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天兵奇袭"荷兰要塞"--德军对荷兰的空降突击


  早在1939年10月德国就开始策划对西欧的进攻,希特勒为此下达了第6号指令,陆军总司令部拟制了行动计划,代号为"黄色方案"。这个作战计划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施里芬计划"的翻版, 即通过比利时的中部向法国首都巴黎实施主要突击。1940年1月10日,一名携带西线作战计划的德军军官因座机迷航在比利时期降,使该计划落入英、法手中。有鉴于此,德军"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坦因认为,如果再执行这一计划,势必难以达成战略突然性。他在各种场合不断强调:法国阵地的弱点位于马奇诺防线的西北端,即马奇诺工事与盟军机动地段的接合点。因此,进攻部队的大部分兵力应直奔这个方向。曼施坦因不顾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等高级将领的反对,建议改向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希特勒对此建议非常感兴趣。1940年2月24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发布了一道指令,正式采纳了曼施坦因的意见。经过修改后的作战计划,主要进攻方向将通过阿登山区,首先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的北部,击溃法国北部之英、法军队,尔后再从西、北两个方向进攻巴黎;在马奇诺防线正面,开始只以佯动进攻牵制,待主力攻占巴黎绕至该防线侧背时,再进行前后夹击,围歼该线法军主力。

  临 战 受 命

  德国占领丹麦并在挪威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后,认为进攻西欧的时机已经成熟。到1940年5月初,德军已在从北海到瑞士一线集中和展开了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坦克师、6个摩托化师)、坦克3000多辆、飞机4500多架,编为3个集团军群。具体部署如下:
  "A"集团军群,由博克上将指挥,辖第6和第18集团军,共28个师,由第2航空队支援,配置于荷、比国境线直至亚琛地区,任务是突破德、荷边境上的防线,占领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
  "B"集团军群,由龙德施泰特上将指挥,辖第4、第12和第16集团军,共44个师,由第3航空队支援,配置在亚琛至摩泽河一线,是主要突击集团,任务是经过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向圣康坦、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方向实施突击,割裂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军队;
  "C"集团军群,由莱布上将指挥,辖第1和第7集团军,共17个师,配置在马奇诺防线正面,进攻开始时先实施佯动,牵制该线法军。
  德军战略预备队共47个师,配置在莱茵河地区。
