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长征 >
第七章 担架上的“阴谋”


   
    一过于都河,毛泽东便开始坐担架长征。不过,这并不是因为他不习惯在乡间走路。红军的领导人中大概没有谁比他在中国的穷乡僻壤翻山越岭走过更多的路程。从孩提时起,不论到哪里,他都是徒步行走。一个农民的孩子是没有其他交通工具的。在长沙师范学习期间,他与朋友肖瑜在六星期里步行周游了湘南的六个县。他们沿路乞讨,这是肖瑜的主意。两人身无分文,衣衫褴褛,带着破伞和小包,装着笔记本和换洗内衣。他们靠农民、偶尔也靠城里人的施舍为生。这次外出周游既是一次探险,也是一次考察。他们发现,依靠自己的机智和人们的慷慨可以生活下去。这时,毛泽东第一次开始用分析的眼光来研究农村。
   
    这次与肖一道外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一九二七年一、二月考察农民运动的预演。当时中国革命正风起云涌,共产党和国民党在蒋介石的旗帜下一同北伐。毛这时回到农村,开始进行历时五个星期,足迹遍及湖南五个县的旅行。正是在这一次旅行的基础上,他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他对农民运动的态度,报告了党的中央委员会,而中央委员会对此表示怀疑和反对。
   
    毛预言:“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他写道:“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三项都有选择的自由。……”
   
    只能选择第一条道路,这在他的心目中是没有丝毫疑问的。 “一切革命同志须知:”他说,“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无须为“过分”问题担心。“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暴烈的行动。”
   
    基于这些调查的结果,毛泽东才坚定地高举起农民运动的旗帜。后来,他对埃德加·斯诺说:谁赢得农民就能赢得中国,解决了土地问题就能赢得农民。①
   
    毛泽东和肖瑜的旅行以及历时五个星期的农村调查,也为日后的长征做了准备。从秋收起义开始,他就一直住在农村,有时骑马,有时步行。他身上的肌肉变得坚韧发达。可是目前他由于长期患疾病而身体虚弱。傅连障用最好的奎宁药,治好了他的病,但未能有效地使他恢复体力。②傅大夫一直鼓励他多吃点东西。一天晚上,他给他带来一只炖鸡。但他说这是特殊化,一定要傅分吃了半只。
   
    而这时和后来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坐着担架赶路。担架是由两根坚韧的长竹杆和绳网组成的,既轻便,又有弹性,就象水手的网状吊床一样上下左右地晃荡。他那只有六英尺长的瘦高个儿,深深地陷在担架里,在睡觉时不会被晃出来,因此也没有必要绑在担架上。两名年轻力壮的战士抬着担架,把竹杆扛在肩上。竹杆很长,因此他们可以看清脚下的路—一在羊肠小道上走路,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④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