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正欣喜于二、三篇误打误撞的作品上报之余,相继而来的是退稿以及石沉大海。 苦苓先生: 您好!和名人通信有很大的压力,常常要令自己捉摸不定,到底怎样才会是不卑不亢。可以是一刹间的决定,也可以是长久的挣扎与犹豫。今年过年后的某一天,我蓦然觉得生活不应该只是在这样讨价还价中度过,于是我逃离一切,提起笔来,从写诗开始。有时也投到报社,也投“言论广场”之类的。正欣喜于两、三篇误打误撞的作品上报之余,相继而来的是退稿以及石沉大海。探究原因和结果,实在都该怪您。因为阁下实在在各大报占去大多篇幅。(看了您大作,才知道您同时维持七个专栏。连篇幅不大的“读者投书”,您也要占一个“新闻狂想”,令人为之气愤。难怪您“不悔”)所以想向您求教一下持续写作的经验,如何才会“衣带渐宽”? 心情低落的时候也怀疑自己是不是这块料。我给自己想了一个“安慰”——就是还年轻。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个好的借口。也许您也是“白发渔翁江渚上”的心情,或者您正忙着七个专栏和一辈子的恋爱,而无暇和一个后辈小子抬杠,哎!也罢! 您不得不忠实的读者 林森仁敬上 森仁: 多谢你抬举说我是“名人”,其实我哪够?前几天去录“双星报喜”(当评审),一大群观众指指点点说这是阳帆那是江蕙,可没有任何人士惊叫“这个是苦苓!”,所以你大可不必挣扎犹豫,据说我唯一的优点,就是“和蔼可亲”哩! 对不起,要修正一下的是我现在共有十个专栏而不是七个,但你也别怪我抢篇幅,我写作是为了吃饭而不像你是为了娱乐呀!其实你也不必为被退稿而难过,对于退稿,我可是“积十四年之经验”,但现在还免不了偶尔要碰壁呢!只不过我比较“耐命”,一直熬一直熬,始终不肯放弃手中的秃笔(偷偷告诉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别的我什么也不会),而且也拼命地读别人的作品、“偷学”人家的技术,再加上自己不断地琢磨体会,才有今天的功力,使投稿的“命中卒”从1%至99%,你对自己的安慰很正确,“你还年轻,心情还不定”嘛,我像你这种年纪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稿纸呢! 写作和恋爱一样,“流泪撒种的,必定欢呼收割”,只要你继续“拼”下去,我保证你也会“不悔”的! 苦苓 ●你好像非常非常不满现行的教育方式,而你又说你是心平气和。 Dear苦苓: 我鼓起了非常常大的勇气,写信来问你一个问题: 当我看了你的《青春档案》、《校园情事》后已经迷上你的文章,我买你出的书送给每一个好朋友。但在我看了你写的别的一些文章之后,我简直不敢相信你会写出这样的文字,虽然你都说到了痛处,虽然写得令人称快,但你不觉得其他都写得太过分了吗?为什么你要这样写呢? 看你写这些话,好像非常非常不满现行的教育方式,而你又说你是心平气和。 你曾经说过你是老师,会回答学生的问题,我现在请问你:如果有一天教育方式依照你的指示,改进了许多的缺点,你会改变你的观点吗? 康苓 亲爱的康苓: 写信给我很容易,即使是来骂我的,也不需要“鼓起非常大的勇气”,因为我一向希望所有的被批评者都有被批评的雅量——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 我发现你其实还满赞成我的,你说我“说到了痛处令人称快”,可是又说我“写得太过分了”,这似乎有点互相矛盾,而你举出的唯一的例子,说服力不是很强。 我不是学生,完全没必要对教育方式大加议论,但我相信唯有宽松、高效的教育方式,才可能给学生以轻松愉快并有效果地学到知识的机会。 如果它不改,我会继续批评,如果它在某些不足之处有所改变,我将为此而高兴,你现在知道我站在哪一边了吗?我站在大多数学生这一边! 我可不像你那么偏心,认定民进党才会说脏话。 苦苓 是不是能有一种既可以批评台湾时势,而又不会影响到海外文化发展的两全其美之计? 苦苓先生: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大马的侨生。 前两年看了柏杨先生所写的《丑陋的中国人》,真是感触良多,在此我有个问题想请教像你们这些用文章来纠正社会、政治等的作家对此的看法。拿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来说,把中华文化骂得一文不值,当然柏杨先生也是一片好意,但是不知你们有没有想到像柏杨先生这一类的文章,对正在逐渐削弱的海外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当然在台湾是没有什么影响,还是照样写中文、用中文。但是海外的青年,“香蕉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已经不大愿意学习中文了;一旦看了,觉得中华文化真是如此的糟,不愿再学习,一切都洋化,自己的下一代更不用说了。