩人耳目。 U-2飞机表面呈黑色,机身长,尾巴高,翅膀宽,装有1台涡轮喷启发动机,驾驶员座舱仅容1人。飞机瘦长的侧影,使它看起来很像滑翔机, 整个机尾只靠3个螺丝钉附于机身。此外,U-2飞机还可以整个解体,装在运输机或货车内,运到飞机场。 作为一种间谍飞机, U-2有两个绝技:一是飞得高,它的实用升限为22870米, 比RB-57D还高出2870米,这个高度不仅超过了当时世界上任何一种歼击机的飞行高度, 甚至超过了一般地空导弹的射程,因此,U-2曾一度被认为是难以击落的;二是谍报本领强,它不仅可进行照相侦察,还可进行电子侦察。它装有一台73-B巨型航空摄影机, 如果在20000米的高度以飞行速度每小时800公里计算,续航时间为8小时,那么它出动一次就可侦察9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U-2拍出的照岂不仅清晰,而且具有立体感。如果在9000米高度拍摄,地面人员所看报纸的标题字经放大清晰可见。 由于U-2具有如此出众的谍报本领,因此,它一问世即受到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青睐。1956年7月美国即把它用来对苏联进行空中间谍活动,为美国窃取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情报。 除了谍报本领出众之外, U-2的绰号之多,恐怕也堪称世界之最,最初有人称它为"天使", 用以比喻它飞得高,后来又有人称它为"究竟"。到了60年代,U-2又被封上了“神秘女郎"、 "黑色女谍报员"的名号。不过,大多数人还是称它为"蛟龙夫人"。 1960年7月,台湾国民党空军从美国接收了2架U-2,此后不久,国民党空军的序列当中就出现一个代号为"黑猫"的神秘部队。 为掩人耳目,对外谎称"第35气象侦察中队"。 其驾驶员都是飞行时间在20000小时以上的上尉至上校衔飞行老手。 他们的飞行技术精湛,且具有空中侦察经验。“黑猫"中队直接隶属于国民党空军总部情报署,实际上也是美国情报机构控制的1个战略侦察中队。 "黑猫"中队的U-2飞机由美国人维护,停放U-2的专用机库就连国民党空军的联队长、大队长都进不去。U-2起飞执行任务,由美国人直接下达侦察任务,指定侦察目标、航线和飞行高度。飞机一着陆,美国人直接将情报取走。国民党空军只是出人驾驶一下。当然,它也分享侦察得来的部分情报。 "黑猫"中队组建后,经过1年多紧锣密鼓的训练和准备,于1962年1月13日期开始进入大陆侦察,至6月底出动11架次,活动范围除新疆、西藏外,遍及全国各地。在这期间,人民解放军空军歼击机部队曾多次起飞拦截,但因U-2的飞行高度在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的歼击机的实用升限之上,始终未获战果。 巧设诱饵,智歼U-2 "黑猫"中队在几次得手之后,更是有恃无恐,"蛟龙夫人"的魔影在大陆上空频频出现。 对于在22000米高度上飞行的U-2,人民解放军空军只有地空导弹才能够得上它。然而,萨姆-2导弹是固定或半固定式,它适用于要地防空,它那庞大而又复杂的设备机动起来极其困难。当时"543"部队的3个地空导弹营全都部署在北京周围, 但从1959年10月7日1架RB-57D被击落后,国民党空军的侦察机不再往人民解放军空军设置的口袋里钻,"543"部队"守株待兔"2年多,但一无所获。 就在人民解放军空军绞尽脑汁寻求击落U-2飞机良策之时,一次重大的国际形势变化,几乎把人民解放军空军“543"部队推上绝境。 从1959年下半年开始,中苏关系不断恶化。1960年7月,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同中国签订的600多个协定,其中包括"10月15日协定"。苏联方面不仅撤走了全部地空导弹专家,而且停止向中国提供萨姆-2导弹及其零部件。而此时,中国的兵工厂还没来得及将萨姆-2仿制出来。1958年从苏联引进的萨姆-2导弹,打一发少一发,弄得"543"部队训练时只能摆摆空架子,连实弹打靶也不敢搞。 苏联背信弃义,美国严密封锁,"黑猫"中队频频"示威",怎么办?显然,继续"守株待兔"是不行了。 