  英法等盟国在战前均无充分准备。法国认为德国打败波兰后可能会继续向东进攻苏联,即使要进攻法国,也要在四五年以后。英国则指望地面作战由其盟国承担,自己只负责海上封锁和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荷、比、卢三国则抱有严守中立可免遭侵略的幻想。盟军的作战计划直到1940年3月才确定。该计划规定,如德国向比利时实施主要突击,则以两个法国集团军和1个英国集团军向比利时机动,在比利时军队的协助下,将德军阻止在代尔河一线;如德军向马奇诺防线实施正面进攻,则以1个集团军群坚守防御,以另1个集团军群进行增援;英国海军从海上封锁德国。
  荷、比、卢、法和英国远征军共有135个师(其中包括3个坦克师、3个摩托化师)、3000余辆坦克、1300多架飞机,还可利用英国本土1000多架飞机。荷兰的10个师、比利时的22个师,均配置在本国东部边界线附近。英、法军队共103个师、编为3个集团军群,分别配置于法国北方各省和德、法边境的马奇诺防线及其以东地域。
  1940年5月10日,德军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展开了全线进攻。荷兰首当票冲。德军在进攻荷兰时,再次使用了空降部队,进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战役规模的空降作战。
  进攻荷兰的德军为"A"集团军群第18集团军,共10个步兵师和1个伞兵师、1个机降师,指挥官是库赫勒将军。德军对荷作战的企图是:以空降兵的突然袭击保障地面部队快速越过荷兰边界, 突破哥雷比-皮尔防线的防御,向鹿特丹、海牙两地进击。
  保持中立的荷兰是1939年9月欧洲首批进行战争动员的国家之一。在波兰被入侵的第二天,荷兰政府就下达了战争动员令,此后一直保持着防御作战准备状态。荷兰的防御计划是根据英、法、荷、比四国联合抗击德军进攻的协议而制定的。计划规定荷兰军队在英、法陆军到达前,只在边界线上和纵深内的筑垒地域进行防御,迟滞德军进攻,保障英、法军队展开。
  荷兰军队兵力有限,不足以防守由马斯特里赫特到北海的400公里长的边界,为防御德军入侵,他们设有3道防线:在边境地区构筑有一般的筑垒阵地,只部署少量兵力; 而后是哥雷比-皮尔防线,荷兰的10个步兵师主要依托这一防线组织防御;最后是"荷兰要塞",即鹿特丹、阿姆斯特丹、乌德列支和海牙地区,这一地区有海湾、河流和大面积水域,构成了良好的天然障碍,而且东有北临艾瑟尔运河的格雷伯筑垒地域,南有从瓦尔河到鹿特丹的防御工事做屏障,"荷兰要塞"是荷兰中枢神经所在地。 为了能在哥雷比-皮尔防线迟滞德军,尽量拖延时间,必要时可把下莱茵河、马斯河和瓦尔河的防洪坝打开,以大水在这一地区构成障碍,并有利于主要港口城市的防御。
  德军对于荷兰可能利用水障防御这一点是清楚的。当时有一个办法可以打破荷军的计划,使德军的装甲部队避免遭受洪水的威胁,这就是在地面部队突破主要防线的时候,同时攻占上述三条主要河流上的要害桥梁,以保障德军迅速通过。这就是空降作战的主要任务。
  早在1939年10月27日,德军第7空降师师长斯图登特将军就被希特勒召到柏林的帝国办公厅密谈。希特勒说,在波兰战役中,我们有意不使用空降部队,为的是避免过早地暴露秘密。但是现在准备立即展开西线的大规模攻势,该是使用空降部队的时候了。斯图登特奉命着手制定作战计划。
