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网文网 > 李敖 > 李敖回忆录 >  上一页    下一页
16.笔伐(4)


  《李敖求是评论》杂志是我五十六岁时创办的,由于我余生生命贯注的主力是《北京法源寺》以外的几部重要小说,以及非小说的《中国思想史》等书,花在“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式的杂志上面,时间已有限制。因此我用两百页以下的月刊形式,予以掌握和掌舵。

  《李敖求是评论》杂志虽是杂志,但它的使命,在“成一家之言”,一家之言并不是我一个人发言,而是把特立独行之言、振聋醒聩之言、“虽干万人,吾往矣”之言,不论古今、不论中外、不论新旧,都有以召集,形成光束与弹花,为“中国”开道、为“中国人”导向。“中国人”混蛋混蛋满天下,上自高等知识分子、衮衮诸公;下至匹夫匹妇、贩夫走卒,滔滔皆是混蛋、到处都是混蛋。在这种世风下,第一流的思想家站出来,以实事求是的论证,说点明白话、主持一些公道,这是起码该有的独来独往。《李敖求是评论》杂志就是在这一抱负下创办的。这是全台湾唯—‘一个崇尚真理、全说真话、专讲是非、没有党派的杂志。我敢说,看了它,台湾任何刊物都“不够看”、都“何足数”了。——浅人看来,这种开场白有点吹牛;但真正有眼识泰山的人看来,李敖几十年孤军奋斗、呼啸丛林的纪录,岂不都印证了这一事实吗?

  《李敖求是评论》共办了六期,为时半年。到了1992年4月1日,我急着写我要写《北京法源寺》以外的那些书,决心结束每月不得安宁的写作方式,于是在《李敖求是评论》第六期出版后,告别了这一每月折腾的生涯。自《千秋评论》起算,这一生涯长达十年之久。

  这十年中,我带头正人心、布公道、求真相、抱不平,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的声势,整天四面树敌、八面威风,这一情景,我有一首浴盆中作的打油诗,约可谈笑得之:

  一

  二次出狱后,声名翻两番。

  先当孙行者,后变彼得潘。

  只做单干户,不搞李家班。

  独来又独往,管他关不关。

  二

  二次出狱后,声名翻两翻。

  早戒夺命酒。不抽长寿烟。

  忙时撼天下,闲来逛地摊。

  周公不吐哺,独自吃三餐。

  三

  二次出狱后,声名翻两番。

  东流浑似水,北望气如山。

  春去人稍胖,老来心更宽。

  蜀中需大将,留我做神仙。

  四

  二次出狱后,声名翻两番。

  笔写甲乙丙,口喊一二三。

  狂酿工蜂蜜,不搬陶侃砖。

  知音究竟少,何必相见欢?

  五

  二次出狱后,声名翻两番。

  少食花生米,多吃豆腐干。

  她将裙儿解,我把裤子穿。

  夕阳无限好,只是要变天。

  六

  二次出狱后,声名翻两番。

  口诛群党棍,笔伐大汉奸。

  无心做牛饮,顺手把羊牵。

  一片伤心事,不独为台湾。

  我这十年的“笔伐”大业,内容涵盖极广,回忆录中无法细表,大体上可说天文地理,无一不批;三教九流,无所不捣,这在我办的《乌鸦评论》发刊词中,早有概括的描述:

  四百年来,台湾在外国人、外省人、本省人的相激相荡下,已经变成了一个畸形的、肤浅的、荒谬的、走火入魔的岛。这虽然没有威尔斯笔下“莫洛博士岛”那样光怪,但它的陆离,却超乎英国先知者的先知之外。我身处这样子的岛上四十年,虽然不见容于朝、不见知于野,但是独来独往的气概、“我手写我口”的气魄,却老而弥坚。这次出来办《乌鸦评论》,就是要在众口一声的时代里,呱呱大叫一番。我要痛斥政局的黑暗、政党的腐败、群众的无知。群体的愚昧、思想的迷糊、行为的迷信、社会的疯狂、知识分子的失职与怯懦。……我绝不怕得罪人,也绝不媚世,台湾所有杂志都是媚世的,可是我就不信邪,我就是要办个《谴责》杂志给大家看!英国古歌《两只乌鸦》里,乌鸦对话,去吃死尸,最后吃得“白骨剥露,凄风永拂”。乌鸦的功劳,不正是如此吗?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