可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20000米以上的领空,只有3个营的地空导弹兵力把守,而U-2可以满天飞。这无疑是大海捞针! 几经运筹,中国空军领导机关决定放弃"守株待兔"式的打法,将3个导弹营拉出去,在U-2活动的航线上机动设伏。 1962年8月29日夜,岳振华带着地空导弹2营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江西省境内的新阵地。为出敌不意,新阵地没有按苏联教令的规定设在平坦开阔地,而是设在两座小山之间的一片松树丛中。 时间一晃过去了好几天,但U-2始终没有露面。2营官兵急得直上火。 坐镇北京空军司令部,专门负责"543"部队作战的成钧副司令员也直皱眉头。他领着有关战勤人员又分析起来:1、U-2进入大陆侦察11次,其中8次经过南昌,这里似乎是U-2飞行的一个检查点,2营阵地设在南昌没错;2、东南前线部队一有调动,U-2多半要出来侦察。 既然如此,何不抛个诱饵,引它上钩! 于是,一道命令发了出去。 9月7日,一大群轰炸机呼呼啦啦地从南京飞到南昌的1个机场。 9月8日,南京又飞起1架大型轰炸机,以10000米高度直飞南昌以南的1个机场。 两次兵力调动进行得堂而皇之,台湾当局看得一清二楚。 "大陆共军要干什么?"台湾国民党空军终于坐不住了。 9月9日,星期天。信奉基督教的国民党空军U-2飞机驾驶员陈怀,例外地没去做礼拜。因为头天晚上,他接到了驾机到大陆南昌地区侦察的命令。 6点钟,东方刚泛起鱼肚白,陈怀驾机从桃园机场起飞,在2万米的高空,以每小时800公里的速度进入大陆,经福州、直奔江西飞去。这一切被人民解放军空军部署在福建前线的雷达看得一清二楚。 "营长,刘亚楼司令员来电话!" 一直守在指挥所内的岳振华紧跑两步,抓起听筒。 "岳振华同志,你看到U-2出来了吗?" "报告司令员,看到了!" "把它接下来!" "是!" 7时59分, U-2侧飞临近75公里,二营的制导雷达天线当即捕获目标。可是U-2并没有直飞南昌,而是在南昌以东70公里处突然转弯,向鄱阳湖方向飞去。 "难道它不来南昌了?"岳振华脑子里画了一个大问号。但他马上又联想起昨天1架U-2入侵广州时的情景。 那架U-2先是在广州一侧70公里处侧飞,围广州市绕半圈,然后突然调转机头,对准广州一掠而过。这种先侧飞后突然进入的战术,目的是使地上的防空部队措手不及。这好比钓鱼,狡猾的鱼儿并不一口吞下食饵,而是用嘴先碰碰,你如果性急拉竿,那就上当了。 这一次U-2会不会是故技重施呢?想到这儿,岳振华用扬声器向各战斗岗位发出命令: "大家注意,大家注意,不可松懈,敌机很可能回窜南昌!" 果然不出所料, U-2飞过九江市后,突然左转180度经黄梅、广济直逼南昌。 8时32分,随着岳振华的一声"发射"令,3枚导弹离地起飞。 "轰!"一声巨响,导弹与U-2在空中相遇,声如震雷。 北京,空军指挥所。 得知U-2被击落的消息,空军司令刘亚楼高兴得跳了起来,他当即打电话把这一喜讯报告给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声说:"好!好!这是个伟大胜利。前几天U-2入侵苏联,他们只提了警告,我们把它打下来了。" 南昌市东南18公里罗家集。 U-2残骸散落在一片稻田里,机体被弹片炸得如同蜂窝。驾驶员陈怀身负重伤,抢救无效而毙命。根据刘亚楼司令员的指示,2营用棺木将陈怀安葬在附近的一个山坡上。 得知陈怀随机丧命的消息,蒋介石亲自出马到教堂为陈怀作礼拜,并将陈怀的名字改为陈怀生,还为他修建了一座“怀生堂"。国民党空军则授予陈怀"高空气士"的称号。不过,这一切对于九泉之下的陈怀来说,已毫无意义了。 新华社最先向全世界播发了U-2被击落的消息,但用什么武器击落的却只字未提。一时间,世界舆论纷纷猜测。有的说是飞行员叛变了,有的说是俄国人操纵的地空导弹击落的,还有的干脆说中共击落U-2是"吹牛"。 不过, 是不是"吹牛",美蒋当局是再也清楚不过的了。