  斯图登特把这次空降作战行动分为夺占海牙和鹿特丹两个重要地域。在海牙,空降作战的部队为第22机降师的两个团和第7伞降师的1个营,由第22机降师师长斯庞尼克将军指挥。其任务是首先以伞降的方法夺占海牙周围的瓦尔肯堡、奥肯堡和伊彭堡3个机场,然后机降两个步兵团,攻入荷兰首都海牙,俘获荷兰皇室、政府机关和高级指挥部成员,瘫痪其中枢神经,同时阻止这一地区的荷兰部队向受威胁的哥雷比-皮尔防线增援, 并使荷兰空军不能使用"荷兰要塞"的军用机场。在鹿特丹,空降作战的部队为第7伞降师的4个营和第22机降师的1个团,由第7伞降师师长斯图登特指挥,主要任务是夺取瓦尔港机场和鹿特丹的维列姆大桥、多尔德雷赫特大桥、 默尔迪吉克大桥,为正面进攻的第18集团军打开进入"荷兰要塞"的通路。 为保证夺取和扼守这些桥梁,除使用伞兵直接在大桥附近伞降外,在瓦尔港机场还将机降1个步兵团,作为预备队,以支援各桥的战斗。参加空降作战的兵力为1.6万人,其中伞降部队4000人,机降部队1.2万人,由第2航空队约500架容克-52运输机运送。德国西部的威塞尔、明斯特、利普施塔特、帕德恩博等9个机场为空降出发机场。空降纵深为40.100公里。为了达成最初空降的突然性,规定运输机从北海上空绕道飞行,从西北方向由海上进入目标。
  斯图登特的计划在后来的6个月中虽然经过修改,但其基本设想并无大的改动。希特勒一方面观察西欧事态的发展,与英、法保持着和平信件的往来;一方面又寻找实施突然袭击的良机。在此期间,斯图登特曾11次接受了准备袭击的命令,每次命令都是在临起飞之前被撤销。第12次接到袭击的命令是在5月9日,这一次空降作战计划终于得到了实施。
  荷兰当局根据其驻柏林武官从德国最高统帅部谍报局搞到的情报,预料到德军将要进攻。荷军总司令温克尔曼中将对德国空降部队突击"荷兰要塞"的威胁了如指掌,他不断提醒起部下注意防范。因此,从5月7日期,荷兰采取了一些反空降措施:在各机场的跑道上和公路的重要地段上准备了载重汽车、设置了地雷和其他障碍物;加强了机场、城市的警戒和伪装;加强了值班飞机和增加了高射火器;在沿海组织了猛烈的对空火力。但荷军大多数军官对此并不重视,他们过于相信哥雷比-皮尔防线、洪水的威力和法国实施支援的诺言。

  海 牙 受 挫

  5月10日凌晨,德军航空兵袭击了荷兰、比利时、法国的40多个机场,夺取了制空权。对荷兰之战来说,最激烈的战斗并不是后来地面军队的突破,而是随后德军和荷军在“荷兰要塞"内的空降和反空降作战。
  凌晨3时30分,德军对荷兰的瓦尔港、海牙、阿姆斯特丹、希尔维萨姆等地实施航空火力准备。在轰炸海牙兵营时,由于荷军未及时发出空袭警报,约800名士兵被炸死在床上。航空火力准备一直持续到运输机进入空降地区。
  4时,运载第一批空降突击部队的运输机开始起飞。5时30分,第18集团军向哥雷比一皮尔防线发起正面进攻。
  在海牙方面,第7伞降师第2团第1营乘坐65架容克-52运输机,在战斗机护航下, 从夜航机场起飞。机群在越过荷兰国境线,掠过平原,通过哥雷比-皮尔防线以及在飞向海岸时,把飞行高度降到30米作超低空飞行。当飞到海牙以西的河流交织地区时,飞机爬升到180米,并分成3个突击分队,分别飞向海牙周围的瓦尔肯堡、奥肯堡、伊彭堡3个机场。飞临海牙北边瓦尔肯堡机场的伞兵突击分队看到了德军空军对机场实施航空火力准备时投下的最后一批炸弹,正当轰炸机向后转弯返航的时候,容克-52运输机开始进入目标。伞兵降落在跑道上,很快集合完毕,与荷军机场警卫分队展开战斗,把荷兰军队驱逐出机场。7时30分左右,德军伞兵完全控制了机场。降落在海牙南边奥肯堡机场和海牙西边伊彭堡机场的两个伞兵突击分队也同时占领了这两个机场。这样,德军伞兵为即将到达的机降部队准备了3个良好的着陆场。
