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历史选择 >
二十九


   1月27日,军委纵队到达土城镇。土城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小镇,说是“土”城,不如称它为“石”城。因为顺着山坡与小河之间的小路走进镇里,你会发现所有的街巷几乎全用石板铺路。毛泽东到达土城以后,住在一家绸缎铺后面的一孔大石洞里。在土城,毛泽东得知川军两个旅四个团正向土城方向前进,遂决定集中红三、五军团和干部团,在青杠坡地区歼灭尾追之敌郭勋祺师,打通北渡长江进入四川的通道。在中革军委部署战斗的会议上,毛泽东形象地说:现在敌人有几路来追击我们,我们要消灭他们,但不是一下子能消灭的。我们吃东西要一口一口地吃,先吃少的,后吃多的。想一口吃下是不行的。于是,他命令红一军团于28日继续北上夺取赤水城,以红三军团三个师、红五军团两个师占领土城镇以东三至四公里处的两侧有利地形,给川军以迎头痛击。为打好这一仗,红军总司令朱德亲往红三军团前卫第四师指挥,参谋长刘伯承到红五军团指挥。
  
   1月28日凌晨,红三、五军团奉命在土城镇东侧数里之遥的青杠坡阻击川军郭勋祺师。川军抢先占领了青杠坡东西两侧的一些制高点,红军处于仰攻的不利位置。与敌激战三四个小时,敌人遭到重大打击,阵地几不能守;红军也付出不小代价,未能扩大战果。
  
  战斗中红军抓住了一批俘虏,这才得知敌人并非2个旅4个团6000多人,而是6个团1万多人,而且增援部队还源源不断。对敌情的判断严重失误。川军也并不是不堪一击的“双枪兵”黔军,刘湘手下的精锐部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指挥有方,有较强的战斗力。而我军战前又分散了兵力,令红一军团北上奔袭赤水城,没有集中优势兵力,捏成打歼灭战的拳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临危不乱乃人间豪杰。毛泽东意识到战局的严重性后,立即派人通知红一军团急返增援,但红一军团距此约10公里,返回需要一定时间。此时战斗愈益激烈,红五军团阵地一度被敌军突破,敌人抢占了有利地形,步步向土城进逼。前面面对的是强敌,后面背靠的是赤水河,我军背水一战,局势岌岌可危。
  
  朱总司令决定亲临火线最紧张地段指挥作战。毛泽东面对朝夕相伴、戎马同行的战友没有立即表态。朱德诚恳地说:“得啰,老伙计,不要光考虑我个人的安全。只要红军胜利,只要遵义会议开出新天地,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敌人的枪是打不中朱德的!”毛泽东终于点头了。朱德来到了前沿阵地亲自指挥,红军指战员士气大振。
  
  炮火无情人有情,毛泽东等担心、惦记着在火线英勇作战的同志们。
  
  
   28日下午,敌人向红五军团阵地轮番进攻。敌人依仗兵力优势,武器精良,采取小正面、多梯次、连续冲锋的战术,企图动摇红五军团阵地。激战愈酣,我军子弹和手榴弹快用完了,为节省子弹而用石头砸敌人,石头所剩也不多了。敌人发起的四次冲锋都被打退了,第五次冲锋一度突破我军阵地,又被红军战士用刺刀、石头杀退了。第六次冲锋,敌人以一团兵力向红军阵地蜂拥而来,红军指战员挥舞大刀向敌人冲去,砍得敌人血肉横飞。石头砸完了,战士们就同敌人肉搏,鲜血染红了阵地。红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阵地仍难保住。
  毛泽东命令精锐的干部团立即发起反冲锋。朱总司令又赶到干部团亲自指挥。干部团的成员多数是富有战斗经验的年轻连排干部,战术思想明确,战斗作风过硬,军事技术好,战斗力强。在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的指挥下,干部团如猛虎下山,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向敌人。
  
  下午2时过后,红一军团二师跑步返回增援,到达白马山阵地,立即投入战斗,与干部团协同作战。经过连续反击,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巩固了阵地。
  
  这次反击作战,干部团立了大功。一直在前沿观察的毛泽东,高兴地称赞说:“陈赓行,可以当军长!”
  