此后不久,U-2又接二连三被打了下来,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1962年9月21日,对岳振华来说是个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岳振华作为空军党代会的一名代表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一见面,毛泽东即伸过他那有力的大手,将岳振华的双手紧紧握住,连声说:"岳振华同志,岳振华同志,打得好,打得好哇!" "克难英雄"落难记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合同和协议,撤走专家,使中国人猛然醒悟:我们希望得到外援,但绝不能依赖它!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唯一出路。 根据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一批又一批军内军外的科技精英神秘而又迅速地云集大西北,开始着手建立中国自己的尖端武器试验基地。 美国和台湾国民党当局都急于获得这些情报,可是"黑猫"中队的2架U-2,1架被击落,1架训练时坠毁。 美国人不惜血本,于1962年12月20日再次向国民党空军提供了2架U-2高空侦察机。 新来的2架U-2与前2架U-2相比, 身上又多了一个“新玩艺儿"--电子预警系统。这种电子预警系统可以探测到萨姆-2制导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并能准确测定导弹阵地的方位,引导飞行员采取规避动作,逃避导弹的打击。 1962年3月28日,"黑猫"中队1架U-2从南朝鲜的某个机场起飞,直奔我西北地区而来。 部署在甘肃某地的地空导弹4营立即进入一等战备。 然而,U-2飞至距4营阵地113公里时,4营刚打开导弹制导雷达天线,原本保控直线飞行的U-2突然飞了个"S"形航线,在萨姆导弹的射程之外溜走了。 1962年6月3日和9月25日,这种戏剧性的场面又重现2次。萨姆-2的制导雷达天线一打开,U-2立即飞"S"形航线,2架U-2安然归巢。 "3·28"、"6·3"、"9·25"战斗的失利给"543"部队敲响了警钟:U-2装上了新玩艺儿, 照过去的打法不灵了。中国空军领导机关号召"543"部队人人开动脑筋,思考对付U-2的新战法。 从此以后,"543"部队的官兵们吃饭谈它,散步说它,睡觉想它,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不久,有人提出一个主意:缩短开制导雷达天线的距离,把U-2放得很近再打开制导雷达天线捕捉它,使它来不及转弯机动。 可是,距离近到什么程度才是打开制导雷达天线的最佳时机? 一位细心的参谋在研究了前几次作战的经过后发现,每一次U-2都是在萨姆-2制导雷达天线打开后差不多有20秒钟时间才开始机动转弯。这说明U-2从发现导弹威胁信号到实施机动转弯有近20秒钟的反应时间。 要击落U-2,只有在这20秒钟上作文章了。 可是按教令的规定, 从打开天线到发射,完成所有操作动作需要6-8分钟的时间,现在要在20秒钟内做完,谈何容易。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岳振华和2营的官兵们真是绞尽了脑汁。他们研究完了上机练,练完了再研究。就连吃饭时大家也端着碗围在一起用筷子在地上比比划划。 "营长, 导弹接电预热需要2分钟,过去在开天线之后,现在把它放在开天线之前,这不缩短了2分钟吗?""好主意!" "营长,你那个口令简单点行不行?比如'开天线'简化成"开';‘X波道发射'事先你和引导技师定好在几波道发射,到时候你喊'发射'不就行了吗?""可以考虑。" "营长,我们试试能不能把某些开天线后应做的动作,改到开天线之前?"走!到机上去看看。" ...... 经过100多次的模拟演练和50多次的开机试验,2营摸清了开天线后要做的14个动作,有9个可以放到开天线之前去做。剩下5个动作,经过反复演练,可在10秒钟之内完成。经过精心计算,2营决定将开天线的距离缩短到38公里以内, 这大大超出了苏联条令规定。这种方法后来被迫名为“近快战法",并在所有地空导弹部队中进行了推广。 1963年10月,根据空军司令部的命令,地空导弹第1、2、3、4营,分别进驻江山、上饶、弋阳、衢州,由西南向东北,组成160公里的拦截正面,准备伏击进犯的U-2。 