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国殇 / 张洪涛 >
1937,大上海不设防



  1937年7月,当卢沟桥事变震动全世界,吸引住所有关注中、

  日战事的中外军政要人的目光时,蒋介石却已早早地把目光移出

  北中国,移向京城南京的东大门,上海。


  30年代的上海,是日本海军的海外权益集中地。日本海军对

  上海的关注,犹如关东军盯住中国东北及华北不放一般。6年前,

  当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海军曾在上海动过刀兵,

  结果海军大丢其丑。在日本海军省的眼里,上海犹如自己的私有

  财产,决不容许陆军插足。对上海的这种形势自然再清楚不过了。

  7月底,当华北的枪炮声一浪高过一浪时,蒋介石虽忙于应付华

  北,但也没忘了南京的后院。他秘密派遣先前上海抗日的功臣、

  “和平将军”张治中赴沪备战。蒋介石在上海起家,多年来又一直

  靠京沪财阀支撑,对公对私他都极看重这块堆满财富的黄金之地

  和军事大港。但今日战乱之秋,为着中国全局,他不得不横下心

  来,准备在上海与日本人再次刀兵相见,决一高下。

  上海,30年代的“东方巴黎”,无论对中国人、日本人,还是

  对众多西方人,都有着太强的诱惑力。它就像一颗美丽的明珠镶

  嵌在淞沪平原上。富丽堂皇的大饭店,气势不凡的银行、商厦,风

  格各异的剧院、歌舞厅,租界内一座座充满异国情调的小洋楼以

  及黄浦江港口内停泊着的一艘艘装上卸下的商船,都在证明这座

  中国最大的政治、经济、金融中心无可匹敌的霸主地位。

  30年代的中国太贫困太落后了,但上海的繁华、喧嚣,却使

  它披上了一层异域繁华的风采。白天,街上车水马龙,形形色色

  的人来回奔忙。而每当夜幕降临时,霓虹灯闪烁。照耀得黄浦江

  如同白昼一般,政界、军界要员、商贾巨富、上流社会的阔太太、

  小姐们夜夜笙歌的生活给上海抹上了浓浓的一笔。当时,上海以

  东方巴黎的迷人情调闻名于世。吸引了来自世界的无数冒险家和

  军人政客。

  上海,当时是中国面向外部世界的窗口。

  然而,上海的引人注目,并不止于其繁华迷人。它还是中国

  最大的国际商埠,战略价值极高。当时,上海港在世界军港中位

  居第5,在中国自然居老大。占据上海,不但控制了进入江浙地区

  的海上门户,而且扼住了溯江进入中国内陆的水陆咽喉。

  如此重要之地,蒋介石自然不会忽视,可日本人更是重视万

  分。但令蒋介石和中国军沮丧的是,中国最大的军港,中国却没

  有驻兵权。

  起因得上朔到6年前的1932年初。当时日军占领东三省,引

  来国联和西方大国一片竞相谴责之声。日本政府为了摆脱日益孤

  立的国际困境,引开国际社会的视线,于是向这个国际权益十分

  集中的大都市发动了一场战争,第19路军受日益高涨的全国抗

  日呼声的鼓舞,毅然自卫,奋起反击,“一·二八”淞沪抗战遂全

  面爆发。事发时,蒋介石正下野赋闲,迫于内外压力,他也想借

  机改变自己的形象,曾派张治中率中央军第5军驰援。中国军一

  度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在其后的战争中曾迫使东京军部三易

  主帅,吃尽苦头。

  但蒋介石当时奉行的毕竟是不抵抗政策,他眼中的宿敌是活

  跃在江西及全国各地的中共及红军。派出一支中央军做做姿态可

  以,但要他拼全力与日本人大战,他则不干。客观地说,他当时

  并未打算真正援助上海战场。暗地里,他甚至指责19路军擅自与

  日军交战,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因而派出第5军后,就再不发

  一枪一弹一人。上海前线的中国军虽然在战场上打得相当出色,但

  在失去中央政府及军队后援的情况下,最终还是未能取得第一次

  淞沪抗战的最后胜利。

  5月15日,中日双方在沪签订《上海停战协定》,规定上海及

  苏州、昆山地区中国无驻兵权;承认上海为非武装区,而日军可

  在在上海地区驻兵。当中国军根据协定撤出上海后,上海市内仅