目前,台资前往大马投资的很多,大马政府为要吸引台资,不但改变了以往的作风,而且还特别把官方文件及资料印成中文版,马来官员也开始学华语,这种现象还是空前的,目前中国政府不断在海外发扬中华文化,而本国的作家又不断批评中华文化,这不是很矛盾吗? 我所要问的是你们写文章的时候是否曾顾虑到这一点?还有,是不是能有一种既可以批评台湾时势,而又不会影响到海外文化发展的两全其美之计? 灯瑞敬启 灯瑞同学: 很抱歉拖了这么久才给你回信,因为每天平均二~三封的收信量对我而言实在太多了,看来还有不少人支持我这个喜欢批评台湾的人哩! 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而是为了“保全”。例如记者、例如学者作家,你该不会以为他们一天到晚批评政府,是为了“消灭”国家吧?同样的,你对自己所做的反省(自我批评)当然也在于让自己求新求变,而不会有耽于现实的苟且偷安。 中华文化如果真有缺点,那么当然应该批评,才能去芜存青,才能日新月异,骂它并不冤枉;如果中华文化是那么好、那么一无瑕疵,那么即使骂也骂不倒它,又何必耽心?一个民族越有自信,越不怕批评,美国、日本人都曾被冠以“丑陋的”,他们根本不以为意;《丑陋的中国人》在这里大畅销而在别处被禁,正说明那里还不够好,还缺乏信心,然而“禁”了就不“丑”了吗? 五千年文化如果禁不起柏杨和苦苓一骂,那么全面洋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大势了,又能怪谁? 苦苓 ●很多人非但不知帮助他人,反而竭尽心思使坏,它善良的人得不到宁静的生活。我问自己,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坏人? 苦苓老师你好: 拜读了你的著作之后,一向不愿把心事吐露出来的我,如今也有感而发、有话想说了,希望不会占去你太多的时间。 这个社会没有十全十美的,但我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看这社会。可是有太多太多不合理的事情,不禁使我咬牙切齿,愤怒不已,他们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我是聋子、瞎子,也就姑且不闻不看;但我不是,身为这社会一分子的我,到底该以何种心态处之?视而不见?或者……老师可否给我一点建议或意见? 金美莲 美莲: 我完全赞同你的意见,社会的确没有十全十美的,但十全十美毕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我也是以心平气和的态度看这社会,只要李长荣化工厂不在我家门口,只要杜邦、五轻或核四厂不设在我的故乡,只要我不必靠价格一落千丈的水果维生,只要我不是靠卖奖券过活的残障人士……只要没有这些“太多太多不合理的事”,我都愿意心平气和、长命百岁。 重要的不是人家怎么做,而是你怎么去做,怎样去理解好与坏。事实上,在你大叹坏人太多的同时,不是也承认有许多善良的人受害吗? 你既不聋也不瞎,可别让偏见蒙蔽了耳目。 苦苓 ●社会没有激进的人会有进步吗?提出自己负面的看法就是偏激吗? 苦苓老师您好: 我是一个很偏激的人,是您的忠实读者,也是您的忠实观众。在别人的眼中我是一个对任何事都喜欢提出看法的人,但因为我很激进,因此老师常常找我麻烦,父母也觉得我与众不同。但我又不想“多作辩解”。所以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我偏激、激进难道错了吗?社会没有激进的人会有进步吗?提出自己负面的看法就是偏激吗?金钱和势力真的能换来富贵吗?您曾说过,每一个团体的素质都良莠不齐,但总不能差距太大吧?好的好、坏的坏,受委屈和施恩惠,实在是天壤之别,这公平吗? 还有我和朋友或同学之间的谈话,不知怎么搞的,每一次说了什么,不一会儿老师和教官马上找我去训诫,我该如何面对这一些看不见的嘴巴呢? 您的忠实读者 朱偏激 偏激: 哈,你这个名字真不错,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我的一本书《谁偏激?》,那里面有一句名言:“如果强权垄断公理,我宁愿偏激!”没想到你的名字那么有学问吧!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指责任何人是偏激的,因为你如果说别人“偏”,岂不是自认为“正”,可是世界上哪有人敢自认为代表真理呢?连太阳绕着地球转这样的“真理”都可以被推翻,还有什么是一定好、永远对的呢?如果自以为是,只因别人的意见和自己不同就指人为“偏”,又因别人勇于表达就指人为“偏激”,这都是封建、独裁的表现,你什么时候听过欧美民主社会里有所谓的“偏激份子”呢? 每一个人都有表达意见的自由。但在我们的社会、制度、教育都还没有真正民主化以前,在你还没有壮大到足以保护自己(例如那些“抓耙仔”)以前,我倒觉得你不一定要急着对那些脑筋涂满了浆糊的人表达意见,不如自己默默学习、默默思考、默默判断,等到像我这样羽毛丰满、别人不能奈何我时,再尽情发挥影响力吧! 期待你的精神加盟,别忘了我们都是“好人”。 