  但是,德军虽然占领了机场并清除了跑道上的障碍,可是在每个机场上只有一个轻装伞兵连在进行迎接机降的准备和坚守机场。当德军第一批机降部队的100架飞机运载1个步兵营飞抵瓦尔肯堡和另外1个步兵营飞抵伊彭堡,并于7时30分左右着陆的时候,荷兰军队正准备向这3个机场实施反冲击。伊彭堡周围的高射炮火一直很猛烈,因而运载步兵的飞机有12架被击中。有的飞机带着熊熊烈火着陆,幸存的士兵钻出飞机,立即与反击的荷军激战起来。在瓦尔肯堡机降的步兵从正在滑行的运输机中跳出来进入攻击,沉重的容克-52运输机有的在松软的跑道上陷了下去,直陷到轮轴,因而无法再起飞,结果被炮火击中燃烧起来。
  下午,荷军组织了6个步兵营、1个炮兵旅又1个炮兵团向3个机场进行大规模反击。机场周围燃烧的德军飞机残骸使荷军士气大振,他们以优势兵力发起猛烈的反冲击。
  在瓦尔肯堡,荷兰步兵第4旅的3个营,在1个炮兵团的火力支援下,对据守在机场上的德军伞兵和步兵实施了反冲击,并将德军从西北方向赶出机场。德空降部队第二批运输机到达机场上空的时候,飞行员看到双方在跑道周围进行着激烈的战斗。飞行员与地面部队没有无线电联系,只能目视发现一些德国旗帜标示的阵地,并据此判明德军的位置。地面的混乱局面使飞行员不敢冒险着陆,只好在空中盘旋。看着机场上到处是第一批被击毁的破烂不堪的运输机,他们心里明白,第一批攻击部队遇上了不小的麻烦,在这样的机场上已无法继续着陆。空中指挥官下达了取消在机场着陆的命令。带队长机率领机群飞向附近的海岸,在卡特威吉克附近选了一块海滩当做备降场。然而,这块场地的土质实际上比他预料的要松软得多,因此在这里先着陆的14架飞机当中,有7架接地失事无法再起飞,着陆场顿时一片混乱。带队飞行员本人也被困在这里。他用无线电命令空中的其余飞机,要他们在通往海牙的公路上找地方着陆。由于战前曾预想过发生在公路上着陆的情况,所以德国空军的运输机飞行员曾在德国古特尔斯洛赫附近的公路上练习过在公路上着陆的飞行技术。于是整个编队向西南转弯,围绕这个城市盘旋飞行,最后试图在德尔夫特至鹿特丹的公路上着陆。但荷军在此段公路上事先已设置了障碍物,因而在降落的30架容克-52运输机中,有几架由于在着陆时损坏得过于严重而不能起飞,一些飞行员和大量机降部队因此而丧生。陷在卡特威吉克附近海滩上的7架飞机和机上人员,遭到荷兰步兵第4旅第2营的攻击,被赶出着陆场。第一批在瓦尔肯堡机场着陆的部队,被荷兰军队赶出机场后,退至瓦尔肯堡村庄里的防御阵地。荷军炮兵对这些阵地连续轰击了一个下午,但是德军据壕死守,拼死抵抗荷军的反击。
  在奥肯堡和伊彭堡,荷军从中午发动的反冲击也非常积极。荷兰近卫旅派出该旅的第1营,在1个炮兵旅的支援下对奥肯堡机场实施反冲击,德军伞兵1个连在那里孤立无援,被驱逐出机场,向西南方向退却。荷兰近卫旅第2营和第3营,在海牙仓库守卫部队的支援下攻击伊彭堡机场,经过激烈的战斗之后,夺回了该机场。荷军经过在海牙周围的一系列协同良好的反冲击之后,将主动权从德军手里夺了过来。
  下午4时,第三批运载预备队及补给物资的运输机飞临海牙上空,但是这些飞机只能在海牙几个机场的上空无能为力地盘旋,因为地面仍在进行激烈的战斗,飞机不可能找到一块安全的地方着陆。鉴于这种情况,斯图登特通知第三批所有飞机统统在德军已占领的鹿特丹南面的瓦尔港机场降落。于是这些飞机从下午5时到6时相继进入瓦尔港机场机降,并在那里领受了在鹿特丹作战的新任务。
  第22机降师师长斯庞尼克是随着第二批机群飞到伊彭堡机场上空的,由于无法着陆,便飞往奥肯堡机场。这里的情形也跟那里差不多,防空炮火很猛,跑道上尽是飞机残骸。突然,斯庞尼克乘坐的那架容克-52运输机也被荷军的高炮击中。受了伤的运输机在空中盘旋着,寻找着陆的地点。机上的人看到有的飞机在海岸的沙滩上迫降在松软的沙地里,也有的飞机降落在鹿特丹至海牙之间的公路上。这架飞机的飞行员费了好大劲才降落在靠近森林的一块空地上。海牙周围到处是被迫降落的运输机和德军空降人员,大部分人员被分割在4个地方,他们大都是从自己的目标地域被赶出来的。天黑前,斯庞尼克把各小股部队集中起来,约数百人,在海牙郊外的奥弗赖斯希构筑了"刺猬阵地"。因为兵力太弱,无法向市区进攻,又没有任何控制住的简易机场,斯庞尼克所受领的攻占荷军统帅部的任务无法完成。5月10傍晚,他通过携带式无线电台设法和第2航空队取得了联系,后来接到库赫勒的命令,让他放弃原来的计划,停止对海牙地进攻,向鹿特丹北部挺进。
