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不是被爱得愈多的人,愈懂得回报爱,反而是爱得愈多的人,愈会加深地去爱!
点一盏灯
今夜,我为你点亮门灯,因为实在大晚了!
我知道那盏小小的灯,不可能照亮你漆黑的路,但是我不由得将它点亮,告诉你在家中有着许多悬念的心。
是的!那是许多颗悬念的心,大家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看电视、聊天,但是每个人的耳朵都在门外,每一双眼睛都不自禁地向门口瞟。
直到你的脚步声,在前门石阶上出现,那许多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你说打电话时家里正占线,因为歌剧团等着你伴奏,所以没再拨;练完则急着赶车,心想不久就能到家,便也省了。
这番话听来似乎有道理,问题是,你有没有想到亲人的悬念,可不是只悬念一下,就不再悬念了?那是一直地念,且愈念愈焦,愈悬愈高的?这许多颗心,竟不值得你多拨几次电话吗?
其实我不应该苛责你,因为那是许多年轻人都犯的毛病。他们只顾自己玩,很少会想到以父母的心来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不是父母,当然没有所谓的“己所不欲”,也便难免将这些牵挂的痛苦施之于父母了。
记得我在你的年岁,每次读到孝经或论语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都心想孔子说得有点过分,父母是父母,子女是子女,大家是独立的个体,也当然有自主权。
但是今天,再看到这两句话,感觉就不同了,我坚信:当孔子说的时候,他必然已经有了孩子,因为只有自己经验到看见子女受伤的痛苦,以及对出门在外的孩子的悬念之后,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为什么子女爱父母,似乎总不如父母爱子女的多呢?因为他们对父母的牺牲与奉献,远不及父母所给予的。你应当记得我在《点一盏心灯》那本书里讲的故事。
一个原本对邻人漠不理睬的主妇,偶然听见邻居孩子的哭声,又见到一股浓烟从邻人的屋里冒出来。当她冲进去将孩子抱起时,原本不怎么的火势突然扩大了,使她几乎陷身火窟,从此,她居然对那救出的孩子特别关心。而当人问她原因时,她说:“因为我差点为这孩子送了命!”
说实在的,如果她事先知道火势会突然变大,恐怕不敢进去救孩子。但是她既然冒了生命的危险,作出那样的牺牲,也就会增加对那孩子的爱。
同样的道理,哪个父母不是对子女做了万般的牺牲与奉献?而子女有几人在青少年时,就大大地回馈父母?当然,那奉献愈多的人,愈会付出爱!
所以,这世上不是被爱得愈多的人,愈懂得回报爱。反而爱得愈多的人,愈会加深地去爱!直到有一天:
他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来自前人的爱有多么伟大。
所以,今夜我点亮了门灯,希望当你在漆黑的夜色,和寒冷的北风中归来时,能远远看见家门前一盏灯。你敢说当你看到这晕黄的灯光时,没有一股温馨从心底升起吗?
我相信,当有一天你独自生活,踏过今夜这样的路,走到自己漆黑的阶前时,必然会怀念我的这一盏灯。
而后你结婚,寒夜归来,看见门灯正亮,便在心里高兴他说:看!我的妻为我点了灯,她在等我呢!
而后,你有了孩子,大到可以深夜未归,你更会为他点上门前的灯!
于是,你终于深深地体验到:
每一盏门灯后,都有一颗,甚至许多颗悬念的心!
话剧排演时,一位女演员因为背错台词而笑了起来。从此以后,每演到那一段,就忍不住地笑,愈是叮嘱自己不要笑,愈是笑了出来。一直到正式演出——她还是莫名其妙地笑了!几乎笑垮一场严肃的戏。
不是玩票!
昨天晚上,当我叫你预习即将出场比赛的演讲时,你先是不肯,后来则勉强应付,既没有预习上台的动作,结束时又伸出舌头,使我光火地拍了桌子,你则吼着:“我只是个学生,在练习!”
当你冲出门去,我可以听见你愤怒而沉重的脚步,更听见重重一击的声音,想必你捶了墙壁一拳。
对于你态度的恶劣,我原本要立刻发作,但是由于你母亲过来劝说“他只是个学生,你不能当他是职业演说家或记者般训练!”才使我平复火气,决定写这封信给你。
当我在学生时代,有一次参加各大专院校的联合话剧演出,排演时一位女同学因为背错台词而笑了起来。这原属十分平常的事,但奇怪的是,此后每当她演到这一段,就禁不住地笑,惹得其他演员也跟着笑起来。
导演火大了,命令她不准笑,可是她就是止不住,直到正式演出,她明明叮嘱自己“绝不能笑”,大家也不断警告她不要笑,她居然还是笑了出来。
闭幕后,她独自坐在后台痛哭,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安慰,只因为她一次的不慎重,将这笑带入潜意识,使整场严肃的演出,都受到了影响。
我至今仍记得临走时导演的吼声:“不要以为你们是学生演员,要知道你们是在演一场真正的戏,大家也是来看一场真正的戏,而不是玩票!”
当我刚进入新闻圈时,有一位报社的资深记者对我说:“不要看我今天这么成功,想当年做实习记者时,可受尽了侮辱,有一次送上一篇稿子,主编看了之后,叫我拿回去重写,他伸手做成要将稿子递给我的样子,却故意不等我接到,就松手了,稿子一下子滑到女同事的桌子底下,我趴在地上,从她的脚旁边把稿子捡起来……”
再说个亲身感触给你听吧!
有一回中视招考电视记者,许多人都无法通过播报新闻那一关,原因是他们不适应龙飞凤舞的新闻稿。
我当时抱不平地说:“记者为了赶时间,字多半写得潦草,连资深主播都要花一段时间适应,何况这些初出校门的年轻人,我们何不印几份特别清楚的稿子给他们!”
你知道新闻部经理怎么回答吗?他说:
“我们是用人的地方,不是训练人的地方!他们早该在学校里作好专业训练,进来之后,就是面对千万观众,难道还给他们每天播新闻前来个预演吗?”
听完以上三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敬业的态度,是从小就要养成的。你可以因为能力不足而出错,却不可因为自己是学生而马虎。尤其在今天,学校与社会是没有明显界线的,社会人士为了追求新的资讯,常要回学校进修,学生没有毕业,也就能成为社会的中坚。过去人们会因为你是学生而让你,今天人们对你的要求,只怕还要更高。
记住那位新闻部经理说的话“我们是用人的地方,不是训练人的地方!”从现在起训练自己,且训练出可以被用的专业才能与专业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