苦苓 我不再斯待了,也不再相信任何好听的话,没有人会真正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苦苓大骗子: 请原谅我这样称呼你,因为我真的认为你是一个骗子。 看了你的《青春档案》和《老师,有问题》,我好感动,没想到在这个没有人关心、没有人重视我们的时代,还有你苦苓愿意来替我们年轻人讲话、听我们倾诉的心声、替我们解决困难,我觉得自己遇到救星了。 鼓起了莫大勇气,不怕你笑我别字连篇,笑我文句不通,笑我思想肤浅,我把这辈子从来没有对人吐露的秘密都告诉你了,焦急地企盼你的答复。你要知道,如果不是老师、同学、朋友没有人肯听我的心声,我绝不会对一个陌生的苦苓倾吐这么多,但是我得到了什么? 一天一天的等待,一天一天的失望,我绝望了,你的影像也在我心中破碎,我不再期待了,也不再相信任何好听的话,没有人会真正站在我们这一边的!写这封信,只是要告诉你——我跟你“切”了,你当然不必回信! 知名不具 知名不具同学: 很抱歉要这样称呼你,因为我还是不知道你的名字,因为没有收到回信的,并不只你一个人。 你的心情我了解,你的责备我接受,但也请你容我道歉和解释,请耐心看完这封信。 有许许多多的年轻朋友和你一样信赖我、托付我,不断地有信件从出版社、报社转给我,平均大概每天一封,我也必定一一地回复,但是有几个情形例外:一、重复的问题,我就尽量不再重复回答,因为还有许多问题等着我去解答。二、太长的问题,有的人一写好几张信纸,长达数千字,我不愿草草回复几句,但要对每个问题一一作答,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篇幅,这种信件的回函就会晚一点。三、在读者寄信来或我回信的过程中,因地址姓名书写不明或邮递失误而没有收到的,这种情形也不少,因为我就收过不少写错我的姓名地址或自己的姓名地址没写清楚的信。 因此,我要向你以及所有写过信给我的年轻朋友说的是:如果没有收到回信,一方面请耐心地期待,也许再过几天就收到了;一方面请再详读一遍我在晨星出版每一本书中的每一篇“信箱”,是否己有能为你解答的?如果都没有,那么请你再写封信或写张明信片,说明你在什么时候写过信给我,尤其要写清楚自己的姓名地址,我一定会给你一个明确而肯定的答复的。 苦苓不是骗子,而是个傻子,谁肯每天埋首书桌、搜尽枯肠地写信给一个个素昧平生的人呢? 只有你的支持和爱护,才能维持我的傻劲。 苦苓 《苦苓书房》本是写给青少年一代的系列丛书,没想到,我这个成年人偶尔翻阅,竟会被它深深迷住,待到一口气读完后,竟又陷入深深的思索了。 在惊诧作者对学生的心事了解得这么透彻的同时,我更加惊诧于台湾如此众多的学生,小小年纪却承受了这么多的烦恼,这些烦恼远远不止于学业,它来自师长、父母、学校、社会……我们几乎可以说:别小看了今天的孩子,因为成年人面临的一切都有可能已经过早地在他们身上显现。 孩子毕竟是孩子,不忧愁不向人倾诉绝不是他们的天性。有“想法”却没有“心机”正是他们的可爱之处。因此,《苦苓书房》才有可能拥有这么多的衷心读者。因为是以书信的方式交流,彼此素昧平生,这样孩子才不会有“秘密”被熟人发觉的担忧,才提供给孩子“打开天窗说亮话”的可能。这一点,可以从本书孩子的来信中找到足够的例证。 台湾的社会背景、教育体制、思维方式与大陆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异,这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双方的青年一代。但作为成长中的孩子,他们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不再是满足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一代,不再是“闭门造车”的一代,不再是轻信的一代。这,就注定了这一代人心理素质最容易波动的特点,也注定了成人与他们之间架起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很难很难。但越是欠沟通,越是要加强沟通,这才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孩子的未来”的积极、正确的态度。 我不敢确信,那些向苦苓先生写信并得到他的指点的孩子,在多大程度上消除了曾经困扰自己的繁人琐事,但效果是不会少的,仅仅是因人而异罢了。我想,大陆的孩子这么多,总会有信任苦苓,愿意向他坦诚心迹者吧。他们如果读遍此书,找不着苦苓的通讯地址的话,肯定会失望了! 所以,在这里我们将苦苓老师的通讯地址附上,以便为广大青少年朋友提供通信的方便,相信苦苓老师会非常愿意倾听大陆青少年的心声。同时,我更希望一套大陆青少年与苦苓老师的通信集尽快问世。 请提起笔,敞开你的心扉…… 孙怡雪1997年12月于北京 ------------------ 123456网文网123456ww.com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