  荷军在海牙方面赢得了作战的胜利。在海牙落地的德军空降部队在荷军的反攻下大部被歼,有1500被俘,运输机损失90%。

  鹿特丹得手

  在鹿特丹方面,5月10日凌晨3时,刺耳的汽笛声就开始响彻街头和港口,这是空袭警报。瓦尔港机场附近的荷军步兵都躲进了机场的战壕和地道里,守在机枪和迫击炮旁,而这时却有两个预备连的士兵仍在机库的临时宿舍里蒙头大睡。正在他们做着美梦时,死神降临了。无数颗炸弹从天而降,落到机场边缘的战壕里和高炮阵地上爆炸。有一颗重磅炸弹正好命中了那座预备队正在里面酣睡的大机库。机库中弹后,马上燃烧起来,顷刻便倒塌了,不少士兵被压在里边。瓦尔港机场的防卫骨干力量就这样被消灭了。这次极为准确的轰炸是德军向鹿特丹方面实施空降突击的序幕。
  就在瓦尔港的爆炸声停止、对空炮火寂静下来的同时,天空中又传来了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德军第1特殊任务轰炸航空兵团第3大队的运输机,运载着伞兵第1团第3营和第2营的1个连,于5时准时地进入了鹿特丹的南部。炸弹坑遍及瓦尔港机场,燃烧着的机库冒出的浓烟使他们在空中很快认出了目标。伞兵们跳出了机舱,只见在机场和机场周围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小白点。他们在空中飘荡了15到20秒钟,慢慢地接近地面。这时,荷军才发现这是德军空降伞兵。接着,地面响起了机枪的射击声。荷军的防空炮火开始也一度打得很猛,可后来逐渐减弱,并且火力也不集中了。伞兵遭受的最大损失是由自己的过错造成的:1架载着伞兵的容克-52运输机竟然在大火熊熊的机库正上方实施空降,结果,丝绸做的降落伞见火就着,许多伞兵就这样被活活地摔死了。但大部分伞兵是在瓦尔港机场两侧着陆的,并立即投入了战斗。这样一来,荷军就不得不分散火力对付机场外围的伞兵。经过约1小时的激战,伞兵控制了瓦尔港机场。
  德军在做好迎接机降部队的准备后,第16机降步兵团开始机降。首先,一个运输机中队试图在机场着陆,但遭到小口径高炮的射击。有1架容克-52运输机的油箱被打漏,两台发动机起火。这架飞机好歹着陆了。还没等飞机停下来,舱门便打开了,士兵们从里面跳了出来。他们是施维贝克中尉指挥的第16机降步兵团第9连的两个排,是机降部队的先遣分队。紧接着,容克-52运输机陆续在燃烧着的飞机旁着陆。 该团第3营营长霍尔蒂兹中校事后曾这样写道:"不出所料,这里是一片惊人的轰响。发动机的轰鸣声、机库里弹药的爆炸声和重起击炮弹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敌人的机枪在阻止飞机降落。但我们的士兵早已敏捷地跳出机舱,开始了攻击。 "在德军机降过程中,荷军以密集炮火猛烈抗击搭载步兵的运输机,有几架运输机被地面炮火击中,其中1架坠地着火。荷兰海军的几艘小型舰艇也企图轰击着陆的机降部队,但被德国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所驱逐。此时,荷步兵第3营在重迫击炮火力和鹿特丹北部炮兵火力支援下,正在进行反击,但糟糕的是德军突然发出了绿色信号弹--这是荷军停止重火器射击的信号,荷军无从得知德军是怎么知道他们的信号的--结果荷军炮兵误认为这是自己发出的信号,因此停止了射击。机场守军失去了炮火支援,经不住德军伞兵和机降步兵的攻击,最后的抵抗陷于崩溃,残部举起双手当了俘虏。这时,德军运输机还在一架接一架地着陆,瓦尔港机场彻底落到德军手中。