11月1日,空军副司令成钧在上饶召开作战会议,各地空导弹营营长、政委到会。 经过研究,会议决定:各营一律在距离37公里以内才可打开制导雷达天线。 就在作战会议正在进行之时,1名参谋来报:1架U-2于7时23分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经温州窜进大陆。 8时, U-2临近地空导弹群,可是它并未进入地空导弹群的火网,而是在地空导弹4营的东侧35公里处一穿而过,直向西北平去。 成钧副司令员判断:“它又是到西北侦察,肯定还得回来,咱们打回窜之敌!" 11时15分,U-2果然回窜。 成钧副司令员下令:"各营指挥员火速回阵地!" 岳振华冲出会议室,跳上吉普车:"快!回营!最快速度!" 这架U-2飞过三门峡,飞过信阳,飞过九江,直奔2营设在上饶的阵地飞来。 2营是在2天前才风尘仆仆地赶到上饶阵地的,长途颠簸使指战员们疲惫不堪,但一听说有情况,大家马上又来了劲头,有位连长还打趣地说:"又送货上门啦!U-2,U-2,真是优待二营!" 营指挥所根据航速推测,U-2已进至距2营阵地35公里处。 35公里,已经超出了当天作战会议规定的37公里开天线的要求。37公里已够紧张,35公里风险更大。 "开,是有几分冒险,但如果不开,放虎归山,危害更大。"岳振华不怕担风险,果断下令:"开天线!" 天线打开了,但3个跟踪显示器上均没有目标。 U-2越来越近了。所有的眼睛都盯着荧光屏。 "就是它!"高低角引导显示器右下边缘,半个米粒大小的信号露了出来。 说时迟,那时快,引导技师和跟踪操纵员相互配合,迅速转入自动跟踪。 岳振华大喊:"发射!" "射"字尚未出口,排长王觉民的指尖已压向按纽。 从开天线到发射导弹:8秒! 第1发导弹迎头截击,眼看逮住U-2,忽见U-2一转机头猛然向右大片度转弯,导弹也跟着向右猛转,但因动作过猛而折断。幸好第2发导弹及时赶上,一口咬住U-2,接着轰隆一响,飞机解体。飞行员见势不妙,急忙弃机跳伞,落地后被解放军和民兵生擒。 驾驶这架U-2的是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员叶常棣。他从1960年开始驾机侦察大陆,1961年入大陆侦察9次。1963年2月被派往美国接受驾驶U-2训练,8月至11月1日又3次驾驶U-2深入大陆侦察。他是台湾空军有名的"克难英雄", 曾2次受到蒋介石点名接见,获得过飞虎奖章,是蒋经国家里的座上客。就在这次被击落前10几天,蒋介石还接见了他。 "当时, 我已经看到海岸,满以为完成了任务,正准备出海下滑,突然听到轰的一声巨响,自己被甩出飞机......"叶常棣被俘后沮丧地说。 再次击落U-2的消息迅速传到北京,传遍大江南北,神州大地举国欢庆。党和国家以及军委的领导人纷纷打电话、电报向2营表示祝贺。2营再次受国防部通令嘉奖, 立集体一等功。12月26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岳振华"空军战斗英雄"称号。 与此相反, 国民党当局对这次U-2被击落一事,采取“不承认主义",对外谎称U-2是因发生故障而坠毁的,并声称叶常棣已"壮烈成仁"。 然而,这种自欺其人的把戏并没有瞒过世人的眼睛。11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刊载一篇题为"国民党空军:U-2和生日"的文章,不无幽默地把击落U-2和蒋介石的生日联系起来: "上星期,在蒋介石大元帅过了76岁生日的第2天,北京宣布已在大陆上空击落了另1架U-2飞机。" 1964年5月8日,2营奉命从内蒙古赶赴福建漳州设伏。 6月6日, 是2营大喜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2营"英雄营"的称号。 2架U-2被击落后,国民党空军又变换了以往的战术,将单批单机改为多批单机入窜大陆,对同一目标进行侦察。 7月7日9时34分,1架U-2由上海入陆,9时44分,另1架U-2由广州入陆。当2架U-2分别窜到新城、上饶附近上空时,上级指挥所向2营通报:1架RF-101可能于11时10分起飞入窜大陆。RF-101与U-2正好相反, 是低空高速侦察机,低空和垂直机动性能都很好,加速也快,可在100-150米超低空飞行,最大时速1900公里。 