  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几千

  人。而日本海军陆战队却堂而皇之地在上海长驻下来。又一个出

  卖中国领土主权的屈辱条约降临在中国。从这一天起,上海就处

  在了对日军极其有利,而对中国军十分不利的情势下。上海,从

  此成了一座东方不设防的大都市。

  但日本海军并不满足于仅仅驻军,当眼见陆军在东北、华北

  大肆扩张时,海军手便痒得难受。1937年7月,日本在上海虹口、

  杨树浦驻省海军陆战队约3000人,控制着进出上海的港口、要

  道。有这些日军策应,日本陆、海军大部队可随时在黄埔江岸及

  长江沿岸登陆。这3000名陆战队员人数虽少,但却承担着日本攻

  略中国的又一个作战方向,因而备战急急。他们利用在上海驻兵

  的特权,大力加强驻沪军事设施,以虹口靶场、海军陆战队本部


  为核心,以杨树浦公大纱厂和沪西丰田纱厂为两翼,大量构筑了

  坚固据点,并在日租界日侨各大建筑物内设置了众多的掩体工事,

  对日侨也加强了组织与训练,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在中国最大的都市里,在中国的土地上,日本军人大事战备、

  到处炫耀武力。有军人撑腰,上海的日本侨民和日本浪人更加有

  恃无恐,四处寻衅。中国人不乏血性,岂肯眼看倭寇在中国为所

  欲为。双方的对峙,更加剧了上海形势的紧张。事实上,中日关

  系早在1年前便紧张起来。1936年9月23日夜,日本海军借口

  “出云”舰水兵3人,在上海北站附近租界内被人狙击而一死二伤

  的事件,下令海军陆战队全部出动,在青云路、八字桥、粤东中

  学、天通庵、五州公墓一带,密布岗哨,派队巡逻,大有挑起事

  端进行报复的迹象。

  蒋介石此刻虽已萌生抗击日军的想法,但抗战尚未提上议事

  日程,他正反复督促、并多次亲赴西安部署对陕北的第6次“围

  剿”。在他的授意下,南京、外交部多次出面谈判,并请一些外国

  驻中国外交官从中缓解,希望事态得以控制。日本由于“二·二

  六”事件余波未平,东京也不愿事态扩大,遂接受了调停。上海

  事态总算被控制住了。但日本海军似乎也从这种紧张中看出了苗

  头,增加了海军陆战队驻沪人数,并广泛收集情报,各种演习也

  越来越频繁。黄浦江上,日本海军舰队奉命开往宝山、福山镇、段

  山港、浒涌各港口,测量水位,标定舰位,俨然一副战前准备的

  样子。

  中国国民政府眼见上海无驻兵权,而日军却蠢蠢欲动,又不

  甘心把中国最大的城市和财富的集中地让给日本人,更不愿看到

  上海的危机将来威胁到南京。为阻止日军未来可能的进攻,参谋

  本部拟制了一份计划,由军事委员会拨款100多万元充材料费,

  由驻军第87、88、36三个师在上海侧后修筑工事。这是一条耗资

  巨大、费时较多的工程。从无锡到江阴(锡澄线)、苏州到常熟、

  福山(吴福线)多道坚固防御阵地与沪杭分区乍浦、嘉光线相衔

  接。其中,以预先构筑于阵地上钢筋水泥、重机枪掩体作为阵地

  骨干,战时再辅以战壕配备,因而成了当时中国政府对抗日本进

  攻的最坚固、庞大的阵地配系。

  国民政府不能在上海大动手脚,便只能在紧挨上海的后方大

  做文章。这几道防线的修筑,集中了蒋介石屏护南京、长久抗日

  的战略构想。其工程之大、耗资之巨,均属中国第一,堪称中国

  的“马其诺防线”。

  8月11日,日本本土驰出的一批战舰和数千海军陆战队队员

  到达上海,巨大的舰炮指向上海市区,荷枪实弹的海军陆战队队

  员登陆上岸,上海形势进一步严峻起来。同一刻,中国国民政府

  封闭了汉口日租界,并计划封住长江,截住汉口日舰。

  同一天,英、美、法、意四国大使联手向中、日双方发出通

  告,要求中、日双方勿使战祸波及上海,但战略利益已使中、日

  双方无法收手。日本人执意要打,中国军绝不退让,调解、通告,

  一切的一切都难以拖住日益临近上海滩的战车。

  十里洋场,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