  夺 占 大 桥

  英国皇家空军在5月10日至11日的夜间,曾用轰炸瓦尔港机场,破坏主跑道的办法支援过荷军。但是德国容克-52运输机仍然在滑行道上、停机坪上以及附近的开阔地上不停地起飞和着陆。
  然而,占领一个机场只不过是个开端。德国这次对鹿特丹进行空降作战的主要目的是夺取市中心马斯河上的几座重要桥梁。他们必须尽快占领并扼守住这几座桥梁。在瓦尔港机场着陆的第16机降步兵团第3营必须通过鹿特丹南部市区,走几公里后才能到达马斯河。为了防止荷军在他们到达之前将那几座桥梁炸掉,德军采取了必要的措施,这就是另外两支空降分队的任务。
  一支是施勒特中尉指挥的第16机降步兵团第11连和部分工兵,约120人。他们在进攻发起的头一天夜里,潜入到奥耳登堡附近的次维舍南浴场。午夜,他们登上了在那里待命的12架亨克尔-59双翼水上飞机。这是一种老式飞机,在它那箱形的机身下,挂着很大的浮筒。这种飞机被海军用来警戒海面和救护,把它用于作战,实在是太笨拙了。可是,就是这样笨拙的12架水上飞机,现在却从次维舍南海(实际是一个近似圆形的内陆湖)起飞了。飞机的载重量达到了最大限度。5月10日7时,这些飞机沿着新马斯河,6架由东,6架由西进入了鹿特丹市中心。飞机以离水面几米的高度超低空进入目标,在维列姆大桥附近,成两列着水,随后驶向大桥。这时,机降兵打开舱门投下橡皮筏,然后坐上橡皮筏划向岸边。他们从防护堤登岸后,立即向东栈桥突击,迅速占领了旧港附近的莱乌和科依特两座桥梁,紧接着又夺取了南面最长的那座维列姆大桥,拆除了荷军设置在桥上的炸药。邻近的铁桥也被相继占领。几分钟内,12架亨克尔-59飞机运来的步兵和工兵就在马斯河两岸构筑起了桥头堡。荷兰守备部队立即反扑。德军士兵躲在桥下、墙后和建筑物的角落里抗击,死守着他们的桥头阵地。荷军的第一次反扑被击退了。但不管怎样,德军的兵力只有120人,如果这样下去,被消灭恐怕只是个时间问题。
  另一支空降分队是第1伞兵团的第11连,约60人。他们在维列姆大桥以北不远的一个运动场上伞降着陆后截住几辆市内公共电车,横穿费耶努尔特区,急忙赶到河边。当时,第16机降步兵团11连正被困在桥头,情况危急,他们的到来,使形势有了好转。伞兵们越过马斯河,来到北面的桥头堡。
  不久,在瓦尔港机降的第16机降步兵团第3营经过激烈的巷战后,也突到马斯河畔,他们占领了河上的几座小型桥梁和马斯河中的诺德岛,并进一步增强了扼守维列姆大桥的力量。
  荷军被赶出大桥后,从岸边阵地和附近高建筑物上向维列姆大桥猛烈射击,并出动炮艇对桥头进行炮击,对大桥进行了火力封锁。此时再想从桥上通过是非常困难的。德军真正打通维列姆大桥则是在5天4夜之后。但留在北岸的60名伞兵凭借桥头堡,顶住了荷军的猛烈反击,使荷军也始终无法利用这座大桥。
  在通往"荷兰要塞"的道路上,除了鹿特丹市的维列姆大桥外,还有多尔德雷赫特大桥和默尔迪吉克大桥。德机降部队必须在这些桥梁未被炸毁时将它们夺到手,并坚守到第18集团军的先头部队第9装甲师开到,才有可能顺利占领荷兰。所以在鹿特丹方面作战的空降部队,还必须突击夺取多尔德雷赫特大桥和默尔迪吉克大桥。