2架U-2, 配以RF-101,南北夹击,有高有低,而人民空军在漳州只有地空导弹2营,4发导弹,只能对付其中的1架,怎么打? 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已升任副师长兼参谋长的岳振华端坐在指挥车上,显得胸有成竹。 一方面,经过多次实战的磨练,2营对"近快战法”运用得更加纯熟,开天线距离已缩短到33公里;另一方面,上饶一战之后,有关人员针对U-2飞机上安装的电子预警设备,也研究出了对付的办法。这种办法是:搞一个重复频率,它可以跟踪敌机,但不能制导导弹。跟踪敌机时,因为它是假的,U-2上的预警设备对它没有反应;发射导弹时再改用真频率制导导弹,这时候,虽然U-2上的预警设备有反应,但导弹已经尾随而上,它想跑也跑不掉了。 岳振华坚信自己部队的战斗力。 经推算, RF-101可能先于U-2窜入2营阵地上空。岳振华决定:RF-101先到先打,剩下1发,哪架U-2来,就打哪架。" 4发导弹接电准备, 然而,RF-101并没来,2架U-2离得还远,遂解除导弹接电。 12时05分,从上海入陆的U-2在离2营阵地110公里处,突然改变航向,直飞2营。岳振华下令导弹第2次接电,可它侧着身子又飞远了,导弹再次解除准备。 过了1分钟,目标指示雷达报告:"方位200度,距离108公里,发现RF-101!" 导弹第3次接电准备。然而,RF-101飞到距漳州74公里处,突然改变航向,向东出海返航了。 12时15分,从上海入陆的那架U-2,也由龙田出海返航。 当由广州入陆的U-2距2营阵地160公里时, 又接上级通报:RF-101可能再次出动。 经推算,U-2和RF-101可能同时飞临2营上空,打谁?岳振华当机立断:舍低打高,专打U-2,因为萨姆-2更善于打高空目标。 2分钟后,U-2从汕头调头出海,RF-101也迟迟未露面。 "难道敌人就这么回去了? 可福州、漳州等重要目标还没侦察呀!这一定耍的是隐真示假的鬼把戏。"岳振华心想。 他命令部队继续严阵以待。 果不其然,12时25分,从汕头出海的U-2在海面上绕了半个圈子,突然调头,直飞漳州。 导弹第4次接电准备。此时,U-2距离71公里。12时36分,U-2距离32.5公里。营长发令:"开天线!" 操纵员使用A周假重复频率,突然打开制导雷达天线,U-2正好出现在荧光其中央,它仍按原航线直飞,没有任何反应。 U-2距32公里。"发射!"从开天线到发射,仅3秒钟! 第1发导弹升空3秒钟后,操纵员灵巧地转动开关,改用B周真重复频率制导导弹,第2发、第3发升空。 U-2上的预警系统直到这时才发出告警信号,驾驶员急忙操纵飞机以30度的大片度转弯, 想机动逃脱。然而为时已晚,一声巨响,U-2一头栽在漳州东南7公里的红板村,飞行员死于座舱内。 经反复检查,死者身上除手指上戴着一只刻有"叶秋英"字样的金戒指外,再没有任何可证明其身份的东西。"叶秋英"是谁? 7个月前被活捉的叶常棣一听到这个名字, 一下子从床上跳下来:"怎么?你们把李南平打下来了?" 原来,叶秋英是李南平的妻子。 那么,李南平又是何许人也? 李南平是国民党空军"头号王牌"。 1957年驾驶RF-84侦察上海,被击伤,侥幸逃命后由中尉提为上尉,后又升任国民党空军第6大队4中队少校分队长。1963年2月,他与叶常棣一起赴美接受U-2驾驶训练。回台湾后,12次驾U-2侦察大陆, 12次安然归巢。为此,蒋介石曾4次召见,并亲自授予李南平为"克难英雄"。 不过,这一回幸运之神没有再次降临到李南平身上,他还是栽在人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的手里。 听到地空导弹2营再次奏捷的消息,毛泽东主席高兴极了,他对周恩来总理说:"这个部队在哪里?我要见见他们。" 1964年7月23日,穿戴整齐的2营全体官兵乘车来到北京东交民巷,受到毛泽东、朱德、彭真等中央首长的亲切接见。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地空导弹2营连战连捷,其他几个导弹营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1964年11月17日,内蒙古萨拉二十四顷地。