  稍微稳住阵地,毛泽东冷静地分析了一下战局,然后当机立断:“土城不能打了:一、地形不利于我们,河流多;二、敌人援军已快要赶到,敌人的兵力都集中到我们这里来了;三、这一仗再打下去,就是一个消耗战,会使我军损失太大。”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当天下午,毛泽东紧急召集政治局主要领导开会,讨论战场形势。这是红军在战斗中召开的唯一的一次紧急会议。可见这绝非一次普通的战斗。会上决定我军的行动。毛泽东认为:根据当前敌情,原计划由赤水北上,从泸州至宜宾之间北渡长江的方案已不可行。因此,他在会上果断提出:“为了打乱敌人尾击计划,变被动为主动,不应与郭(勋祺)师继续恋战,作战部队与军委纵队应立即轻装,从土城渡过赤水河西进。”政治局同志一致赞成毛泽东的主张,并按他提出的意见进行如下分工:朱德、刘伯承仍留前线指挥,周恩来负责在第二天天亮前架好浮桥,陈云负责安置伤员和处理军委纵队的笨重物资。
  
  分工明确,部署既定,红军领袖们立即分头行动。
  
  红一方面军二师四团奉命到青杠坡阻击气势汹汹的川敌模范师的尾追,以掩护红军主力安全渡过赤水河。朱总司令来到了红四团前沿阵地。他仔细观察敌情,见撤退时机已到,果断下令后撤。红四团以一个营坚守阵地两个营相继后撤。敌人的子弹飞来飞去,情况相当危险。萧华等同志一再请求朱总司令先走一步,他每次都回答说:“不行!”部队全部从前沿撤下来了,朱总司令依然留在阵地上观察敌情,稳健沉着,不动声色。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又带上20余人,重新冲上山坡,顶住追上来的敌人,保卫朱总司令。红六团团长朱水秋、政委王集成也来到阵地,盼望朱总司令快点回到安全地方去。只见朱总司令仍如钉子似地站在那里,手持望远镜继续观察敌情。过了一段时间,他终于收拾地图、望远镜,从容地撤到阵地后面。他一回到阵地后面,杨成武就开了口:“总司令,我们在掩护你,你怎么走得这么慢啊?”王开湘和朱水秋也紧跟着说:“我们急得心都快要从嘴里跳出来了!”朱总司令开心地摸摸下巴说:“急什么,诸葛亮还唱空城计哩!”
  
  周恩来承担着组织在赤水河上架设浮桥的紧迫任务。他迅速召集各军团工兵连干部开会,下达架桥任务。
  
  赤水河是川黔滇交界地区的一条重要水道,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源出云贵高原乌蒙山区的镇雄县,经贵州赤水县,在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全长420公里。赤水河河道曲折蜿蜒,水流奔腾湍急。土城位于赤水河东岸。途经这一带的河面窄处一二百米,宽处三四百米,水深10余米。而架设浮桥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水流平稳,河面不宽,两岸有整齐的道路和阻敌尾追的有利地形;二是要有船只;三是要有木板、门板、竹竿和绳索等。要在一夜之间在这条桀骜不驯的河上架设能渡过三万多人的浮桥,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周恩来规定了完成任务的时间,命令各部队工兵连立即到赤水河上下游沿岸收集船只,收买架桥器材。周恩来亲自带领作战参谋和有经验的工兵干部到赤水河畔勘察架桥点。最后,选定在土城西南不远的一处河滩架设一座浮桥。
  
  在工兵部队紧张架设浮桥的同时,朱总司令又指挥部队在浑溪渡口夺得了敌人的一座浮桥。
  
  这两座浮桥的架成和夺取,保证了中路纵队和左路纵队的及时顺利渡河。正是“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
  
  右路纵队红一军团前卫红五团二营在猿猴渡河,经过激战,强渡成功,为右路纵队渡河打开了通道。
  
  陈云也紧张细致地投入了工作。他带领卫生、供给部门的同志,奋不顾身地从阵地上抢运下全部伤员,逐个进行安置。在他的督促下,红军把仅剩的两门山炮及其他笨重物资机器投入赤水河,使部队减轻了负担。凌晨4点,他向毛泽东报告了部队轻装渡河的准备情况。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