  夺取多尔德雷赫特大桥的是第1伞兵团第3连的两个排。他们着陆后几分钟就占领了大桥,并拆除了桥墩上安放的炸药。战斗中,连长布兰迪斯中尉阵亡。由于此处建筑物布局很乱,并靠近桥梁,荷军利用有利地形趁德军立足未稳进行反起。于是德军将布劳尔上校率领的第1伞兵团主力和在瓦尔港机场机降的第16步兵团第1营投入该桥作战。双方进行了持续3天的反复争夺,直到5月13日第9装甲师开到,德军才完全占领了多尔德雷赫特大桥。
  夺取默尔迪吉克大桥的是第1伞兵团第2营。该营没有保持完整建制作战,有一个连去支援攻占瓦尔港机场。剩下的兵力在德轰炸机对桥旁的碉堡和高炮阵地进行了准确的俯冲轰炸之后,由布罗盖上尉指挥,在桥的南北两个桥头堡附近伞降,对大桥守卫分队进行两面夹击,经过短促激战,顺利夺取了这座横跨荷兰迪普河的长1.2公里的公路桥和长1.4公里的铁路桥,并扼守到正面进攻军队到达。
  在鹿特丹和多尔德雷赫特地域空降的德军不仅击退了荷军的反复冲击,而且还向多尔德雷赫特以南推进,并与在默尔迪吉克大桥附近作战的德军空降部队建立了联系,他们使荷军始终未能炸毁任何一座大桥。10日中午,斯图登特飞抵瓦尔港,接管鹿特丹、多尔德雷赫特、默尔迪吉克三角地区的防务。
  在正面进攻的德军第18集团军于5月11日突破了整个哥雷比-皮尔防线。当荷军旗图往鹿特丹撤退时,发现德军已占领了那些桥梁,于是部队便混乱起来,这样更加快了德军的前进速度。5月12日晚,德军胡比克少将指挥的第9装甲师先遣营到达了默尔迪吉克。13日清晨,装甲车队在空降兵们高举双手的欢呼声中,通过了默尔迪吉克大桥向北推进,接着占领了多尔德雷赫特。当天傍晚,第一辆坦克开进了鹿特丹。
  在维列姆大桥,德军第16机降步兵团第3营仍在起命固守着。虽然荷兰的重炮和炮艇仍在猛轰维列姆大桥,但无济于事。德方的损失也很大。营长霍尔蒂兹中校奉命撤回坚守在北桥头堡的60名伞兵。但是他们无法撤回来,因为荷军封锁得太严。由于维列姆大桥为荷军封锁,德军地面进攻部队被阻于桥的南端。
  5月13日16时,德军开始敦促防守鹿特丹的荷军投降,经过一天谈判,没有结果。5月14日15时,德军航空兵对鹿特丹市进行了狂轰滥炸,近60架轰炸机一次投弹1300余枚,共重97吨,市中心受到很大破坏,建筑物大部分被焚毁,居民死亡900余人。空袭后,17时整,荷军城防司令斯哈罗上校亲自走过维列姆大桥向德军投降,并于1小时后签署了投降书。
  在马斯河岸边阵地上坚守了5天4夜的德军空降部队的幸存者,从建筑物中、地下室和战壕里爬出来。桥头堡里死亡的伞兵很多,活着的都是满身泥土,衣服破烂不堪。紧接着,装甲部队通过公路桥,向北去接应第22机降师的残余部队。德军命令荷兰士兵带着武器到集合地点集中,此时,碰巧一支德国党卫军部队通过市区,以为突然与"武装"的荷军遭遇,顿时枪声大作。斯图登特听到枪声,马上跑到司令部的窗口,想加以制止。就在这时。一颗流弹打中了他的头部。幸亏有一名荷兰的外科医生为他及时治疗,他才免予丧命。
  5月14日20时30分,荷军总司令温克尔曼将军通过广播命令全军投降。荷兰皇室及政府逃往伦敦。
  德军空降部队在荷兰的空降作战并没有全部成功。由于荷军战前预有反空降准备,德军空降兵受到重大损失。德军在荷兰共空降1.6万余人,伤亡4000余人,1600名伞兵被荷军俘获并运送到英国。在海牙的空降完全失利,其第22机降师失去了几乎一半的军官和1/4的士兵。在鹿特丹的空降虽然取得成功,但也伤亡很大。德国空军投入的500架运输机损失了117架,这些飞机大多是由空军航校提供的,飞行员大都是航校的飞行教官。这次空降作战,使德空军的后备力量受到很大的削弱。


  ------------------
  123456网文网 123456ww.com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