这个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小村子里,突然来了一大批车,一大批人。从车上下来的人都身着蓝色工作服,上面印着"地质勘探队"字样。他们一下车,就立即搭帐篷、安机器,白天、黑夜连着干,一频繁忙。当地人议论:"我们这里地下可能有石油,地质勘探队来勘察啦!""我们这里缺水, 是给我们找地下水的!"不管是找油还是找水,反正都要往地下钻窟窿打井,所以,当地老百姓称他们为"打井队"。 其实,他们不是什么"打井队",而是人民空军地空导弹第1营的官兵们,他们到此地是专门来伏击U-2的。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西北地区成功爆炸第1颗原子弹。台湾当局为获取情报,频频出动U-2赴西北侦察,仅1964年10月至1965年1月的4个月内,就出动11架次,其中对兰州、包头地区的侦察达6次之多。这一时期, U-2活动又变换了新的手法,由原来的只是白天来,改为昼夜兼施;U-2身上又加装了一个"新玩意儿"--回答式干扰系统,这个系统能施放假目标信号,诱骗萨姆-2制导雷达, U-2自己则借机逃脱。就是这个系统,使U-2又多次逃脱了人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的打击。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对付U-2上的"新玩意儿",人民空军领导机关组织技术人员协作攻关很快研制出了一种"反电子预警2号"装置,并迅速装备各个导弹营。 日历翻到了1965年1月10日。 18时,台北桃园机场。 国民党空军第5联队35特遣中队少校飞行员张立义,操纵3521号U-2飞机,展开那24米长的黑色翅膀驶入茫茫夜空。他在1964年10月至12月,曾3次到大陆侦察,被评为本年度国民党军"克难英雄",两次受到蒋介石接见。 临行前, 上司给他吃定心丸说:"这次是按照最新情报定下的航线,航线上绝对没有共军的飞弹部队。" 张立义可不信这番鬼话,他心里清楚得很,驾驶U-2入大陆侦察的35中队飞行员,哪年没有被共军接下来的?1962年是陈怀,1963年是叶常棣,1964年是李南平,那可是国民党空军的"头号王牌"啊!结果他接近共军导弹阵地仅3秒钟,就命归黄泉。那1965年呢?张立义不敢再想下去。U-2入陆的信息迅速通报给地空导弹1营,1营立即进入一等战斗准备。 当U-2接近1营阵地时,营长汪林下令打开"反电子预警2号"。 21时15分,汪林再次发令:"发射!" 3发导弹喷着长长的火舌,像3颗小小的慧星拖着红色的慧尾,排着整齐的纵队,钻入缀满珍珠的天际。 在20000米的高空,张立义一直未接到电子预警器的告警信号。“反电子预警2号"已使它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突然, 张立义发现机上的电子预警器的显示器出现乱糟糟的小亮点。"怎么回事? "如果发现萨姆-2导弹,显示屏上应该是一条稳定的亮线。张立义正犹豫着要不要打开电子干扰系统开关,施放假信号,一串火球已窜到他的机翼下。机身剧烈抖动,密封舱转眼间一片漆黑。张立义一闪念:飞弹!随手拉下自动弹射装置。 张立义跳伞后被当地民兵活捉。 北京。周恩来总理向毛泽东主席汇报,空军地空导弹营又打下1架U-2。 毛泽东:"是哪个营打的?还是2营?" 周恩来:"不是2营,是1营。" 1营终于有了扬眉吐气之日。 1967年9月8日,国民党空军U-21架,窜入浙江嘉兴机场侦察,并向制导雷达施放角度偏频回答式干扰,人民空军地空导弹第14营,首次使用国产红旗2号地空导弹,并加装"反电子干扰2号"设备,成功反掉U-2施放的电子干扰,将其击落,飞行员毙命于舱内。 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共连续击落U-2飞机5架,数量创世界之最。从此以后,U-2在大陆上空销声匿迹。 美蒋当局也许作梦也想不到他们精心组建的"黑猫中队"会栽在我年轻的地空导弹部队手上。被誉为"天之骄子"的U-2在大陆上空消失了。 ------------------ 123456网文网 123456ww.com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